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視網訊 記者 單雲仙)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大會)將於明年5月在昆明舉行,讓雲南作為美麗中國的窗口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為迎接COP 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其中「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於12月2日正式上線(http://www.yntv.cn/special/2209.html)。展出內容為雲南野生動植物畫家、攝影家作品以及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短視頻等。同時,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用作品展示雲南生物多樣性,表達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景。
本次活動特邀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級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孝濂先生參加。曾孝濂先生長期從事科技圖書插圖工作,已發表的插圖有2000餘幅,他曾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創作了花類、鳥類生物畫集《雲南花鳥》。他將家鄉的花鳥都畫了下來,其中「雲南花」裡的花類畫作創作了大約兩三年,「雲南鳥」中的作品則創作了約五六年。
曾孝濂作畫場景
如今,曾老先生已82歲,精氣神十足,樂觀豁達,依然每天畫很長時間的畫,近兩年來,他又創作了很多雲南的動植物作品,本次影像聯展,我們可以看到曾老先生的許多精彩作品。
這幅滇金絲猴作品,是曾孝濂先生於2019年年初完成的,他說:「畫畫本身不需要太長時間,這幅畫用了一周的時間就畫完了,但是準備工作做了一個多月,因為要詳細了解金絲猴,和龍勇誠(中國靈長類學研究專家、中國滇金絲猴保護第一人)聊了多次,也曾多次看稿,最後才有這幅作品。」
這幅藍孔雀是曾孝濂先生於2010年在動物園寫生時創作的作品,在本次影像聯展上首次發布。
2020年的夏天,正是昆明大量上市野生菌的季節。雲南獨有的野生菌,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那一天,曾老先生家裡也買了野生菌,趁菌子新鮮,他抓緊時間作畫,用了一周的時間畫出了栩栩如生的野生菌圖。
本次活動特邀了中國靈長類學研究專家、中國滇金絲猴保護第一人龍勇誠先生參加。龍勇誠是中國最早的開展滇金絲猴野外研究的科學家之一,從1987年開始,用了近三十年時間來研究和保護世界瀕危野生動物滇金絲猴。今年剛退休的他,又馬上作為志願者開展「護猴系列活動」,在公益領域繼續保護滇金絲猴。
龍勇誠-陳甘樂攝
滇金絲猴的保護工作,不僅關係到與之共棲的多種珍稀瀕危動植物,更關係到人類的地下水資源,關係到保護區居民的生活以及知識的傳承和弘揚。龍勇誠把護猴工作做到極致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其背後更深沉的意義——人類的發展。本次影像聯展,大家可以欣賞到很多龍勇誠拍攝的珍貴的金絲猴影像作品。
龍勇誠拍攝的金絲猴
彭建生作為本次活動特邀的野生動植物攝影家,是IBE(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核心攝影師。他對麗江老君山、西雙版納尚勇保護區熱帶雨林、普洱太陽河、高黎貢山、獨龍江等地進行了多次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
彭建生在野外拍攝時的場景
彭建生有多幅野生動植物的照片獲得過國內外大獎。他一年有近200多天停留在橫斷山區、青藏高原和川西進行攝影創作,用影像調查生物多樣性,紀錄景觀、人文和各種生靈。在本次影像聯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彭建生拍攝的鳥類、哺乳動物類、植物類多幅作品。
黑頸鶴,攝於納帕海
高黎貢嶺牛,攝於獨龍江
半荷包紫堇,攝於普金浪吧
本次活動還特邀了薛康先生, 他是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金絲猴文化學者。近年來,致力於用影像文化來傳播對珍稀瀕危動物的宣傳和保護,拍攝的金絲猴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攝影大賽中獲獎。創作的金絲猴組照被《中國國家地理》刋載、入選2019平遙國際攝影節展出。編輯出版了《中華精靈·金絲猴》攝影畫冊、《雙寶150——科學發現大熊貓、金絲猴150周年》等專題攝影畫冊。本次影像聯展可以看到他的郵票作品。
薛康先生
薛康先生的郵票作品
更多精彩作品,請登錄http://www.yntv.cn/special/2209.html欣賞觀看,歡迎大家積極投稿,讓更多展現雲南生物多樣性的作品呈現在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中(參展辦法,請點擊http://www.yntv.cn/content/2020/12/361_115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