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專門研究複雜系統的理論物理學家認為,除非我們迅速改變進程,否則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性森林砍伐和過度使用資源將在未來20到40年內引發人類文明的「不可逆崩潰」。
今年5月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指出,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和惡化世界森林資源,地球將無法再維持龐大的人口數量。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Gerardo Aquino博士和智利塔拉帕卡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Mauro Bologna,兩位科學家都是專業物理學家。
Aquino是倫敦阿蘭圖靈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員,目前正在研究政治、經濟和文化複雜系統的衝突預測模型,之前曾在帝國理工學院的生物物理小組、馬克斯-普朗克複雜系統研究所和薩裡大學的數學生物小組進行過研究。
他們的研究以當前人口增長率和森林砍伐率作為資源消耗的模擬指標,來計算文明避免災難性崩潰的機率。
通過追蹤現有人口增長率和森林砍伐率,作者發現,「從統計學上講,免於災難性崩潰而倖存下來的可能性非常低。」最好的情況是,避免崩潰的機率不到10%。作者寫道:
「總之,我們的模型表明,資源消耗導致的災難性人口崩潰,是基於當前參數的動態演化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我們從統計學角度得出結論,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我們的文明自身倖存的可能性不到10%。計算表明,如果保持當前人口增長和資源消耗特別是森林消耗的速度,距離文明發生不可逆崩潰還有幾十年的時間。」
這一結論似乎表明,工業文明發生崩潰的概率超過90%,這是基於對森林砍伐對地球「承載能力」的影響的評估,承載能力是指地球維持人類生命的能力。
作者給出一個迷人的技術烏託邦式應對計劃,提出建造戴森球的想法。
戴森球是一種圍繞太陽的假想巨型結構,它吸收太陽的大部分太陽能並將其送回地球。「更準確地說,戴森球不必按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作為一種能量值,」Aquinos博士說。同樣的能量輸出可以通過任何其他方式產生,例如「核聚變」。
簡而言之,作者認為,面對崩潰的前景,如果不改變不可持續的人口增長和消費水平,唯一的另一條生存途徑就是前所未有的技術發展。
在「卡爾達舍夫指數」(Kardashev scale)背景下考慮戴森球有助於我們的思考,它是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eshev)1964年提出的一種衡量標準,目的是根據一個文明能夠利用的能源數量來評估其技術進步的程度。
卡爾達舍夫指數表明,如果一個文明能夠達到充分利用來自自己星球的能源所必需的技術能力,這將使它能超越傳統的資源限制。
當然,作者也承認,我們的工程能力目前還不足以實現此強大的技術。
除了他們的人類-森林互動模型之外,他們還將其與技術增長模型進行了比較,以確定在生態危機引發文明崩潰之前,我們是否有機會發展這種能力。正是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下,他們得出結論,我們只有不到10%的機會這樣做來避免崩潰。
這個模型不是用來評估「萬一」發生的可能性:相反,它展示了在一個非常字面意義上的「一切照舊」的情景下會發生什麼,這種情景採用當前的趨勢,並根據時間進行推斷。
因此,結論似乎十分明顯:如果我們繼續以目前的森林砍伐、人口增長和資源消耗的速度發展下去,未來20到40年將不可避免地發生崩潰。
好消息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最糟糕的情況,儘管對我們當前軌跡的真正嚴重風險有深刻理解,但可能不會反映對這些趨勢的更近期的預期。
同樣,預計的人口增長率很可能低於以前的預期。《柳葉刀》發表的一組最新預測顯示,由於生育率下降,世界人口增長率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後開始下降,這與之前的主要預測相反。
作者認為,避免崩潰的另一種方法是基本的文明轉型。
當前崩潰軌跡的根本驅動因素是,「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可能不會被視為對人類文明的致命威脅」,因為它是「由經濟驅動的」。這樣的文明「將其組成部分的利益置於特權地位,而很少或根本不關心其所在的整個生態系統。」
在無法快速建造戴森球的情況下,兩位物理學家認為,想要逃脫我們的崩潰軌跡,「我們可能不得不重新定義一個不同的社會模型,將生態系統的利益置於其組成部分的個體利益之上,但最終要符合整體公共利益。」
因此,增加我們生存機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注意力從極端利己主義轉向對彼此、其他物種和我們所處的生態系統進行管理的意識上來。
來源:vice,作者:Nafeez Ahmed
譯者:Sail2008
聲明:著作權所有,轉載需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Come on,給你的靈魂充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