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5G+雲+AI技術將重塑泛網際網路形態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基於5G+雲+AI技術將重塑泛網際網路形態

發表於 2019-07-12 09:05:32

2019年,中國提前進入5G商用元年。5G將給移動網際網路帶來巨大變化,會催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新應用,帶來新的商業機會。目前,諸多網際網路企業以及傳統企業都在積極推進5G,希望從5G中收穫機遇。對此,華為雲中國區副總裁胡維琦從雲服務商角度,暢談了5G+雲對網際網路業務的改變以及怎樣抓牢機遇。

5G+雲,重塑泛網際網路形態

首先,在5G這條高速公路上,由於帶寬將不再是制約瓶頸,雲端強大的計算力將得以充分利用,促使移動應用加速從終端側向雲端匯聚,客戶端與服務端的邊界將逐漸模糊。其次,終端也回歸屏幕與人機互動入口的定位,新的應用將充分利用雲端強大的渲染能力,在雲端生成視頻流以降低對終端的要求,這就促使應用將加速視頻流化。最後,5G提供的延遲僅為4G的1/10,這種革命性的改變將令遊戲等互動體驗更上一層樓,促使各種實時的交互式應用快速興起。

可以預見,多種創新應用將在5G時代快速興起。例如,雲遊戲時代即將到來,各種3A大作都可以實現隨時隨地一點即玩;VR視頻也將徹底解決眩暈、高成本門檻問題,真正跨越裂谷;而廣告行業也將從單向傳播的視頻時代進入互動式廣告時代,廣告的投放效率將大大提高。

既然網際網路應用將出現三大變化,那麼應如何應對這些變化,以便抓住新的商業機會?胡維琦分享了3個措施。

第一是應用向雲端匯聚將會驅動雲下數據向雲上匯聚,導致雲端的數據量增大,這就需要雲端能提供更強的數據分析能力、AI計算能力。同時,由於客戶端和服務端全都在雲端,不可出現任何的業務中斷情況,這對雲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應用加速流化,加上5G提供的高帶寬和雲端強大的渲染能力,將促使視頻流快速往4K/8K、VR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成熟的流化技術、低成本的視頻傳輸技術,否則流化帶來的傳輸成本將會阻礙這一發展。

第三是在線、交互式實時的應用,將需要更加快速的網絡傳輸速度,以保證客戶獲得良好的體驗。

5G將撐大雲服務市場空間

5G給網際網路應用帶來三大變化,必然改變當前的市場大小和格局。

在5G時代,應用加速從端側到雲端匯聚,遊戲帶來新增長空間。胡維琦舉例說,網易旗下的端遊大作《逆水寒》武俠網遊需要性能強大的PC平臺才能流暢運行。現在該遊戲正式上線華為雲電腦,用戶不用下載高達75GB的龐大數據,更不用組裝一臺中高端遊戲主機,只要有一臺手機,就可以隨時在線體驗「會呼吸」的江湖。在今天,基於各種創新的技術,雲服務商已經率先走入雲遊戲時代,玩家只需要打開支持5G互聯的行動裝置,登錄雲遊戲平臺,就可以輕鬆暢玩各種3A大作。

在5G時代,應用加速視頻流化,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根據第三方諮詢公司預測,網際網路視頻的每月流量將從2018年的100EB增長到2022年的270EB,在整個網際網路流量的佔比從55%上升至71%,這將導致整個產業的視頻分發成本快速上升。基於雲服務,快速壓縮後的視頻佔用空間變得更小,視頻的存儲成本也能同步大幅降低。

5G下的交互式應用將成為主流趨勢。遊戲業務需要非常低時延的網絡,才能保障客戶的交互體驗。因此,在5G時代,企業需要實時在線,交互式操作需要更快、更低成本的數據分析和AI處理能力,需要更安全、更可靠的雲。

總結看,基於5G+雲+AI技術,傳統企業可以積極向網際網路轉型,推出各類創新業務,實現企業的新增長。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面對5G+AI 華為終端雲服務提供三種數字形態
    與以往不同,這款手機的重大意義並不在於令人驚嘆的影像技術或其他硬體功能,而是在於它對於華為HMS生態而言,是一次真正的試金石——P40系列是華為因實體清單而脫離谷歌GMS Core後,搭載自家HMS Core並面向全球發布及銷售的首款P系列旗艦。
  • 5G時代的萬物網際網路:內涵、要素與構成
    [8]由此可見,物聯網(IoT)將網際網路(Internet)連接範圍從機器(筆記本電腦、臺式機、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擴展到了任何類型的物理設備和日常物品。[9]物聯網的支撐技術主要包括低速短距離傳輸的無線網上協議(ZigBee)、射頻卡(RFID)、傳感器網絡(Sensor Networks)和基於位置的技術(location based technologies)。
  • 5G+雲+AI使能產業升級,華為雲助力企業智慧化轉型
    在全社會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積極擁抱5G、雲計算、AI等前沿技術,產業網際網路熱度不減並逐漸成為企業界應對轉型的共識。如何應用好新興技術推動企業降本增效?2020年11月19日「華為雲專屬月」江蘇泛網際網路行業高端閉門會在南京舉行。會上,華為雲的專家與嘉賓一道為參會企業提供了華為雲在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經典案例和前沿信息。
  • 華為和網易發布首個5G雲遊戲白皮書,世界級雲遊戲標準是怎樣的?
    華為和網易發布首個5G雲遊戲白皮書,世界級雲遊戲標準是怎樣的? 要說當下什麼技術最火?非5G莫屬。
  • 迎來5G時代大爆發 立足於技術的融雲「水到渠成」
    2020年為5G規模商用元年,蘊含著無數機遇,5G所對應的eMBB、uRLLC、mMTC三大應用場景,正加速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海量的連接將為網際網路通信雲市場帶來新的增長空間,有報告指出,全球通信雲市場規模保持健康穩步增長。
  • 【未來5年】網際網路創新10大展望:人機數一體、雲腦新人類、數據驅動服務、泛商業化....
    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通過對現狀的認知,行動,思辨,突圍,或許會有另外一番風景,這次,來自阿里研究院的田豐從人機數一體、雲腦新人類、數據驅動服務、泛商業化、即時滿足VS按需工作、物聯網+、數據物質化、全民創客、平臺+敏捷創新、創新協同網等10個方面進行展望,或許會讓你有新的理解.....
  • 數字產業與雲、5G、AI將產生怎樣化學反應?數字創意高峰論壇一一揭曉
    廣東華為雲業務部部長潘捷在致辭中表示,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技術創新是核心驅動力,在5G時代到來,5G+雲+AI+VR+AR,包括邊緣計算這些技術,將全面開啟數字創意的新時代。在此其中,華為雲將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保障。
  • 開創網際網路新業態,橙色雲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發布會在烏鎮召開
    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被視為搶佔數字經濟發展話語權的重要抓手。橙色雲創始人、傑瑞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偉傑橙色雲創始人、傑瑞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偉傑在發布會闡述了他對產業網際網路的思考,「消費網際網路在重塑消費習慣、拉動經濟指數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毋庸贅言,而工業網際網路則在產業端特別是製造業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售後等各個環節直接賦能。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提速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互動,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的智慧服務系統,其實質是實現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通信信息資源的 (網際網路、電信網甚至電力通信專網)結合,從而形成具有自我標識、感知和智能處理的物理實體。
  • 土巴兔:以AI技術之矛,攻取泛家裝行業之盾
    作為一個痛點多,具備小散亂、低頻、非標準化等特點的傳統產業,營銷環節、交易環節等的革命完成,新型技術對產業的改造還要有漫長的路要走。新型技術中人工智慧具備深度學習、跨界融合、群智開放和自主智能等特點,或是解決泛家裝產業智能化、數位化轉型的一劑良藥。在會上王國彬也表示,未來AI智能對產業變革和進步將會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以此延伸,人工智慧將如何改變泛家裝產業?
  • 11月19日: AI的四波浪潮將重塑各行各業;2020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
    在格隆匯「全球視野」投資高峰論壇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認為,AI的四波浪潮將重塑各行各業。第一波AI浪潮發生在網際網路領域,第二波浪潮是商業智能化,第三波浪潮是捕捉新的數據,第四波AI將像人一樣可以應用於駕駛、智能製造等領域。新冠疫情雖帶來挑戰,但實則幫助全球數位化,疊加國內發力的新基建,人工智慧進一步實現數據化、IT化、雲端化,便能使得中國經濟更為高效,重塑行業、重構經濟。
  • 華為洪方明:5G+雲+AI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
    以廣州為例,5G、雲、AI已經使越來越多的組織在發展中受益,已經成為智能時代必不可少的生產力、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將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創新。華為基於自身30餘年積累+端管雲能力,將與廣州政府和企業共建廣州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試驗區,打造智數廣州。
  • 「橙色雲」驚豔亮相「烏鎮峰會」 橙色·雲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
    橙色·雲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即基於企業數位化轉型經驗打造的創新平臺,專注於製造業企業新品研發、產品升級、產線技改等需求,獨創性地開發了 CDS 雲協同和 CRDE 雲研發兩大系統,為客戶提供貫穿工業產品從需求發布到驗收交付全業務流程的服務,為工業企業提供了「研發上雲」和「協同創新」兩種新業態,實現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工程師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終端上互聯互通,高效解決企業研發需求
  • 華為雲胡維琦:AI、雲和物聯網帶來核裂變會比網際網路更大
    她認為,網際網路一直是受技術眷顧的行業,網際網路上很多的商業模式變革都是來自技術驅動,現在進入下半場,一定要深入傳統的領域,通過人工智慧、雲和物聯網技術幫助這個產業的變化,帶來的核裂變可能會比網際網路更大。同時,她也認為,人工智慧並非各個行業遍地開花,因為有兩大問題阻礙在各個行業的落地:一個是技術的複雜度,一個是成本太高,這些都制約了人工智慧在行業落地。
  • 雲計算時代,雲伺服器成為伺服器創新的主要形態
    ,預計在2022年,北美市場多節點雲伺服器的佔比將接近50%。雲計算變革驅動數據中心技術生態全面創新以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智能終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普及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熟知的所有網際網路應用如電子支付、電子商務、共享經濟,這些網際網路服務背後都是雲數據中心在做支撐。
  • 深圳泛為科技客戶工業物聯網項目,通過「上雲上平臺」專家組驗收
    據《廣東省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服務券獎補工作方案(2019修訂版徵求意見稿)》,到2020年,廣東將支持1萬家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售後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利用工業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位化網絡化升級,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 朱永敏:5G加物聯網,加快整個網際網路的快速變革
    隨著5g技術日趨成熟並將迎來商用,物聯網技術也將虛擬變為現實。一方面,物聯網技術,特別是廣域物聯網技術正在迅速發展和成熟;另一方面,物聯網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市場爆炸。   物聯網的本質,還是以網際網路為主,只不過終端設備不再是計算機,而是嵌入式計算機系統及其配套的傳感器。
  • 獨家丨泛平臺思維下的政務"三微一端"競爭力構建
    需要注意的是,新媒體屬性僅僅是移動政務應用的一部分,以"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微視頻和移動客戶端"為代表的"三微一端",在"泛在"時代的泛平臺思維更加清晰和明確。   早在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先生即指出2014年網際網路出現"泛在化"特點。泛在化在終端上不僅體現在PC、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等,可穿戴設備將越來越多元化。
  • 華為魯勇:2020年將是雲、AI、5G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華為官網9日披露,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日前在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上表示,2020年將會是雲、AI、5G三大技術真正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 馬化騰:VR技術新場景將推動產業網際網路升級,微美全息AI+AR視覺引領...
    ,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我們稱之為全真網際網路。隨著VR等新技術、新的硬體和軟體在各種不同場景的推動,我相信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移動網際網路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 近期,騰訊圍繞「全真網際網路」概念已經密集布局、落下多枚棋子。 2020年09月,騰訊領投家庭科技健身品牌 FITURE。目前的主要產品是智能健身硬體(人機互動的健身魔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