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預測未來5年改變人類生活的5大創新:人將有超人視覺

2020-12-03 IT之家

北京時間1月5日晚間消息,IBM研究人員公布了有望在未來5年改變人類生活的5大創新。這份預測被稱作「IBM 5 in 5」,資料則源自6個大洲12個實驗室的3000名研究人員。

該預測的重點是人工智慧和心理健康的未來、基於人工智慧的超人視覺、可以掌握地球複雜狀況的巨視顯微鏡、片上醫療實驗室、能夠探測環境汙染的智能傳感器。這些領域的創新可以極大地改善農業和能源效率,提前識別有害汙染物,並提前預防身心健康問題。

「科學家有一項優良傳統,之前創造了各種設備幫助我們以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比如顯微鏡幫助我們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物體,溫度計幫助我們了解地球和人體的溫度。」IBM研究院科學和解決方案副總裁達裡奧·吉爾(Daril Gil)說,「隨著人工智慧和納米技術的進步,我們計劃投資開發新一代科技設備,讓當今世界這些無法看到的複雜系統可以在未來5年呈現在我們面前。」

「IBM 5 in 5」不僅參考了市場和社會趨勢,也考慮了世界各地的IBM實驗室正在開發的新型技術。

以下就是今年的最新預測:

1、藉助人工智慧,語言將成為洞察心理健康的窗口

美國目前有1/5的成年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無論是神經性疾病(亨廷頓病、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病)還是心理疾病(抑鬱症和精神錯亂),每年約有半數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得不到治療。從全球來看,治療精神疾病的成本甚至超過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的總和。僅美國一個國家,因為心理障礙產生的經濟負擔每年就高達1萬億美元。

如果說電腦是一個尚未被人類充分了解的黑匣子,那麼語言就是打開這個黑匣子的鑰匙。5年內,我們說的話、寫的字都將成為判斷身心健康的指標。新的認知系統可以通過對語言和書寫形態的分析,了解心理和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信號,幫助醫生和病人更好地預測、監控和追蹤這些疾病。

IBM的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分析精神病檢查過程中的文本和語音記錄,尋找那些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準確預測和監控精神錯亂、精神分裂、狂躁症和抑鬱症的形態。目前大約只需要300個單詞就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預測某人患有精神病的概率。

類似的技術未來還可以幫助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亨廷頓病、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甚至孤獨症及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等行為疾病的患者。認知計算機可以分析病人的語言和書寫內容,從中找出一些有意義的指標,包括語言含義、句法和語調。

將這些結果與穿戴設備提供的數據以及磁共振和腦電圖掃描數據進行整合,便可展現更加全面的狀況,幫助醫生更好地確診、理解和治療基礎疾病。

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信號將成為判斷病人是否進入某種心理狀態,或者衡量治療方案具體效果的明確信號,對常規的臨床評估進行補充。

2、超成像和人工智慧將為我們提供超人視覺

99.9%的電磁波譜都無法被肉眼看到。過去100年,科學家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設備,可以釋放和感應不同波長的能量。我們現在將其中的某些技術應用在醫學成像領域,可以查看牙齒中的空洞,檢查機場的包裹,幫助飛機在濃霧天氣降落。但這些設備都非常專業,且價格昂貴,只能看見某些具體波長的電磁波譜。

5年內,使用超成像技術的成像設備將集成眾多波長的電磁波譜,從而極大地拓展我們的視野範圍,揭露出有價值的或蘊含潛在危險的信號。最重要的是,這些設備都便於攜帶、價格親民、易於使用,因此超人視覺可以成為我們日常體驗的一部分。

如果能夠看到周圍所有無法看到或有些模糊的物理現象,便可幫助駕駛員和無人駕駛汽車更好地了解路況。例如,藉助毫米波成像、攝像頭和其他傳感器,超成像技術便可幫助汽車看透迷霧或暴雨,探測黑冰等難以看清的危險路況,或者幫助我們了解前方物體的距離和尺寸。認知計算技術將會分析這些數據,從而判斷前方哪個地方可能撞到橫穿馬路的動物,或者路上的坑窪地段是否會刺破輪胎。

將同樣的技術嵌入手機後,便可通過拍攝照片的方式分析食物的營養價值,判斷其是否可以安全使用。在醫藥和銀行領域使用超成像技術則可以幫助用戶識別欺詐行為。原本無法被人類看到的信息都將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

IBM的科學家現在正在開發一套緊湊型超成像平臺,可以在一個平臺上看到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譜,從而促成一系列實用且價格親民的設備和應用模式。

3、巨視顯微鏡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地球的複雜狀況

當今的物理世界只能讓我們膚淺地了解環環相扣的複雜生態系統。我們收集了海量數據,但多數都很凌亂。事實上,數據科學家約有80%的時間都用來規整數據,而非分析和理解數據背後的含義。

得益於物聯網的發展,大量的聯網設備成為了新的數據源——從冰箱、燈泡和心率監測器,到無人機、攝像頭、氣象站、衛星和望遠鏡陣列。

現在已經有60多億聯網設備每月貢獻數十exabyte的數據,年增速超過30%。在成功實現信息、商業交易和社交互動的數位化後,我們現在又開始對物理世界實施數位化。

5年內,我們將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和軟體來組織與物理世界有關的信息,從而分析利用數十億設備收集的複雜數據。我們稱之為「巨視顯微鏡」(macroscope)——與觀察微觀世界的顯微鏡和觀察遠方世界的望遠鏡不同,這套由軟體和算法構成的系統可以將地球的複雜數據匯總起來,分析背後的含義。

例如,通過匯總、組織、分析各種數據(氣候、土壤環境、水位)及其與灌溉活動之間的關係,新一代的農民便可選擇更加合適的作物、種植地點、耕作方式,同時還能保留珍貴的水資源。

2012年,IBM研究員開始在Gallo Winery調查這個概念,將灌溉、土壤和氣象數據與衛星圖像和其他傳感器的數據結合起來,預測獲得最佳葡萄產量和頂尖葡萄品質所需的具體灌溉方法。未來,巨視顯微鏡技術還將幫助我們把這個概念應用到世界各地。

除了了解自己的星球外,巨視顯微鏡技術還可以匯總和分析望遠鏡收集的海量數據,從而預測行星之間的相互碰撞,並對其構成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

4、「片上」醫療實驗室將扮演健康偵探角色,在納米層面追蹤疾病

疾病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在多數情況下,越早診斷疾病,治癒或控制的概率就越大。然而,像癌症或帕金森這樣的疾病卻很難診斷——在出現症狀前,都會隱藏在我們的身體內。

唾液、淚液、血液、尿液和汗液等各種體液裡包含的生物學微粒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現有的技術很難捕捉和分析這些生物微粒,因為它們的直徑僅為人類頭髮直徑的幾千分之一。

今後5年新的「片上」醫療實驗室將充當納米級健康偵探——追蹤體液中無法看到的信號,讓我們立刻了解自己是否應該去看醫生。最終目標是將分析疾病所需的完整生化實驗室壓縮到一個晶片上。

這種片上實驗室技術最終將整合到可攜式的手持設備中,讓人們可以定期而迅速地通過少量體液分析生物指標,並輕而易舉地將信息傳送到雲端。這樣便可與睡眠監測器和智能手錶等其他物聯網設備的數據進行整合,然後交由人工智慧系統進行分析。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在出現問題時候第一時間獲知,及時阻止問題惡化。

IBM研究院的科學家正在開發片上實驗室納米技術,最低可以分離直徑20納米的生物微粒,這一精度足夠捕捉DNA、病毒和外來體。通過對這些微粒進行分析,便有望在出現病症之前診斷疾病。

5、智能傳感器以光速探測環境汙染

多數汙染物都是人眼無法看到的,直到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例如,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清潔能源。但如果甲烷洩漏到空氣中,便會產生溫室效應。據估計,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全球變暖來源。

在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系統洩露成為大氣中甲烷氣體的最大工業來源。美國環保局估計,2017年從天然氣系統中洩漏到大氣中的甲烷超過900萬噸。這些溫室氣體相當於美國所有鋼鐵、水泥、鋁生產設施釋放的溫室氣體總量。

5年內,廉價的新型感應技術幾乎會部署到所有天然氣開採井附近、存儲設施周圍以及運輸管道沿線,以便隨時精確查找人眼無法看到的氣體洩露。通過無線網絡接入雲端的物聯網可以對龐大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展開持續監控,只需幾分鐘便可找到漏點,較之前的幾周時間大大縮短。不僅減少了汙染和浪費,還有可能避免災難事故的發生。

IBM的科學家也在追逐這一趨勢,與Southwestern Energy等天然氣開採商合作開發了智能甲烷監控系統,並參與了ARPA-E的MONITOR項目。

IBM研究的核心是矽光子學,這項處於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可以通過光來傳輸數據,因此可以實現光速計算。這些晶片內置在地面或基礎設施的傳感器網絡中,甚至可以安裝在無人機上。與實時風力數據、衛星數據和其他歷史數據進行整合後,便可建立複雜的環境模型,以便在汙染發生時快速確定源頭和汙染物的排放量。

相關焦點

  • IBM預測未來5年5大創新趨勢,加速發現新材料是關鍵
    IBM發布今年的「未來五年五大創新趨勢」,主題著重在:加速發現新材料,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其預測主要根據IBM研究院的全球實驗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更廣泛的產業趨勢。IBM認為在未來5年內,5種技術將從根本重塑企業和社會。
  • IBM 2019年科技預測:五年改變人類生活五項技術
    北京時間6月6日消息, IBM連貫性發布五項被認為會在接下來五年中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5 in 5」), 從2006年開始已經推出的55項預測中,很多已經變成了現實
  • 未來50年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科技創新
    科技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改變時間。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的時代,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容易。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可能改變世界的的 10 項科技創新。
  • 【未來5年】網際網路創新10大展望:人機數一體、雲腦新人類、數據驅動服務、泛商業化....
    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通過對現狀的認知,行動,思辨,突圍,或許會有另外一番風景,這次,來自阿里研究院的田豐從人機數一體、雲腦新人類、數據驅動服務、泛商業化、即時滿足VS按需工作、物聯網+、數據物質化、全民創客、平臺+敏捷創新、創新協同網等10個方面進行展望,或許會讓你有新的理解.....
  • 220名科學家警告,人類將面臨這5大危機,人類未來該如何應對?
    眾所周知,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200萬年,而人類創建文明則只有短短的5000年,這段時間既不短也不長。然而,與地球誕生46億年相比,是不值一提的。在這5000年裡,人類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和災難。但幸運的是它們並沒有對人類造成全球性的滅絕,因此,人類文明也得以繼續繁衍和延續。
  • 盤點:2016改變人類未來生活的7大黑科技
    小編提煉總結出最為關鍵和重要的7大黑科技,他們將在人工智慧、交通、醫學等領域,為人類未來生活帶來巨大變革。一、人工智慧技術主要研發者: 百度、Facebook、谷歌、微軟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已經50年,但2016年是真正意義上的元年。
  • 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大咖熱議人工智慧未來
    以突破智能計算面臨的算力、能效、智能、安全瓶頸為目標,百億神經元類腦計算系統、光計算晶片與系統、廣域協同智能計算作業系統等5個重大項目,每個都將為社會帶來深遠變化。 未來,人是「廢人」,智能算法才是「超人」?人工智慧一日千裡地發展,讓人欣喜之餘,也有深切的不安全感。
  • 對未來的預測:專家所預測的5個未來將出現的可怕事件
    宇宙是一個恐怖的地方,在宇宙中發生的某些事情,最終不僅可能導致人類的死亡,還可能導致宇宙本身的死亡。即便在我們自己的淡藍色星球上,我們其實也不斷處於危險之中。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了解,專家所預測的5個未來將出現的可怕事件。
  • 2050年前將改變我們生活的17大科技!
    各種新的高科技都在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    Iran Pearson,預測準確率高達85%的未來主義者,預測以下17大科技,會在2050年前改變我們的生活。  衣服能在未來10年內給予人們超人的能力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骨骼服。現代汽車最近在造一款能更容易得提重物的骨骼服。  Pearson表示他能設想到其他種類的縣級衣服,比如能讓人更容易走路和跑步的運動褲。或者能增強力量的、用聚合物凝膠做的、像蜘蛛俠一樣的衣服。
  • 未來可期!看第5次技術革命與基因重組如何改變未來生活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已融入了生活,豐富了生活,科技創新不僅在科技前沿領域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而且為經濟、生態、人才、民生等領域的切實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對於未來的生活,而未來的科技則是值得我們嚮往和憧憬的,現在,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
  • 未來10年癌症可能被攻克?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預測「未來城市」
    《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在上海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發布。本期報告基於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了科學家在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流動集聚的宏觀趨勢,對未來5到15年間重大的科技突破點和這些突破可能湧現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展望了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的未來關係。
  • 這10大技術創新將徹底改變未來全球經濟
    原標題:這10大技術創新將徹底改變未來全球經濟 花旗銀行全球視角及解決方案部門列出了十項有可能改變現有經濟模式的技術創新。從生物技術到能源,未來的巨大變革將發生在這個十個技術方向上。
  • 未來人類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預測5種生命形態,你怎麼看?
    科學家曾經推測,太陽只有50億年的壽命了,人類也將只能存在5億年的時間,如果人類還有5億年的時間生存,那麼未來的人類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漫長的自然演變中,人類的形態其實一直在發生改變。通過科學家出土的古人類化石來看,現代人類與古代人類在體型樣貌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古代的人類體型較小,骨盆較大,腦袋比較細長。
  • 潘雲鶴:人工智慧未來5年的最大挑戰是基礎理論突破
    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五種人工智慧的技術形態,即從數據到知識到決策的大數據智能、從處理單一類型媒體數據到不同模態(視覺、聽覺和自然語言等)綜合利用的跨媒體智能、從「個體智能」研究到聚焦群智湧現的群體智能、從追求「機器智能」到邁向人機混合的增強智能、從機器人到智能自主系統。
  • 改變未來的十大新科技介紹
    我們總是說「科技改變生活」,實際上,每一年我們都會發現一些具有創新意味的科技成果。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改變未來的十大新科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改變未來的新科技1 十大新科技,改變你的「未來」縱觀古今,人類之未來,在於科技。從遠古「舊石器時代」代開始,猿人掌握技術學會了使用工具和火焰而進化為智人。
  • 霍金最後預言:未來富人將利用基因技術創造超級人類!淘汰普通人
    霍金最後預言:未來富人將利用基因技術創造超級人類!淘汰普通人11月26日,來自於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了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健康誕生!這是基因技術運用於疾病領域的重大突破!據英國《泰晤士報》今年三月去世的史蒂芬.霍金他對人類的最後擔憂是:「超人」的出現!
  • 未來5年,5G建設有望帶動逾3.5萬億元投資
    未來5年,5G建設有望帶動逾3.5萬億元投資金羊網  作者:孫晶、林曦  2020-11-27 悄然改變人們生活的5G,正在快速融入千行百業
  • 未來計算機發展的5種趨勢
    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美國電腦巨頭IBM的預測,2018年的電腦將擁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所有5種感覺,讓我們的交流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 IBM表示5年後的電腦擁有更出色的視覺,不僅能夠看到影像同時還能理解影像的內容。
  • 2020年你必須了解的科技趨勢,從百度、IBM、阿里等科技巨頭預測裡...
    神經符號技術是突破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的關鍵,它能夠結合常識性推理和各領域的專業知識來幫助計算機更好地理解人類語言和對話。此類突破將幫助企業部署對話能力更強的自動化客戶關懷工具和技術支持工具,同時還大大減少了訓練人工智慧所需的數據量。  預測2:人工智慧不會搶奪工作但會改變工作方式  未來數年,人工智慧將持續影響職場。
  • 未來人類真會把自己改造成「超人」?揭秘基因改造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胡安·恩裡克斯早前在一場TED演講中,曾做出驚人預測,他說,地球歷史上已經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人類很有可能在未來也會經歷一次。如果你也認為大滅絕是自然、平常且周期性發生的事,那麼改造人類就成了一種需要。而人類可以通過改造基因、細胞以及器官來實現離開地球到其他星球生活的目的。  他還說,在出生前,科學家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讓人類徹底擺脫遺傳疾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