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年!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2020-12-06 中國網科學頻道

刺繡在中國已存有2000餘年的歷史,而從事刺繡的大部分都以女性為主,但刺繡也並非完全是女性的專利,一位年過半百的建築工人張興發也做起了刺繡,他用自己的針線告訴大家,刺繡中蘊含「平靜心」。

安靜少言,眉目溫和,微微垂首,一方繡布在手間不停翻飛,穿針走線間一幅娟麗的十字繡漸漸成形。不知道的會以為這是在形容某位心靈手巧的繡娘,確實,很難將這種「標籤」安到一個男人身上。他叫張興發,今年54歲,湖北利川人,現在是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的一名電焊工人。

人生寒冬中,焊花點亮了生活

入冬,申城進入了美麗的落葉季,雨後,氣溫也驟降下來。每當此時張興發的腿還隱隱作痛。多年前,因一場突然的車禍,張興發的腿落下了毛病,雖然對生活影響不大,但行動卻不如以前方便。

留在家中「得過且過」,還是出去「闖一闖」,看著家中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和殘疾的妻子,張興發決定,必須扛起家庭的重擔!在同鄉人的引薦下,張興發進入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工地,接觸焊接工作。

最開始在工地上做外架焊接時,面對同樣的任務,由於腿腳不便,他的完成速度總是要比其他工友要遲緩。「剛開始很擔心,因為動作太慢,工地會把我開除,我心裡也很著急。但是項目部給了我很多包容,從來沒因此說過我。」

這份不動聲色的「理解」,讓張興發更加珍惜這份工作,骨子裡「不服輸」的勁被激發出來。為了不耽誤大家的進度,每天早上他會早起一個小時,當「大部隊」抵達工地時,焊花就已經閃爍在樓間。項目工程部經理羅源發現了張興發的悄悄「用功」,每次照面,都會心照不宣地說一聲,「加油!」

隨著工作技巧的逐漸掌握,焊接速度也提了上來,而張興發的生活,也隨著這四射的焊花一點點亮堂起來。

他繡出22長《清明上河圖》

除了做好電焊工作,為了多賺點錢補貼家裡,他決定在工餘時間,再「開拓」一門技藝。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接觸刺繡,慢慢的,也喜歡上了這門指尖上的藝術。

最開始,總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用嘲諷的語氣笑話他,說,「這刺繡是女人的『手上功夫』,一個大男人做這不丟臉面嗎?」但他卻不以為然。是是非非,流言蜚語,人這一生不能活在別人的口舌中。

他將第一個目標鎖定在了中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上。對於這幅畫,不論是行外人,還是行內人,都能感受到其精緻綿密的細節和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的恢弘氣勢,能達到震懾人心的效果。

「就是它了!」張興發下定決心要把《清明上河圖》繡出來。當然,他知道這個決定會受到了家人和鄰裡的不理解和懷疑。張興發雖早有預想,但讓他令他驚訝的居然是自己的女兒最極力的反對他,父女二人甚至還為此大吵了一架,最終女兒還是拗不過張興發。

「悄悄努力,然後驚豔所有人」,張興發的行動正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隨著時間的推移,家人、鄰居的質疑與流言蜚語都在張興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孜孜不倦的穿針走線下慢慢消散。

繡布上也逐漸顯示出歷史上曠世奇作的風採來,從草木到人物,從河流到街道,1643個人物,全長22米,張興發歷時7年完成的這幅壯觀的《清明上河圖》刺繡版,驚豔了很多人。

忙時焊槍抓,閒時繡線拿

時間的齒輪慢慢的旋轉,焊槍與針線早已成了張興發生命的一部分。早上天蒙蒙亮,張興發抓著焊槍就一頭扎在施工現場進行外架焊接,下班後就又拾起一方繡布開始專注刺繡,常常忘記時間,早上醒來時才發現自己昨晚是靠在床上睡著了。

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他繡織出30多幅主題作品。其中《金陵十二釵》等作品被人相中,刺繡已成為補貼家用的另一經濟來源。回憶起第一次接到有購買意向的顧客電話時,張興發說,「當時都快要激動地跳起來,掛掉電話,就高興地喊了出來。」

每當工友們問到他是怎麼做到焊接、刺繡「兩不誤,都在行」,張興發都笑著說,「焊接和刺繡是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需要有一顆平靜心。刺繡講究一針一線,焊接講究一點一提,沒有平靜心,繡線會斷,焊條會粘,這兩種活雙管齊下,沉住氣、不放棄,一點點去做,就一定能有一個滿意的結果,人生不就是這樣嘛。」

簡單樸實的話語背後,卻是平凡人的堅韌與倔強。如今,在張興發女兒心中,爸爸就是撐起整個家庭的「英雄」,不管有怎樣的不盡如人意,也絕不認慫、永不服輸,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認真過好每一天。(吳涵)

相關焦點

  • 歷時7年!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就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工作的普通電焊工。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繡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繡了出來。
  • 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張興發展示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女子,而是平日裡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54歲漢子張興發。記者在工地上見到張興發時,他正在做外架焊接工作。張興發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是其歷時7年一針一線繡出,共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記者看到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惟妙惟肖地繡了出來。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 54歲的他歷時7年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圖說:「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局部) 任超/攝(下同)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6年繡22米歷史名畫!南海巧婦用十字繡還原《清明上河圖》
    22米的繡布上開200多把針,用掉50多斤繡線,前後耗時6年,最終繡出22米長卷。2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刺繡作品幾乎將小小的庭院繞了一圈,留著齊劉海、穿著花色裙子的黃綺華被「圈在」人群中,笑盈盈地跟大家分享她的新作。黃綺華今年52歲,是九江下北人。2008年家裡新居裝修,她想在家裡掛點畫裝飾一下,「一開始想著自己畫,但畫出來效果不太好,花錢買的畫又沒意思,我就想不如自己繡一幅。」
  • 「猛男」繡「花」?!你永遠不知道,鐵漢究竟能有多麼柔情!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就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工作的普通電焊工。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這幅繡有1643個人物 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5米,219個人物……三名大學生歷時1個月繪製春運高鐵版清明上河圖
    這趟G2019次動車太瘋狂,亦凡德綱車上浪,海王雷神正面剛,思聰熱狗真麼香,超越錦鯉轉發忙……2月5日,重慶大學一讀者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報料:該校三名大學生歷時一個月繪製出春運高鐵版清明上河圖火遍朋友圈。這長達5米的車廂裡,囊括了2018的熱點事件。
  • 二十一米!日照市民飛針繡出巨幅十字繡
    說起十字繡,很多人並不陌生,不過長21米的巨幅十字繡,親眼目睹的人恐怕不多。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位山東省日照市民用了6年半的時間,繡出一幅二十一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長卷。七八年前,張華看著身邊有人繡十字繡,於是開始嘗試繡著玩,沒想到繡著繡著就上癮了。
  • 撕紙「畫」出11米長《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
    撕紙「畫」出11米長《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社會新聞 │ 2020-09-26 10:02來源:遼瀋晚報 作者: 編輯:
  • 《清明上河圖》全卷長5米,最精華的是哪一段?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留傳至今的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這麼長的一幅畫卷裡,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汴京的社會狀況。
  • 京東聯手三星Note7 用現代科技重塑《清明上河圖》
    活動現場,京東邀請38名畫師用三星Note7現場臨摹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還有數臺新機列在展臺上供粉絲把玩嘗鮮。京東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三星電子大中華區CMO鄧曉華現身會場並發表講話,與數十家媒體、眾多粉絲共同見證了這場集科技和人文於一體的藝術盛宴。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 清明上河圖是哪一個朝代的作品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16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清明上河圖是哪一個朝代的作品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16日答案
  • 《清明上河圖》最高機密 閱後即焚
    900年來,坊間關於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的或真實或虛構的故事,延綿不絕;畫作上14個題跋和各種印章,記載了它900年間的顛沛流離……張擇端在五米多長的《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人物800餘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隻……北宋汴京的社會百態、盛世繁華,躍然紙上。
  • 好物|5米長!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你親歷大宋繁華盛世!
    它10年才露一次面每年世界各地博物館想租借展覽都被故宮拒絕2015年故宮特展《清明上河圖》第一天就有上千人排長隊觀看5米長的畫卷觀看超精彩震撼的立體傳世名畫為做這本書故宮出版社前後花了6年時間才得以問世它不僅高清還原《清明上河圖》5米多長的全卷更將汴京繁華精彩的市井風貌用立體場景重現
  •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將在新加坡展出
    新華網新加坡8月31日電(記者 陳濟朋)新加坡一家公司8月31日宣布,被譽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以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由水晶石數字科技公司耗時兩年完成,將原作放大30倍,投影在高6米、長約110米的巨幅屏幕上。畫面日夜交替,人物多達千人,從農人、轎夫、河工到商人、僧侶和說書人,生動展現了北宋京城開封的繁華盛景。這部作品也是上海世博會最具人氣的展出項目,吸引了觀眾900多萬人次。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活動來源:  《清明上河圖》教育活動是一節美術欣賞課。該欣賞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使幼兒了解、認識祖國經典繪畫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其目的是把「清明上河圖』』作為古代藝術及文化啟蒙的種子播灑在幼兒心中,為幼兒今後的成長鋪路。
  • 遊客最愛問什麼「小白菜」總結50問(組圖)-館裡,清明上河圖,遊客...
    遊客在中國國家館觀看128米長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早報記者張棟王炬亮 圖  「中國館裡展示的動態版、真跡版《清明上河圖》有什麼區別?」「主題館一共有幾個?」「上海館外牆上一共有多少張照片?」  在離別之際,來自復旦的園區志願者記錄下點點滴滴,整理出一些世博遊客最關注的50個焦點問題,希望給下一批志願者和遊客提供幫助。  早報世博記者陶寧寧韓曉蓉  中國國家館8個問答  1.中國國家館展出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有多大?  答:長128米,高6.5米,這是北宋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的放大版。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