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半!二十一米!日照市民飛針繡出巨幅十字繡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說起十字繡,很多人並不陌生,不過長21米的巨幅十字繡,親眼目睹的人恐怕不多。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位山東省日照市民用了6年半的時間,繡出一幅二十一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長卷。

七八年前,張華看著身邊有人繡十字繡,於是開始嘗試繡著玩,沒想到繡著繡著就上癮了。2011年4月份,她決定挑戰《清明上河圖》長卷。張華購買了材料才知道工程量有多大,單單原材料就有一大箱子,線的顏色有49種,說明書有厚厚的2本,而擺在面前的只有一張空白的布。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華將閒暇時間全用在繡《清明上河圖》上。夜深人靜時,是她看來最佳的繡十字繡的時間。每當此時,張華心靜如水,在燈下一針一針反覆翻轉,除了絲線與繡布的摩擦聲,四周一片安靜。有時間就過去繡,這一天沒有其他事,有可能繡十多個小時,有時有事也就繡一兩個小時。

因為是老式繡法,張華需要在白布上畫格子,數格子,稍不注意數錯一個格子,就會有一百個小格子出錯。有一次,因為有一塊地方是不連貫的,她數錯了一個格,結果繡了二百多針以後,卻發現格數錯了,於是張華只能拆了重新繡。

形態各異的人物、牛馬牲畜、船隻、樹木以及房屋、橋梁、城樓等建築,這是張華遇到最困難最繁瑣的地方。記者數了數,一棵巴掌大的樹就需要四五種顏色,其中一座橋,橋上橋下的人物加起來有近百人。這麼多格子,可見張華用心之細,由於長時間低頭專注於十字繡,張華眼花的越來越厲害。而隨著十字繡越繡越長,張華越來越多的親朋好友得知這事,都來看個究竟,無不為她的恆心毅力和心靈手巧所折服。

房屋錯落有致,岸邊的花開得燦爛,河上的船兒正在行駛著……繁華市井、小橋流水、亭臺樓閣、車水馬龍等場景形神兼備。張華的這幅十字繡長21米,寬1米,如果把長卷豎起來有七層樓的高度。這幅十字繡長卷從遠處看如同用筆繪成,畫面精美,色彩搭配得當,人物形象逼真。湊近看,一針一線細緻入微,亭臺樓閣、人物山水繡得精細而生動。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一級國寶。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共繪了814個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華的堅持不懈下,這幅夢想中的「鴻篇巨製」終於大功告成,在長舒一口氣之後,張華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六年半的時間裡,張華也不知道自己繡了多少萬針,對此,張華覺得,人生能繡出這麼大一幅十字繡很值得。這幅巨作承載了太多張華的希望與信念,6年多的時間裡,要耐得住寂寞完成這項「大工程」絕對不是一件易事,張華希望能為這幅十字繡尋找到一個「有緣人」。(記者 徐靜靜)

相關焦點

  • 絲帶繡是繼十字繡之後一種更具有創意的新興手工DIY刺繡項目
    絲帶繡相對比十字繡色彩鮮亮,用時少,解決了廣大愛好秀藝人群,然而忙於工作的擔憂,一副小的絲帶繡只需一兩個小時,甚至幾十分鐘。絲帶繡是用色彩豐富,質感細膩的緞帶為原材料,在棉麻布上,配用一些簡單的針法,繡出的立體繡品。是繼十字繡之後一種更具有創意的新興手工DIY刺繡項目。
  • 十字繡:如何在孩子的衣服上繡可愛的小企鵝,超簡單!值得學習
    大家好啊,之前跟大家分享過不少的在衣服上繡十字繡,昨天身邊有個朋友說起來她給孩子的一個小短袖上繡了十字繡,去學校身邊的小朋友特別羨慕,我就想著其實給孩子的衣服上繡小圖案應該也是不錯的想法,來來來,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怎麼在孩子的衣服上繡小企鵝!
  • 新手初學十字繡,這6種常見針法,工具步驟記得收藏好了!
    我們先來解讀十字繡的六種針法1. 全針繡法(X)先由網眼1穿上來,再由網眼2穿下去,再由網眼3穿上來,再由網眼4穿下去,再網眼5穿上來,再由網眼2下去,再由網眼3上來,再由網眼6下去,以次類推。2. 半針繡法(1/2X)半針繡是一條對角線構成的,即為全針繡的一半。3.
  • 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張興發展示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女子,而是平日裡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54歲漢子張興發。記者在工地上見到張興發時,他正在做外架焊接工作。張興發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是其歷時7年一針一線繡出,共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記者看到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惟妙惟肖地繡了出來。
  • 6年繡22米歷史名畫!南海巧婦用十字繡還原《清明上河圖》
    開200多把針,用掉50多斤繡線,前後耗時6年,最終繡出22米長卷。2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刺繡作品幾乎將小小的庭院繞了一圈,留著齊劉海、穿著花色裙子的黃綺華被「圈在」人群中,笑盈盈地跟大家分享她的新作。黃綺華今年52歲,是九江下北人。2008年家裡新居裝修,她想在家裡掛點畫裝飾一下,「一開始想著自己畫,但畫出來效果不太好,花錢買的畫又沒意思,我就想不如自己繡一幅。」
  • 高位截癱靠十字繡自食其力
    左手顫抖著刺下繡針,埋頭用嘴將繡針咬住,慢慢將絲線拉出……4月22日晚8點,四川省彭州市中醫院康復科,王立蘭正在完成她的又一幅十字繡作品——《奮鬥》。汶川特大地震中,脊髓嚴重損傷導致高位截癱。10年了,49歲的王立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恩」。
  • 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就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工作的普通電焊工。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
  • 十字繡:如何正確的挑選好的十字繡線?
    大家好,這裡是想分享自己十字繡心得的我,最近跟大家分享的乾貨類東西也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幫到大家呢?當然肯定也有人說我分享的都是廢話,但是想分享給大家也是希望能幫到大家了。今天天氣超級好,大太陽在陽臺上約了幾個朋友一起繡十字繡,有個朋友的繡線在一下午的時候斷了兩次,我覺得她整個臉都要黑了,可能覺得自己太丟人了買到了不好的繡線,於是我們幾個就在給她說繡線到底該如何去選擇購買。所以今天給大家也分享一下吧!如何挑選繡線?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刺繡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有的巨幅作品創作時間長達數年,需要上億針才能完成。大型蘇繡《姑蘇繁華圖》就是蔡梅英和18位繡工用了5年時間繡成的。作品用掉了近千種顏色、總長超過5萬公裡的蠶絲線。「雖然做蘇繡要吃苦,但作品出來了,一切就是值得的。」蔡梅英說。
  • 刺繡:很少見哦,漂亮的花體字母,刺繡、絲帶繡和十字繡都能用
    手工刺繡:很難得哦,這組花體字母,刺繡、redwork刺繡、絲帶繡和十字繡都可以用。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花體字母線稿,用來做刺繡再合適不過了。初學刺繡的小夥伴們,可以用這組線稿做redwork刺繡,針法就用輪廓繡或者回針繡。個人感覺還是輪廓繡更好一點哦。用紅色的繡線和深藍的繡線,繡出來效果最好。而有了一定刺繡基礎的小夥伴,可以把這組線稿設計成彩色圖樣,根據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設計,然後挑選相對應的繡線,做全彩色的刺繡。
  • 她用彩線鉤了很多小方格,竟拼出了十字繡的效果
    鉤編的鉤法,多到你學不完,並不是所有的鉤法都不容易掌握,比如以下這一種,你只需要學會鉤一個方形的小花片,就像一個個小格子,然後借鑑十字繡的圖案,把鉤好的格子都連接起來,就是一件大件物
  • 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安靜少言,眉目溫和,微微垂首,一方繡布在手間不停翻飛,穿針走線間一幅娟麗的十字繡漸漸成形。不知道的會以為這是在形容某位心靈手巧的繡娘,確實,很難將這種「標籤」安到一個男人身上。他叫張興發,今年54歲,湖北利川人,現在是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的一名電焊工人。
  • 日照航空產業飛出「加速度」
    一是首次發布《中國通用航空器研發生產與適航審定發展報告》。包括詳細分析了適航審定相關政策變化,整機設計和生產、國外型號設計認可,以及發動機、螺旋槳的型號取證,設計更改批准、製造商、適航審定機構等內容。9月18日,在第二屆中國通用航空器研發生產與適航審定發展論壇上,日照航空產業發展情況介紹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更是當場籤訂了7個合作項目。「是自主創新引領日照航空產業在『日照特色』之路上飛出了『加速度』。」日照航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宋強向與會人員這樣介紹。
  • 哈密萬米高空可見戈壁灘巨幅地標 每個字半個足球場大
    萬米高空清晰可見戈壁灘巨幅地標 在新疆哈密,每個字佔近半個足球場大 乘坐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你能看到什麼?可以看到新疆哈密戈壁灘上40多年前留下的地標大字。 最近,一組關於新疆哈密地區「戈壁大字」的谷歌衛星照片在網絡上流傳,衛星照片拍攝到「為人民服務」等5組巨幅標語極具時代特色,標語每個字50米見方,佔地近半個足球場大小,歷經半個世紀依然清晰可見,堪稱世界地標奇蹟,而創造這一奇蹟的是原解放軍第八航空學校(簡稱八航)。 網民在驚嘆的同時,也很好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為何出現這些巨幅標語?它們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
  • 40款十字繡鞋墊圖樣,可收藏當作圖紙,來看看你喜歡哪一款!
    十字繡鞋墊在中國流傳已久,現在都一直沿襲這個手工製作,古代婚嫁時,女方都要為男方納鞋墊。對於這種費時的針線活,現在願意靜下心來做的人越來越少了,都市的年輕人大都會選擇去買現成的繡花鞋墊。昨天小Y也陸續發布一些十字繡鞋墊的相關知識,和非常好看的年代成品圖樣。很多夥伴們想自己做十字繡鞋墊,圖樣無從下手,今天就分享只用於十字繡鞋墊的圖樣。這些可以直接當做圖紙參考。一定收藏好了!
  • 莫氏家族傳承「絨線繡」 繡出小康新生活
    一根針,一條線,一雙手,技由心生,靈巧飛動。在一塊莫家專用的麻布上,姐妹們手中的繡針,上下穿行,一幅精美的絨繡藝術作品就繡出來了。姐妹們嫻熟的絨繡技藝,都是跟著臨沭縣玉山鎮李莊村婦女莫宗榮學來的。傳承 亮出傳家寶絨繡又叫「絨線繡」,是一種在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絨線繡出各種畫面和圖案的刺繡。據文獻記載,絨繡起源於歐洲,1840年傳入我國。莫氏絨繡是由莫式家族傳承下來的絨繡手工藝。「這可是俺家的『傳家寶』喲!」
  • 「猛男」繡「花」?!你永遠不知道,鐵漢究竟能有多麼柔情!
    電焊槍與繡花針 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 手的主人 會是什麼樣子的呢?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想要完美的十字繡作品,這些問題一定要記好,值得收藏!
    想要完美的十字繡作品,這些問題一定要記好對於其實很多繡友繡十字繡的時候都是衝著最完美的十字繡去,所以在十字繡的整個過程會遇到各種問題,特別是最基本的繡布繡線等,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十字繡繡布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 解放軍坦克電焊修理高手咋練成:苦練十字繡(圖)
    信息 解放軍坦克電焊修理高手咋練成:苦練十字繡(圖)   就在這時,師傅不動聲色地告訴張小軍:「你每月初到我那兒領一幅十字繡,月底繡好給我。」「刺繡?」張小軍懷疑自己聽錯了:「這與電焊有啥關係?」「別問那麼多,以後你就知道了。」  從此,張小軍開始了刺繡時光。每次刺繡,他都要坐上幾個小時,眼睛盯得直發疼,手酸得有時連針都捏不穩。一針一線,一勾一引。漸漸地,張小軍發現自己的手更穩了、動作更快了、眼更準了。
  • 《飛閱齊魯》威海日照篇丨赴一場與日出的約會
    12月8日,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製作的大型航拍紀錄片《飛閱齊魯》在山東衛視開播。在十集節目中,山東17市將逐一亮出自己的空中顏值。這既是一次對美麗山東的空中俯瞰,也是一次對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改革開放發展的獨特品讀。12月28日晚,《飛閱齊魯》威海日照篇播出,空中視角聚焦威海、日照兩市的壯美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