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生態系統萬一崩潰人類將無法生存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生態系統可持續是生命延續的前提

  恐慌

  起先,是物種滅絕的速度越來越快,造成了生態系統逐步惡化;後來,是生態系統的惡化導致了更多物種的滅絕,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終於有一天,全球生態系統大崩潰,動植物相繼死亡,環境再也無法給予人類食物、資源……

  啟示

  人類對於自然的索取,不應是無止境的,而且要給予自然足夠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當下,物種滅絕、生態赤字,或局部生態系統的崩潰,都是自然向人類鳴響的一次次警鐘。令人欣慰的是,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並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付諸實施。因為愛環境,就是愛人類自己。

  環球足跡網絡日前發布報告稱,如果人類仍以目前的速度消耗資源、生產廢物,那麼到本世紀30年代初,為滿足人類需求,則將需要兩個地球的資源;這種消耗水平可能造成主要生態系統的崩潰。生態系統的崩潰會給人類造成什麼影響?全球生態系統會不會真的崩潰?

  生態系統萬一崩潰人類將無法生存

  遼寧日報:近期,總部設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越南境內爪哇犀牛已滅絕。物種的滅絕造成物種多樣性的損失,更意味著生態系統的惡化。我們應該如何正視現處的生態系統?

  薛達元:所謂的生態系統是指由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生物群落是由多個生物物種的種群組成的,形成一定的結構和功能;無機環境包括水、大氣、土壤、礦產資源等因素,是生物生存的基礎環境。物種當然是生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是一些大型的哺乳動物,它們居於生物鏈的頂端,如果這些大型動物消失了,意味著生態系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這裡越南境內的爪哇犀牛的滅絕本身就是生態系統惡化所引起的,同時也會造成生態系統的一系列變化。對於現有的生態系統來說,確實是惡化的表現,但並不意味著該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生態系統還是存在的,只是原有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受到破壞,食物鏈不夠健全,可能要經過好多年之後,形成新的食物鏈結構,生態系統可能再次達到平衡。

  遼寧日報:生態系統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有著多大的益處?

  薛達元:生態系統的範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最為複雜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人類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農田為主的人工生態系統中。生態系統具有多種服務功能,在提供多種產品、維繫生命支持系統、保持自然系統的動態平衡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具有產品功能,能為人類提供食品和纖維、淡水、水能、燃料、藥品、觀賞和環境用植物、遺傳基因庫等;其次,它具有調節功能,能進行氣候調節、水資源調節、侵蝕控制、水質淨化、廢棄物處理、人類和動物疾病控制等;再次,它具有支持功能,比如初級生產、泥炭積累、氮循環、水循環、生境提供等;此外,它還有文化功能,提供文化多樣性、精神和宗教價值、教育價值、美學價值、文化遺產價值、休閒旅遊等。總之,生態系統對人類的安全、健康,維持高質量的生活和良好的社會關係具有重要作用。萬一生態系統崩潰,人類將無法生存。

  兩個指標衡量地球生命力

  遼寧日報:世界自然基金會每兩年發表一次《地球生命力報告》,2006年的報告指出,在假設資源不會被消耗盡的前提下,到2050年,人類數量可能達到90億,平均每年需要的自然資源要兩個地球才能滿足。報告用兩個指標衡量了地球目前的生態,一個是「生態多樣性」,一個是「生態足跡」。我們如何去評價一個生態系統?

  薛達元:我們評價一個生態系統,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夠提供持續的生產力。必須能夠穩定地、可持續地、可循環地提供資源,才是健全的生態系統。比如人工林和自然林就有不同,人工林的物種比較單一,一旦發生蟲災,可能就全部毀滅了,這就是不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天然林生物多樣性豐富,物種的競爭和天敵的存在使得物種之間存在著制約,生態系統就比較穩定,不會因為某一害蟲的暴發就導致全系統崩潰。所以,生物多樣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只有具備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才能夠穩定發展,並具有較強的生產力。

  「生物多樣性」這個詞廣泛使用大概是從1990年左右,因為這個詞是從國外翻譯過來的,意思實際上是講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物種,包括物種生存環境,物種本身還寓含著基因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有三個層次,一個是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一個是物種的多樣性,還有基因的多樣性,除了這三個層次以外,生物多樣性還包括生態系統內的生態過程,生態過程是指生態系統內部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也包括種與種之間的關係和生物鏈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

  從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講,這個生態系統相當於生物多樣性的一個「主體框架」,支撐著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本身也具有多樣性,包含了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草原生態系統多樣性、溼地生態系統多樣性、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這是大的層次。森林生態系統還可細分為若干類型,比如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暖溫帶闊葉林生態系統,等等。

  物種多樣性主要講的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種種類的豐富程度。全世界的物種估計大概500萬種到3000萬種。目前有記載的尚不足200萬種。所以,物種的多樣性是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就是基因的多樣性。一個種的個體包含很多的基因,比如水稻,水稻是一個種,由於基因型和生態型的差異,水稻擁有成千上萬個品種,中國涉及的水稻種質資源有5萬多份,成千上萬個品種、品系,就是基因的多樣性,因為它們表達的性狀是不一樣的。

  生態足跡是指人類為了維持消費所需要的地域空間,是一定區域內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影響的一種測度。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會導致生態足跡超過地球的承載能力,導致生態系統的惡化。如果生態系統很健康,則生產力就會高,維持人類消費的能力也會提高,從這種意義上講,生態多樣性與生態足跡具有直接的關係,為了保護生態系統,就需要降低人類的生態足跡,反過來,健康的生態系統也有助於滿足人類的生態足跡。

  遼寧日報:生產力強的生態系統物種都比較豐富嗎?

  薛達元:當然有一些生產力非常強的生態系統,物種卻比較單一,如農業生態系統。這些都是指一些人工生態系統,我們一般提及的生態系統指的是自然生態系統。

  遼寧日報:有人說,現在人類對自然需求超過地球再生能力20%。您怎麼看?

  薛達元:這樣說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並不知道地球真正能夠提供多少生產力,所以無法量化。也許在人口達到80億、100億的時候,地球還可以承載。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地球生態系統已經出現赤字。以我國為例,生態系統出現赤字,可能引起糧食危機。我國每年都需要進口糧食、能源。如果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一樣消耗,那麼生態系統極限的那天會更快到來。

  但有些國家的生態系統並沒有出現赤字,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而非洲、南亞一些國家的生態系統赤字嚴重,從全球的角度講,我們沒有確切的數字來回答這個問題。

  實施生態恢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遼寧日報:人類對大自然的總體需求已經透支,出現了赤字,長此以往,會不會出現生態系統崩潰?如果不採取相關措施,會在多久之後出現?

  薛達元:如果人類無止境地索取、破壞,生態系統當然會崩潰,這裡所說的生態系統崩潰指的是無法繼續提供生產力。就全球而言,可能會有部分生態系統出現崩潰的現象,但全球生態系統不會出現崩潰,因為人類是最有智慧的,會在生態系統發生惡化的時候及時調整,比如我們現在就知道要保護環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等等,人類會通過適當的生態恢復措施,有效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遼寧日報:我們現在對於生態系統的索取非常多,補償卻非常少,這是生態系統惡化的主要原因。對業已透支的生態環境如何進行補償?

  薛達元:生態補償是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目的,通過經濟手段調節相關者的利益關係,將外部經濟效益內部化的一種手段和制度安排。我們的一些國家政策,如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保護溼地等,都是生態補償的表現。我們以流域上下遊之間的補償為例,下遊的人們需要水源,如果上遊沒有好好保護水源,大量砍伐森林的話,上遊就會形成大量水土流失,使下遊地區不能得到清潔的水資源。所以,下遊的地方政府為了永續利用水資源,就需要以一定的經濟手段補償上遊的水源保護者。 □本報記者/張曉麗

  專家檔案

  薛達元 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生物多樣性首席專家。

相關焦點

  • 複雜系統研究稱,如不改變,數十年內人類社會崩潰概率恐超90%
    ,除非我們迅速改變進程,否則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性森林砍伐和過度使用資源將在未來20到40年內引發人類文明的「不可逆崩潰」。除了他們的人類-森林互動模型之外,他們還將其與技術增長模型進行了比較,以確定在生態危機引發文明崩潰之前,我們是否有機會發展這種能力。正是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下,他們得出結論,我們只有不到10%的機會這樣做來避免崩潰。
  • 人類怎樣才能阻止自然崩潰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科學家警告稱,地球100萬種生物可能會滅絕消失,其歸咎於我們人類行為過失,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以下幾位資深科學家從科學角度為你分析如何阻止自然崩潰:桑德拉·迪亞茲(Sandra Diaz)「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技政策平臺(IPBES)」副主席,阿根廷科爾多瓦國立大學生物學家。
  • 理論物理學家:人類文明崩潰的概率超過90%!到時人類該怎麼辦?
    作者 | 羽立兩位專門研究複雜系統的理論物理學家今年5月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一篇論文發出驚人預測: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的全球森林砍伐,將在未來20~40年內引發人類文明不可逆轉的崩潰。因為森林對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行星生命維持系統(包括碳儲存、氧氣生產、土壤保持、水循環調節、對自然和人類食物系統的支持等等)的影響不斷升級,這一趨勢將使人類文明的崩潰加速發生。這兩位「聳人聽聞」的研究者,是倫敦艾倫圖靈研究所的研究助理傑拉爾多·阿基諾博士和智利塔拉帕卡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毛羅·博洛尼亞教授。
  • 理論物理學家:人類文明的崩潰加速發生!這是真的嗎?
    為了避免崩潰,要麼去外星,要麼轉變文明範式。到底哪個更有可能?作者 | 羽立兩位專門研究複雜系統的理論物理學家今年5月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一篇論文發出驚人預測: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的全球森林砍伐,將在未來20~40年內引發人類文明不可逆轉的崩潰。
  • 專家預警:2020多種極端氣候將襲擊地球,地球系統性崩潰已現端倪?
    專家預警:2020多種極端氣候將襲擊地球,地球系統性崩潰已現端倪?
  • 人類怎樣才能阻止正在上演的大自然崩潰?
    近日,科學家警告稱,地球100萬種生物可能會滅絕消失,其歸咎於我們人類行為過失,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沒有哪個人能對地球環境遭受破壞負責任,或許一些石油公司高管可以免職,但是我們的集體行為已將自然界推向了崩潰邊緣。當然,這是一則壞消息,但是當前我們可以嘗試一些努力,阻止地球環境惡化,沒有什麼是註定的。
  • 科學家稱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逼近9大極限
    2009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所長約翰·羅克斯特倫與來自環境、地球系統領域的28位國際專家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對上述問題作出了回答。該團隊的成員包括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美國宇航局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蓋亞學研究員和「臨界點」專家蒂姆·萊頓以及德國總理首席環境顧問漢斯·喬吉姆·舍倫伯等。
  • 生態會劇變,人類有可能將無法生存
    可以說,地球能夠有現在的生態環境,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月球的作用。相信朋友們都明白,地球現在生態環境的形成是太陽和月球共同作用的,其中月球起的作用比太陽還要大。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處在宜居帶的行星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理論上來講,這三顆行星都應該有相似的生存環境,都應該具備生命誕生的可能。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只有地球成為了美麗的生命星球,其它兩顆都是惡劣的環境。
  • 科學家稱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逼近9大極限(組圖)
    2009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所長約翰羅克斯特倫與來自環境、地球系統領域的28位國際專家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對上述問題作出了回答。該團隊的成員包括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美國宇航局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蓋亞學研究員和「臨界點」專家蒂姆萊頓以及德國總理首席環境顧問漢斯喬吉姆舍倫伯等。
  • 科學家警告:地球或陷入全球系統性崩潰,2050年人類文明將停滯?
    近日,全球逾200名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系統性崩潰的前兆已經出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年2月5日,全球200餘名科學家聯名發布了一份長約50頁的報告,該報告稱:近年來頻發的自然災害,可能預示著地球即將陷入「全球系統崩潰」。讓我們梳理一下最近發生的災難和異常。
  • 兩位物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地球文明將在數十年內崩潰
    兩位專門研究複雜系統的理論物理學家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森林砍伐將在未來20到40年內引發人類文明的「不可逆轉的崩潰」。如果森林砍伐的速度按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那麼地球上所有的森林將在大約100-200年內消失。顯然,不是只有在最後一棵樹被砍倒的時候,人類社會才會開始受到森林砍伐的影響。由於森林砍伐對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地球生命維持系統的影響不斷升級,人類文明的崩潰將會發生得更早。
  • 會發生連鎖反應,導致地球生態系統崩潰!
    地球的大自然是要維持生態平衡的,只有這樣地球的生態環境才能穩定的,因此地球的所有物種都有天敵,天敵的出現能夠控制某一生物的生長與繁殖,防止某一物種過度生長繁殖,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每個生物在地球食物鏈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食物鏈也是一環扣一環的,一旦有生物滅絕,那麼就會導致另一個物種的滅絕,地球的食物鏈就會出現某一環的缺失,從而出現連鎖反應,影響下一環生物的生長,最終導致地球的生態環境崩潰。
  • 地球還能夠讓人類生存多久?科學家稱這個需要人類自己選擇
    可是人類在地球上無法生存這麼久,當太陽內部的氫元素燃燒完之後,它就會不斷膨脹向紅巨星轉變,那個時候太陽的軌道不斷向地球靠近,地球的溫度也會快速上升,人類將無法在地球生存。而這個時間大約是在40億年後,所以理論上,人類最長只能夠在地球生態到40億年後。當然,40億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太遙遠了,可能地球真實留給人類的生存時間要遠遠低於這個時間。
  • 系統秩序崩潰——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後嚴峻挑戰
    插圖:人類社會系統秩序崩潰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我們已經看到足夠多的此類新聞基於對來自各個領域的大量信息的分析,本人決定描述人類現在所擁有的。在新的21世紀,我們作為地球上的先進物種,到底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生存階段?為什麼系統秩序會崩潰呢?
  • 科學家稱地球生態系統正逼近9大極限(組圖)
    自18世紀末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起,人類又進入了一個被稱為「人類世」的新時期。在這個時期,人類逐漸從大自然手中奪過了「船舵」,成為了這個星球的新主人:地球上所有的系統由人定義、受人統治。但當人類雄心勃勃「向大自然宣戰」、渴望「戰勝自然,徵服世界」的時候卻發現其實一開始我們就錯了——人與自然間本是共生共贏的手足,而非你死我活的仇敵。
  • 2020年,地球生態系統是否過了臨界點?
    2019年,全球發生很多起森林大火,尤其是亞馬遜大火和澳洲大火災,這兩場大火災是災難性級別的,對地球植被和生態系統將產生災難性影響。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趨勢如果再上升2度,人類文明將面臨毀滅性危險,如今的這兩場災難性森林大火很可能已將全球溫度提升超越過兩度,所以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很可能已經超越地球生態調節系統的臨界點,而一旦過了這個臨界點,地球生態系統將會徹底崩潰。
  • 生態系統崩潰、極端氣候惡化,專家:地球將會變得很危險
    由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教授布拉德肖(Corey Bradshaw)引領的跨國科學團隊,13日在《維護環境與生態前瞻》期刊發布研究成果,警告各國領袖若繼續逃避問題、不思考如何解決,將會迎來恐怖後果。
  • 物理學家:幾十年來人類社會崩潰的可能性高達90%
    據兩位研究複雜系統的理論物理學家說,加上自然資源的破壞將很快對社會的未來產生毀滅性影響,並得出結論認為,貪婪使我們走上了下一波不可逆轉的崩潰之路。如報導的,兩到四十年。「顯然這是不切實際的想像,人類社會將開始由森林砍伐的影響,只有當最後一棵樹被砍伐的,」作者寫道,作為報導。據《每日郵報》報導,如此迅速地利用資源來供應迅速增長的人口的軌跡將導致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行星生命支持系統的喪失,包括碳儲存,氧氣生產,土壤保持和水循環調節。
  • 一項新的研究聲稱,在人類文明不可逆轉的崩潰之前還有幾十年
    發表在美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新研究稱,人類避免文明崩潰的機率不到10%。根據這項研究,自然資源的猖獗消費正把人類推向一場災難。報告的作者建立了一個模型,估計以目前的森林砍伐率,大約100-200年內將沒有森林。阿基諾博士和博洛尼亞教授寫道:「在沒有森林的地球上,很難想像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許多物種的生存。
  • 北冰洋生態將崩潰?科學家預警:海洋酸化惡化,或威脅整個食物鏈
    科學家警告稱,CO2增加導致寒冷的北極水域海水酸度增加,這可能導致諸如貽貝(學名:Mytilus edulis)和「海蝴蝶」(翼足螺)等底層甲殼類海洋動物的腐爛,最終引發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研究人員預計,更大區域的人為海洋酸化將變得更加糟糕,而且比以前預期的還要嚴重。如果大氣中的CO2繼續上升,到2100年北冰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將超出預料之中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