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6日電 今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指出,IPCC最近做了一個1.5℃的特別報告,這個報告說明氣候變化的危害和影響已經現實發生了,而且應對氣候變化越來越緊迫,給了我們這麼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提出了各種選擇,所以在這一點上,中國的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大的貢獻。
資料圖:北京四環路能見度低。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11月26日,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8年度報告》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中國現在已經即將實現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所確定的2020年有關的減排目標,考慮到歐盟最新的進展,以及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的最新研究,中國是否會考慮繼續提高減排目標?
解振華指出,IPCC最近做了一個1.5℃的特別報告,這個報告說明氣候變化的危害和影響已經現實發生了,而且應對氣候變化越來越緊迫,給了我們這麼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提出了各種選擇,所以在這一點上,中國的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大的貢獻。
解振華表示,那裡面提出必須要採取措施、提高力度,儘快要控制在2℃或者1.5℃,現在看時間越來越緊迫了。對中國來說,我們要完成好既定的已經做出承諾的目標,爭取做得更好一些。比如我剛才講了,我們2020年的目標,其中有兩項已經完成了,我們還會繼續不懈怠地提高這方面的力度,把工作做好。因為做好了,不光是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們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這一點,國際社會不需要懷疑,我們會認真地去做。
解振華強調,我們現在是希望發達國家要認真地兌現自己的承諾。《巴黎協定》有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行動和支持必須相匹配,行動是指減緩的行動和適應的行動,支持就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要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只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幫助它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它才有可能積極地採取措施。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希望《巴黎協定》的實施過程當中,在實施細則的談判過程當中,在將來制度機制安排當中,應該認真地落實《巴黎協定》所做出的規定,這樣才能夠真正使全球各個國家建立政治互信、積極採取行動,通過國際合作取得應對氣候變化各個不同階段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