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食物鏈將受汙染 海洋動物或因輻射變異

2020-11-21 搜狐網

  當地時間4月2日,日本官員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二號機組的含高濃度輻射物質積水,滲出反應堆,流入太平洋。專家們表示,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流入海洋,可能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或發生基因變異。

  放射汙水洩漏源已找到

  東京電力公司2日宣布,二號機組放射汙水洩漏的源頭已被找到:在二號機組取水口附近電纜豎井側面,混凝土牆壁上有約20釐米長的裂縫。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將注入混凝土封堵裂縫,並計劃啟動大型鋼製浮體存放1萬噸左右的汙水。該鋼體由日本靜岡市轉讓,原來是釣魚公園,長寬高分別為136米、46米和3米。

  為控制福島核電站險情,東京電力公司正全力尋找願意冒險的工人,給予每天最高5000美元的報酬。

  海洋食物鏈將受汙染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專家們表示,福島核電站附近的放射性汙染水平將繼續升高,對當地海洋動物的生存造成傷害。

  紐約萊曼學院海洋與江河口研究所負責人約瑟夫·拉什林表示:「核輻射將導致一些海洋動物死亡,其他一些動物將遭受基因損傷。」放射生態學家沃德·維克勒說,海洋動物的卵和幼體對輻射較為敏感,放射性原子能夠取代動物體內的其他原子,所導致的輻射暴露將改變它們的DNA。

  拉什林指出,絕大多數變異動物無法倖存,一些動物還會將變異遺傳給下一代。如果海洋動物攝入受到照射的植物和小型獵物,海洋食物鏈將受到汙染。綜合中新

(責任編輯:UN021)

相關焦點

  • 核輻射致海洋動物面臨風險 將汙染食物鏈
    輻射可導致變異  陸地和海洋的所有生物都暴露在天然水平的電離輻射環境下,高頻輻射足以改變DNA。這種基因損傷絕大多數可以治癒,但由於人造輻射的存在,動物更難修復它們受損的基因。日本核安全官員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日本海水樣本的輻射水平過去4天內處于波動狀態,3月30日的碘濃度達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
  • 日本核汙水或將汙染海洋生物鏈-汙水 日本海洋 核汙染 汙染水體...
    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
  • 日本傾倒毒水汙染海洋 將導致海洋生物災難
    核汙水將侵害食物鏈,此舉損人不利己,被指違反國際法  海洋生物受到美國核試驗輻射的影響,產生變異,從此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飛機、大炮、坦克,這些現代武器在它眼裡根本就是玩具——這是日本著名導演圓谷英二創作的科幻形象「哥斯拉」。
  • 日本為海洋生物食物鏈編排「數列號」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形成了海洋食物鏈,但是給各種生物在食物鏈中準確定位並非易事。日前,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利用數字使海洋生物食物鏈關係一目了然的新方法,從而給它們編排出「數列號」。在食物鏈中,通過光合作用獲得能量的植物位於底端,而肉食動物位於上層,呈金字塔狀。
  • 福島核電站洩露300噸強輻射汙水 海底鯰魚已變異
    資料圖:因地震損壞的福島核電站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近日宣稱這些放射性物質究竟會去向何方,影響範圍多大,影響程度多深,日本政府一直沒有公布確切的數據,使國際社會尤其是日本鄰國十分擔憂。目前已經證實日本震區海底發現了變異的鯰魚及其魚卵。
  • 塑料入侵海洋食物鏈 奔向餐桌
    塑料「汙染」浮遊生物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在科比從英國周邊海域搜集的樣本中,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是廢舊塑料進入海洋和全球食物鏈的一種路徑。
  •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科學家:廢舊塑料纖維進入海洋食物鏈 2017-03-13 14:06  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  他說,人們對鯨、海豹和海鳥吞食塑料的情況比較熟悉,但很少人知道,連微小的浮遊生物都受到如此嚴重的影響。  在科比從英國周邊海域搜集的樣本中,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是廢舊塑料進入海洋和全球食物鏈的一種路徑。  近年來,海洋塑料汙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日本東電首次承認海水遭核汙染已影響食物鏈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近,韓國一家網站發布了一批產自日本的蔬果和花卉照片。照片中水果、蔬菜和花卉要麼形狀發生畸變,要麼多個果實聚成一團,要麼巨大,例如一個桃子變成「8」字形狀,看起來像個葫蘆。按照媒體的說法,核洩漏的影響似乎已經進入食物鏈,導致出現變異蔬菜。
  • 中班科學教案:海洋動物食物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科學教案:海洋動物食物鏈 分頁標題#e#   四、了解食物鏈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 美專家稱核輻射恐令日本海洋生物死亡或發生變異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導,日本福島核電站危機正引發全球對於核洩漏影響的擔憂。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4月1日報導,有專家表示,如果福島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繼續流入海洋,海洋生物的生存將面臨威脅,甚至會令海洋生物發生「怪誕變異」。
  • 塑料垃圾威脅海洋食物鏈
    圖片說明1: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於5微米的塑料碎片,是全球性的海洋汙染物。當在實驗室裡把這些蠕蟲暴露在受汙染的沉積物中時,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活動性降低了一半,並伴有其它健康受損的跡象。 據文中所述,當沙蠋生活在遭受微塑料和製造這些塑料製品的有害化學物嚴重汙染的地區時,它們的食量和繁殖力都下降了。這些有害化學物包括塑化劑、染料,以及在海洋中降解時可能危害大量各類海洋生物的抗菌劑。 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直徑小於5毫米的碎片被稱作微塑料。
  • 可能影響海洋食物鏈
    可能影響海洋食物鏈) 身邊事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扔的垃圾到底去了哪裡呢?這些垃圾中的大部分被埋在了地下,而一些不容易分解的垃圾則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
  • 人類吃啥別吃鯨 「毒鯨」是海洋汙染的垃圾堆
    獵鯨的日本人認為鯨肉是好東西,但鯨攜帶的海洋汙染物質可能是致命的   日本派遣的捕鯨船隊已經上路,前往南極海展開歷年最大規模捕鯨活動,打算5個月內獵殺950頭鯨,包括首度捕殺有名的座頭鯨。  海洋汙染的垃圾堆  美國人文協會(美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動物保護組織)已得出研究結果:食用鯨肉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  該協會認為,在一個汙染嚴重的環境中,某物種在食物鏈上位置越高,意味著個體數量越少,體內累積的有毒物質也越多。鯨處於海洋食物鏈頂端,大量有害物質都聚集到鯨體內。
  • 人類吃啥別吃鯨 "毒鯨"是海洋汙染的垃圾堆(圖)
    海洋汙染的垃圾堆    美國人文協會(美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動物保護組織)已得出研究結果:食用鯨肉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    該協會認為,在一個汙染嚴重的環境中,某物種在食物鏈上位置越高,意味著個體數量越少,體內累積的有毒物質也越多。鯨處於海洋食物鏈頂端,大量有害物質都聚集到鯨體內。
  • 關注海洋汙染:莫讓海之汙成源之傷
    海洋汙染的積累過程較長,不易及時發現,形成汙染後危害性非常大,且治理難度大、時間長、費用高,很難徹底清除。聯合國去年12月發布報告稱,海洋垃圾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影響沿海地區居民生活質量,每年造成經濟損失達130億美元,全球受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已增至817種。
  • 世界首份海洋報告:海洋酸化或致海洋食物鏈崩潰
    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電影中很多動物遭到輻射變異,而日本福島核事故廢水該如何排放?
    有跟多電影裡遭到輻射的動物變異成大怪獸,比如《哥斯拉》《愛與怪物》《漢江怪物》等等,可以說核輻射對生物造成的危害非常的大,當然沒有電影裡這麼誇張,但是生物變異是肯定的。《哥斯拉》一種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罕見海棲爬蟲類和陸生獸類的中間形態生物的殘存個體,因氫彈試驗的影響而出現在地面上。
  • 99%海洋塑料或葬身魚腹 塑料或進入全球海洋食物鏈
    圖片來源:JOAN COSTA   數百萬噸——這可能是關於有多少塑料漂浮在世界海洋中的問題的答案。   如果這種情況屬實,「有可能塑料已經進入了全球海洋食物鏈」。相關研究負責人、西澳大利亞大學海洋學家Carlos Duarte說,「並且我們也是這個食物網的一部分。」   人類每年製造近3億噸塑料。大部分塑料最終被填埋或丟棄在垃圾堆中。但美國國家科學院上世紀70年代研究發現,由於河流、洪水、風暴和航海船隻傾倒等原因,有0.1%的塑料從陸地進入海洋。
  • 海洋汙染的特點
    除人類在海洋的活動外,人類在陸地和其他活動方面所產生的各種汙染物,也將通過江河徑流入海或通過大氣擴散和雨雪等降水過程,最終都將匯入海洋。海洋是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區域,它不可能像大氣和江河那樣,通過一次暴雨或一個汛期使汙染得以減輕,甚至消除。一旦汙染物進入海洋後,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質在海洋中越積越多,它們可以通過生物的濃縮作用和食物鏈傳遞,對人類造成潛在威脅。
  • 日本核汙水將汙染海洋生物鏈 中國或將難以倖免
    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藍建中、金微發自東京、北京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