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全球變暖這麼簡單!過度碳排放,讓這些海鮮在你的餐桌上消失

2020-12-05 寰宇科學新觀察

說起過度碳排放,人們往往更關注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在這幾年中我們都有目共睹——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越來越熱的夏天,越來越反常的雨雪。

這些都是大氣和陸地上的事情,人們常常忽略了海洋中的變化——約四分之一的碳溶解在海洋中,降低了海水的PH值,導致海洋酸化,海洋生態系統遭受重創。

海洋酸化目前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控,這可能會影響你未來幾年菜單上的海鮮種類。牡蠣和蛤蜊等物種似乎最容易受到這種變化的影響,而包括龍蝦和螃蟹在內的其他物種目前看來對這種變化還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氣候變化和海洋研究專家羅伯特·伊格爾(Robert Eagle)在一項研究中探索了酸化對海洋生物影響的複雜方式。或許最令人擔憂的是,酸化會干擾珊瑚等生物形成貝殼和骨骼的能力。但先前也有研究表明,有些海洋生物在酸性較強的水中不會受到影響,或者生長得更快。「這些是複雜多樣的生物有機體。它們中的一些很有彈性,或者以某種方式適應環境的變化。」

伊格爾在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最新論文中假設,物種調節內部pH值的能力可能是一種驅動力。在研究過程中,伊格爾和他的同事們設置了不同酸度的水箱,以培養一系列生物,包括螃蟹、珊瑚、牡蠣、海膽和蝦。

這些水箱具有不同的CO2水平,範圍從百萬分之400到2850——模擬了未來地球海洋的酸度變化。也就是說,在未來100年內,海洋的酸度從近似的電流水平到極端但可能的水平。伊格爾用硼的同位素分析了這些海洋動物外殼的化學成分,這種同位素可以追蹤到pH值。

生物體本身具有緩衝或調整內部PH值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密切反映了它們是如何響應外部pH值的變化而生長的。海膽和珊瑚等物種能夠很好地調節內部pH值,除最高酸化水平外,不會受到不利影響。其他的,包括龍蝦和藍蟹,不僅能夠調節pH值,而且當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存在時,它們的殼生長得更快更大。

然而,一些物種,包括商業上重要的牡蠣和其他軟體動物,表現不佳,在酸性水域中很難形成堅固的殼,無論其內部的pH值如何調節。這可能會給許多餐廳、酒吧和雞尾酒廳帶來麻煩,因為它們的菜單上都有這些東西。

「牡蠣在經濟上對漁業非常重要,」伊格爾說它們似乎特別容易受到海洋酸化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非常擔心這個行業的未來。

一個積極的收穫是,許多生物似乎具有彈性或能夠適應酸化,除非酸化程度過高或發生得太快。但是,即使失去幾個物種或一個物種變得過於佔優勢,也會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當然,酸化只是碳排放對海洋的影響的一部分。珊瑚被發現對酸化有相對的抵抗力,但由於氣候變化而變得更熱的水域會導致漂白事件和珊瑚礁的最終死亡。在有許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的大群體中,很難預測受控實驗將如何進行。

從這項研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龍蝦和蟹等海洋動物目前對海洋酸化還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但是像生蠔、牡蠣、瑤柱等貝類軟體動物,在未來的幾年裡,可能會漸漸地從你的餐桌上消失了。我們是時候行動起來,做好減排工作了。

相關焦點

  •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全球碳排放量再創新高,當很多人對此消息無動於衷時,碳排放增加帶來的溫室效應正悄然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沙漠化面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這將意味著,南北極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包括紐約,上海,東京和雪梨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島嶼國家消失於人們視野。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不過有觀點提出,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運轉規律的體現,就算有化學變量的存在,碳排放也只是眾多作用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那麼請問,大氣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如何才能更為準確地觀測和分析氣候變化?———上海臨沂北路何大舟答:早在上世紀中葉,大氣科學界就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含碳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可通過輻射強迫引起氣候變暖。
  • 全球變暖嚴重,而今年的冬季為何這麼冷?百年後冬季會消失嗎?
    森林減少,碳排劇增,溫室效應愈演愈烈,那麼今年的冬天為何還這麼冷?你覺得100年後地球還會有冬季嗎? 為何會出現全球變暖?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所說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
  • 北冰洋或將逐漸消失?全球變暖形勢嚴峻,人類該怎麼辦?
    導語:北冰洋或將逐漸消失?全球變暖形勢嚴峻,人類該怎麼辦?你知道全球變暖的趨勢有多明顯嗎目前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很多國家也加入了應對溫室效應的陣營,比如減少煤炭的使用,改用新能源供暖,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地方對這種溫室效應不理睬,覺得這種事情與自己無關,但是你知道,如果環境持續升溫,那麼我們所見到的北冰洋將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裡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人類也將面對新一輪的挑戰。
  • 【地理吉尼斯】全球碳排放排行榜
    這個夏天,世界各地均出現了破歷史紀錄的高溫,全球變暖的警鐘又一次敲響。
  • 美媒:過度捕撈建度假村讓中國傳統漁村瀕臨消失
    幾個世紀以來,這裡的村民一直在海邊過著寧靜的生活,可以捕到足夠的魚類、海參和鮑魚,支撐起繁榮的海鮮貿易。儘管附近的村莊先後成為旅遊與開發的犧牲品,魚鳴嘴卻得以倖免。這裡的村民一直堅持在世代相傳的地點捕撈,住在海草房裡。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6日刊登題為《漁業困境下,中國傳統漁村的生存危機》的報導稱,現在,魚鳴嘴卻瀕臨消失。
  • 每年消耗幾億噸的磷蝦,沒吃滅絕,因過度捕撈和全球變暖面臨危機
    其中消耗最多的生物,就要屬藍鯨,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每天要吃掉4000到8000千克磷蝦,這只是一天的量。 蟹類海豹和鬚鯨消耗的磷蝦比例相當。其中,蟹類海豹消耗的磷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都多,它們每年大約消耗超過6300萬噸的磷蝦。
  • 旅遊勝地因全球變暖逐漸消失,新能源能否拯救過度開採的「惡果」
    旅遊勝地因全球變暖逐漸消失,新能源能否拯救過度開採的「惡果」文/七月我國地大物博,擁有數不盡的物產資源以及風景名勝,廣袤的疆土囊括了各種各樣的獨特美景,由於氣候的差異,南北方的景色也是大不相同。我們都知道,東北的物產資源豐富,但近些年由於對一些礦產資源的過度開採和使用,致使這個幾乎每天都在下雪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降雪,「雪鄉」的美景是否會因此成為歷史呢?我們不得而知,但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變暖,恐怕這一天早晚會到來。
  • 全球變暖是有好處的,但為何科學家都抵制全球變暖?答案很簡單
    現如今,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工業化進程越來越快,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到空氣,給大氣造成了一定的汙染。相信大家都知道全球變暖之後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海平面會上升,就連人類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研究緣起和簡要歷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爭論愈演愈烈,現今已是一個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但在40-50年以前,科學家群體談論的題目並非「全球變暖」,而是「全球變冷」,原因有三。
  • 北極冰川加速融化,關於全球氣候變暖你必須知道的三件事
    近日,Natur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格林蘭島冰川融化的論文。論文中指出,2019年格陵蘭島冰川較2017與2018年加速融化,達到了破紀錄的5320億噸。2005年至2017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約3.5毫米,其中格陵蘭島冰蓋融化貢獻了其中的0.76毫米。
  • 巧克力將在未來消失?全球變暖危機
    據英國媒體報導,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因為氣候越來越難以生存,如果全球變暖,再持續下去,對於可可樹來說,可能會走向滅絕。
  • 北極熊和企鵝都要消失?全球變暖危機加劇,大量物種即將滅絕!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因為人類活動等因素,許多種生物已經永久的離開了人類,在地球上宣告滅絕。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隨著全球變暖在本世紀內的持續加劇,變暖的氣候將消滅更多的地球物種,在這當中,北極熊和企鵝是受全球變暖威脅最大的物種之一。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黃恩清、田軍: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研究緣起和簡要歷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爭論愈演愈烈,現今已是一個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但在40-50年以前,科學家群體談論的題目並非「全球變暖」,而是「全球變冷」,原因有三。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書籍摘錄第 1 章 在氣候賭場上的第一次相遇如果你讀報,聽收音機,或瀏覽每天的博客,你實際上肯定會遇到關於全球變暖的報導。現在最令人尷尬的事實是過去超過十年間沒有全球變暖。在一個世紀之內北極熊可能消失。全球變暖的主張是一個騙局。格陵蘭冰蓋經歷了創紀錄的融化。顯而易見,今天全球變暖受到許多關注。
  • 全球變暖帶來災難,我國兩處島嶼面臨危機,不到一年恐消失
    不過幾乎沒有國家願意接受吐瓦魯的移民,因為接受吐瓦魯移民,等同於承認氣候變暖,對美國這樣不相信氣候變暖,並認為承認全球變暖會危害本國利益的國家來說,勢必要扼殺一切可能打臉的情況。與吐瓦魯一樣,日本同樣害怕全球變暖的到來。
  • 什麼是全球變暖?詳解這種不能再被繼續忽視的危機
    它正越來越劇烈地引起氣候的一系列變化,不僅僅是氣溫的上升,還有極端天氣事件、野生動物數量和棲息地變化、海平面上升等等一系列變化都因為全球變暖發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把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當成同義詞,因為所有這些變化都是跟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而且,排放還在繼續。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第 1章在氣候賭場上的第一次相遇如果你讀報,聽收音機,或瀏覽每天的博客,你實際上肯定會遇到關於全球變暖的報導。這裡有一個來自不同來源的示例:最近十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現在最令人尷尬的事實是過去超過十年間沒有全球變暖。在一個世紀之內北極熊可能消失。全球變暖的主張是一個騙局。格陵蘭冰蓋經歷了創紀錄的融化。顯而易見,今天全球變暖受到許多關注。
  • 全球變暖,企鵝和北極熊面臨危機,來自地球兩極的「同病相憐」
    新聞上已經不止一次報導過北極熊的悲劇:由於長時間找不到可以棲息的冰塊,北極熊不得不在海裡一直遊泳,一直遊泳,最終精疲力盡,實在遊不動了,活活在海裡淹死…… 地球上戰鬥力最強的肉食動物之一,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會導致幾乎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