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張興發展示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女子,而是平日裡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54歲漢子張興發。

記者在工地上見到張興發時,他正在做外架焊接工作。張興發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是其歷時7年一針一線繡出,共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記者看到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惟妙惟肖地繡了出來。

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局部。供圖

張興發說,自己是湖北利川人,從2000年開始做焊工,最初接觸十字繡,是希望在工作之餘,再「開拓」一門技藝,多賺點錢。「我的媳婦手部殘疾,還有兩個孩子正在讀書,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開始接觸刺繡,希望能靠刺繡作品賣錢補貼家用」,張興發說。

然而,這份決心等來的不是支持和鼓勵,而是周邊人們的不解和嘲笑。但他堅定地認為憑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沒什麼可笑的。於是,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張興發抓著焊槍就一頭扎在施工現場進行外架焊接,下班後便拾起一方繡布開始專注刺繡,以至於常常忘了時間,靠在床邊就睡著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家人、鄰居的質疑與流言蜚語都在張興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孜孜不倦的穿針走線下慢慢消散。

焊工張興發工作之餘在十字繡。供圖

安靜少語,眉目溫和,微微垂首,一方繡布在手間不停翻飛,穿針走線間一幅娟麗的十字繡漸漸成形。張興發從小畫作「四季平安」開始創作,隨後,「家和萬事興」「金陵十二釵」「八駿圖」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十字繡作品,在他那粗糙的巧手下誕生。

回憶起第一次接到有購買意向的顧客電話時,張興發說,「當時都快要激動地跳起來,掛掉電話後,就高興地喊了出來。」記者了解到,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張興發已繡織出30多幅主題作品。其中「金陵十二釵」等作品被人相中後,刺繡就真正成為他補貼家用的另一經濟來源。

一手電焊槍、一手繡花針,每當工友們問到他是怎麼做到「兩不誤,都在行」時,張興發表示,焊接和刺繡是有共同之處的,那就是需要有一顆平靜心。「刺繡講究一針一線,焊接講究一點一提,沒有平靜心,繡線會斷,焊條會粘,這兩種活雙管齊下,沉住氣、不放棄,一點點去做,就一定能有一個滿意的結果,人生不就是這樣嘛。」

張興發女兒張鬱說,自己從當初的不支持到如今的最支持,在自己的心中,爸爸就是撐起整個家的「英雄」,「爸爸腿上有車禍落下的舊傷,行動較慢,但是他不管怎樣也絕不服輸,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如今,張興發白天仍然頂著安全帽,用手中的焊槍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奮鬥;晚上他則戴上老花鏡、拿起繡花針,繼續用十字繡扛起家庭的重擔,認真過好每一天。(完)

相關焦點

  • 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就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工作的普通電焊工。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繡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繡了出來。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 54歲的他歷時7年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圖說:「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局部) 任超/攝(下同)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他叫張興發,今年54歲,湖北利川人,現在是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的一名電焊工人。人生寒冬中,焊花點亮了生活入冬,申城進入了美麗的落葉季,雨後,氣溫也驟降下來。每當此時張興發的腿還隱隱作痛。多年前,因一場突然的車禍,張興發的腿落下了毛病,雖然對生活影響不大,但行動卻不如以前方便。
  • 「猛男」繡「花」?!你永遠不知道,鐵漢究竟能有多麼柔情!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就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工作的普通電焊工。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 這幅繡有1643個人物 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6年繡22米歷史名畫!南海巧婦用十字繡還原《清明上河圖》
    22米的繡布上開200多把針,用掉50多斤繡線,前後耗時6年,最終繡出22米長卷。2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刺繡作品幾乎將小小的庭院繞了一圈,留著齊劉海、穿著花色裙子的黃綺華被「圈在」人群中,笑盈盈地跟大家分享她的新作。黃綺華今年52歲,是九江下北人。2008年家裡新居裝修,她想在家裡掛點畫裝飾一下,「一開始想著自己畫,但畫出來效果不太好,花錢買的畫又沒意思,我就想不如自己繡一幅。」
  • 二十一米!日照市民飛針繡出巨幅十字繡
    說起十字繡,很多人並不陌生,不過長21米的巨幅十字繡,親眼目睹的人恐怕不多。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位山東省日照市民用了6年半的時間,繡出一幅二十一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長卷。七八年前,張華看著身邊有人繡十字繡,於是開始嘗試繡著玩,沒想到繡著繡著就上癮了。
  • 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時間:2020-11-15 16: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如今也有不少人通過其他手段將這一繁浩的北宋風俗圖景生動地呈現出來。
  • 全國各大景區中的「清明上河圖」,你喜歡哪一個?
    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一副描述北宋都城東京(又稱卞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的精品畫,是國寶級的藝術品,現真品已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極少展出,所以想看真品,恐怕不大容易,但想看「清明上河圖」,還是挺方便的,現在全國各大景區都有「清明上河圖」。一、名氣最大的「清明上河圖」—橫店的清明上河圖景區。
  • 撕紙「畫」出11米長《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
    撕紙「畫」出11米長《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社會新聞 │ 2020-09-26 10:02來源:遼瀋晚報 作者: 編輯:
  • 儀徵人錢恩榮烙出5.2米長《百牛圖》
    《百牛圖》長卷「明年是牛年,前一段時間教幾位智障孩子畫牛,就想到烙制一幅百牛圖。」今年59歲的儀徵人錢恩榮告訴記者,收到2021中國教育電視臺「潑墨中華情」書畫春晚的邀請後,他烙制了一幅5.2米長的《百牛圖》,參加明年1月份的書畫春晚。耗時一個多月烙出了百牛「收到邀請後,就在想創作什麼作品去參加。」錢恩榮說,自己的專長是布藝畫和烙畫,以前烙制了一個巨幅清明上河圖,耗費了3個多月的時間。參賽就要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在題材上也是考慮再三。
  • 西方也有一個「清明上河圖」,它竟長達70米,名字叫貝葉掛毯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大家都熟悉。作者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整幅作品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藝術總是相通的,在西方,同樣有一件類似《清明上河圖》的作品,這件作品,叫貝葉掛毯。貝葉掛毯原件長70米,寬半米,它是以亞麻布為底的絨尼,在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細絨線繡制出,關於黑斯廷戰役的連環畫作。貝葉掛毯作為對真實歷史事件的記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同時,它又是一件難得的,極具羅馬藝術風格的藝術品。
  • 手繪重現清明上河圖 京東首發三星Note7
    (原標題:手繪重現清明上河圖 京東首發三星Note7)
  • 「清明上河圖」的真實版出現了,竟藏在這裡,好似一幅水墨畫一般
    春雨灑在江南時,江西也會沾染上一些,這也衍生出了很多獨具江南風味的景象,就像是婺源,已經成了江南的標誌。提到清明上河圖,大家想到的都是一幅畫,但是在江西卻出現了實物。有一座古鎮就像是現實中的清明上河圖一般,古鎮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經過沉澱,江南風味更加濃厚,古鎮名稱為水墨上河,位於婺源,曾經是一座村莊,而且每次村民進村都需要過一條河,所以就將上河為村莊命名,也就有了之後的水墨上河。每個來這遊玩的遊客都能體驗到原始生活,在走過牌樓之後就正式進入景區了。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廊橋,之前村民回村也是要經過這架橋的。
  • 好物|5米長!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你親歷大宋繁華盛世!
    它10年才露一次面每年世界各地博物館想租借展覽都被故宮拒絕2015年故宮特展《清明上河圖》第一天就有上千人排長隊觀看5米長的畫卷視覺效果超震撼,大人小孩一看就上癮 這本立體書展開有5米長!《〈清明上河圖〉面面觀》 為你揭秘《清明上河圖》所有秘密 立體書中還附贈有一張
  •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將在新加坡展出
    新華網新加坡8月31日電(記者 陳濟朋)新加坡一家公司8月31日宣布,被譽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 納米結構DNA鏈「繡」出「中國地圖」
    納米結構DNA鏈「繡」出「中國地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0日 12:40 來源:   人民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王有佳報導:把一根長2.4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40)的天然DNA單鏈當成「絲線」,最後「繡」出一幅「中國地圖」——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不過,中國的研究人員日前將它變成了現實。
  • 《清明上河圖》全卷長5米,最精華的是哪一段?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留傳至今的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這麼長的一幅畫卷裡,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汴京的社會狀況。
  • 車工緊,鉗工松,吊兒郎當是電工,累死電焊工
    今天,看到一篇」為什麼說緊車工,慢鉗工,吊兒郎噹噹電工,不要臉的是焊工「的文章,本人1979年參加頂職參加工作,工種電焊工,三年學徒,一年試用期。第一年學徒工資每月18.5元,第二年每月工資22元,第三年每月工資24元,第四年為一級工資每月32元,第五年轉正工資為每月38元。
  • ...5米,219個人物……三名大學生歷時1個月繪製春運高鐵版清明上河圖
    這趟G2019次動車太瘋狂,亦凡德綱車上浪,海王雷神正面剛,思聰熱狗真麼香,超越錦鯉轉發忙……2月5日,重慶大學一讀者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報料:該校三名大學生歷時一個月繪製出春運高鐵版清明上河圖火遍朋友圈。這長達5米的車廂裡,囊括了2018的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