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很多畫家在實驗各種畫法,有用拼貼拼成的畫,有用墨水潑成的畫等等,其中,有幾個畫家他們用點點成了畫,他們被叫做點彩畫派。
點菜畫派又被稱為「分色主義」,由喬治修拉和保羅希涅克創立,這是一種用彩點堆砌,形成整體畫面的方法。點彩派的畫家不用色板調和色彩,而是直接用四原色來作畫,利用了光的混合原理,在遠距離觀看時達到顏色之間的平衡和自然的視覺效果。
喬治·修拉(1859 - 1891)是法國點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畫作都是用小點點成的,但是他並不是隨意的點成,他為了使自己的這種畫法更具科學性,他學習了許多色彩理論以及光學理論,用這些理論來指導自己畫畫,比如,在黃、紅、藍三原色旁邊,他會使用補色來使畫面看起來更加的豐富。
而且就算是同樣顏色的小點也有濃度的區別,濃一點淡一點都會在畫面上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些都是需要仔細的考慮,不斷的比較才能畫出來的。
《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是修拉的名作,大碗島是巴黎的一個島,周邊的居民經常在節假日的時候來這裡休息,遊玩。這個時候就是畫家來這裡畫畫的時候,他周末的時候常常來這個尋找靈感,有一天,他突然想要畫他常常來的這個島的景色,於是,他創作了這幅畫。畫家畫這幅畫整整畫了兩年,他畫了30多幅草稿和小稿,這樣他在不斷的聯繫和調整之後,終於畫成了這幅世界名作。
這幅《撲粉的女人》是修拉的又一名作,在這幅畫裡,畫家通過不同的濃度和強度的純色小點來實現對牆上光和陰影的把控。背景的藍色調、皮膚和裙子的褐色色調,粉撲和露肩短上衣的棕色調,都被畫家和諧的統一在畫面之中。畫中的模特曼德琳科諾波洛克是他的情人,他在1889年認識了這個女人,她身材豐滿,性格溫柔,她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在這幅畫裡,她上身穿著棕色的連衣裙,戴著藍色的耳墜,手上拿著粉撲,正在化妝,桌上放著一個紙風車,牆壁上掛著的好像是一個鏡子,因此這幅畫具有十分私人的意義。
通過以上修拉的創作,我們發現,並不是隨意的在紙上點就能夠畫出一幅畫的,畫家是經過了精密的計算和不斷的實驗才能畫出一幅好畫,用理論指導實踐,讓自己的畫更加符合科學規律,同時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讓自己的畫作更加的和諧,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