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高級中學承辦第一期「科學閱讀,生命基因」研學活動

2020-11-25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了讓南山學生連接世界最前沿的科學,南山區教科院啟動了「遠航計劃」,由南外高級中學承辦第一期研學活動——科學閱讀,生命基因。11月23日,南外高中STEM社和植物與環境研究社41名學生前往國家基因庫和華大基因,南山區教科院教育理論部教研員張麗虹全程帶隊參與。


探秘國家基因庫

  走入國家基因庫展廳,栩栩如生的猛獁象雕塑映入眼帘,上面印了四個字:永存永生。

  華大基團生命周期表項目負責人孫海陸熱情接待了研學團,他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基因庫對於人類生存以及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作用、三庫兩平臺的內容以及基因"存、讀、寫"的意義。

  據孫海陸介紹,2013年科學家們在西伯利亞冰層裡發現了完整的猛獁幼象,後來通過幼象的毛髮,獲得了猛獁象完整的細胞核。這個驚人的發現,為復活這個10000多年前的巨型動物提供了有利條件。

  猛獁象真的能復活嗎?現場同學對這個問題都很好奇。

  「不久的將來,基因編輯、幹細胞技術或許能夠從猛獁象遺骸中獲得的細胞定向轉變成全能幹細胞,從而獲得猛獁象的『種子』,使猛獁象復活成為可能。不過還有個問題——上哪找能給四五米高的猛獁象當代孕母體呢?這是個很頭疼的問題,普通的大象做不到。

  在新的細胞分裂發育成胚胎後,如何讓猛獁象胚胎在代孕母體子宮內著床、發育直至順利生下小猛獁象,成為最大的難題。即便是目前和猛獁象最近的近親——亞洲象,其基因差異也達到4.7%,這意味著即便讓亞洲象當代孕媽媽,仍極易流產。因此科學家們寄希望於未來人造子宮,而這在目前還不具備條件。"

孫海陸老師向研學團介紹基因庫概況

  據現場人員介紹,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本次研學團主要參觀」三庫兩平臺「中的溼庫和活庫。

  走出辦公樓,沿著「細胞核小路」學生來到了活庫。這裡種植著各種樹木,池塘中還有天鵝和火烈鳥在嬉戲,還圈養著羊駝,梅花鹿等動物,它們也是國家基因庫的「活體庫」樣本。

從課本走向現實,進一步了解了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


走近-80°C的生命銀行

  隨後,孫海陸帶領大家一同參觀了150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測序儀、存儲量高達60PB的數據中心,儲存生物樣本的-80°C冰箱區。

  零下80度的冰箱,裡面存儲著超過2000萬管的血液、組織、體液、種子、微生物等多種生物資源樣本,存儲量已經比肩英國、荷蘭、德國等國家樣本庫和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這裡是被稱為「溼庫」(生物資源樣本庫)。科研人員就是通過這些「一手資料」,破譯無數個生命未解之謎。


趣解基因奧秘,探究生命本質

  「熊貓為什麼能吃竹子?喝酒為什麼會臉紅?」在當天的科普講座中,孫海陸從案例入手,深入淺出地科普了一系列與DNA有關的概念。

  「結合化石證據,400多萬年前熊貓的鮮味受體基因TAS1R1演化為假基因,失去功能,也就是說熊貓再也感受不到肉類的鮮美,吃起來味同嚼蠟……三個和賴氨酸、精氨酸的利用有關的基因(PRSS1, PRSS36, and CPB1)也突變了,這導致熊貓不得不進一步放棄植物葉片作為主食,轉而食用含賴氨酸和精氨酸較少的竹子。」

  生動有趣的例子,在引發猜想的同時,吸引現場師生專注於貫穿生命始終的大數據,一點點揭開基因的神秘面紗。


提取DNA實驗,解鎖生命密碼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說上午相關理論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那麼積極而可行的實踐參與,方能更好提升同學們的認識。下午,實驗員帶領學生開展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從自己的唾液中提取被稱作「生命密碼」的DNA。

  「提取DNA一共可以分為六個步驟,第一步,標記5ml 離心管,收集口腔唾液1ml;第二步,取2ml離心管,標記上號碼,取400uL唾液後,加入10uL緩衝液E,振蕩混勻……」同學們仔細操作著儀器,跟隨老師解說的步驟嘗試解讀藏在生物身體裡的「生命天書」。

  《提取唾液中的DNA》這個實驗看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也非常多,不少同學因為某些環節的操作不當,最後的實驗結果並不能讓人滿意。

  「在做《提取DNA》的實驗時,學生們一開始接觸新奇的高精密儀器都很新奇,大家都很興奮,隨著感受到一個簡單實驗卻要重複很多步驟又感到了枯燥,最後看起來不起眼的實驗,自己卻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結果。殘酷的現實讓同學們體會到科研工作者的不容易,既要嚴謹還要耐得住寂寞。」此次帶隊老師劉倩說道。

  為了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基因的世界,劉倩、劉超老師編制了《研學報告冊》,內含有DNA的表達、提取DNA的方法、基因檢測的應用等基礎知識,還包括三個任務單:參觀記錄、實驗報告和活動隨筆。所有學生除了當天認真完成研學任務外,還仔細填寫了《研學報告冊》。


給學生更寬廣的教育

  「書本之外天地寬。」讀書絕不是為了把同學們變成「書呆子」。在課餘,老師們帶著同學走出課堂、走出書本,在更廣闊的天地,去見識,去尋訪、去歷練、去探究……

  「讓越來越多學生都有機會去接觸、了解和探究問題,這是老師們的一致願望。」生物科組劉倩老師如是說。

  「此次南外高中組織學生小課題主持人研學,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以真實情境學習和真實科研實驗室的特有的氛圍薰陶,讓學生親歷感受科學研究,理解科學研究過程和科學家素養,對科學研究和成為科學家感興趣,培養南山學生的科研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

  希望同學們除了科學實踐還要加強科學閱讀,讀真理的書,讀前沿科學的書,用實踐豐富理論,用閱讀提升實踐。」教研員張麗虹鼓勵學生行而後知,在實踐中收穫成長。

研學團在國家基因庫合影留念

  來源:南外高級中學


相關焦點

  • 首屆科技節體驗現場在南外高級中學舉行
    中國教育在線訊  無人機翱翔藍天作出各種高難度穿越動作、機甲車衝上軌道上演「狙擊大戰」、機器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過障礙、推落石、架斷橋等一系列任務……10日下午,一場「海陸空大戰「在南外高級中學上演。這是南外高中首屆科技節中的體驗現場。
  • 九江市第十一中學開展「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組圖)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陳玉文報導:為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加深其對人體構造及相應功能的了解,提高其對學習的積極性及準確度,樹立科學學習的方法,12月11日,九江市十一中組織同學們來到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
  • 尋非遺 探皇窯——九江實驗中學初二年級開展2020年秋季研學活動...
    2020年11月20日,九江實驗中學初二年級全體班主任、學生及部分家長志願者走進景德鎮皇窯,開展了以「尋非遺 探皇窯」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  這一場匠心之行,同學們體會到制瓷人匠心匠意——讓中國的陶瓷文化代代相傳;領略了「世界瓷都」之神;了解了「 china」一名的由來;記錄了最令人驚嘆的制瓷步驟;參觀了燒出瓷器的窯場;領略了制瓷的全部過程。
  • 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展主題研學活動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國家海洋博物館海洋天文廳將於本月底前與公眾見面,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國家海洋博物館接待了第一批研學團隊。
  •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中新網海南新聞1月13日電 (潘達強)1月12日,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檳榔谷景區三月三廣場舉行。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校長楊立功、檳榔谷景區董事長程天富、校企相關負責人等各界人士共200餘人出席揭牌儀式。
  • 探索太空科技,傳播航天文化——志光中學研學活動圓滿結束
    11月初志光中學分兩批組織了主題為「探索太空科技,傳播航天文化」的研學實踐活動,參與活動達五百餘人次。我們的目的地就是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以」航空、科技、未來」為主題,以提高青少年科技素養為宗旨,是南昌首個太空科技體驗、科普宣傳教育的重要基地。
  • 「遊中學 遊中玩」《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
    今天上午,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社、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德育研學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教育電視臺《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儀式暨首屆北京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學術研討會舉行,探討了研學旅行價值、課程設計、管理規範等熱點問題。研學旅行是在旅行體驗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的。
  • 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索 ——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與韶關市風烈中學開展教研交流活動
    為了在生物學的課堂教學中,踐行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端州區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近年來圍繞核心素養開展了創新實驗比賽、核心素養說課比賽、核心素養教學主題研討課、研學活動等形式來開展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索。10月15、16日,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與韶關市風烈中學的生物教師進行了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專題教研活動。
  • 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的教育基因重組實驗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克|廣東報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7期)2012年,為解決惠州市江北片區優質高中學位不足的問題,惠州市新建東江高級中學被納入惠州市「十大民生工程」。
  • 南外一枝獨秀,13、9中平分秋色……玄武區高中有點意思
    同樣還是先來看看玄武區高中的整體情況:市屬高中(1所):南外區屬高中(4所):第十三中學、第九中學、人民中學(匯文女子中學)、玄武高級中學四星高中(3所):第十三中學、第九中學、人民中學三星高中(1所):玄武高級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2所):第十三中學、第九中學省重點中學(3所):南外、第十三中學、第九中學
  • 寶島研學 | 跟著科學家去臺灣:第一期即將滿員,第二期開啟招募~
    國際科學家導師團隊:中科院及臺灣科學家兩岸聯合授課,給予科學啟發與指導。科學特訓:每天科學家針對科考路線進行科學主題報告,擴展孩子的格局與視野。科學實踐:大量科學實踐機會,神木林冒險、化石觀察、野外標本採集、野生動物觀察、地質考察等,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及動手能力。
  •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1807班開展「走進3D列印神奇世界」研學實踐活動
    華聲在線訊(通訊員 謝珊、羅之源、萬雅馨)7月24日下午,長郡雙語實驗中學C1807班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長沙市五礦·麓谷科技產業園舉行開展了「走進3D列印神奇世界」的研學實踐活動,共同領略這奇妙的新科技。
  • ...研學課程入選「2015—2019 年度博物館研學課程及線路推介活動...
    近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市場推廣與公共關係專業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承辦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活動扮靚新學期
    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近日,武川縣第三中學組織初一學生參加了主題為「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的研學活動。他們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看紅色革命歷史影片。參觀過程中,講解員細緻講解了武川歷史,大青山抗日鬥爭時期的武川以及當代武川的概況。
  • 楹聯話船政 羅星塔人文研學活動舉行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
    福州新聞網12月2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江超雲)26日上午在馬尾羅星塔公園,一場以「楹聯話船政」為主題的人文研學活動在這裡開展。  始建於宋代的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重要海上航標之一、世界郵政地名「塔錨地」,被稱為「中國塔」。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今年公布的海絲史跡遺產點中,羅星塔入選。
  • 南科大承辦,規劃48班!深圳第十二中學平面圖修改公示
    來源:規劃先鋒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辦事處申請的「深圳市第十二高級中學」申請總平面圖修改。深圳市第十二高級中學項目作為寶安區重點民生項目,位於福海街道,用地面積53030.4平方米,總投資3.6億元,擬建設一所48個班,2400個學位的全寄宿制普通高級中學,建成後將交由南方科技大學辦學
  • 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為深圳高級中學學子授課
    深圳新聞網12月31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黃思凌 實習生 楊銘琪)12月30日下午,由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深圳新苗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高級中學(集團)承辦的深圳市中小學「四個一」「百首名曲」名師名家進校園最後一場活動在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南校區藝術中心劇場舉辦。
  • 首屆陝西省研學旅行輔導員、輔導師和高級輔導師培訓班開班
    首屆陝西省研學旅行輔導員、輔導師和高級輔導師培訓班開班 發布時間:2018-11-30 16:33:32
  • 「大數據+」助推生命科學、醫學、農業創新發展!ICG-15國家基因庫...
    10月25日至31日,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在中國武漢隆重召開。作為組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年度會議之一,ICG-15共設22個分論壇,來自21個國家的160多位科學家(包括13位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通過線上、線下兩大渠道,帶來一場頂級學術盛宴。
  • 興國縣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畫靚模範興國」主題研學旅行
    4月22日,由興國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興國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茶園小學、茶園中學、鼎龍中心小學四校攜手打開學校大門,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畫靚模範興國」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共同組織和帶領學生走進紅色遺址,融入紅色文化,弘揚蘇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共繪美好家園「百米長卷」。孩子們熱情高漲,滿懷激情地踏上了研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