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習近平關於...

2020-12-02 中國政府網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擔當,直面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認真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對於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大成就。

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意義何在?習近平同志作了深刻闡述。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是規律,誰也無法抗拒。在人類發展史上特別是工業化進程中,曾發生過大量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事件,釀成了慘痛教訓。我們的先人們早就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在對待自然問題上,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習近平同志總結歷史經驗,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深刻指出:歷史地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這個道理要銘記於心、落實於行。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必須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你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麼幸福可言。

但目前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經過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環境問題進入高強度頻發階段,我國農產品、工業品、服務產品的生產能力迅速擴大,但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卻在減弱,一些地方生態環境還在惡化。特別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屬汙染區,水被汙染了,土壤被汙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強烈的不滿情緒,那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甚至發展成為重大政治問題。

「這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習近平同志從這樣的高度上強調生態建設問題,振聾發聵!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習近平同志尖銳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帳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盡力補上生態文明建設這塊短板。全黨同志都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習近平同志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緊盯不放,抓緊、緊抓。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項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空前偉大的事業。現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總額不到十三億,十三億多人口的中國實現了現代化,就會把這個人口數量提升一倍以上。如果我國現代化建設走美歐走過的老路,消耗資源,汙染環境,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消耗,那是難以為繼的,是走不通的,我們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正是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上,站在對全人類生存環境高度負責的制高點上,習近平同志把生態文明建設看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看得很重,盯住不放,對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格外警惕。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就一些嚴重損害生態環境的事情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比如,分別就陝西延安削山造城、浙江杭州千島湖臨湖地帶違規搞建設、秦嶺北麓西安段圈地建別墅、新疆卡山自然保護區違規「瘦身」、騰格里沙漠汙染、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和木裡礦區破壞性開採、甘肅祁連山生態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事件作出重要批示。

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習近平同志強調:現在,我們已到了必須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時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的時候了。如果再不抓緊,任憑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不斷產生,我們就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是對中華民族和子孫後代不負責任。我國生態環境矛盾不能在我們手裡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

二、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歷史任務,首先要從轉變發展觀的高度上認識其革命性意義。習近平同志要求全黨,必須打破舊的思維定式和條條框框,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圍繞這些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明確了我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大思路。

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綠色發展。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習近平同志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他強調,推進綠色發展要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要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這就是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關係問題,是我們直接面臨的現實矛盾,是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必須解決的。有人說,發展不可避免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發展要寧慢勿快,否則得不償失;也有人說,為了擺脫貧困必須加快發展,付出一些生態環境代價也是難免的、必須的。這兩種觀點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對立起來了,都是不全面的。

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提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擔任總書記後,習近平同志又對「兩山論」進行了更加深刻、系統的理論概括和闡釋。他精闢指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說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為什麼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如果其他各方麵條件都具備,誰不願意到綠水青山的地方來投資、來發展、來工作、來生活、來旅遊?從這一意義上說,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他還指出,一些地方生態環境基礎脆弱又相對貧困,要通過改革創新,探索一條生態脫貧的新路子,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我們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決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他主動給各級領導幹部去掉了增長速度的「緊箍咒」,提出必須扭轉只要經濟增長不顧其他各項事業發展的思路,扭轉為了經濟增長數字不顧一切、不計後果、最後得不償失的做法,不能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對於一個地方而言,即使經濟增速下去一點,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反過來,如果就是簡單為了生產總值,但生態環境問題越演越烈,或者說面貌依舊,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種評價了。

強調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是不要發展了,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捨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從源頭抓起,採取扎紮實實的舉措,形成內生動力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引導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我們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態環境狀況,必須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一手要堅定不移抓化解過剩產能,一手要大力發展低能耗的先進位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這兩手都要堅定不移,下決心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三、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從根本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習近平同志對於如何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進行了深刻思考和全面闡述。

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大的方面統籌謀劃、搞好頂層設計,習近平同志強調:首先要把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設計好。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同時,習近平同志對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比如,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從源頭上減少汙染物排放,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等等。

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更加關注,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而我國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生態環境問題,有些已經影響甚至嚴重影響群眾健康,社會反映十分強烈。

習近平同志強調: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也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汙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汙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汙染治理,著力推進顆粒物汙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金屬汙染和土壤汙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

習近平同志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從制度上來說,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汙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

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強化公民環境意識,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推廣節能、節水用品和綠色環保家具、建材等,推廣綠色低碳出行,鼓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再生產品,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等內容納入國民教育和培訓體系,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

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麗家園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如何推動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維護生態安全,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呢?習近平同志闡述了中國主張。

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習近平同志強調:氣候變化關乎全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採取及時有力行動。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凝聚力量,有效克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動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護好地球,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要促進國際社會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

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一直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中國已經向世界承諾將於二〇三〇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我們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還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邊合作機制,互助合作開展造林綠化,共同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2015年底,巴黎大會成功通過《巴黎協定》,為二〇二〇年後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指明了方向,標誌著合作共贏、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正在形成,具有歷史性意義。習近平同志強調,《巴黎協定》符合全球發展大方向,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共同堅守,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們對子孫後代必須擔負的責任!國際社會應該以落實《巴黎協定》為契機,加倍努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習近平同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為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全球生態安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在全黨全國人民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日子裡,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大工作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不斷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聞言)

相關焦點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出版發行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出版發行 原標題:
  • 建設美麗中國——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14))  ——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34)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
  • 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原標題: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關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的六條原則。這些原則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意義重大而深遠。
  • 厚植生態文明 耕耘美麗中國
    這是美麗中國的生動樣本,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久久為功的累累碩果。  2003年,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部署和推動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啟動。15年辛勤耕耘,15年接力奮鬥,截至去年底,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實現建制村全覆蓋,九成村實現生活汙水有效治理,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升華及世界意義
    [內容提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也邁上了新臺階,開創了新局面。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國共產黨深入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提供了全新機遇與寬廣平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守正與創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指引著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為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科學全面地謀篇布局。
  •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人民觀點)
    從雲南楚雄到江蘇宜興,從黑龍江漠河到廣西東興,越來越多的地方登上生態文明建設「光榮榜」,共同描繪出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彰顯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
  • 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三重意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化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需要,既遵循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本要義,又在具體的生態文明建設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體現出保護環境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系統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立足國內與觀照國際相統一的三重意蘊。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歷史自然的形成和發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專門)思想和學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發展、最高成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是整個人類社會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是當代中國以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和東方智慧。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 從六大維度全面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道至簡,實幹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我認為,國際社會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依靠學習走向未來。(38)  第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為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出原創性貢獻。  在高速度增長階段,中國創造了發展奇蹟,但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其中之一就是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高度緊張。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為了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出四點重要主張。深入學習領會這篇演講的要旨,需要從世界文明、亞洲文明、中華文明三個層面加以分析和理解。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用以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 任澤鋒:努力把黃山建設得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
    他強調,要從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並將其貫穿到謀劃推進「十四五」發展全過程,在落實「兩個堅持」上當先鋒,在實現「兩個更大」上爭先進,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在黃山大地落地生根,努力把黃山建設得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勇傳達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在職市級領導幹部出席開班式。
  • 習近平這樣描繪未來中國的美麗圖畫
    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的講話飽含對人民的深情與讚美。中國人民書寫時代畫卷,人民領袖習近平則為新時代的中國擘畫壯美藍圖。從鄉村振興到脫貧攻堅,從高質量發展到科技創新,從貫徹新發展理念到實戰化練兵。2018年兩會,習近平多次用生動形象的描述,展現當今中國的自豪和自信,描繪未來中國的美麗圖畫。
  • 生態環境保護多重要,聽習近平怎麼說
    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一是明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黨的十九大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明確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目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生態文明@溼地】美麗中國建設豐富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央視網消息:美麗中國作為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重要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道路,是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方案。
  • 運用法律武器 依靠法治力量 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水平
    要強化政治引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自覺踐行「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人大優勢和作用,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貢獻智慧和力量。要強化擔當作為,緊緊圍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加強地方立法,深化聯動監督,開展執法檢查,紮實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齊心協力加快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 加強組織領導 把準方向定位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廣州市召開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加強組織領導 把準方向定位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州結出豐碩果實張碩輔講話大洋網訊會前,張碩輔到溫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良口鎮塘尾村生態設計小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實地調研。張碩輔對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