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個區域劃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2020-11-30 湖南在線

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食物、健康相關

我省武陵山脈、南嶺、洞庭湖3個區域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華聲在線5月2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 通訊員 肖仁太)有人可能認為,地球上生物這麼多,消失幾種沒有關係。其實不然,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影響的是我們的食物、健康。今天,2019生物多樣性日湖南主場活動在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啟動,政府部門、高校、青少年共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力量。

每年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是聯合國大會在2001年確定的。今年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楊利平表示,同一種食物,我們吃的與爺爺奶奶輩吃的口感不一樣,似乎「沒那麼好吃了」,背後的原因可能就是這種食物的遺傳資源丟失了;同時,某一類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可能就是一味重要的藥物成分。

湖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不可替代的關鍵地帶。在我國劃定的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中,我省武陵山脈、南嶺、洞庭湖等3個區域位列其中。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2010年聯合國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關於獲取遺傳資源和公正公平地分享其利用所產生惠益的名古屋協議書》。這意味著遺傳資源的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要分享由資源利用帶來的惠益。我國在2016年加入該協議書,湖南作為全國3個試點省份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湘西黑豬、黃金茶和毛尖茶,成為「獲取與惠益分享」項目的3個試點物種。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劉群介紹,近年來,我省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物種多樣性喪失及生境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重點保護物種、珍稀瀕危物種、地方特有種和區域特有種得到有力保護,退化受損的生態系統得到加快修復。

活動現場,湖南省自然保護地監管政策與技術研究中心授牌。活動舉辦方為大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三下鄉」環保志願服務團隊授旗,同時倡議人人都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參與者、推動者、貢獻者,成為綠色健康生產生活方式的踐行者。

此次活動由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共青團湖南省委主辦。

【連結】

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1)湖南省南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涉及株洲、邵陽、郴州、永州、懷化5個市21個縣(市、區),面積為26081.2平方千米。

(2)湖南省武陵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涉及常德、張家界、懷化、湘西州4個市(州)11個縣(市、區),面積為16407.4平方千米。

(3)湖南省洞庭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涉及嶽陽市、常德市和益陽市等3個地級行政區的11個縣級行政區,面積為4421.86 平方千米。

2016年-2018年,我省對這3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開展了專題研究,形成了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分析了3個優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現狀;在現狀評估的基礎上對3個優先區域進行了保護網絡優化布局;提出了10項優先區域的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列出了88項優先區域儲備庫重點項目。

相關焦點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一、充分認識劃定優先區域保護範圍的重要意義劃定優先區域範圍是做好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根本要求。1994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提出了27個重要區域,1998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提出了17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但上述區域都沒有落實具體邊界,所以無法制定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影響了保護成效。
  • 河北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4個重點區域
    通過評估,河北省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4個重點區域,基本形成護佑京津、雄安新區和華北平原,優化京津冀區域生態空間安全格局。承德市所在區域是京津和華北平原生態安全保障的支撐區,主要生態功能是水源涵養、防風固沙及生物多樣性維護。承德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66萬平方公裡,佔本市國土面積的42.08%,佔全省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43.02%。該市除雙灤區、雙橋區等個別區域外,其他縣(市、區)均位於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的遼河源水源涵養重要生態功能區、京津冀北部水源涵養功能區、渾善達克沙地防風固沙重要區內。
  • 清華大學楊銳團隊識別出全球陸域自然保護地優先擴展區域
    為識別自然保護地擴展的優先區,部分研究基於保護效益,識別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空缺,但是這些區域往往包含許多高人類影響地區(如城市和農田),導致這些區域難以真正建立自然保護地;部分研究通過識別人類影響較低的區域或荒野地區,進而識別建立自然保護地的可行區域,然而,並非所有荒野區域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前款所稱相關自然保護地包括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重要溼地、世界自然遺產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以及其他依法劃定的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區域。
  •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佔紅線面積的0.12%;  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的主導生態功能,分為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3大類共16個片區,構成了「一湖五河三屏」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分布格局。  在生態保護紅線16個片區中,以水源涵養為主導生態功能的生態保護紅線有8個片區,主要位於重要水源涵養區域或丘陵山區,包括贛江上遊流域、贛江中下遊流域、撫河流域、信江流域、饒河流域、湘江流域的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修河流域、直入長江流域的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雲南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生態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徵程中,雲南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圖為雲南麗江老君山九十九龍潭一景。面對全球生態環境風險,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我國建立了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貢獻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
  • 生物多樣性
    措施與行動    成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 2011年6月,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李克強副總理擔任委員會主席,25個部門的主管領導任成員,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
  • 預熱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青島做了什麼
    啟動儀式上,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相關負責同志為青島市觀鳥協會頒發「碧海藍天」生態環保宣講咘嚕微課堂旗幟,並為現場的小學生志願者頒發小小宣講員聘用證書,後期小學生們也將成為小小宣講員,為大家帶來生物多樣性知識宣講。
  • 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的邏輯基礎
    因此,我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全球生物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圖1 左圖為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周材料;右圖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2020年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的宣傳材料,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圖片源於網絡。
  • 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複雜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多樣的氣候特徵,在南北間距不過900公裡的土地上,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等7個氣候類型,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呈現出「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類型。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中國於2010年制定並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提出中國未來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總體目標和3個階段目標、8項戰略任務、30項優先行動和39項優先項目。2020年6月,中國發布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全面提出未來15年生態系統綜合治理目標。
  • 李克強: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地方政績考核
    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動員全國上下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這一戰略行動。有關部門要按照《行動方案》和《任務分工》,積極組織實施,抓好貫徹落實工作。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是:到2015年,力爭使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與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
  • 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在廣州設立了第一個保護區,到現在已經有2600多個保護區,這2600多個保護區是做生物多樣性保護唯一有效的工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區就是為了所有的人把這些生物多樣性資源保留下來。2600多個保護區,已經劃定了中國最好的地方,和中國最好的資源。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可以怎麼做?嘉塘草原是三江源玉樹州稱多縣地區重要水源涵養地,這裡分布有荒漠貓、雪豹等多種獸類,黑頸鶴等72種鳥類,龍膽等150多種高原特有植物。一個在北京的上班族,要是想為這些動物、植物做點什麼,就只能看看來自遠方的圖片,有心而無力嗎?
  • 聚焦「三江併流」區域生物多樣性,當一種植物標本掛到牆上時,它離...
    『三江併流』區域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要珍惜這份上天賜予的禮物。」在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莫新春博士指著一面牆的植物標本,告訴現場觀眾。在高山植物標本館有個區域,收集了麗江玉龍雪山一帶數千種植物標本,非常壯觀。11月26日上午,「大江大河大徵途」「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工作組走進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在這裡開展了首場「美麗長江知多少」公開課。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為動植物「摸家底」!江蘇省連雲港市生物多樣性...
    白腰杓鷸為全面了解我市生物多樣性家底,亮出我市生態環境的「顏值」,自2017年起,連雲港市按照《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及省政府要求,分批分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目前東海縣的調查工作已經完成,其調查成果已於2019年底通過了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驗收;市區及灌雲、灌南縣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也已於2019年年底啟動,預計2021年將形成全市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湖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
    通過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落實「生態強省」發展戰略,守護好湖南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安全屏障,為全省生態保護與建設、自然資源有序開發和產業合理布局提供重要支撐,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奠定生態基礎。  (三)劃定原則。  科學性原則。以構建國家和我省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採取定量評估與定性判定相結合的方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 景觀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景觀生態學的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新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  1.2.3 基質與物種多樣性   景觀基質至少在3個方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起著關鍵作用:①為某些物種提供小尺度的生境,如基質中的立枯木、風倒木、樹籬、砂礫質河床及土壤堆積體等;②作為背景,控制、影響著與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強化或緩衝生境斑塊的「島嶼化」效應;③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間物種的遷移。
  • 林草科普|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幾乎所有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大自然留給中國的寶貴遺產,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措施,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首要地位。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2019年,雲南省頒布實施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實現了「一湖一條例」,麗江拉市海、昭通大山包等9個保護區實現了「一區一法」。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實施了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