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系2019年11月12日於深圳歡樂海岸舉辦的「海洋汙染,讓你看見」主題講座分享嘉賓 Matthew Landos 博士的分享內容。
Matthew Landos 博士是澳大利亞未來漁業獸醫服務有限公司(Future Fisheries Veterinary Service Pty Ltd.)創始人和董事,雪梨大學獸醫學院名譽講師和副研究員,查爾斯特大學動物與獸醫學院兼職高級講師,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獸醫學院水生動物健康分會主席。
圖:Matthew Landos 博士
他既是一位水生動物獸醫,也是一位活動家,曾經積極發聲,反對澳大利亞格萊斯頓灣(Gladstone)的清淤工程。他也與一些流域修復機構合作,如土地保護研究所(LandCare)和 OzFish Unlimited,參與確定漁業衰退的原因,並協助補救。
這次,他分享的是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和排放的汙染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和海洋的關係,重新認識我們對海洋的影響,以及重新構建我們的保護海洋的行動。
海洋汙染概況
由於重力的影響,地球上的水都是往下流的,也因此,魚、蝦、貝類和海草等都是生活在地球的「坑」裡。這些水已經有 45 億年的歷史了,一直處於循環之中。
圖:地球上的水循環,圖源:USGS
經過數億年的進化,地球上才出現人類。然而我們卻製造了汙染,並且解決這些汙染的方式是稀釋。(Evolution-Solution to Pollution was Dilution. )
問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地球上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人造的汙染、汙染物類型和總量都將會越來越多,但是用於稀釋的水量卻是不變的。作為地球上最大的蓄水系統,海洋中的汙染物濃度越來越高。
圖:地球上的人口變化及未來趨勢
以藥物為例,我們來看看人類是如何把汙染物傾倒進海洋的。製藥廠在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汙水進入汙水處理廠,而後再排入海洋。人類、禽畜、寵物、漁業都會用到藥物,這些藥物的代謝產物會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海洋。藥物用完後,醫療器械處置不當也會導致藥物進入海洋。
圖:藥物是如何進入海洋的
人類向海洋中傾倒的汙染物包括但不限於:營養物(來源於農業肥料/動物排洩物/生活汙水)、沉積物及附帶的金屬和酸、農藥、微塑料(來源於暴雨積水/汙水)、工業廢物(如氟化物,二噁英,重金屬等)、採礦廢水(金屬、酸、碳氫化合物等)和醫藥廢物(通過汙水排放)等等。
海洋中的這些汙染物帶來的後果是,野生漁業資源的衰退。下圖是是一張1950-2014年間全球漁獲捕撈量和養殖量的變化圖。可以看到,養殖的量逐年上升,而捕撈的量,從90年代起一直保持著一個平穩的狀態,但這不是說野生漁業資源很豐富,而是由於技術的提高和新物種的發現所導致的。
圖:1950-2014年全球養殖和野生漁業產量
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海洋中的食物鏈的順序為:微生物和原生動物 ->浮遊植物(微藻、海草和珊瑚等) -> 浮遊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 蝦、烏賊和貝類等 -> 魚。健康的狀態應該是下圖這樣的一個金字塔。
圖:健康的海洋食物鏈金字塔
然而由於人類的活動的影響,現在海洋裡的食物網金字塔是這樣的:海洋中的細菌大量增加;往海裡倒入大量的農藥和工業毒物以及地震測試導致有毒海藻大爆發,佔據主導;而由於沉積物、營養物和除草劑的增加,海草和珊瑚量減少,導致浮遊動物變少,進而影響到蝦、烏賊和貝類的數量。對處於最頂端的魚來說,食物減少了。不僅如此,這些汙染物還會導致魚的繁殖成功率下降、早夭、棲息地減少,綜合的結果就是魚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少。
圖:不健康的海洋食物鏈金字塔
海洋中的微藻類、浮遊植物和海草在海洋中依賴光合作用生存,是大自然的碳匯,地球之肺,製造了地球上 2/3 的氧氣,也是海洋中食物鏈的基礎。但是,自有記錄起,由於過量的沉積物、富營養和農藥的累積影響,2009年,全球海草消失 了30%,並且損失量以約每年 7% 的速度在增長。
不同汙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1. 富營養化
自 20世紀80年代起,全球層面由富營養化導致的湖水浮遊植物爆發頻頻發生,威脅到人類、牲畜、以及棲息地的水生動物的水供應。營養物質如氮和磷的富集會導致毒藻的爆發,淡水中是藍藻和綠藻,也會出現細絲狀的大型藻類增殖;海洋中則是赤潮,導致貝類癱瘓,海草被藻類包圍,珊瑚白化。
圖:絲狀的大型藻類增殖
左圖:赤潮;右圖:珊瑚白化
富營養化最嚴重的後果是那一片區域變成無氧死區。自1950年至今,全球海洋死區面積翻了兩番,近海死區的數量增加了 10 倍。
圖:顏色越紅,水體中氧含量越低
2. 沉積物汙染
陸地上流失的水土隨著河流進入海洋後,會讓紅樹林窒息,減少它們捕獲營養和沉積物的能力,並減弱了它們保護沿海的功能;引發水體渾濁,從而使得海藻、海草和珊瑚所需的光線減弱,讓海貝床窒息,佔據重要的深水魚棲息地的空間;小魚也會錯把沉積物顆粒當食物,導致小魚存活率降低,魚的數量減少。
圖:沉積物使水體渾濁
除了陸地上源源不斷輸入的沉積物,海上的一些作業比如清淤工程還會讓已有的沉積物汙染再懸浮,沉積物中的汙染物(金屬,烴類,營養物質,酸)再次進入水體。
圖:澳大利亞格萊斯頓灣清淤工程
下面這張圖中的海龜,可能由於食用了受再懸浮汙染物汙染的海草,而處於瀕死狀態。
圖:瀕死的海龜
再懸浮汙染還可能導致海鮮中的無機砷超標,魚苗的成活率下降,影響魚的甲狀腺功能,對硅藻(水生食物網底部的藻類)和橈足類(浮遊動物)產生毒性作用。
3. 農藥
1960-1999年,全球的農藥(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的產值均逐年增加。2009年,全球農藥支出達 5.6 萬億歐元(Hartung2009)。
圖:全球1960-1999農藥銷量
2019年11月1日,《衛報》刊載了一篇名為《漁業崩潰證實了殺蟲劑預言》(Fishery collapse『confirms Silent Spring pesticide prophecy』)的文章,講述了常見的殺蟲劑讓水生昆蟲大量死亡,導致魚類無食可吃都餓死了的現狀。
圖:《衛報》報導
除草劑被認為是導致澳大利亞東北部麥凱地區(Mackay)嚴重紅樹林枯死的原因。
圖:Mackay 紅樹林退化
紅樹林對地球的健康至關重要,儲存的碳是熱帶森林的 3-5 倍,能捕獲氮和沉積物,為近岸礁淨化水,魚類、蝦類、貝類、鳥類、海龜等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場所,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住所,保護海岸免受侵蝕和風暴潮。然而紅樹林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 3-5 倍,氣候變化導致的高鹽度和高溫風險也在威脅著紅樹林的存活。
2016年,大衛·愛登堡說過「處於嚴重危機中的大堡礁」。珊瑚在壓力下會白化,而除草劑會增加珊瑚對上升的海平面溫度的脆弱性,降低其白化後的復原能力。
左圖:珊瑚;右圖:白化的珊瑚
炸銀魚曾經是紐西蘭非常普遍的一種小吃。然而由於毒物暴露導致銀魚復原能力喪失,被寄生蟲感染後難以恢復,從而導致銀魚種群數量越來越少。
圖:銀魚
下方左圖是一個被夏威夷果園包圍的漁場的照片,右圖是果園在噴灑農藥。
果園噴灑的農藥漂移到了漁場,對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出現了魚苗脊椎彎曲,澳大利亞鱸魚胚胎長出 2 個頭的現象。
左圖:魚苗脊椎彎曲;右圖:2 個頭的鱸魚胚胎(圖源:G Gilson)
那為何會認為果園的農藥導致了漁場的魚的畸形呢?因為夏威夷果園附近有蜜蜂死亡,其時間和和夏威夷果園噴灑農藥的時間一致。
圖:死亡的蜜蜂
敵敵畏可能導致斑馬魚心臟水腫和脊椎彎曲。
上圖:斑馬魚心臟水腫;下圖:斑馬魚脊椎彎曲
4. 內分泌幹擾物
很多化學物質並未完全從汙水中過濾掉,比如避孕藥、全氟化物、農藥、清潔劑和表面活性劑等。它們會對受暴露的魚的內分泌系統造成同樣的影響。
圖:漫畫雙性魚
下圖中的斑馬魚不吃垃圾食品,也不玩電子遊戲,卻很胖,其原因是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圖:發胖的斑馬魚
2007年,加拿大在一個湖泊做了一個實驗,以萬億分之五的濃度向該湖中投入合成雌激素(EE2),結果魚類性別改變,數量銳減,種群崩潰;快速繁殖的短壽命魚類首先滅絕。經過好幾年的時間,湖泊的生態系統才恢復。
5. 塑料
生活中塑料無處不在,我們的習慣又是「用完即棄」。然而,這些塑料是丟不掉的,它們或是進入填埋場,或是進入海洋,或是進入生物體內。
圖:鳥兒吃進去的塑料
我們可以做什麼?
應對海洋汙染,我們要從陸地上做起。
比如,我們可以選擇生態的農作方式,比如使用覆蓋物、多種作物混種、使用糞肥等;通過把雜草蒸熟,而不是用除草劑的方式來除草。
圖:蒸草機
為水道建籬笆,種樹,減少土壤流失。
圖:為水道建籬笆,防止水土流失
選擇無毒的食品、服裝和包裝。
除此以外,還要教育我們的孩子,並推動政府提高監管力度。
只有共同努力,我們才能讓我們的後代也都能享受到海洋帶給我們的樂趣。
圖:Matthew Landos 博士的兒子
編輯:何玲輝
鳴謝
感謝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阿拉善SEE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本文內容及意見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阿拉善SEE基金會的立場或政策無關。
感謝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德國)北京代表處對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無毒先鋒)化學品安全民間合作網絡建設項目的支持 。文內觀點與伯爾基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