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不見,但這些汙染對海洋漁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2020-11-21 騰訊網

【寫在前面】本文系2019年11月12日於深圳歡樂海岸舉辦的「海洋汙染,讓你看見」主題講座分享嘉賓 Matthew Landos 博士的分享內容。

Matthew Landos 博士是澳大利亞未來漁業獸醫服務有限公司(Future Fisheries Veterinary Service Pty Ltd.)創始人和董事,雪梨大學獸醫學院名譽講師和副研究員,查爾斯特大學動物與獸醫學院兼職高級講師,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獸醫學院水生動物健康分會主席。

圖:Matthew Landos 博士

他既是一位水生動物獸醫,也是一位活動家,曾經積極發聲,反對澳大利亞格萊斯頓灣(Gladstone)的清淤工程。他也與一些流域修復機構合作,如土地保護研究所(LandCare)和 OzFish Unlimited,參與確定漁業衰退的原因,並協助補救。

這次,他分享的是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和排放的汙染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和海洋的關係,重新認識我們對海洋的影響,以及重新構建我們的保護海洋的行動。

海洋汙染概況

由於重力的影響,地球上的水都是往下流的,也因此,魚、蝦、貝類和海草等都是生活在地球的「坑」裡。這些水已經有 45 億年的歷史了,一直處於循環之中。

圖:地球上的水循環,圖源:USGS

經過數億年的進化,地球上才出現人類。然而我們卻製造了汙染,並且解決這些汙染的方式是稀釋。(Evolution-Solution to Pollution was Dilution. )

問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地球上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人造的汙染、汙染物類型和總量都將會越來越多,但是用於稀釋的水量卻是不變的。作為地球上最大的蓄水系統,海洋中的汙染物濃度越來越高。

圖:地球上的人口變化及未來趨勢

以藥物為例,我們來看看人類是如何把汙染物傾倒進海洋的。製藥廠在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汙水進入汙水處理廠,而後再排入海洋。人類、禽畜、寵物、漁業都會用到藥物,這些藥物的代謝產物會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海洋。藥物用完後,醫療器械處置不當也會導致藥物進入海洋。

圖:藥物是如何進入海洋的

人類向海洋中傾倒的汙染物包括但不限於:營養物(來源於農業肥料/動物排洩物/生活汙水)、沉積物及附帶的金屬和酸、農藥、微塑料(來源於暴雨積水/汙水)、工業廢物(如氟化物,二噁英,重金屬等)、採礦廢水(金屬、酸、碳氫化合物等)和醫藥廢物(通過汙水排放)等等。

海洋中的這些汙染物帶來的後果是,野生漁業資源的衰退。下圖是是一張1950-2014年間全球漁獲捕撈量和養殖量的變化圖。可以看到,養殖的量逐年上升,而捕撈的量,從90年代起一直保持著一個平穩的狀態,但這不是說野生漁業資源很豐富,而是由於技術的提高和新物種的發現所導致的。

圖:1950-2014年全球養殖和野生漁業產量

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海洋中的食物鏈的順序為:微生物和原生動物 ->浮遊植物(微藻、海草和珊瑚等) -> 浮遊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 蝦、烏賊和貝類等 -> 魚。健康的狀態應該是下圖這樣的一個金字塔。

圖:健康的海洋食物鏈金字塔

然而由於人類的活動的影響,現在海洋裡的食物網金字塔是這樣的:海洋中的細菌大量增加;往海裡倒入大量的農藥和工業毒物以及地震測試導致有毒海藻大爆發,佔據主導;而由於沉積物、營養物和除草劑的增加,海草和珊瑚量減少,導致浮遊動物變少,進而影響到蝦、烏賊和貝類的數量。對處於最頂端的魚來說,食物減少了。不僅如此,這些汙染物還會導致魚的繁殖成功率下降、早夭、棲息地減少,綜合的結果就是魚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少。

圖:不健康的海洋食物鏈金字塔

海洋中的微藻類、浮遊植物和海草在海洋中依賴光合作用生存,是大自然的碳匯,地球之肺,製造了地球上 2/3 的氧氣,也是海洋中食物鏈的基礎。但是,自有記錄起,由於過量的沉積物、富營養和農藥的累積影響,2009年,全球海草消失 了30%,並且損失量以約每年 7% 的速度在增長。

不同汙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1. 富營養化

自 20世紀80年代起,全球層面由富營養化導致的湖水浮遊植物爆發頻頻發生,威脅到人類、牲畜、以及棲息地的水生動物的水供應。營養物質如氮和磷的富集會導致毒藻的爆發,淡水中是藍藻和綠藻,也會出現細絲狀的大型藻類增殖;海洋中則是赤潮,導致貝類癱瘓,海草被藻類包圍,珊瑚白化。

圖:絲狀的大型藻類增殖

左圖:赤潮;右圖:珊瑚白化

富營養化最嚴重的後果是那一片區域變成無氧死區。自1950年至今,全球海洋死區面積翻了兩番,近海死區的數量增加了 10 倍。

圖:顏色越紅,水體中氧含量越低

2. 沉積物汙染

陸地上流失的水土隨著河流進入海洋後,會讓紅樹林窒息,減少它們捕獲營養和沉積物的能力,並減弱了它們保護沿海的功能;引發水體渾濁,從而使得海藻、海草和珊瑚所需的光線減弱,讓海貝床窒息,佔據重要的深水魚棲息地的空間;小魚也會錯把沉積物顆粒當食物,導致小魚存活率降低,魚的數量減少。

圖:沉積物使水體渾濁

除了陸地上源源不斷輸入的沉積物,海上的一些作業比如清淤工程還會讓已有的沉積物汙染再懸浮,沉積物中的汙染物(金屬,烴類,營養物質,酸)再次進入水體。

圖:澳大利亞格萊斯頓灣清淤工程

下面這張圖中的海龜,可能由於食用了受再懸浮汙染物汙染的海草,而處於瀕死狀態。

圖:瀕死的海龜

再懸浮汙染還可能導致海鮮中的無機砷超標,魚苗的成活率下降,影響魚的甲狀腺功能,對硅藻(水生食物網底部的藻類)和橈足類(浮遊動物)產生毒性作用。

3. 農藥

1960-1999年,全球的農藥(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的產值均逐年增加。2009年,全球農藥支出達 5.6 萬億歐元(Hartung2009)。

圖:全球1960-1999農藥銷量

2019年11月1日,《衛報》刊載了一篇名為《漁業崩潰證實了殺蟲劑預言》(Fishery collapse『confirms Silent Spring pesticide prophecy』)的文章,講述了常見的殺蟲劑讓水生昆蟲大量死亡,導致魚類無食可吃都餓死了的現狀。

圖:《衛報》報導

除草劑被認為是導致澳大利亞東北部麥凱地區(Mackay)嚴重紅樹林枯死的原因。

圖:Mackay 紅樹林退化

紅樹林對地球的健康至關重要,儲存的碳是熱帶森林的 3-5 倍,能捕獲氮和沉積物,為近岸礁淨化水,魚類、蝦類、貝類、鳥類、海龜等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場所,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住所,保護海岸免受侵蝕和風暴潮。然而紅樹林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 3-5 倍,氣候變化導致的高鹽度和高溫風險也在威脅著紅樹林的存活。

2016年,大衛·愛登堡說過「處於嚴重危機中的大堡礁」。珊瑚在壓力下會白化,而除草劑會增加珊瑚對上升的海平面溫度的脆弱性,降低其白化後的復原能力。

左圖:珊瑚;右圖:白化的珊瑚

炸銀魚曾經是紐西蘭非常普遍的一種小吃。然而由於毒物暴露導致銀魚復原能力喪失,被寄生蟲感染後難以恢復,從而導致銀魚種群數量越來越少。

圖:銀魚

下方左圖是一個被夏威夷果園包圍的漁場的照片,右圖是果園在噴灑農藥。

果園噴灑的農藥漂移到了漁場,對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出現了魚苗脊椎彎曲,澳大利亞鱸魚胚胎長出 2 個頭的現象。

左圖:魚苗脊椎彎曲;右圖:2 個頭的鱸魚胚胎(圖源:G Gilson)

那為何會認為果園的農藥導致了漁場的魚的畸形呢?因為夏威夷果園附近有蜜蜂死亡,其時間和和夏威夷果園噴灑農藥的時間一致。

圖:死亡的蜜蜂

敵敵畏可能導致斑馬魚心臟水腫和脊椎彎曲。

上圖:斑馬魚心臟水腫;下圖:斑馬魚脊椎彎曲

4. 內分泌幹擾物

很多化學物質並未完全從汙水中過濾掉,比如避孕藥、全氟化物、農藥、清潔劑和表面活性劑等。它們會對受暴露的魚的內分泌系統造成同樣的影響。

圖:漫畫雙性魚

下圖中的斑馬魚不吃垃圾食品,也不玩電子遊戲,卻很胖,其原因是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圖:發胖的斑馬魚

2007年,加拿大在一個湖泊做了一個實驗,以萬億分之五的濃度向該湖中投入合成雌激素(EE2),結果魚類性別改變,數量銳減,種群崩潰;快速繁殖的短壽命魚類首先滅絕。經過好幾年的時間,湖泊的生態系統才恢復。

5. 塑料

生活中塑料無處不在,我們的習慣又是「用完即棄」。然而,這些塑料是丟不掉的,它們或是進入填埋場,或是進入海洋,或是進入生物體內。

圖:鳥兒吃進去的塑料

我們可以做什麼?

應對海洋汙染,我們要從陸地上做起。

比如,我們可以選擇生態的農作方式,比如使用覆蓋物、多種作物混種、使用糞肥等;通過把雜草蒸熟,而不是用除草劑的方式來除草。

圖:蒸草機

為水道建籬笆,種樹,減少土壤流失。

圖:為水道建籬笆,防止水土流失

選擇無毒的食品、服裝和包裝。

除此以外,還要教育我們的孩子,並推動政府提高監管力度。

只有共同努力,我們才能讓我們的後代也都能享受到海洋帶給我們的樂趣。

圖:Matthew Landos 博士的兒子

編輯:何玲輝

鳴謝

感謝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阿拉善SEE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本文內容及意見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阿拉善SEE基金會的立場或政策無關。

感謝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德國)北京代表處對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無毒先鋒)化學品安全民間合作網絡建設項目的支持 。文內觀點與伯爾基金會無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海洋的汙染幾乎都是人類造成的?
    為什麼說海洋的汙染幾乎都是人類造成的?這不是一張普通的地圖,而是美國國家生態分析及合成中心繪製的一張觸目驚心的全球海洋汙染地圖。這張地圖顯示,全球41%的海域受到17種不同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這些活動包括海上採油、商業船運、人類活動導致的物種入侵、漁業捕撈、各種人為汙染等。將17項人類活動綜合起來,就得到了人為海洋危害的示意圖。示意圖顯示,人類活動的影響已遍及全球各處海域。毫無疑問,海洋的汙染幾乎都是人類造成的。
  • 初步判斷古雷PX項目爆燃尚未造成海洋汙染
    據海洋部門初步判斷,爆燃事故尚未造成海水汙染。事故發生後,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立即啟動應急機制,根據《福建省海洋環境汙染損害和漁業水域汙染事故處理辦法(暫行)》相關規定,廳長吳南翔迅速部署要求該廳應急指揮中心密切關注事件動態,並立即趕赴漳州。同時,要求漳州市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站先行趕赴現場。
  • 海洋環境汙染是人類需解決問題 adidas海洋垃圾回收料製造概念鞋
    海洋汙染(MarinePollution)是海洋環境一個突出的問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海洋汙染定義為:「人類直接或間接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其中包括河口港灣,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捕魚和海洋其它正當用途在內的各種海洋活動,損壞海水使用質量和傷及環境美觀等有害影響」。按此定義,海洋汙染物指的是汙染海洋的物質或能量,如石油及其煉製品、重金屬、農藥、放射性物質、熱廢水、固體廢棄物、病原生物等等。
  • 海洋牧場會造成環境汙染?乘橡皮艇海釣是否被允許?——煙臺市海洋...
    12月17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孫成列等嘉賓做客煙臺廣播電視臺《民生熱線》節目,就伏季休漁管理、違規漁具整治、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話題和市民進行交流。主持人:在漁業監督管理方面,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要承擔了哪些工作,採取了哪些措施?
  • 船舶發生海難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環境重大汙染損害的,有
    船舶發生海難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環境重大汙染損害的,有權強制採取避免或者減少汙染損害措施的部門是( )。A.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B.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 C.國家環境行政主管部門 D.國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船舶發生海難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環境重大汙染損害的,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強制採取避免或者減少汙染損害的措施。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快速發展,隨著海洋捕撈和海上設施養殖的現代化發展,海洋漁業垃圾汙染問題也應引起高度重視。一、海洋漁業垃圾類型及危害海洋漁船生產過程中對水體的汙染,主要為漁船航行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艙底油汙水、生活汙水和各種垃圾向水體的排放汙染。海水養殖過程對水體的汙染,主要是網箱養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泡沫塑料箱、丟棄的網片,以及在水產動物養殖和病害防治過程中投餵的飼料及加入各種殺菌劑、殺蟲劑等對水體造成的汙染。其中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形狀各異、材料多樣,尤以塑料垃圾最為嚴重,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和潛在的威脅。
  • 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近海漁業資源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海洋汙染如何影響人類以及我們如何減輕海洋汙染?
    大約70%的水供應也來自海洋,這意味著不保持海洋健康和免受汙染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有毒化學物質每天都會進入海水,這不僅會汙染水源,而且還會對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造成健康問題。請記住,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近三分之一直接吸收到海洋中,這也是造成海洋汙染的另一個原因。儘管海洋汙染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都具有巨大破壞力,但只要您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就有多種方法可以減輕這種汙染。
  • 全國海洋宣傳日:近海汙染四大危害後果嚴重
    汙染 赤潮所過處不留一個活口自1998年以來,廣東省海域發生赤潮事件59宗,赤潮所到之處不留一個活口,對漁業經濟造成沉重打擊8月19日傍晚6時,本報記者在湛江海洋漁業監督局採訪時?湛江海洋漁業監督局剛剛接到在湛江遂溪附近海域作業的漁民報告:海面上發現了懷疑是赤潮的東西。一時間?
  • 過度捕撈和汙染導致全球劇減三成多漁業資源
    過度捕撈和汙染導致全球劇減三成多漁業資源2012-02-07 09: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聯合早報網但如果這些資源恢復元氣,全球漁業每年將可增加500億美元收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P)日前發表報告說,過度捕撈、陸地上的農業和工業汙染,以及珊瑚礁和紅樹林等棲息地遭破壞,都對漁業資源產生負面影響。
  • 農藥汙染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汙染
    但實際上,農藥本身是一種難以降解且危害環境的有機汙染物質,對土壤、水源及生物的危害非常嚴重。水是生命之源,農藥汙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又通過降水、河流等匯入大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影響了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最終會危害到人類自身。
  • 專訪全球海洋汙染地圖繪製者
    哈朋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表示:「捕魚、化學垃圾排放、汙染、海運等人類活動,使1/3 的海洋受到嚴重影響,而僥倖未受人類活動侵害的海洋只佔不到4%。」  文/ 莊清湄  「人類從海洋中獲取必要的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但是人類對海洋的利用也對它造成了很多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 日本核汙水或將汙染海洋生物鏈-汙水 日本海洋 核汙染 汙染水體...
    不過,他認為,即使洩漏2萬噸高放射性汙水,放射性活度在1年後也將稀釋到每升約1貝克勒爾,10年後將不到0.1貝克勒爾,其水平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車諾比事故後,國際一些機構的研究表明,受放射性汙染較嚴重的是封閉水體,如湖泊,而不是河流和海洋。俄羅斯科學院曾比較了不同汙染地區的淡水魚肌肉組織中的銫-137含量,發現河流中的魚受到的汙染比湖泊中的魚要輕。
  • 海洋環境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在全球環境逐漸惡化的今天,海洋以其71%的面積,在其中佔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對於我國來講,近海漁業資源的不斷減少等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海洋汙染造成的。因此,在海洋經濟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的同時,海洋環境汙染問題解決也迫在眉睫。
  • 觸目驚心的海洋汙染
    英國石油漏油影響範圍  圖片來源:NOAA 這次漏油不僅影響了當地的漁業和旅遊業,更導致了一場環境災難。另一方面,漏油事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遠遠沒有結束,可能會持續數十年甚至更久。上面講的是突發的事件對海洋及其生物造成的影響。下面講講更常見的,每天都在發生的另一種汙染,塑料的汙染。寄居蟹一般來說是找海螺的殼作為寄居的保護殼的。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寄居蟹開始寄居在各種各樣人類丟棄的垃圾裡,比如瓶蓋、瓶子、燈頭、樂高玩具,無奇不有。
  • 中國海洋仍存開發方式粗放、環境汙染突出等問題
    加快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及生態環境修復。嚴格控制入海汙染物排放,實施區域汙染聯防機制。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完善伏季休漁和禁漁期、禁漁區制度。健全海洋環境汙染事故應急響應機制。北部灣海域。包括廣東省湛江市(滘尾角以西)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毗鄰海域。構建西南現代化港口群。積極推廣生態養殖,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合理開發漁業資源。
  • 海洋環境汙染生態公益訴訟分段審理探析
    一、海洋環境汙染損害的涵義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一條第四款規定,海洋環境汙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其中包括河口灣,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捕魚和海洋的其他正當用途在內的各種海洋活動、損壞海水使用質量和減損環境優美等有害影響。該定義己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海洋環境汙染」的定義。
  • 長期研究著眼於海洋汙染對沿海環境和社區的影響
    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為期兩年的研究結果,這些結果研究了衝刷海灣國家海岸的海洋垃圾。他們發現塑料是最常見的垃圾類型;德克薩斯州擁有最多的沿海碎片;那個春季和夏季是最糟糕的。海洋和沿岸的垃圾造成了相當大的擔憂。最明顯的影響是碎片的存在使受汙染的水域和海岸線看起來醜陋而難聞。
  • 海洋塑料汙染又添新證據!60年的數據證實海洋塑料汙染危機
    過去60年間,便利袋等大型塑料加劇了海通過分析浮遊生物監測設備60年來的日誌,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第一份能證明近幾十年海洋塑料汙染大幅加劇的強有力的證據。荷蘭烏德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海洋學家Erik van Sebille表示,這是研究人員首次通過一項的長期數據集闡釋海洋塑料的增加,「我很高興這項研究終於完成了。」分析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雖然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但關於海洋塑料的長期數據一直很少:研究人員表示,以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短期內海洋生物攝取塑料製品的情況。
  • 山東海洋與漁業廳:山東沿海今年首次發生赤潮
    新華網濟南5月21日電(趙仁偉、馬學信)記者21日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近日,山東煙臺近海養殖區四十裡灣海域發生赤潮,面積達25.7平方公裡。據悉,這是山東省今年首次發生赤潮現象。  據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報告,今年山東省赤潮發生時間早,出現了新的赤潮生物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