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洋被汙染後退化 早就滅絕遠古鯰魚重新出現(圖)
目前,海洋生態體系不再像以往那◇不斷進化,而是出現退化跡象。作為人類摧毀海洋的後果,海洋會重回被海藻、原始厭氧生◇和小型魚類佔據的原始狀態。 ~種被認為早就滅絕的遠古鯰魚重新出現在海洋裡,海洋退化已經是事實。
海洋上垃圾眾多,已經有5大垃圾帶順著洋流路線移動。
在地球面臨的各種威脅中,最可怕的就是海洋正不可阻擋地退化成為一個生態地獄。在過去幾十年中,人類活動已經改變了海洋的基礎化學成分,現在海洋正經歷著「反面進化」:退化成幾百萬年前原始的「一鍋湯」。
如果人類有機會站在海洋剛剛形成時的海邊,會發現這是一汪沒有生命的水。大約在35億年前,最基本的細胞組織才開始出現在海洋裡。後來,海洋變成一鍋充滿微生物和海藻的「濃湯」,這些生命形態在沒有氧氣,或者只有很少氧氣的環境下就能生存。逐漸地,蠕蟲、水母和很多有毒海藻統治了靠近海底的深層海水。與此同時,這些簡單的生命形式開始向高級形式進化,結果出現海洋生物的驚人多樣性:魚類、珊瑚礁、鯨魚和其他各種今日所見的海洋生物並存。
可是這些生物目前皆面臨危機。過去50年,從地質年代說這是轉瞬之間,人類活動已經逆轉海洋的進化趨勢,正抹殺著海洋中最奇妙的生物多樣性。汙染、過度捕撈、破壞棲息地以及全球變暖,使海洋裡的高等生物數量逐日減少,低等生物再次佔據統治地位。海洋生態正經歷從複雜到簡單的退化,從原來充滿大型魚類的複雜食物網絡變成被微生物、水母和各種病毒統治的簡單生態系統。簡而言之,人類消滅了海洋裡的獅子和老虎,現在蟑螂和老鼠佔據了空間。
鯨魚、北極熊、藍鰭吞拿魚、海龜等神奇動物的消亡可能就在不久之後,原始海岸線也越來越少。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也危及人類存亡,因為只有健康的海洋生態體系才能維持整個地球上的健康生命。對海洋破壞到現在的程度,會犧牲今後人類的食物、工作機會、健康和生活質量,也違背我們對未來子孫未明言的承諾~~~給其更好的未來。
海洋的問題首先來自汙染,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原油洩漏以及海岸線上的離岸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任何洩漏事故都帶來災難性後果,尤其對當地海域。但是,比起海洋中的垃圾,這些汙染還不是最可怕的。每天,垃圾從河流、管道和天空進入海洋,塑膠袋、塑料瓶、罐頭和各種塑料製品也從海岸邊和大小船隻上進入海洋。這些垃圾漂浮在海洋上,因為洋流作用形成巨大的漂浮垃圾帶,最著名的就是太平洋垃圾帶,在北太平洋上蔓延近1000公裡。
除了塑料之外,最嚴重的汙染是化學物質。海洋已經被很多毒素汙染,這些物質在環境中會存留很長時間,能在很大範圍內移動,在眾多海洋生物體內積累,最後在食物鏈中任意運行。其中最糟糕的就是
海鳥找不到足夠食物,只能吃垃圾緩解飢餓。各種撈網連海狸都不放過。
類似汞這樣的重金屬,重金屬在人類燃燒化石能源的過程中被釋放到空氣中,然後又隨著降雨進入海洋。此外,醫療垃圾中也含有各種重金屬。
每年還有數以百計的新的工業化學製劑流入海洋,其中多數對生態的危害並未經過測試。最令人擔心的是那些能對有機體造成永久性汙染的物質,它們在河流、小溪、湖泊和近海岸等水域經常被發現,在開放海域也越來越常見。這些化學物質在魚和貝類的身體組織中慢慢積累,逐漸進入更大型的生物體內。美國環境保護署已經發現化學汙染與很多魚類和海洋哺乳生物的突然死亡、患病、畸形有聯繫。這些滲透性的化學物質還能傷害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對生殖系統也有危害。
此外,就是海洋養殖系統中的大量營養物質,大小「海洋農場」都使用大量化肥,每個有機體都需要營養,但是營養過剩對海洋生態來說卻是浩劫,海藻得以爆炸性增長,它們死去後會沉到海底,分解過程會耗用大量海底生命系統依賴的氧氣。海藻增生還會產生毒素殺死魚類,危害食用魚肉的人類。情況最糟的時候就是海洋生物學家所說的「死亡水域」,此時水中沒有生命。每年從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河口的大量營養物質會在離岸水域形成季節性的「死亡水域」,中國的兩大河流黃河和長江已經失去絕大多數生物,而世界最大的「死亡水域」在波羅的海,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州。從2004年到現在,全球「死亡水域」的數量從146處增加到600處。
另一個海洋退化的原因是人類過度捕撈。海洋生物學家認為在開放海域的大型魚類,例如吞拿魚、劍魚和馬林魚數量從1950年至今已經減少90%,雖然類似結論總會引發漁業的反駁,但是不止一項研究顯示,各種海洋生物的數量在急劇減少。
哥倫布航海時代曾看到大群海龜在海洋中遷徙;獨立戰爭時代喬治·華盛頓帶領的大陸軍在河岸邊捕食產卵鯡魚免於餓死;加拿大的英法戰爭時代,◇幾乎阻塞了哈德森河的入海口;20世紀初美國人在加州海灣隨時能看到大型吞拿魚和劍魚,以上景象現在皆不復存在。今天人類的食慾使很多魚類滅亡,大型魚的捕食機會越來越低,數量快速減少。鑑於藍鰭吞拿魚在日本市場的價格上升到每磅數千美元,很多公司用飛機和直升機在海面上偵察其行蹤,面對這些先進技術,大型魚類根本沒有逃脫機會。隨著長壽的大型魚類逐漸消失,捕魚船自然不會放過小型、以浮遊生物為生的魚類~~~沙T魚、鰻魚和鯡魚也遭遇打擊,結果是大型魚類、海洋哺乳生物和海鳥進一步失去食物來源。
災難不僅是我們吃了太多魚,更在於人類捕撈的方式。現代捕魚船拖著幾公裡長的拖網,拖網能沉到海底,上面布滿數千個鉤子,拖網移動的過程中,本不在目標內的生物也被殺害,例如海龜、海豚、鯨魚甚至是大型海鳥。每年數百萬噸的「不需要的」海洋生物因為商業捕撈被殺死或者受傷,也就是說漁民捕撈的1/3的收穫是直接被浪費的。有些最具摧毀性的捕撈行為甚至把從水裡拖出來的90%的東西浪費掉。在墨西哥灣,每捕撈1磅蝦,就有3磅其他海洋生物被扔掉。
儘管海洋退化,人類對海洋食品的需求卻上升,「海洋農場」是解決問題的權宜之計。既然我們能在陸地上飼養牲畜,為什麼不能在海洋裡飼養魚類呢?今天人類所有生產食品的手段中,「海洋農場」是擴張速度最快的,在全球商業出售水產中,絕大部分來自養殖場。如果處理得好,「海洋農場」的環境代價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同農場養育的生物種類、使用的方法、所在位置以及其他因素決定了,健康的、可持續的養殖幾乎不可能。幾乎所有的養殖場都依賴野生魚類作為飼料,這就消滅了養殖廠保護其他魚種的作用。養殖魚類也經常逃出養殖廠,攜帶的病毒和寄生蟲給野生魚類造成致命威脅。養殖廠的廢物不時進入海洋,其中包括糞便、殺蟲劑、抗生素、沒有吃完的飼料等,對周圍水域的汙染非常嚴重。
人類對海洋棲息地的破壞也極為嚴重,海岸和近海海水不言而喻,在深海海底,海底山脊原來是很多冷水生物的重要棲息地,現在因為帶著鐵盤和鐵棍的拖網經過,變成了沙地和碎石粒,很多人類還來不及發現的海洋生物已經因為喪失棲息地滅絕。
相對較新的問題還有入侵性物種。獅子魚、斑馬貽貝、太平洋水母的危害已經顯現,它們摧毀無數海岸生態系統。因為全球變暖,升高的海水溫度正在殺死珊瑚礁,海洋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因此變短,很多動物的遷徙路線和模式改變。因為全球變暖,海水的酸性正在上升,碳酸鈣的沉積變慢,海洋中無數生物需要碳酸鈣形成骨骼和殼,這意味著很多生物會因此滅絕或者失去保護。海洋酸化的過程抑制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很多重要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光合作用,海洋產生人類所需氧氣的一半。海洋中的氧氣濃度正在降低,這是生態退化最明顯的標誌。
原始海洋生物是厭氧的,後來逐步進化為喜氧,最近,海洋生物學家居然在海洋中發現一些人們以為早就滅絕的生物,例如一種生活在幾億年前的遠古鯰魚,它們就是一種厭氧型生物。還有一些厭氧微生物也重新出現在科學家的顯微鏡下。生物形態不是朝著越來越高級的方式前進,而是朝著落後形態退化,海洋的退化不言而喻。
海洋生態影響著整個陸地生態,海洋提供數十億人口的食物和半數人的氧氣,生物滅絕、海洋暖化、酸化和缺氧的過程不加以控制,海洋將快速回到幾百萬年前的原始狀態,被海藻、原始厭氧生物和小型魚類佔據,這樣的原始的海洋能給現代的人類提供什麼呢?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