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繡22米歷史名畫!南海巧婦用十字繡還原《清明上河圖》

2020-12-05 珠江時報

熙熙攘攘的鬧市

商賈小販的買賣

孩童一起玩鬧……

800多年前的《清明上河圖》

將宋都汴梁的繁華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番盛世景象

出現在一幅22米的繡布上

開200多把針,用掉50多斤繡線,前後耗時6年,最終繡出22米長卷。近日,南海九江下北社區的「繡娘」黃綺華用十字繡還原歷史名畫《清明上河圖》,精湛的手藝、鍥而不捨的精神讓人嘖嘖稱讚。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描繪了北宋汴京繁榮的生活場景,畫中人物、牲畜、房屋等數量龐大,顏色各異,繁雜的刺繡過程讓很多十字繡愛好者望而卻步。

黃綺華為什麼選擇迎難而上?

創作過程有什麼難忘的時刻?

今天,記者帶著好奇走進黃綺華家中探尋了一番。

繡線用掉50多斤

每天繡八九個小時

「我是第一次看到成品,真的很震撼!」今天上午,在九江下北社區鐵滘經濟社,黃綺華家中很是熱鬧,朋友聽說她耗時6年的「大作」完成了,都爭先恐後一睹為快。

2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刺繡作品幾乎將小小的庭院繞了一圈,留著齊劉海、穿著花色裙子的黃綺華被「圈在」人群中,笑盈盈地跟大家分享她的新作。

黃綺華今年52歲,是九江下北人。2008年家裡新居裝修,她想在家裡掛點畫裝飾一下,「一開始想著自己畫,但畫出來效果不太好,花錢買的畫又沒意思,我就想不如自己繡一幅。」於是,她向朋友學習十字繡。前後花費了四個月時間,她完成了處女作「花開富貴」牡丹圖,從此迷上了十字繡。

由於對花十分鐘愛,一開始,黃綺華繡的圖案都以「花」為主題,熟練後慢慢「進階」,開始向高難度挑戰。「朋友推薦我繡《清明上河圖》,那時剛好看電視說有個人用了10年時間繡了一幅,我自己也想挑戰一下。」2012年9月11日,一切工具、絲線準備妥當,黃綺華興致勃勃地開工了。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各色的人物、牲畜、房屋等數量龐大,顏色各異,繁雜的刺繡過程讓很多十字繡愛好者望而卻步,黃綺華卻繡得不亦樂乎。她介紹,整幅刺繡作品顏色多達80多種,前後一共開了200多針,最複雜的地方同時開50多針,共計用掉繡線50多斤。

「最難的是第10段,植物多、顏色多,單人物就有300多個,要很小心分清顏色才不會搞錯。」黃綺華說,《清明上河圖》共分為12段,由於難度大,一般人只繡其中某一段,很少人會繡一整幅圖。

「越難的地方,我繡得越認真。」其實,最難的第10段,她前後已經繡了4次,「第一次繡用了近9個月時間,這次熟練了,大概半年就完成了。」黃綺華笑著說。

眾所眾知,刺繡是個「慢活兒」,儘管黃綺華每天堅持繡八九個小時,一天完成的量也只有5英寸手機般大小。但她並不洩氣,反而找到了「苦中作樂」的法子。原畫作中的人物衣著顏色都偏灰暗,性格樂觀爽朗的黃綺華想怎麼讓畫面的色調更明朗一點,於是大膽為個別人物「穿」上了鮮豔的粉色、紅色,「這樣點綴一下,顏色更加豐富,看起來更舒服。」

2018年11月28日半夜,歷時6年,刺繡作品《清明上河圖》終於收針完工。「非常開心,也很自豪,家人都跟著激動!」說起收針一刻的心情,至今黃綺華都還很興奮。她說,這幅《清明上河圖》寓意吉祥,展現了北宋汴京的繁華景象,想以此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痴迷十字繡10餘年

「我的作品只送不賣」

一捆捆五顏六色的繡線,一支支長度不一、粗細不同的繡針,幾幅未完成的刺繡原稿上還標註著各種顏色、符號,在外行人看來簡直是「眼花繚亂」,一幅刺繡作品背後要付出的精神力讓人難以想像。

在黃綺華家三樓臥室旁邊,有個向陽的小房間,窗邊擺著她日常刺繡用的小桌子、小凳子。就是在這個小小的「工作室」裡,10餘年間,憑著一腔熱情,她已完成了45幅刺繡作品。

新到手的繡布都是漿好的,很硬,刺繡過程中要反覆抓著,「每次修完一幅,布都變得柔軟了。」由於長期拿針線,她的左手中指和右手食指、中指經常被針扎到,現在已留下繭子。但這在黃綺華看來都不算什麼,刺繡是她退休後最大的愛好,每天「宅」在家裡繡上八九個小時也不覺得累,「我反而覺得越繡越精神,現在我都不用戴老花眼鏡。」

被問及怎麼能堅持用幾年時間完成一幅作品,黃綺華說,父母從小教導她做事情要有始有終,腳踏實地,「我也想讓兒子和女兒看到媽媽的堅持和認真。」「有志者事竟成」,她希望能夠通過刺繡,向兒女印證這句名言。

「我的作品只送不賣。」黃綺華說,只有感覺到對方真正喜歡、尊重、珍惜她的作品,她才會送出去,「每一針每一線都有我的心意,都傾注了我的心血,對我來說這些作品是無價的。」

繡名畫挑戰自我

堅持做義工奉獻愛心

在繡完了《清明上河圖》之後,黃綺華並沒有停下手上的針線,下一幅作品《海納百川》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太容易的我不喜歡繡,我想繡一些難度高的畫。」黃綺華信心十足地說道,《清明上河圖》是她繡的第一幅名畫,現在她正忙讓朋友向她推薦名畫。她還計劃繡一幅九江龍舟圖,宣揚家鄉的龍舟文化。

除了《海納百川》圖,當前,黃綺華手上正在「趕工」的作品還有一幅《愛情海》,「鄰居準備娶媳婦了,我想幫忙繡一幅畫。」事實上,她的心靈手巧不僅體現在刺繡作品中,生活中她也堅持用妙手與熱心幫助街坊鄰裡。

受母親影響,10年前她接棒母親成為一名社區義工。擔任下北社區鐵滘經濟社婦委多年以來,她一直積極協助社區開展落實婦女工作,向居民轉達黨委政府以及社區的相關信息,並主動關注經濟社內弱勢婦女兒童群體,用心充當社區和居民的溝通橋梁。發現鄰裡有困難,她都會主動伸出援手。

「華姐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之前我生活遇到困難,她總是默默的幫助我、支持我,讓我非常感動。」莫婉華是三年前做義工認識黃綺華的,她說,每個月華姐都堅持參加春暉愛老義工隊活動,探訪孤寡老人,「老人家裡條件不好,她還默默買了一套爐具、碗碟,帶過去幫老人做飯。」

今年3月6日,黃綺華家庭獲評九江鎮第二屆「最美家庭」(和睦鄰裡)。對於義工活動,家人十分理解,並為她出謀獻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與她一起解決鄰裡的困難,參與社區志願服務,一起傳遞正能量。

文:珠江時報記者 柯凌娜 實習生 王元鐸 通訊員 梁平

圖:通訊員 梁平

視頻:珠江時報記者 柯凌娜

編輯:丁美君

微信下方「好看」已變成「在看」,順手點一個「在看」看看誰在看

相關焦點

  • 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刺繡在中國已存有2000餘年的歷史,而從事刺繡的大部分都以女性為主,但刺繡也並非完全是女性的專利,一位年過半百的建築工人張興發也做起了刺繡,他用自己的針線告訴大家,刺繡中蘊含「平靜心」。安靜少言,眉目溫和,微微垂首,一方繡布在手間不停翻飛,穿針走線間一幅娟麗的十字繡漸漸成形。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 54歲的他歷時7年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二十一米!日照市民飛針繡出巨幅十字繡
    說起十字繡,很多人並不陌生,不過長21米的巨幅十字繡,親眼目睹的人恐怕不多。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位山東省日照市民用了6年半的時間,繡出一幅二十一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長卷。七八年前,張華看著身邊有人繡十字繡,於是開始嘗試繡著玩,沒想到繡著繡著就上癮了。
  • 好物|5米長!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你親歷大宋繁華盛世!
    觀看超精彩震撼的立體傳世名畫為做這本書故宮出版社前後花了6年時間才得以問世它不僅高清還原《清明上河圖》5米多長的全卷更將汴京繁華精彩的市井風貌用立體場景重現書裡的場景也很驚豔,還原度很高,仿佛打開了《清明上河圖》的原畫手卷!為了更好呈現《清明上河圖》,立體書精選原畫精彩的場景,進行立體還原製作。再現虹橋、市井、城門樓三大主景,以及酒樓、肉鋪、醫館等六幅畫中細節。
  • 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就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工作的普通電焊工。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
  • 京東聯手三星Note7 用現代科技重塑《清明上河圖》
    活動現場,京東邀請38名畫師用三星Note7現場臨摹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還有數臺新機列在展臺上供粉絲把玩嘗鮮。京東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三星電子大中華區CMO鄧曉華現身會場並發表講話,與數十家媒體、眾多粉絲共同見證了這場集科技和人文於一體的藝術盛宴。
  • 《清明上河圖》全卷長5米,最精華的是哪一段?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留傳至今的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這麼長的一幅畫卷裡,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汴京的社會狀況。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畫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華景象都畫在了一幅很長很長的畫卷上,這位了不起的畫家就是北宋張擇端大師,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們中國十大名畫之一,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二、欣賞畫面,感受畫面的布局  1、整體欣賞。  教師:小朋友這就是《清明上河圖》,你們見過這幅畫嗎,這幅畫清楚嗎?
  • 品讀|歷史圖像的揭秘 評金匠博士新作《遮蔽的真實:從<清明上河圖>...
    《遮蔽的真實:從看宋代生活圖景》文\葛忠雨金匠博士歷時一年通過專業史學的解讀和重新手繪歷史圖像的工作,為讀者毫釐畢現了《清明上河圖》這幅千年名畫被忽視的細節。作者藉助新的研究手段,剖析了《清明上河圖》創作的背後政治意圖,認為《清明上河圖》所描繪並非我們以往所認知的是北宋宋徽宗時期汴梁城市清明時節的場景,而是宋神宗治下王安石變法時期京都汴梁城外十數裡清明坊草市的場景。這個歷史的場景匯集了大量直接指向「熙寧新法」對於北宋社會形態改變的圖像符號。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 名畫《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殺局:暗藏24具屍體,還有間諜藏身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題並不是清明盛世,連清明節都不是。因為我們在畫面當中根本找不任何表現清明節各種習俗的痕跡,不管是掃墓、踏青還是野餐。這張畫裡也完全沒有謳歌盛世繁華,粉飾太平的意圖。名畫背後的秘密都在這本國產懸疑巔峰之作《清明上河圖密碼》中本書作者冶文彪從構思到完成《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作品,用了十五年的時間,這期間他閱讀了3000萬字的宋史典籍,近400萬字的《全宋詞》,細讀60位名家詞集,活脫脫成了書齋裡的宋朝人,只為解讀"清明上河圖"背後的824個人姓名和故事,打造《
  • 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張興發展示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女子,而是平日裡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54歲漢子張興發。記者在工地上見到張興發時,他正在做外架焊接工作。張興發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是其歷時7年一針一線繡出,共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記者看到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惟妙惟肖地繡了出來。
  • 潮流版的《清明上河圖》出現!
    《清明上河圖》絕對是各位耳熟能詳額中國名畫,尤其是伴隨而來的則是重要的歷史及藝術價值。不過能想像得到潮流版的《清明上河圖》。近日一位香港藝術家將潮流版的《清明上河圖》變現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流出的細節照片相當驚人,坦白講確實要跪著看完。
  • 《清明上河圖密碼》:被還原的824個人,他們正經歷著這樣的生活
    我的答案是宋朝,因為國內夠安穩,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沒有戰爭的迫害,百姓是真正的安居樂業。張擇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更是道盡了都城汴京的盛世繁華:熙熙攘攘的行人,隨處可見的酒樓飯館,鱗次櫛比的商鋪。比起現代的集市也是相差不了多少。我不懂畫,但是喜歡看清明上河圖,為此還買了幅清明上河圖的十字繡。
  • 《清明上河圖》最高機密 閱後即焚
    900年來,坊間關於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的或真實或虛構的故事,延綿不絕;畫作上14個題跋和各種印章,記載了它900年間的顛沛流離……張擇端在五米多長的《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人物800餘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隻……北宋汴京的社會百態、盛世繁華,躍然紙上。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
  • 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時間:2020-11-15 16: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如今也有不少人通過其他手段將這一繁浩的北宋風俗圖景生動地呈現出來。
  • 清明上河圖是哪一個朝代的作品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16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清明上河圖是哪一個朝代的作品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16日答案
  • 未解謎題:《清明上河圖》中為何驚現24具屍體4
    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一副百科全書式的畫作,是被公認的千古名畫第一巨作,可謂無價之寶然而,《清明山河圖》暗藏驚天殺局,圖中驚現24具屍體。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全圖824位人物,寬24.8釐米(24.8公分),長528.7釐米(528公分),絹本設色。800多年來,後人對它做了N多研究,卻沒人想過,這些人姓甚名誰?為什麼出現在這幅畫中?他們都有什麼出身來歷?當時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