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左)與代表團副團長蘇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層會議開幕式上。當天,氣候變化大會開始進入高層會議階段。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英文《中國日報》12月15日評論版文章:去年此時,戈爾由於激發了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然而,這位美國前副總統顯然沒有成功地說服其同胞立刻採取行動的緊迫性。
他依舊在國內為此苦戰。
於是,戈爾曾多次提及中國在開發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並以此督促美國採取行動。同樣的例子,《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綠色革命的有力號召者——託馬斯弗裡德曼也將中國視為綠色革命的榜樣。
他們提及中國可能有多種原因。或許是,如果連中國這樣一個貧窮國家都能做到這一點,富裕的美國為什麼不能呢?再或者,如果中國能在清潔能源上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意味著美國力量在世界舞臺上將會進一步下降。
一個星期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布魯金斯學會上說,在清潔能源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將在世界舞臺上處於領先地位。他希望美國成為這個國家。
不幸的是,歐巴馬、戈爾和弗裡德曼的呼籲並沒有引起如美國人的關注。其關注率甚至還不如氣候門事件、高失業率、阿富汗戰爭以及「老虎」伍茲無限期告別高爾夫等其他問題。
氣候門引發了熱議。因此,儘管世界其他地區正忙於尋找解決氣候危機的方法,許多美國人依舊在討論氣候變化是否真實。由于堅信人類的活動並不影響全球變暖,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佩林(SarahPalin)再次成為公眾的焦點。可悲的是,她的支持率似乎在上升。
儘管美國參議員約翰克裡(John Kerry),約瑟夫利伯曼(JosephLieberman)和格雷厄姆(LindseyGraham)最近發布消息,試圖向世界宣布美國的氣候變化立法仍然存在。但是,來自參議院和其他一些機構的強烈反對卻更為活躍。反對的組織中,就有許多來自十多家煤炭生產州歐巴馬的民主黨同志。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美國不可能在哥本哈根做出任何重大承諾——一個世界領袖的承諾。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美國首席談判代表氣候託德斯特恩(ToddStern)極力將注意力轉向中國,而不是討論美國的角色和責任。
儘管斯特恩強調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他卻顯然地避而不談——中國的碳排放量雖然略高於美國,但其人均排放量列為全球第96位。這個排名是國際能源組織公布的最近數據。
美國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國的4倍,更不用說在歷史上,美國及其歐洲發達國家是主要的排放國。
如果斯特恩對處於中國、印度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一些不發達地區的人們說,他們不能使用生活用電和衛生紙,因為這將增加碳排放。顯然,這種說法很不人道。
因此,現在不是互相指責的時侯。隨著全球變暖威脅我們的星球,每個國家唯一、道義的做法就自願採取應對措施。
好在的是,氣候門沒有讓中國分心。中國並沒有因失望於美國缺乏領導精神,就放緩了綠色革命的步伐。畢竟,推行低碳的發展道路最終也會使得中國受益。
環境問題嚴重危害了13億中國人及其後代。清潔的水源、空氣和環境,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的稀缺資源。即使美國沒有採取實際行動,中國還是會更為積極地推進綠色革命。(中國日報評論員陳衛華編輯 裴培)
氣候變化大會中國高調「發聲」以往的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不同,在此次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期間,中外記者明顯的感覺是,中國除了積極參與談判,也更加勇於表達了。
「這次會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發達國家開空頭支票,到最後根本就不落實,」參加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第一天的高調亮相讓人耳目一新。一周多以來的吹風會上,中國代表團負責人紛紛出場,解振華的一針見血,何亞非的睿智,蘇偉的幽默,於慶泰的清晰,讓中國「聲音」充分傳遞出來。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舉措彰顯負責任發展中大國形象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會不會是最後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這個問題不得而知。但世界各國應當深切認識到的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真誠、務實的合作態度和舉措是關鍵時刻唯一的選擇。
相比於部分發達國家在溫室氣體減排上含糊其辭、規避責任的態度,中國長期以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努力得到國際社會多方認可。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