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什麼?

2020-12-05 德邁國際旅行社

在中國,人類數量的增長和自然環境的矛盾一直存在,我們已經習慣了身邊沒有動物的陪伴,只有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才能看到警惕的野生動物少量存在

滇金絲猴

所以在我們國家,自然生態和野生動物的愛好者、研究者、攝影師的數量是非常少的,而以自然生態和野生動物攝影作為業的職業攝影師就更少見了。

那麼,彭建生老師、董磊老師、左凌仁老師所從事的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什麼?他們又是怎樣工作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夏季研學營課堂上彭建生老師的分享

從夏季的三江併流生態研學營,到冬季的滇西北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研學營,一個詞頻繁地出現在研學營導師們的介紹裡、課程分享裡,那就是「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

夏季研學營課堂上彭建生老師的分享

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一種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法,主要用拍攝帶有科學數據的野生動植物數碼照片和視頻來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監測和宣傳展示。

董磊老師工作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在全球銷量高達1300萬份,催生一批頂尖自然攝影師的誕生。他們進入非洲、南美,潛心拍攝,影像作品在全球廣為傳播,一批野生動物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紅胸角雉

而中國,始終是一片處女地。從荒涼野性的可可西裡,到千米雪山連綿不斷的三江併流區,不僅有豐富的種群,更有很多罕有人知、獨屬於中國的動植物。

藿香葉綠絨蒿

在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攝影師的眼裡,攝影具有審美和科學取證的雙重屬性。國外有博物學傳統,達爾文隨軍艦遠行,會帶上幾位畫師,隨時畫下物種樣貌。今天的野生攝影師,相當於當年的畫師。

於是,在寒冷四月凌晨五點的懸崖邊,在百公裡內都沒有人煙的無人區,在翻越N個山頭徒步穿越叢林才能抵達的溝谷裡,您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在藏地拍攝的攝影師們

在這樣高難度、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攝影師團隊完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在中國為人跡罕至的角落拍攝了大量精彩的照片,其中包含異常珍稀、難得一見的物種。

在西藏那曲的棕熊

他們趴冰臥雪幾天的守候,只為等待動物和自然環境結合得為緊密的一張照片;他們用各種攝影手法,紅外、紫外、微距、顯微、水下、航拍,只為以影像的語言揭開自然的面紗;他們開創了照片、活動影像、科學數據、文字資料等相結合的自然生態調查方法,已經被眾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所認可。

在青海發現的雪豹

這是一群有理想、有信念、有毅力的自然生態和野生動物攝影師,為中國的自然普及和保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自己也樂在其中,願意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熱情

藏羚羊

作為其中的一員,彭建生老師夏季研學營分享時說到:

「我們的工作和其他的攝影師有很大的不同,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本質是調查,攝影是調查的方法與手段,有它自己的系統要求與標準。需要對調查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做全面的調查,也就是您見到什麼都需要拍攝下來。

何為生態攝影/彭建生老師課堂分享

我們是攝影師,要比科學家記錄的更美。科學的素質和攝影師的審美是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的特質,兩個方面都不可或缺

自然攝影經常會有讓人怦然心動的時刻。在野外,對面突然出現一頭大型哺乳動物,腎上腺素頓時激發您全身緊張、興奮、按耐不住的心跳。這種刺激是其他題材拍攝、藝術,乃至生活中幾乎完全感受不到的,我太喜歡這種野性的遭遇!

而大自然總是能不斷給您這種特殊的體驗,所以我在野外總是期盼這種刺激,不斷領受這種激情,在大家眼裡也就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

納帕海

我的拍攝目的不在於拿獎,而在於通過影像的廣泛傳播,讓人們了解雪豹,喜歡雪豹,關注雪豹,從而關注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改善。珍妮古道爾說過: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納帕海黑頸鶴

避開人頭湧動的春節大假,行走在滇西北鬱鬱蔥蔥的山谷裡,在自然博物學家的帶領下,前往5個隱秘的世界,考察到此越冬的候鳥,與世代棲息在此地的野生動物

洱源西湖

一起學習博物知識,發現美麗中國,感受自然應有的樣子。

相關焦點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為迎接COP 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其中「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於12月2日正式上線(http://www.yntv.cn/special/2209.html)。
  •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並將於2021年作為東道主舉辦聯合國第十五屆生物多樣性大會。從自然資源管理的角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符合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思路。  「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將設立什麼的目標?那就是實現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曲線反轉。」
  • 銅藍鶲、鷹鴞紛紛亮相 專家團隊進行麗水生物多樣性調查
    浙江的好山好水,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也吸引了各種生物前來「定居」。在空氣品質能進全國十強的浙江麗水,生物物種資源豐富,擁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80餘種,有一批調查員正在此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調查包括植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昆蟲、大型真菌等各門類,我們去年底最先啟動了鳥類調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調查主要由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進行實施。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的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我們就來看看這次麗水生物多樣性調查進行得如何。
  • 普陀區啟動陸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
    普陀區是全省生物多樣性調查29個重點區域之一,在全省生物多樣性中佔有重要地位。為了守護好大自然給予的這份饋贈,普陀區近日全面啟動陸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陸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主要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年內完成樣線勘探、形成工作方案、梳理匯總現有成果;第二階段為2021年完成野外調查和數據整理分析。
  • 為什麼要做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十年調查與監測?周道生態文明(第49講)
    為什麼要做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十年調查與監測?2019年初,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組成的卓乃湖科考隊來到卓乃湖,親眼見證了正在進行時的沙漠化。衛星數據顯示,從2011-2018年,衛星影像已經總共統計到了113次沙塵暴。考察當時周晉峰就提出來:卓乃湖未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羅布泊?卓乃湖流域的荒漠化將對生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未來如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 環境DNA或成生物多樣性調查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舀勺海水都知道
  • 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江蘇共發現各類物種4588種
    記者近日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之際,江蘇通報了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截至目前,通過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江蘇共發現各類物種4588種。江蘇自古自然稟賦優良,生物多樣性豐富。
  • 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瀕危植物調查-湖北篇
    ,且在中國 35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內,同時還屬於 19 個特有植物多樣性熱點之一。擁有全球中緯度地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溼地,植被垂直帶譜完整,是世界生物活化石聚集地和古老、珍稀、特有物種避難所,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是研究生物物種多樣性、典型性以及植被自然演替規律的理想場所。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今天,江淮大地活躍著一個主題——「生物多樣性日」。各市生態環境局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為重點,開展了科普課堂、實施競賽、野外放生、主題宣講等繽彩紛呈的活動。活動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為要點,號召全社會關注並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
  • 看看「家底」有多厚 生態資源豐富的泰順開啟生物多樣性調查
    日前,泰順縣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啟動儀式暨《泰順縣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工作方案》評審會在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標誌著該縣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正式啟動,也意味著溫州市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 尋找「寶藏鳥類」西溪溼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這是他們第四次做西溪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主要是通過摸清現有溼地鳥類樣本情況,為下一步分析多樣性提供數據依據。鳥類調查怎麼做?在西溪溼地裡面還藏著什麼樣的寶藏鳥類?9月10日,記者跟著調查小組一起出發,探秘西溪溼地裡神秘的鳥類。
  • 「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展及系列講座」活動啟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力文 通訊員 李沛千姿百態的鳥類影像集中展出,豐富多樣的生物標本展覽呈現,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講座開講……10月30日下午,「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展及系列講座我省環保志願者們先後啟動了「2018黃河溼地拯救大鴇行動」以及「2019-2020年大鴇東部種群越冬同步調查」兩個項目,分別從越冬大鴇的巡護保護和大鴇東部種群越冬同步數據調查兩方面展開越冬大鴇保護工作。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為動植物「摸家底」!江蘇省連雲港市生物多樣性...
    江蘇省連雲港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性的氣候和地貌條件孕育了兼容南北特徵的生物群落,生物物種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野生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雲臺山更是享有「江蘇植物寶庫」的美譽;海州灣為全國八大漁場之一,魚類超過200餘種;連雲港市還地處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是全球候鳥的重要遷徙棲息地之一
  • 海綿網絡可以捕捉DNA來追蹤海洋健康,調查生物多樣性
    當這些海綿過濾食物中的水時,它們收集的DNA可用於生物多樣性調查。A.Riesgo 為了追蹤海洋的生物健康狀況,研究人員使用攝像機、衛星圖像,越來越多的DNA直接流入水中,但是在海洋中捕獲基因物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科學家必須通過大量的水進行篩選,以挖掘他們的樣本。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啟動
    新華網發  新華網昆明12月1日電(張淑婷)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2021年5月將在雲南昆明舉辦。30日下午,「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海埂會堂啟動,標誌著雲南省、昆明市迎接COP15大會的宣傳工作全面展開。
  • 南外高級中學承辦第一期「科學閱讀,生命基因」研學活動
    孫海陸老師向研學團介紹基因庫概況  據現場人員介紹,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本次研學團主要參觀」三庫兩平臺「中的溼庫和活庫。  走出辦公樓,沿著「細胞核小路」學生來到了活庫。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李悅春 攝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
  • 生物多樣性有什麼意義
    生物多樣性有什麼意義 2020-05-23 0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預熱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青島做了什麼
    生物多樣性現場講解 奇特生物引駐足此次活動中,小學生志願者們與眾多市民被展板中展示的奇特生物圖片與簡介吸引,紛紛駐足觀看。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為現場群眾講解、介紹生物多樣性知識。5月8日,青島市觀鳥協會在開展的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多樣性調查中慄鳽剛剛被首次發現。慄鳽對棲息地的要求比較高,數量稀少。靈山島在成立自然保護區之後,生態環境恢復效果明顯,自然環境在改善,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加,此次發現的罕見慄鳽更是印證了青島在自然保護工作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據了解,青島現今共記錄鳥類432種;其中有圖片及標本的明確記錄414種,歷史記錄未有足夠證明的記錄18種。
  • 南海生物多樣性、生物種質資源庫和信息資料庫建設項目調查船租用...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南海生物多樣性、生物種質資源庫和信息資料庫建設項目調查船租用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專用設備/水上交通運輸設備/海洋、內水調查和開發船 採購單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行政區域 廣東省 公告時間 2021年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