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5月21日電 (報導員呂聖璞)日本環境省專家委員會5月首次公布了關於日本生物多樣性狀況的評估報告。報告指出,日本生物多樣性遭受了嚴重損失,並且提出了改善建議。
該報告以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日本全國生物多樣性狀況作為研究對象,利用30個指標和104項數據進行評估。為完成此次評價,日本環境省特別成立了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研討委員會,得到了208位專家的協助,從2008年開始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調查研究和綜合評估。
專家委員會將日本境內的生態系統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農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湖沼生態系統」、「沿岸海洋生態系統」和「島嶼生態系統」等6大系統,並把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原因分成四大類:即「第一危機:開發改造、水質汙染等破壞」、「第二危機: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管理等問題」、「第三危機:外來物種、化學物質等影響」、「第四危機:全球變暖的危機」等。
報告得出的結論指出,伴隨著人類活動而造成的日本國內生物多樣性損失已經遍及全部生態系統,並且可預見的損失仍在繼續。
報告提出了社會和政府未來應採取措施的設想。具體措施包括:在儘量抑制過度開發的同時,彌補過去造成的巨大損失;對各種影響和破壞進行及時評估,開發各種修復的手段和技術來避免影響和破壞造成的損失。對自然資源而言,要基於地區合作關係,實現持續利用並改善管理;促使遭到人為或自然災害破壞後重新生長的次生林向自然林轉變;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管理森林中的鳥獸;通過新技術的開發來預防和去除新物種的侵入;此外,還要對監測系統進行定期評估等。
報告呼籲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用實際行動共同實踐評估報告的設想。報告還列舉了國家、地方公共團體、學者專家等各方人士可提供的幫助和可實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