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提速

2020-11-30 大眾證券網

近日,國家電網召開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指出當前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快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公司做了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基本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貫通,初步實現統一物聯管理,各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基本功能,支撐電網業務與新興業務發展,到2024年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全面實現業務協同、數據貫通和統一物聯管理,公司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強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網際網路生態圈。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網系統接入的終端設備超過5億隻,國網規劃到2030年,接入SG-eIoT系統的設備數量將達到20億,成為接入設備最大的物聯網生態圈,為多領域帶來巨大市場機會,建議關注軟體端與硬體端兩大維度。

事件驅動 國家電網加快建設電力物聯網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計劃已經醞釀1年有餘。在2018年年初,國家電網公司信息通信工作會議上已提出要打造全業務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智慧企業,引領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此後華為與南瑞信通積極響應,推出 IoT-G230MHz「使能全業務泛在電力物聯網」方案(其是基於4.5G,面向5G的解決方案,通過電科院測試,具有全頻段,抗幹擾等9大優勢),之後電科院副院長王繼業發表專題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架構形式,產業關注度逐節提升。

隨著如何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的明晰,國網對其部署的節奏也在加快。今年兩會上國網正式提出建設「三型兩網」的戰略目標(兩網: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規劃。

3月8日國網董事長寇偉及眾領導於北京召開 「泛在電力物聯網」專項部署工作會議,董事長寇偉表示,國網「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快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戰略地位之高不言而喻。會議提出兩階段戰略建設安排,至2021年初步建成網路,基本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貫通,初步實現統一物聯管理等目標;至2024年建成該網路,全面實現業務協同、數據貫通和統一物聯管理等要求。作為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具有狀態全面感知等特徵的智慧服務系統,泛在電力物聯網由國網層面統一推動望加速推進相關企業的業務拓展。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的智慧服務系統,其實質是實現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通信信息資源的 (網際網路、電信網甚至電力通信專網)結合,從而形成具有自我標識、感知和智能處理的物理實體。具有連接的泛在性、終端的智能化、數據的共享性、服務的平臺化四大特徵。

能源網際網路的構成,需要智能電網與泛在電力物聯網「兩網」的深入融合,因此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不可或缺。能源網際網路是源、網、荷、儲、人等各能源參與方互聯的基礎平臺,能源參與者可能同時具備能源生產與消費的雙重身份,實現多種能源的相互轉化和優化配置,通過能源流、業務流和數據流的三流合一,實現「網際網路」式的雙向交互、平等共享及服務增值。

行業動態 泛在電力物聯網應用空間大

2018年國家電網提出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著手打造SG-eIoT。根據規劃來看,整個「SG-eIoT(elec-tricInternetofThings)」系統在技術上將分為終端、網絡、平臺、運維、安全等五大體系,打通輸電業務、變電業務、配電業務、用電業務、經營管理等五大業務場景,通過統一的物聯網平臺來接入各業務板塊的智能物聯設備,制訂各類電力終端接入系統的統一信道、數據模型、接入方式,以實現各類終端設備的即插即用。

電科院副院長王繼業提出AC-NET信息通信系統,進一步明確泛在電力物聯網在未來電網中所起的作用。構建ACNET支撐技術體系,通過數以億計的傳感器,進行物理量、電氣量、狀態量、環境量、行為量等信息物理全感知;信息傳輸系統將以5G通信技術為起點,結合高密度的衛星系統,形成空天地一體化通信平臺;存儲和運算設備將基於大數據平臺、人工智慧平臺,採用先進晶片技術、協同計算技術等,極大提升計算力,形成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超級計算機」。

整個架構中具體可以分為終端信息收集器(傳感器、RFID等)、邊緣計算、通信網、雲平臺、人工智慧五個層次,同時衛星和5G技術形成的信息傳輸系統將成為泛在網絡實現的關鍵力量。

泛在電力物聯網擁有巨大應用潛力,未來還將繼續升級。目前國網系統接入的終端設備超過5億隻(其中4.5億隻電錶,各類保護、採集、控制設備幾千萬臺),國網規劃到2030年,接入SG-eIoT系統的設備數量將達到20億,整個泛在電力物聯網將是接入設備最大的物聯網生態圈。

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在《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中,要求全國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從 2014年的20%,在2020年需要提升至90%。

投資機會 軟體端與硬體端從中受益

國盛證券表示,基於泛在電力物聯網涉及終端信息收集器 (傳感器、RFID等)、邊緣計算、通信網、雲平臺、人工智慧五個層次,受益標的方面,建議關注軟體端與硬體端兩大維度。

其中,軟體端建議關注岷江水電(擬注入國網信通集團部分資產,望成為信通集團重要資產證券化平臺,國網泛在電力物聯網業務主力軍。業務轉型升級包括雲網融合基礎設施、雲平臺、「網際網路+」行業雲應用(ERP、電力營銷、能源交易等業務,具備成長潛力)。國電南瑞(南瑞信通子公司業務包含基礎大數據平臺、電網生產管理信息化軟體、網絡安全產品、通訊設備產品等,是國網體系內另一大泛在電力物聯網主力軍)。遠光軟體(國網電商公司入股,主要從事電力企業ERP軟解和解決方案等)。恆華科技(電力設計軟體龍頭,具備配售的軟體平臺等業務)

此外,硬體端主要建議關注電力設備領域中主營終端信息收集產品的公司,如金智科技(主營配網自動化、電力信息數據傳輸設備FTU等國網內中標領先)、海興電力(智能電錶優質民企,儲備多項電力物聯網技術)、新聯電子 (主營信息系統採集設備)等。

中銀國際指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將改變目前電網內部數據不完全互通、各業務信息共享實時性不強、通信網絡覆蓋面不寬且傳輸帶寬速率不足、省間電力等資源配置靈活性較差、終端採集監控管理較粗放等問題,有望拉動國網在信息傳輸、網絡安全、軟體平臺、電力智能化等方面的投資。建議關注國電南瑞、岷江水電(已公告國網信通業務擬注入)等國網系智能化、信息化龍頭;遠光軟體、恆華科技、金智科技等電力軟體和智能化標的;新聯電子、海興電力、炬華科技、林洋能源等電力數據採集監控標的。

華創證券認為,根據國網安排,公司要在2021年初步建成、2024年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從投資角度看,前期的主要有三方面的機會:第一,各類電力設備的物聯網化改造,需要有低功耗嵌入式CPU晶片、高速通信晶片的支持;第二,傳感器及智能終端需求,用以拓展電網感知範圍與類別;第三,通信網絡與物聯網運行平臺建設,牽扯通信網、數據存儲、網絡安全等多個範疇。在這三方面建設的基礎之上,頂層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將會得以發揮巨大作用。具體標的建議關注岷江水電 (國網信通公司資產注入)、國電南瑞(信通子公司公司2018年業績有望保持50%高速增長)。

相關焦點

  • 我國大力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數據驅動未來用電新生活  今年1月份,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設運營好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首次與公眾見面後,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指應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的智慧服務系統。
  • 大力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為城市增添更多「智慧」
    數據驅動未來用電新生活 今年1月份,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設運營好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首次與公眾見面後,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指應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的智慧服務系統。
  • 泛在電力物聯網 2019年HPLC市場簡報
    2019年國家電網提出了「三型兩網」,「兩網」即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利用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打造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承載的是數據流,與承載電力流的堅強智能電網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網際網路。
  • 都在說泛在電力物聯網,來看看國外這些智慧城市是怎麼做的?
    如果問能源圈裡3月最紅的詞是哪個,相信「泛在電力物聯網」必定C位出道。有多紅? 「泛在電力物聯網」這個詞橫空出世後,立即備受資本追捧,相關概念股集體漲停。 連網際網路和製造業界的「大佬」都紛紛表示看好,包括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均表態希望參與泛在電力物聯網和智能電網建設。 所以這個「泛在電力物聯網」到底是什麼?
  • 量子加密技術:泛在電力物聯網無形盾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5G靴子逐漸完全落地,5G完整標準的R16也即將在2020年3月份完全凍結,屆時物聯網,無人駕駛,全息投影等需要高帶寬,低延時網絡技術的應用領域將會有一份完整的參考標準,作為電網公司提供增值服務的重要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 泛在電力物聯網與堅強智能電網有什麼關係
    根據國網公布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大綱》(以下簡稱「《建設大綱》」),「泛在物聯」是指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之間的信息連接和交互,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管理思維提升和管理理念創新。 薛禹勝進一步強調:「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要將智能電網研究融入到對綜合能源的研究中,即能源的信息-物理-社會系統研究框架;能源轉型強調服務,必須要與大量的社會人員及物體交互,充分的開放型,就意味著面對大量的不安全信息,因此要對未授權終端發出的大量數據在緩衝區清洗。」
  • 泛在電力物聯網和你有啥關係?看完這個就明白了
    今年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3月8日,公司召開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發布《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大綱》,對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如今,這些舉措已經初具成效。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建成後,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 5G產業報告之電源市場及泛在電力物聯網專題分析
    5G 應用賦能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需要高速可靠的通信保障2019年 3月 8 日,國家電網召開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部署會議,對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作出全 面部署安排,加快推進「三型兩網、世界一流」戰略落地實施。
  • 36氪首發|研發HPLC+subG雙模多頻物聯網晶片,「泰矽微電子」完成數...
    本輪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HPLC+subG雙模多頻物聯網晶片的研發。泰矽微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孵化成立,並獲得其投資種子輪融資,專注於垂直行業市場的物聯網MCU晶片的研發和銷售。同時,HPLC可藉助電力網構建通信網,實現上億節點規模的感知和傳感器件的高效、泛在接入,是電力物聯網打通「最後一公裡」的最佳技術手段之一。Sub-GHz頻率為1GHz以下,即27MHz~960MHz的無線通訊,相較於2.4Ghz信號,Sub-GHz信號覆蓋範圍更大、功耗更低,且Sub-GHz ISM頻段主要用於專有的低佔空比鏈路,幹擾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