中國TNC首席代表馬晉紅:應對氣候變化 解鎖自然力量

2021-01-13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日前,CEGA(China Environmental Grant makers Alliance)環境資助者網絡舉辦專場沙龍活動,對被列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九大行動領域之一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進行了探討。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先生、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鄭高波先生、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項目主任王彬彬女士、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首席代表馬晉紅女士在沙龍上發言。沙龍由CEGA執行主任張瑞英女士主持。

在本次沙龍活動上,與會嘉賓就什麼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公益組織如何與政府、企業一道探索實踐NBS中國模式,NBS面臨的機遇挑戰等問題,與線上近130位觀眾開展了逾90分鐘的深入探討和對話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發言中,馬晉紅女士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對目前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模式有了全新的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美麗中國的內在要求,是小康社會的標配。如何通過自然的力量,充分發揮自然的服務功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利用自然的力量、增加對「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投資,現在很多環境問題都有望得到順利解決,而且可以帶來諸多的收益。

馬晉紅女士通過一系列數據分析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巨大潛力,認為目前人類大大低估了其服務功能和價值。比如到2030年控制全球升溫2℃所需的碳減排量中,僅通過土地的合理利用就能夠實現三分之一。她強調,保護自然還能獲得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例如針對自然修復的投入可以撬動巨大的社會資本,在帶來生態效益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特別是在中低端收入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此外,投資自然還能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等。

馬晉紅女士表示,當前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建立市場交易機制,給生態服務功能定價。TNC對此做了有益嘗試。在近海紅樹林修復項目中,TNC通過研發和實施信貸機制,給紅樹林的碳匯、海岸韌性收益定價,鼓勵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和其他行業企業購買藍碳信用和韌性收益以抵消企業碳足跡,並促進當地可持續發展。金融工具的使用將企業資源與社區發展、自然保護結合起來,為形成定價機制提供了有益探索。

自2019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被列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九大行動領域之一以來,NBS逐漸受到各方重視。同年12月10日,生態環境部在西班牙馬德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主辦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邊會,更是讓NBS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CEGA環境資助者網絡平臺於2018年發起成立,致力於加強中國環境資助者交流和合作。

相關焦點

  • 「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線上專題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上,ICCSD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NBS在氣候變化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何教授指出,中國通過推動NBS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更加突出我國生態文明的指導思想,也能夠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以及優秀的案例,可以為全球推進NBS提供中國智慧與方案。
  • TNC: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不可或缺
    COP25期間,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國際氣候政策主任約翰威爾迪克(John Verdieck)受邀參加了由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的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為主題的中國角邊會。
  • 氣候談判「間隔年」:解鎖自然力量 應對氣候危機
    同時,該研究從全球層面識別出 NBS 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最重要的20個實施路徑,定量評估了這些路徑在實現《巴黎協定》達成的2℃升溫目標中減排的潛力和貢獻,並對不同路徑在空氣、水、土壤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協同效益進行了評估。「自然」既是氣候變化影響的「受害者」,又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陣地」。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除了在排放行業採取更強有力的減排措施外,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能夠為實現《巴黎協定》的控溫目標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NbS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目前僅吸引了全球不到3%的公共氣候資金(Buchner等,2012)。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  除了在排放行業採取更強有力的減排措施外,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能夠為實現《巴黎協定》的控溫目標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NbS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目前僅吸引了全球不到3%的公共氣候資金(Buchner等,2012)。
  •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在中國啟動新能源發展項目
    這個名為「平衡生態保護目標的新能源發展情景分析」的項目,是中國TNC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共同關注的一項課題。在今後的合作中,雙方將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通過科學研究與合作,摸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能源發展規劃方法。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張有生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布局越來越廣,我國新能源的發展需要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這是比較前瞻性、預警性的研究。
  • 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舉行
    在「十四五」規劃的框架下,清華綠色大學建設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而努力。 王希勤指出,新冠疫情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危機,日益加重的氣候變化是更深層次的危機。疫情警示我們,全球必須攜手合作、協調行動,才能凝聚共識,積極承擔國際責任,以長遠的發展目光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
  • 可可西裡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聯合召開生態...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29日下午2點,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首席代表馬晉紅一行,與可可西裡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更尕巴德一行,在外交公寓北京辦公室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進行會晤。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為了讓全社會全面系統地了解自然的力量,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計劃通過系列的長文來「解鎖自然的力量」,進行深度科學分析和經典案例分享,讓大家充分地了解什麼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其所具有的核心價值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到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管理、可持續農業和草原管理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習近平指出,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5年來,《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當前, 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習近平提出三點倡議:第一,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會議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增效、不同公約之間的整合、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和國土空間規劃等議題,展開研討。 開幕致辭 劉寧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CBD COP15中方談判代表、COP15執委辦執行副主任 氣候變化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整個全球熱議的話題。
  •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比美國做得更好(圖)
    12月15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左)與代表團副團長蘇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層會議開幕式上。當天,氣候變化大會開始進入高層會議階段。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英文《中國日報》12月15日評論版文章:去年此時,戈爾由於激發了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一、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氣溫增高、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頻發等,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氣候變化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 邀請函|全球氣候變化雲端圓桌會議
    7月16日北京時間晚8點,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青年團團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應屆畢業生張佳萱將與專家和氣候變化青年領袖們一起,探索將自然的力量作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這場全球氣候變化雲端圓桌會議由寶潔主辦,聚焦全球氣候危機,邀請氣候方面的專家和氣候變化領袖共同傾聽、了解和放大最需要被關注的聲音,探索將自然的力量作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歡迎報名參加!你注意到了嗎?氣候變化,正在發生。這是我們的星球,我們的家。
  • 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以最低成本實現 1.5℃目標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表明,自然損失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而由於人類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導致紅樹林、泥炭地和熱帶雨林損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加了13%,持續加劇氣候變化。樹木,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佳的碳捕獲與碳封存載體,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風險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推動再造林的遠大目標與行動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指導並開展大規模植樹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最優方案之一。
  • 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舉措
    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2007年6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面闡述了中國在201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這不僅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方案。
  • 溼地保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解決方案
    2019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應對氣候變化」,旨在提醒公眾: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並非無能為力。事實上,溼地保護能夠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重大問題的自然解決方案。溼地是重要的「儲碳庫」在人們的印象中,沼澤是一種熟悉的溼地類型。
  • 【每日一習話】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習近平: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採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 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原標題: 今天,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重點解讀: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在提升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作用。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豐富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演變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自然對人類的貢獻至關重要,大多數不能被完全替代,有些甚至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