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和諧」,習近平以四點建議構畫美麗世界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電 (記者 張子揚)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退化……當這些重大風險直接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時,世界該怎麼辦?對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以四點建議向世界闡明中國主張與願景——「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疫後經濟高質量復甦活力;增強責任心,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受訪學者分析指出,四點建議可視為中國「生態觀」的升級版,為後疫情時代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實現經濟復甦明晰三組關係,提供中國方案。

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其一,生態興與文明興的關係: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習近平在講話中呼籲,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亞洲區會員委員會主席馬克平告訴中新社記者,面對生態危機,如果只注重「發展」或只強調「保護」,難免偏頗、割裂。從根本上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唯有將「發展」和「保護」共同推進。這其中,釐清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前提,是核心。

  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認為,如果將這次疫情看做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通過疫情理應讓人警醒——人對大自然的無度索取,應轉變為同大自然的和諧共生。習主席提出「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表達出人類社會應當把握的規律:自然好,人類才會更好。

  其二,多邊主義與世界的關係:攜手合作方為正道。

  「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單邊主義不得人心,攜手合作方為正道。」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

  在高飛看來,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人類可謂「同坐一條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堅持多邊主義與團結合作,提升應對挑戰行動力,在環境治理中形成合力,才會形成效率。

  馬克平認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共有196個締約方,如果有些國家堅持本國優先的發展策略而不顧及全局,毫無疑問,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可能成功。中國最高領導人在聯合國平臺上呼籲世界攜手合作,所有國家應行動起來,而不是各行其道,「退群」、「毀約」。

  在這方面,中國是積極的行動派,採取有力政策行動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過去10年,中國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居全球首位。長時間、大規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護修復溼地,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大一般性辯論發言中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專家看來,儘管中國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需付出極為艱苦的努力,但這些承諾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世界人民的眼中不揉沙子,個別超級大國做得如何?中國的行動力怎麼樣?」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董漫遠認為,「人人心中有桿秤」。

  其三,綠色發展同經濟高質量復甦的關係: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

  近年來,在數次地方考察以及諸多重要場合,習近平屢屢提到「綠色發展」。

  「我一直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北京世園會開幕式上,習近平指出,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017年1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強調,「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如今,在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全面衝擊下,如何處理好保護自然同經濟復甦的關係,馬克平認為,世界走上新的十字路口,需要聽到中國的聲音。

  習近平指出,「要著眼長遠,保持定力,堅持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這次疫情對世界的衝擊,打破了人類『經濟增長是常態』的慣有思維。今天,人類需要重新反思一道命題:何為富有遠見的綠色發展模式?」高飛認為,中國曾有過刻骨銘心的教訓,亦因追求綠色發展而捕捉到「金山銀山」。此刻毫無保留地同世界分享,本身亦契合著自身發展思路:世界好,中國才更好。(完)

相關焦點

  • 海報| 習近平就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提出4點倡議
    海報 | 習近平就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提出4點倡議 發布時間: 2020-09-30 23:02      來源: 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
  •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記者觀察)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大力推動野生動物保護尤為重要。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等方式,提高公眾參與意識,多方合力推動野生動物保護,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哥斯大黎加發起「停止與動物自拍」倡議本報駐巴西記者 朱東君茂密的叢林裡,一隻美洲豹
  • 23項活動精彩紛呈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20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致辭中,誠摯歡迎各方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迎接COP 15大會,以積極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啟動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20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致辭中,誠摯歡迎各方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迎接COP 15大會,以積極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迎接盛會的宣傳動員,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譚盾...
    今天晚上春城昆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國際知名的指揮家、作曲家、教育家譚盾先生親手打造的「多樣世界 美麗中國 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在雲南省大劇院舉行。明年5月,聚首美麗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雲視網訊 記者 單雲仙)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大會)將於明年5月在昆明舉行,讓雲南作為美麗中國的窗口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為迎接COP 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其中「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於12月2日正式上線(http://www.yntv.cn/special/2209.html)。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就此提出4點建議:  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
  • 聯播+|這場國際會議上 習近平向世界發出「春城之邀」
    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結合全球生物多樣性現狀,就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提出「中國倡議」,並同各方分享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向世界發出「春城之邀」。  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習近平主席此次講話內容,與您一起學習。  提出四點倡議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
  • 習近平這樣描繪未來中國的美麗圖畫
    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的講話飽含對人民的深情與讚美。中國人民書寫時代畫卷,人民領袖習近平則為新時代的中國擘畫壯美藍圖。從鄉村振興到脫貧攻堅,從高質量發展到科技創新,從貫徹新發展理念到實戰化練兵。2018年兩會,習近平多次用生動形象的描述,展現當今中國的自豪和自信,描繪未來中國的美麗圖畫。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啟動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啟動 2020-12-01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自然資源局組織開展「萬物和諧 美麗家園」2020年保護野生動物...
    為引導社會廣泛關注野生動物保護,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11月29日上午,佛山市自然資源局在半月島溼地公園舉辦了以「萬物和諧 美麗家園」為主題的2020年廣東省佛山市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活動。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黃健明,禪城分局、南海分局、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和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活動。
  • 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原標題: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美麗的星球,萬物生靈和諧共生。守護好我們的家園,讓快樂常伴
    我們人類是萬物之靈掌,要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和諧相處。要愛護它們,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不會孤單。才能感受到鮮花的美麗,大海的壯闊,鳥兒的自由自在。我們要共同愛護這個美麗的星球、、、地球。守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讓快樂永遠在我們身邊。
  • 深刻理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 趙建軍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13個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設四個主題和內容: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三卷是充分反映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偉大實踐的最新教材,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新教材。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
  • 黃信陽:發揮道教文化優勢,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今天,我們舉辦「第二屆道家文化與生態文明論壇」,十分契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環境保護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大關切、下大力抓的戰略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第3期《求是》雜誌發表的《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這篇重要講話,科學概括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深刻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是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嚴密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
  • 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歷史新坐標上的戰略謀劃!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個新的「兩步走」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是為未來30多年中國發展構劃的宏偉藍圖。
  •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習近平關於...
    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大成就。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意義何在?習近平同志作了深刻闡述。
  • 點一點就能變成畫?來看一看用點點成的世界名畫!
    19世紀的很多畫家在實驗各種畫法,有用拼貼拼成的畫,有用墨水潑成的畫等等,其中,有幾個畫家他們用點點成了畫,他們被叫做點彩畫派。點彩派的畫家不用色板調和色彩,而是直接用四原色來作畫,利用了光的混合原理,在遠距離觀看時達到顏色之間的平衡和自然的視覺效果。喬治·修拉(1859 - 1891)是法國點彩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