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網際網路創新10大展望:人機數一體、雲腦新人類、數據驅動服務、泛商業化....

2021-01-20 新物商
導讀網際網路的創新、創業、創造將在哪裡產生?如今處在一個量子世界,不確定性是常態,到底走向何方?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通過對現狀的認知,行動,思辨,突圍,或許會有另外一番風景,這次,來自阿里研究院的田豐從人機數一體、雲腦新人類、數據驅動服務、泛商業化、即時滿足VS按需工作、物聯網+、數據物質化、全民創客、平臺+敏捷創新、創新協同網等10個方面進行展望,或許會讓你有新的理解.....


「網際網路預言帝」凱文・凱利提醒我們:「你必須要經常去相信不可能,屬於20年後的最偉大的產品還沒有被發明!」基於網際網路新技術與產業新模式的大膽思考,未來5年的創新將包括:


萬物智能化、人類機器化,智能終端是人類在物理世界的增強器官,也是通往網際網路世界的「蟲洞」,而數據是人類在比特世界的生命載體與表現形式,人類自身與智能設備(手機、穿戴式設備、傳感器等)、在線數據正在加速融合,線上數據、服務將通過智能終端融入人、物體,例如有多少人的智能手環是日以繼夜一直「長」在身上,糖尿病患者通過佩戴的智能隱形眼鏡測量血糖等健康指標,將NFC晶片埋入表層皮膚下面以實現近場支付等「P2O」(People to Online) 功能。



在人機數一體化融合的過程中,將出現新人類,其生命外延和智慧邊界將依靠「雲腦」指數級提升,「雲腦」比你自己更理解你的需求和細微變化,每個人(及其他生命體)的數據集(Individual Data Profile,簡稱IDP)將存儲在雲中,當然海量數據將對人類的個體生理認知產生「盈餘溢出」效應,即超出我們人腦的處理能力,這時智能雲腦(Cloud Intelligence)將根據日趨詳細的個人數據,即時發現個性化場景需求,並動態生成「個人服務目錄」,每個人都是VVIP,每個人都能獲得智能助手「大白」為你定製的個人O2O服務門戶(Individual Service Portal,簡稱ISP),例如現在可穿戴式設備、車聯網都在向個人智能助理方向研發。



簡稱「DDS」 (Data Driven Service),即利用你的隱私數據來為你自己定製服務,形成個人「隱私消費閉環」。當前移動網際網路的兩類模式為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用戶產生內容)、PGC(Professor Generate Content專家產生內容),用戶產生的流式內容參差不齊、海量龐雜,不能直接變現,專家人力成本成為規模化發展瓶頸,而DGC(Data Generate Content)則能針對個人特性需求自動化生成內容、甚至匹配服務,這一過程是從「DGC」到「DDS」的轉變,例如「過日子」App根據手機、智能手環的個人體質測試,不斷滾動「用戶健康畫像」,依靠個人數據提供季節節氣中最適合你身體的養生食譜,根據LBS匹配身邊的O2O養生服務。



社交商業化,商業社交化,社交1.0以非商業化的情感溝通為主,而社交2.0則是以人與人之間日常發生的利益關係為紐帶,商業與生活的邊界逐漸模糊不清,社交電商、達人營銷、粉絲經濟、共享經濟都是商業與社交融合的開始,在移動網際網路中,全環境感知、全場景服務、全渠道零售讓商業智能無處不在,O2O的商業形態通過統一用戶帳戶合併消費者流量、數據,充分共享線上線下的服務組件,生活服務、電商導購、垂直社區、社交應用等App、H5輕應用、線下門店皆為前臺市場「觸點」,以統一用戶數據為中臺「服務智能」,以電商平臺為後臺「變現引擎」,用戶在場景入口處「一站式」成交,這種泛化商業體系是未來網際網路企業、創客合縱連橫的業態環境。



伴隨著電腦出生的80後、90後甚至00後,依靠網際網路的便捷服務,期待能夠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任何東西,包括產品、服務、工作、生活,這一趨勢是持續推動O2O發展的源動力,這改變了商業遊戲規則,為大眾創造了靈活就業、按需工作的空間,簡而言之,網際網路讓服務型工作機會隨處可見,商業效率因社會化協作顯著提升,移動創業者若能夠在垂直細分領域創建多邊服務平臺、最大化利用社會資源,將會迅速獲得巨大商業價值成功,例如Uber創造的100萬司機夥伴、淘寶網創造的140萬活躍賣家都是自由支配時間的「應需員工」,城市O2O領域的「河狸家」通過對接社會上分散的美甲師與女性消費者而快速崛起。



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對產業改造時,「物聯網+」技術與產業創新緊隨其後,據IDC預測「未來五年內,所有行業都將推出物聯網舉措」,物聯網將從縱向專業化向橫向多樣化普及,其中智慧城市將成為領先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空間,預計到2018年將有超過25%的政府開支用於物聯網在智慧城市中的部署管理;另一方面,「物聯網+」與發跡於消費網際網路的「移動網際網路」不同,將從消費者端、產業端同時推進,政府、企業、個人應學習如何在物聯網基礎設施上創新創業,「軟+硬」才能構築更深的「護城河」,例如部分母嬰導購App逐漸向智能手環、智能貼紙等家庭服務平臺轉型。



移動網際網路初期實現了「原子比特化」,將物理世界轉換為數據化描述,這一過程仍在全面進行中,但逆向的「比特原子化」正在興起,用數據刻畫、生產物質,正是目前C2B柔性製造、3D列印、工業網際網路的主要方向,基於此領域的創新商業模式仍存在較大空間。



DT時代(Data Technology) 是去中心化的,以「我」為核心,對話個體,開放組織,自設計、自開發、自製造、自傳播、自運營、自管理,「我」即是終端消費者,又是商品服務的生產者,從工業時代的「精英創新」模式,轉變為「草根創新」模式,將發明創造從擁有昂貴實驗設備的大學或研究機構,推向開放創業空間,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在世界各地發起的Fab Lab(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一個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個人創新製造環境,在這種小型工廠中沒有任何經驗的學生、上班族、全職主婦可以製造任何產品和工具,此舉引發了世界創客浪潮;受MIT啟發,歐盟發起的「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立足於本地社區,匯聚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的力量為大眾構建開放創新網絡。



「平臺+」與「敏捷創新」相輔相成,以面向大眾的開放平臺為核心,匯聚了配套的技術資源、創業型人才、天使投資等公共創業設施服務與孵化配套資源,減免個人創業者與小微企業的創業資金投入,簡化技術複雜度,大幅縮短創業周期,將個人創業門檻降至最低,形成「創新最小閉環」,催生了網際網路開放平臺上繁榮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態圈,而獨立創業者則必須「重新發明輪子」並面對巨大的創業風險。「平臺+」的生態圈案例包括美國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的BaaS (後臺即服務,Backend as Service)平臺,國內BAT的移動開放平臺、硬體開放平臺,其中「阿里百川」無線開放平臺將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的App創新開發周期從18周縮短至4周。



當「大平臺+小前端」成為主流創業模式,創客從基於產業鏈的「線性創新」轉為「網絡創新」,創業變得更輕質、更協同,在一個雲端的開放平臺生態圈中,眾多創業小組、個人創客根據手頭任務形成動態合作關係,遵從統一技術標準,對接市場和生產數據,共享應用服務組件,在行業內或跨行業形成創新業務互補,例如蘋果AppStore開發生態圈、淘寶「淘工廠」電商生態圈,都是聚合了海量中小創客、企業的協同力量。



相關焦點

  • 大數據等新技術助推——網際網路連接從「人」轉向「物」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當前,我國網際網路產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和韌性,成為我國應對新挑戰、建設新經濟的重要力量。專家表示,未來在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助推下,隨著網際網路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網際網路連接的重心將從「人」轉向「物」。
  • 馬雲:物聯改變未來——網際網路、大計算以及雲數據缺一不可
    也正是由於物聯網、雲計算能力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新製造將倒逼整個社會改革。大數據發展三要素:網際網路、大計算以及雲數據人類未來大數據整個的發展,離不開三個主要的要素,就是網際網路、大計算以及雲數據。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大數據涵蓋著兩個關鍵:「大」不是「多」的意思,「大」是大計算的意思,大計算加雲數據,這才是我們所認為的大數據。
  • 專家:大數據等新技術助推 網際網路連接重心將從「人」轉向「物」
    專家表示,未來在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助推下,隨著網際網路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網際網路連接的重心將從「人」轉向「物」。過去一年,網際網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2020年8月,國家博物館收入三件特殊藏品:三行抗疫代碼。這也是國家博物館首次將代碼作為藏品收入館中,標誌著中國現代網際網路產業邁上了新臺階。
  • 基於5G+雲+AI技術將重塑泛網際網路形態
    5G將給移動網際網路帶來巨大變化,會催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新應用,帶來新的商業機會。目前,諸多網際網路企業以及傳統企業都在積極推進5G,希望從5G中收穫機遇。對此,華為雲中國區副總裁胡維琦從雲服務商角度,暢談了5G+雲對網際網路業務的改變以及怎樣抓牢機遇。
  • 中金:從十四五規劃看未來十五年科技行業投資的三大主線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共分為十五個方面,其中兩個方面與科技行業高度相關——第三個方面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和第四個方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 中金公司:從十四五規劃看未來十五年科技行業投資的三大主線
    《建議》共分為十五個方面,其中兩個方面與科技行業高度相關——第三個方面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和第四個方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我們認為,美國人工智慧體系較為齊全,從晶片到算法框架到算法到應用都處於領先地位,科技巨頭推動人工智慧多場景落地;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發達,積累大量用戶數據,部分算法(比如與漢語有關的語義識別等)領先美國。展望未來,中國擁有更多的數據、工程師紅利、政府更大力扶持、資本熱捧。(美國對AI的投資已經理性化,更多體現為現有公司利用AI完善現有服務,提升效率。)
  • 【熱點聚焦】科捷人機共舞2.0重磅發布,神州控股引領新物流時代
    2018年11月10日,雙11前夕,「科創未來·鏈捷世界」——科捷物流「人機共舞2.0」發布會在北京平谷隆重舉行。科捷作為一家以科技為驅動的物流公司,以物流為場景的科技公司,從支撐神州數碼自身業務發展起步,2003年開始獨立發展,十幾年間逐漸形成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物流管理系統和供應鏈大數據應用平臺。此次發布的「人機共舞2.0」是繼科捷「人機共舞1.0」在2017年成功應用後的又一次突破和創新,讓揀選機器人從二維走向了三維,存儲效率提升了三倍。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另外,此次發布活動還由中外專家推薦委員會主任特別推薦了清華大學等4家單位申報的成果,用於鼓勵全球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業,積極投身於科技創新,在基礎理論等領域不懈探索,為人類未來更好地生活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AdTime:大數據所見即所得,人機共同進化之端倪
    央視大型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已經結束,在最後一集《瞭望》中對網際網路與人類的未來做了大膽卻不乏邏輯性的總結與推測:網際網路時代開啟的黎明,人類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基於今天的科技試驗和技術展望,眺望網際網路時代未來的可能,其中晶片技術、傳感器、雲計算的飛速發展,會讓萬物相連,無處不在的智能化會變成普遍現象。計算機、網際網路與生物技術的結合,也會呈現出「人機共同進化」的可能。未來並非遙不可及,回到當下可以明確的知道,我們正處於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一個階段中,那就是大數據時代初期。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這既有雲從的努力和奮鬥,但也說明,以深度學習驅動的AI技術創新,正在不斷臨近商業模式大爆發的臨界點,節奏會越來越快。  AI技術的研發、落地和應用的基礎設施,正在日趨完善。  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含5項「科技抗疫」專項成果
    2020年11月23日下午,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這是第五次面向全球舉行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
  • 未來5年熱門的10大就業方向,你處在哪個行業?
    而且這個專業的薪資十分誘人,據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碩士畢業生邱熙介紹,「薪資大概能夠達到30到40萬(年薪)的水平。」根據預測,2024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11億美元。初步的技術積累和數據積累已經在過去有了比較顯著的規模效應,因而人工智慧重塑各行各業的大潮即將來襲,並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未來3-5年智能化大潮將帶來萬億級市場。
  • 張近東:產業網際網路時代 大數據是驅動智能製造的生產資料
    當前,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快速發展,世界邁入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智能製造與消費服務的強耦合性趨勢正顯著增強。在製造端,消費零售市場的大數據資源,正在成為驅動智能製造發展的重要生產資料。張近東認為,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數據資源的引擎作用將更加凸顯,數位技術驅動的智慧零售,將是智能製造的源頭、引擎和先導,發揮重要的驅動作用。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提速
    公司做了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基本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貫通,初步實現統一物聯管理,各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基本功能,支撐電網業務與新興業務發展,到2024年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全面實現業務協同、數據貫通和統一物聯管理,公司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強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網際網路生態圈。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成功舉辦
    此次發布活動還由中外專家推薦委員會主任特別推薦了清華大學等4家單位申報的成果,用於鼓勵全球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業,積極投身於科技創新,在基礎理論等領域不懈探索,為人類未來更好地生活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15項成果名單一、「科技抗疫」專項發布成果(1項) 1.科技向善,協作無間——騰訊會議實踐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2.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平臺 —
  • 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大咖熱議人工智慧未來
    浙江已經把更遠的目光放到未來。這次烏鎮網際網路論壇展示了之江實驗室研發的類腦計算機,外表是個機櫃,裡面卻有大乾坤:這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能指揮多個機器人模擬協同抗洪,也能「意念」打字輸入。
  •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一】網際網路助力深化改革,建設網絡...
    10月29日大會勝利閉幕發表的公報中,明確指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是自2012年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政府,做出的戰略判斷,以網際網路為助力,持續推進深化深化,將中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正式成為了中國最為重要的國家戰略目標之一。
  • 奇點雲CTO王樂珩確認出席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
    2020年,國家將「新基建」寫入政府報告,並作出重要部署。為對抗黑天鵝的影響,越來越多企業積極擁抱數據智能。數據中臺作為應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基礎設施,正全速推動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撬動新機會,促動新增長。與此同時,數據中臺行業正式進入推進期。行業趨勢下,奇點雲以AI 為驅動、為企業提供雲(智能)+端(感知)的產品與服務,希望在數據中臺領域為企業帶去幫助。
  • 我國大力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數據驅動未來用電新生活  今年1月份,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設運營好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首次與公眾見面後,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指應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的智慧服務系統。
  • 佳雲科技: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3.02%,網際網路營銷主業與新業務齊頭...
    8月27日晚,佳雲科技(300242,股吧)(300242.SZ)披露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79億元,同比增長43.02%;由於公司在報告期內加大了對短視頻、大數據團隊的建設投入,以及多元業務布局,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7.80萬元,同比有所下滑,但分季度來看,二季度單季實現淨利潤292.49萬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