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2020-12-04 人民日報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

■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是由於具有鮮明特性和獨特價值,中華文明才能夠並善於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交流互鑑中不斷提高、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從而不斷續寫自己新的歷史輝煌。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深刻闡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為了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出四點重要主張。深入學習領會這篇演講的要旨,需要從世界文明、亞洲文明、中華文明三個層面加以分析和理解。

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互學互鑑

習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進步和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內在要求。孟子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明多樣性是客觀存在的。當今世界有70多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5000多種語言。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人們,由於所處地域和國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的不同,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各種文明。世界上各種文明都需要在交流中互學互鑑,既促進各自發展,又取得共同進步。這是一種文明保持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人類文明能夠持續發展繁榮的秘訣所在。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曾經如何輝煌,如果固步自封、封閉排外、不思進取,必然會陷入僵化、失去活力、走向衰敗。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不同文明與其他一切不同事物一樣,處於一個統一體中,既相互矛盾對立,又相互包容統一,並經過相互比較與交融、相互學習與競爭,實現新的轉化,實現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每一種文明都應遵循這一歷史規律而保持其發展的生機活力;如果違背這一歷史規律,就會失去生機活力而走向衰亡。

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昭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人類社會的光明前途。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各國人民的人心所向,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與此同時,當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突出,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任重而道遠。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各國各民族各種文明只有攜起手來,加強交流合作、深化互學互鑑,不斷發掘、利用人類已經積累和正在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特別是其中蘊含的啟示、智慧與經驗,致力於改善全球治理和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有效應對並化解挑戰與難題,開創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的美好未來。

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反對錯誤的態度和做法。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出了四點重要主張:一是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三是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鑑;四是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這些主張昭示了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堅持這些基本原則,就要反對孤芳自賞、唯我獨尊,搞「文明優越論」;反對封閉隔閡、相互對抗,搞「文明衝突論」;反對固步自封、僵化保守,搞「文明終結論」。「文明優越論」者認為,文明之間有高低貴賤、優越落後之分,因而不可能平等相待、平等共存;「文明衝突論」者認為,多種文明不可能和諧相處,必然發生衝突和對立;「文明終結論」者認為,世界文明發展到了某一種文明已經「登峰造極」,不可能再有什麼新的文明超過它。這三種論調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將自己的文明定為一尊,「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在持有這些論調的人們眼中,文明不是平等的,而是分等級、有高下的,認為只有自己的文明才是「優越」「高等」的文明,別人的文明都是「低劣」的文明,應該放棄自身的獨立存在和發展,向他們這種所謂「優越」「高等」的文明看齊,多向變為單向、多元變為單一,統統歸屬於他們的主宰之下,似乎只有在這樣的「文明世界」裡才不會發生衝突。

這些論調當然是極其錯誤的,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因為它們在迄今為止人類認識的長河中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在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也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如同太陽光是七色的、自然界是萬紫千紅的一樣,人類文明和整個世界從來都是多彩多姿的。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表明,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文明,從來都是努力排除各種困難和障礙,實現相互傳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並相互影響的,而且在相互比較、借鑑、融合的歷史過程中通過取長補短、去粗取精,發展各自的優勢並促進共同進步,形成了和而不同、並存共處的局面。任何一種文明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所發揮的作用和作出的貢獻對人類文明進步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和存在於何時何地、是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創造的、屬於何種類型何種形態,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人類文明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源與流;它們的產生與存在,只有時間先後、地域方位及其所屬的社會形態、社會發展階段之分,而沒有孰貴孰賤之別。「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文明終結論」等錯誤論調並不是什麼新鮮貨色,在世界上早已有之,早被歸入歷史的文化垃圾堆。

亞洲文明深刻影響著世界文明發展進程

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對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進行了深刻闡述,為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符合亞洲各國發展的共同需要,順應亞洲各國人民的共同呼聲,具有歷史和現實的必然性。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亞洲各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更有信心、有能力先行一步,以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累有益經驗、打下重要基礎。

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從公元前數千年起,生活在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印度河—恆河等流域的人們就開始了農業耕作,並在農業經濟的基礎上立家、立族、立邦、立國,形成了交相輝映的幾大古文明。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豐富了世界文明寶庫,為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亞洲文明發展歷程中,有三個方面的鮮明特點深深鐫刻在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長卷中。一是亞洲各地區的文明很早就開始了交流互鑑活動,並形成貫穿亞歐大陸、綿延兩千多年的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推動了亞洲文明的發展進步;二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印度等國家的經濟文化與科學技術發展在歷史上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形成一大批曾經領先世界的文明成果,這些文明成果西傳,曾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生和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興起,從思想文化和經濟技術上提供了重要條件;三是亞洲人民經過幾千年的生產生活實踐,在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等關係中,創造和積累了和而不同、和合一體,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克勤克儉、自立自強,重視集體、克己奉公,德法並用、標本兼治,親仁善鄰、和平相處,誠敬為本、互尊互信,義利結合、互惠互贏,開放包容、互學互鑑等獨具特色和魅力的亞洲價值、東方智慧,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回望歷史,亞洲各國各民族人民應該擁有堅定的文明自信。我們曾經在歷史上鑄就了光耀千秋的成就,也經歷了被殖民掠奪和侵略的相似歷史遭遇,經過抗爭和奮鬥,我們都挺過來、站起來、發展起來了,正在為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貢獻。展望未來,全亞洲人民普遍期待建設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我們應順應這種期待,把握大勢、乘勢而上,堅定文明自信、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努力把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共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運相連、休戚與共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力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一個可資借鑑的先行範例。這一光榮的時代使命應該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鑑中續寫新輝煌

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歷久彌新。」中華文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也是亞洲文明、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亞洲文明、世界文明的譜系中,中華文明具有鮮明特性和獨特價值,是在同其他文明進行交流互鑑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文明體系。千百年來,中華文明積極同周邊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進行交流互鑑,面對外來的各種文化和文明,保持開放包容而不喪失自我、兼收並蓄而不囫圇吞棗、積極借鑑而不照抄照搬,能夠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有所鑑別有所分析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因而能夠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不僅如此,在交流互鑑、發展自己的過程中,中華文明還形成並保持著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一貫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鮮明價值取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永恆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內在生存理念等鮮明特性和獨特價值。正是由於具有這些鮮明特性和獨特價值,中華文明才能夠並善於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交流互鑑中不斷提高、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從而歷經幾千年而從未中斷,不斷續寫自己新的歷史輝煌。

今天的中華文明展現出更具活力、更有自信、更加開放的姿態。從根本上說,這是由於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將中華文明、中華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而產生的磅礴力量所形成和造就的。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隨後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確定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偉大社會革命。這一偉大社會革命還將持久地在中國大地上進行下去。正是通過這一偉大社會革命,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正是在這一偉大社會革命的徵程中,我們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

其中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鮮明特性與獨特價值有機結合,形成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想和方針政策。比如,把馬克思主義關於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統一觀點與中華文明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氣質相結合,形成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與中華文明天下為公、以民為本思想相結合,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把馬克思主義關於處理好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與中華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相結合,形成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把馬克思主義關於處理國家關係的思想與中華文明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相結合,形成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在中國人民的實踐中不斷結合併取得成功,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光輝典範,充分證明一個國家悠久的本土文明與外來的先進文明是可以成功結合併產生出新的優勢和新的力量的。總之,當今時代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形成的文明,是在對中國歷史文明進行創新性繼承和發展、對世界上一切進步文明進行創新性吸取和運用的基礎上開創和發展起來的。它以自身的價值和力量,屹立於世界文明的百花園中,正在並將繼續為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可資借鑑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分別為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深刻闡明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2019年05月29日 08:2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滕文生 高長武 字號 內容摘要:■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璀璨的亞洲文明,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特別是在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影響日益擴大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更是同人類命運、世界社會主義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更是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方面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成為當代中國發展一個新的顯著特徵,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更為恢弘的時空背景。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緒論部分,開宗明義地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理論貢獻,強調這一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不懈淬鍊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黨員幹部要深入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勇於擔當系列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不懈淬鍊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打贏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中,勇於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直面風險挑戰、保持鬥爭精神,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 中科院高能所計算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是我國大科學裝置的骨幹力量,建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空間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等大型裝置;正在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JUNO)、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來自全國高校、智庫、科研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共同學習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深刻內涵與重大意義,深入研討新時代如何做好對外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此凝聚共識、統一思想,進一步增強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理論自信和行動自覺。
  • 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律問題的重要...
    他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寬廣的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進行艱辛理論探索,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一系列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取得了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為我們運用科學思維方式深刻認識
  •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習近平關於...
    認真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對於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 旗幟鮮明...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邃,把我們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偉大鬥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 為深入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提供學理支撐
    回顧黨的歷史,每當事業發展的重要關頭,我們黨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論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全局,作出了推動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決策部署,為理論武裝工作賦予了新的使命任務。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用以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主要由「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兩部分構成。「八個明確」側重從理論層面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十四個堅持」側重從實踐層面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
  • 從六大維度全面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迎來強起來的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始終不忘自己對於世界所負的神聖使命,同時又尊重別國的歷史選擇和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通過深刻改變中國來深刻影響世界的關係模式,從而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同為世界求大同有機地聯繫在一起。這也成為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一經發表,中央辦公廳各位領導就緊密結合中辦工作實際組織學習並親自作輔導,全面深入解讀講話精神。從年初開始,開展了「學理論、學黨章、學歷史」教育活動,活動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就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前言
    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 「頭條」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堅定不移推進政法領域...
    會議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是在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黨和國家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裡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針對性,是指導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
  • 陳一新: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到「八個深刻把握」,達到「五個...
    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著重做到「八個深刻把握」:深刻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彰顯的重大意義、提出的總體要求、指明的政治方向、明確的戰略定位、確立的工作布局、提出的重點任務、闡明的重大關係、強調的重要保障,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走在前列。通過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力求達到「五個成效」:學出內心的「信仰」,講出真理的「味道」,研出深刻的「真知」,幹出精彩的「亮點」,壓出擔當的「鐵肩」。
  •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人民日報5月4日評論員文章:做好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 鹿心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
    原標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新境界 10月27日,省委書記鹿心社主持召開省委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他強調,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一以貫之堅持好、發展好、落實好省委「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工作方針,紮實做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不斷邁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