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曾在《答秦太虛書》中說:「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至此,水到渠成成了常用成語,往往用來形容條件成熟之後,事情自然會成功。如今對於融雲來說,恰逢一個「水到渠成」的時代。5G的到來,為實時音視頻技術(Real-TimeCommunication,以下簡稱RTC) 全面爆發提供了有利條件。「水」已到,「渠」如何成?
日前,在融雲主辦的全球網際網路通信雲大會(WICC 2020)期間,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採訪了融雲聯合創始人兼CTO楊攀,就5G時代通信雲技術的難點、機遇、趨勢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融雲聯合創始人兼CTO楊攀
通信雲是IT信息產業的新基建
近年來,國家開始大力助推新基建,數位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通信雲服務是IT信息產業的基礎設施,而5G、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是通信雲的基礎設施,通信雲所需要的數據中心、通信能力通道,都需要依託於這些新興技術。「新基建的投入,給通信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楊攀表示。
尤其是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遠程辦公、視頻面試、直播帶貨等給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讓人們重新審視在線服務。過去,由於種種原因大家對在線服務持保留態度,認為在線溝通遠不如面對面交流來的高效直接。但如今,隨著技術的提升,在線服務不斷演進,愈來愈貼近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
在楊攀看來,通過與新型信息技術的融合,網際網路通信雲能力不斷擴展,通信雲正邁向為行業賦能的時代。同時,萬物互聯推動移動通信從人與人的溝通向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演進。此外,社交需求泛化與產業數位化轉型推動應用場景的拓展,而在線溝通、遠程協作等通信能力和場景是重要催化劑。
2020年為5G規模商用元年,蘊含著無數機遇,5G所對應的eMBB、uRLLC、mMTC三大應用場景,正加速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海量的連接將為網際網路通信雲市場帶來新的增長空間,有報告指出,全球通信雲市場規模保持健康穩步增長。
不過,在市場高速增長的背後,通信雲也面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高清視頻編碼、超高解析度、AI降噪、全景音頻、邊緣計算等,對融雲來說,則意味著持續不斷的投入研究和技術攻克。另一方面,如何獲得更大市場也是融雲需要考慮的問題。
融雲——網際網路時代的「水電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從創立之初,融雲就是一家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公司。對於5G帶來的挑戰,楊攀表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技術和服務。從技術方面看,融雲是一家以通信雲技術為核心的公司,通信的核心在於通過網絡去傳遞數據、信息。面對不同網絡環境的複雜性,如何更好地解決信息傳遞問題,融雲認為這需要持續的技術演進和迭代優化。
從服務質量方面看,融雲是一家「全」通信能力服務商。楊攀表示,一家好的基礎設施公司,能為用戶提供實時音視頻、即時通訊的基礎通信能力,最理想的狀態是「隱身」——因穩定而讓客戶無感知。「 所以,對融雲來說,無論是IM即時通訊,還是RTC音視頻通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能力,是對融雲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礎的要求。」楊攀強調道。
融雲「IM即時通訊+RTC實時音視頻+Push推送」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
融雲的產品線是根據網際網路的節奏迭代的,網際網路產品發布的特點是敏捷、快速。因此,融雲每個月都會發布新版本。在最新版本中,融雲提供「IM即時通訊+RTC實時音視頻+Push推送」的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讓一套SDK有統一的接口模型和統一的開發模式,為開發者同時提供IM、推送和音視頻的能力,這與融雲想要做全通信能力服務提供商的理念相契合。楊攀坦言:「開發者所需要的基礎通信能力,用一套SDK可以全部搞定,這是我們提供的服務。」
談及融雲的「全」通信能力,楊攀指出,第一個「全」體現在融雲是一家全通信能力服務的供應商,上文提到的所有應用場景融雲都能覆蓋,「融雲要做的,是一家提供 IM 即時通訊及 RTC 實時音視頻能力的公司,以這些底層基礎能力,希望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水電公司』。」第二個「全」體現在全行業的全覆蓋,包括國內的網際網路應用、政企行業、智能硬體在內的全場景,在這些行業中,融雲不僅提供開箱即用的API/SDK、場景化的Demo,還提供基於行業的通信整體解決方案;第三個「全」體現在全球化,2016年融雲開始支持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出海,將已經成熟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形態和商用模式推廣到全球,並且逐步建立了多個數據中心和數千個節點,能夠幫助客戶做到全球的實時通信。
當然,這個「全」也體現在融雲的國產化全面支持上。楊攀介紹,融雲的IM和RTC音視頻通訊能夠完全適配國產CPU、中間件、資料庫、作業系統等平臺,未來也將持續投入研發資金,不斷適配新的國產化組件,這也更符合政企客戶上雲的需求。
據了解,目前融雲的IM和RTC服務支持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等多種模式靈活部署,覆蓋移動、PC、Web、小程序全平臺,積累了海量用戶,平臺日活躍數超過7000萬,SDK觸達用戶數超50億。
智能硬體將成通信雲領域「新藍海」
如今,面向新社交形態和5G發展帶來的全新局面,融雲有了最符合自己的規劃和定位。從產品角度,IM和音視頻將是未來發展的兩條主業務線;從市場角度,融雲將專注在三大市場,一是網際網路市場,基於公有雲提供網際網路通信雲服務,包括社交、電商、教育、旅遊等;二是政企市場,目前融雲已在航空、政府、能源、證券、銀行等多領域建立了客戶基礎;三是智能硬體領域,如兒童手錶、智慧機器人、智能音箱、智能門禁、執法記錄儀、AR眼鏡等。
在三大市場中,楊攀著重介紹了智能硬體市場。他舉例道:「給硬體設備,增加CPU,就相當於它擁有了大腦;如果有了攝像頭和麥克風,就等於它可以輸入,有了眼睛和耳朵;裝上喇叭、有了顯示屏,硬體設備就可以對外表達及呈現;如果有輪子,它還可以移動。如果這臺智能設備接入了5G網絡,就能做到永遠在線,那它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智能產品。」
楊攀解讀智能硬體設備
智能硬體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融雲相信未來的通信會越來越多的發生在各種智能硬體上。為了支撐智能硬體,給這些設備提供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底層數據傳輸同樣離不開IM和音視頻。融雲需要應對不同算力、存儲等,去適配不同的作業系統、不同的CPU以及不同能力、尺寸的硬體設備,這對融雲而言也是一個挑戰。
採訪最後,楊攀表示,所有經營者都要有前瞻性。雖然很多5G的應用場景可能都處在萌芽狀態,不論是技術、標準還是市場,都尚未完全準備好,但作為技術導向型公司,融雲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布局和投入,等待上下遊產業鏈成熟起來,在確保客戶需求的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也是融雲能成功走到現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