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汙水或將汙染海洋生物鏈-汙水 日本海洋 核汙染 汙染水體...

2020-12-05 東方網

福島核電站的汙水對於日本海洋的汙染已成事實。路透社

  如今人們並不清楚福島附近海域都有哪些魚類,會如何遷徙。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

  由於事故仍然處於進行時,東京電力公司幹部松本純一甚至指出:「現在仍擔心洩漏量有可能與車諾比相匹敵,甚至還會超越車諾比事故。」

  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福島核電站流出的汙水。

  日本民眾的憤怒和恐慌

  在周半國家的抗議和不滿聲中,4月10日,日本終於停止了向大海排放放射性核廢水,6天時間,1.15萬噸相當於4個奧運標準泳池的低濃度放射汙染廢水排入海中。

  這些放射性廢水對大海造成什麼影響尚難以估量,但恐慌和擔憂情緒已在日本國內蔓延。

  東京的大型超市裡,購買鮮魚時猶豫不決的顧客越來越多。不僅如此,商家在核電站事故之前採購的鹹魚和乾魚都有些滯銷,他們只能想辦法促銷。一些壽司店表示,自從福島核事故以來,他們不斷被顧客詢問安全性問題。

  實際上,對於東電公司和日本政府的向海裡排汙的舉動,日本民眾從開始就感到震驚和憤怒。不滿的聲音首先從日本漁業傳出,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參事小野修司指出:「東京電力公司是在開始排放前兩個小時才通知聯合會的,根本沒有時間向漁民進行解釋。」

  「我手頭要是有水的話,非得潑在東電總裁的臉上。賣不出去的魚要他們賠!」茨城縣漁民武子寬一臉無奈又憤怒地說。

  日本茨城縣漁業協會宣布,從附近海域捕撈的海魚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受此影響,中國上海、廣東、浙江等地的海產品交易量下降。中國官方在4月9日擴大了禁止從日本進口食品的品種和產地範圍。

  東電沒有說明這些廢水的放射性濃度數值,只是強調說這是「低濃度的放射性汙水」。按《核反應堆規製法》的相關規定,低濃度核汙染汙水通常指比普通海水中的輻射濃度高出100倍的汙染水,但東電說的「低濃度核汙染汙水」顯然並不是這樣的準確的科學術語。

  「放射性濃度多少不知道,裡面究竟含有哪些成份也不清楚,除了放射性物質,還可能存在其他東西。」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日本方面提供的信息相當不透明。

  隨著洋流擴散

  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高級工程師周斌對於核廢水在海洋中的擴散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好比墨水滴入一條河流,墨水的擴散是向周圍不斷稀釋,並且向下遊運動,下遊濃度不斷衰減。」

  進入大海的核廢水會除了部分沉澱,還有一部分會隨洋流運動。

  福島附近海域是千島寒流和黑潮相遇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漁場,兩股洋流在這裡相會後,繼續北上,形成太平洋暖流,流到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繼續南下到美國和墨西哥以後,又沿著赤道西流,最後流回馬來群島和中國臺灣附近。

  從洋流的角度看,福島核電站洩漏或排出的核輻射汙染水體,主要被黑潮帶動向西北和東北太平洋一側擴散。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委託,根據福島縣海域的海底地形、潮流、水溫、鹽分濃度等,預測了放射性物質的擴散。結果發現,放射性物質最初會沿著海岸向南北擴散,到了北方的仙臺灣以後,將會向東西方向擴散。正因為如此,雖然有來自馬來群島附近的強大黑潮從日本列島附近向北流過,福島縣以南的茨城縣也依然有魚類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

  「大氣環流的的運動,一般2~3個星期就會繞地球一圈,而核放射性物質隨大氣環流擴散的周期比這更長一些。」周斌說,「在這過程中,由於路徑長,以及空氣阻力、降水沉降和自身衰減等多方影響,放射性物質在不斷稀釋,濃度就會不斷減小。」

  日本方面的說法稱,1.15萬噸低濃度核廢水排入大海後,洋流會把汙染物稀釋至原本的1%。

  而周斌認為,通過大氣擴散模式計算,假如放射性物質在原地的濃度為1個單位,那麼經過大氣環流運動,擴散到我國後的濃度僅為10的負25次方左右。因此不用擔心核廢水對我國海域的影響。

  汙染取決於水的流動

  在所排放的核廢水中,放射性元素主要是碘和銫,由於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時間長短不同,危害也不一樣。碘-131的放射性半衰期是8天,經過10個半衰期,它的放射性會大大減少,危險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參與洋流運動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是銫。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中野政尚曾對半衰期約為30年的放射性銫從茨城縣海域擴散的情形進行過計算機模擬演算,結果發現放射性銫順著海流,5年後將到達北美,10年後回到亞洲東部,30年後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不過,他認為,即使洩漏2萬噸高放射性汙水,放射性活度在1年後也將稀釋到每升約1貝克勒爾,10年後將不到0.1貝克勒爾,其水平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車諾比事故後,國際一些機構的研究表明,受放射性汙染較嚴重的是封閉水體,如湖泊,而不是河流和海洋。俄羅斯科學院曾比較了不同汙染地區的淡水魚肌肉組織中的銫-137含量,發現河流中的魚受到的汙染比湖泊中的魚要輕。

  德國負責漁業環境放射汙染監測的約翰·海因裡希·馮·杜能研究所也發表公報說,根據車諾比核事故取得的經驗,福島核電站洩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對魚類等海洋生物造成長期汙染。該研究所指出,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後,德國在過去25年中持續監測該事故的放射性汙染物對鄰近的大西洋和波羅的海魚類的影響,發現放射性汙染物在水流循環好的海域很快會被稀釋。事故發生後第二年,德國有關海域就已檢測不到核事故造成的銫汙染。

  沒有被稀釋的

  由於海的容量巨大,放射物除了被海水稀釋,也有相當一部分會沉降到海底。

  雖然日本方面一再強調這些汙水對魚類的影響有限,但是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稱,很多廢水會留在近岸,汙染懸浮物質,當懸浮物質沉積到海底,會汙染整個海床,慢慢傳播到整條食物鏈。

  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以海流數據等為基礎進行計算機模擬演算,得出結論:以微粒形式沉澱在海底的放射性物質有可能造成長期汙染。特別是銫-134的半衰期為數年,銫-137的半衰期為約30年,有可能沉澱的日本海岸地區,需要長期進行監控。

  該機構指出,放射性物質還有可能在魚類和貝類體內富集。這裡指的是「生物富集」,比如自然界中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被草吸收,濃度很低,以吃草為生的兔子吃了這種草,因這種有害物質很難排出體外,便逐漸在它體內積累。老鷹以吃兔子為生,於是有害的化學物質便會在老鷹體內進一步積累。食物鏈對有害的化學物質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

  如果是放射性的銫,在軟體動物和海藻中的富集率是50倍,但是在魚類中則會富集400倍。放射性碘則相反,在魚類體內會富集15倍,海藻中是1萬倍。

  根據放射性物質與生物種類的不同,汙染的狀況也多種多樣。海帶等被放射性碘-131汙染的危險很大,但是碘-131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有重大危險也只停留在幾個月之內。

  車諾比事故後也表明,對於食物的影響主要是銫,它會隨著食物鏈傳遞和富集,因此捕食性的魚類肌肉組織中或許隨著時間推移會有更多的放射物。

  英國普斯茅斯大學環境學家吉姆·史密斯認為,如今人們並不清楚福島附近海域都有哪些魚類,會如何遷徙。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更讓人擔心的

  在低濃度核汙染廢水進入大海之前,日本已經發生了一次核輻射汙水洩漏事件。含高濃度輻射物質積水從日本福島2號機組的裂縫滲入太平洋,導致機組附近海水中中含有超過法定限度750萬倍的放射性碘,當地水產品也被嚴重汙染。

  「這些從反應堆地底下滲透到海洋裡的汙水才是最大的擔憂,這裡面不單單是碘、銫放射物,還可能包括像破碎棒等物質,這些東西對人體會造成什麼危害現在也說不清楚。」陳建新說。

  如今,日本開始著手轉移積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汽輪機廠房附近豎井內的高放射性汙水。這些積水正被轉移到該廠房內一個容量約為3000噸的空置冷凝器中。

  據估計,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3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以及機組外隧道和豎井內,至少存有6萬噸高放射性汙水,這3000噸的存儲容量顯然是杯水車薪。不過,鑑於2號機組問題最為嚴重:其積水表面輻射量非常高,在此環境中工作4小時即可致人死亡。同時,豎井內的汙水4月10日上午已升至距地表92釐米,若再不及時轉移,有可能溢出。

  但是對於其餘的高放射性汙水的處理方法,日本方面尚未拿出方案。

  目前,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海洋已被嚴重汙染已是事實。美國國家地理網站稱,福島核電站附近的放射性汙染對當地海洋動物的生存造成傷害。放射生態學家沃德·維克勒說,海洋動物的卵和幼體對輻射較為敏感,所導致的輻射暴露將改變它們的DNA。

  陳建新認為,現在斷定日本核汙水對中國無影響還為時尚早,「日本的近海的一些水產品,包括小魚大魚,如果最後流到我們的餐桌上,我們吃了這些東西顯然也會被汙染。」

>>>點擊進入專題:日本附近海域發生9.0級地震

相關焦點

  • 日本核汙水將汙染海洋生物鏈 中國或將難以倖免
    福島核電站的汙水對於日本海洋的汙染已成事實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藍建中、金微發自東京、北京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
  • 日本傾倒毒水汙染海洋 將導致海洋生物災難
    核汙水將侵害食物鏈,此舉損人不利己,被指違反國際法  海洋生物受到美國核試驗輻射的影響,產生變異,從此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飛機、大炮、坦克,這些現代武器在它眼裡根本就是玩具——這是日本著名導演圓谷英二創作的科幻形象「哥斯拉」。
  • 日本將決定核汙水排放 福島汙染處理應審慎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全球熱點)日本將決定核汙水排放 福島汙染處理應審慎  新華社記者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已過去9年多,但其核汙水處理問題仍未解決。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近日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  由於核汙水入海對周邊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此舉在日本國內和周邊國家引發不小擔憂。觀察人士呼籲日方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做出決策。
  • 日本福島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118倍 核汙水入海汙染或損害人類...
    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所產生的核汙水如何處理,一直是個重大難題。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預計需要兩年時間進行排放準備工作,現存約120萬噸汙染水全部處理並排放完需耗時約30年。此前,相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曾計劃在2020年10月下旬,就核汙水的處理方法做出最終決定,即把核汙水漸次排入大海。
  • 韓媒抗議日本排放核汙水,核汙染到底會持續多久
    日本決定排放核汙水,韓媒嚴重抗議,汙染最多持續多少年 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原子彈這種核武器在全世界人面前露了一手,有人驚訝於這種武器的威力,有人恐懼於它所帶來的不可預知性,而關於對核武器的評價,最有名的應該要屬於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我不知道第3次世界大戰是什麼樣子的
  • 日本海洋食物鏈將受汙染 海洋動物或因輻射變異
    當地時間4月2日,日本官員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二號機組的含高濃度輻射物質積水,滲出反應堆,流入太平洋。專家們表示,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流入海洋,可能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或發生基因變異。
  •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放到大海!整個太平洋恐被核汙染
    就在福島核事故9年後,日本決定將輻射汙染處理水排入連通世界的大海裡。 據多家日媒報導,日本將最快於近日宣布這個重大決定! 對此,日本環境部長原田義昭稱,東電恐怕得將這些核汙水直接排入太平洋,但此舉可能會惹怒韓國。 去年9月10日,原田義昭就在記者會上表示,在他看來,將這些存放不下的核汙水排入太平洋「應該是唯一選擇」。
  • 專家分析洋流走向 稱東海黃海魚蝦不受輻射汙染
    被汙染水體隨黑潮擴散  不可能流入東海黃海  日前,上海市水產學會和上海市漁業經濟研究會請來海洋捕撈、漁業資源、食品加工、漁政管理等方面的15位專家教授聯合研討,從日本東側的洋流、東黃海漁業資源分布和食品檢測等多方面,綜合判斷、分析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對國內海產品及海洋環境的影響。
  •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國際組織警告:或損害人類DNA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預計需要兩年時間進行排放準備工作,現存約120萬噸汙染水全部處理並排放完需耗時約30年。據日本媒體24日報導,日本政府可能在10月過後,就「核汙水入海」一事作正式決定,尚未透露具體決定時間。此前,日媒報導稱,日本政府將在本月27日作出這一決定。
  • 日本延後核汙染排向海洋,澳感嘆中方手段奏效,菅義偉稱遭受多方阻止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子非】 導語:之前日本因為地震原因造成「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正是因為這些核洩漏,造成日本內部一些水資源受到汙染,成為帶有核輻射的核汙水。對於這些核汙水如何處理,一直都是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
  • 日本悄悄排放的近130萬噸核廢水,離我們到底有多近?
    而如果這些核汙水被直接傾倒進太平洋,影響的絕不僅僅只是日本及周邊的海域,太平洋以及其他各大洋都將面臨淪陷的危險。德國頂級海洋科學研究機構,就用電腦模擬了核汙水的擴散。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海洋生物都會遭到不可避免的汙染甚至毀滅。那我們人類呢?因為食用這些魚類,也將面臨巨大的健康風險。嚴重的輻射中毒,會慢慢腐蝕生命。
  • 日本擬將百萬噸核汙水排進太平洋:人類,請停止對自然「施暴」
    10月16日,日本多家媒體共同報導,日本政府擬定將福島核汙水排入海洋,並預計在2022年開始實施。消息一經曝光,可謂是全球譁然,人心惶惶。任何事情只要與「核」字沾了邊,就會引起高度關注,核汙染這個可怕的詞,更是讓人連提起它都需要勇氣。
  • 日本政府或本月過後正式決定核汙水排放入海...
    經過處理的含氚汙染水被存儲在大型罐體內,截至今年9月已有123萬噸。東電公司稱,目前已無法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新建存儲設施,而現有存儲容量將於2022年夏天用盡。日本政府負責處理福島核汙水問題的一個委員會今年2月發表報告稱,將經過處理的核汙水排入海洋或蒸發後排入大氣是「現實選擇」,其中排入海洋在技術上更為可靠。按照日方說法,氚排入海中對人類健康影響相對較小。
  • 福島核電站受損,超100萬噸核汙水如何處理?日本自稱「別無選擇」
    作者:年負 前段時間,日本政府宣布,將在10月下旬召開會議,正式決定怎麼處理囤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水。而據日本披露,日本政府將會選擇的方案是把核汙水排入海洋。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洩漏事件導致數百萬噸海水受到放射性汙染。
  • 日本為何執意把百萬噸核汙水排入海
    而今年福島核汙水再次引發關注是因為:日本有可能正式決定將核汙水排入太平洋。而計劃排入海洋的核汙水,其總量超過了120萬噸,可灌滿500個標準遊泳池。核汙水排入海洋是否可行?2014年,日本每天都會產生500多噸此類汙水,讓東電十分頭大,於是一邊不停地建設儲水罐,一邊想盡辦法減少汙水的量。他們為此建了一個被稱為「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的系統,對這些汙水進行淨化,去除其中大部分的放射性核素,淨化後的水可以用於冷卻堆芯。
  • 核汙水入海,大「核」民族的「躬」匠精神,簡直是自欺欺人!
    日本福島核汙水入海的後果——無國界 2011年3月11日,9級地震導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7級核事故(最高級別);如今9年過去,似乎已被人遺忘;最近,東電和相關部門決定將百萬噸核汙水排入太平洋,今後也將按同樣的手法處理核汙水。
  • 日本可能要把放射性汙水排入太平洋……
    就日本福島核電站大量輻射汙水遲遲未處理一事,日本環境大臣近日表示,如果2011年發生核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未來出現「放射性汙水存放空間不足」的問題,那麼,日本將「不得不把這些含放射性氚的汙水排入太平洋以稀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日本宣布「核汙水」入海方案,引發多方抗議,這次中美俄都不同意
    核洩漏之後,造成了大量的海洋生物發生變異,核輻射當中有一個重要的放射性物質,就是氚,它可以改變DNA遺傳。核洩漏的同時,產生了很多核汙水,這些核汙水的處理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核汙水當中氚元素的含量比較濃,降低其濃度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前一個月,日本政府對外宣布了一個「核汙水」入海方案,方案一出,就引發了多方的抗議,這次中美俄都不同意的。
  • 120萬噸核汙水將入海!日本堅稱不會造成汙染,請人們放心
    據報導,原定於10月17日作出正式決定的日本「福島核事故中的受汙染水排放入海」一事,由於受到多國的強烈譴責,日本政府決定延期作出正式決定,初步將時間定於10月之後,具體是否執行,還需要內閣會議研究決定,同時,日本的《讀賣新聞》也表示,日本的核事故汙水並不會對海洋造成汙染。日本核事故汙水來自哪裡?
  • 核輻射致海洋動物面臨風險 將汙染食物鏈
    如果福島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繼續流入海洋,海洋生物的生存將面臨威脅。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過去一周時間裡,研究人員對核電站附近提取的海水樣本進行檢測後發現,包括銫137和碘131在內的放射性同位素濃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