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海洋汙染:莫讓海之汙成源之傷

2020-11-26 求是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發起了「清潔海洋」運動,敦促各國制定防治政策;12月4日~6日即將在肯亞奈洛比召開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海洋汙染將是重要議題。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大海湧著謎一般的深邃,詩一般的靜謐,撩撥著人們悸動的情愫,它激發人類熱情,催動人類徵程,賜予人類財富。

  為了揭開深海奧秘,近期熱播的紀錄片《藍色星球Ⅱ》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場奇幻絢麗的海中獵奇之旅,其中有一個鏡頭既催人淚下又引人深思:一隻領航鯨媽媽小心地用嘴「抱」著自己死去多時的鯨魚寶寶,在深海徘徊了許多天,始終不願離去,整個領航鯨家族都瀰漫著窒息的悲傷情緒,沉寂的畫面令人心碎。解說員大衛·愛登堡說,這頭剛出生的小鯨魚可能是被母親的奶水毒死的,因為海洋汙染,鯨魚媽媽的體內富集了大量有毒物質。

  眾所周知,海洋是生命之源,調控生態、滋養生命、影響經濟、孕育文明。海洋的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裡,覆蓋了地球約71%的表面積,是地球最大的儲熱體,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和氣候變化。作為地球上最穩定,也是最龐大的生態系統,海洋不僅面積遼闊,生物繁多,每年還會吸收約30%因人類活動而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通過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為人類及其他陸地生物提供50%以上的氧氣。海洋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藥物、交通路線、旅遊景點等,數以億計的人靠海而生,每年給全球經濟帶來數萬億美元產值,以及整個人類20%的蛋白質攝入量。

  沿海及海上經濟活動的迅速擴張,讓藍色大海不堪重負。海洋汙染的積累過程較長,不易及時發現,形成汙染後危害性非常大,且治理難度大、時間長、費用高,很難徹底清除。聯合國去年12月發布報告稱,海洋垃圾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影響沿海地區居民生活質量,每年造成經濟損失達130億美元,全球受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已增至817種。

  海洋汙染中約有80%來自陸源輸入,另20%來自海上運輸、水產養殖、海洋石油勘探和海上石油平臺等活動,均與人類活動關係密切。不同類型汙染造成的危害也不同,塑料和重金屬進入食物鏈後,使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通過多次富集,最終進入食物鏈頂端生物體內;漁網、繩索是魚類、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陷阱;船舶溢油和成片垃圾帶將迫使海洋生物種群遷移至陌生棲息地;化肥、農藥將造成海水富營養化,水中氧氣缺乏,引發赤潮、綠潮甚至白潮等有害藻華,使貝類產生毒素,形成海洋動物的死亡禁區;溫室氣體可以使海洋酸化,引發珊瑚白化等物種滅絕現象;冰川融化湧入的淡水將改變洋流,導致氣候異常。

  海洋垃圾主要分為塑料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橡膠類、織物(布)類、木製品類、紙類和其他類型垃圾等九類,其中四分之三為塑料類垃圾,包括塑膠袋、塑料瓶、塑料魚線和漁網、風化破碎後的塑料碎片等。這些塑料垃圾會隨著洋流運動逐漸匯聚到一起,甚至會沿著同一方向盤旋、循環,形成一個巨大、清晰可見的「塑料漩渦」,目前科學家們已發現並確認的有5個大型「塑料漩渦」,最大的一個位於太平洋東北部,被戲稱為「第八大陸」,前段時間有環保組織申請在此建立「垃圾群島共和國」,以便讓全世界意識到海洋汙染問題的嚴重性。

  全球每年塑料廢棄物超3000萬噸,其中超2000萬噸或被直接丟棄到海裡,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它們在海水中受光、風化、渦流機械和生物群的不斷作用,最終形成微塑料,並在之後長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裡不斷積累,從赤道至兩極,從淺海到深海,遍布整個海洋。微塑料是粒徑很小的塑料顆粒以及紡織纖維,通常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源於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小塑料顆粒以及大塊塑料垃圾降解產生的塑料碎片,由於體積小,肉眼不易觀察到,會隨洋流漂到各地,擴大汙染範圍,被稱為「海洋PM2.5」。微塑料作為汙染載體吸附汙染物的能力非常強,遇到海中不易溶於水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就會聚集形成一個有機汙染球體。密度高且分布廣的微塑料不僅使無數海鳥和海洋生物受滅頂之災,還會通過食物鏈將有毒物質帶入人體。研究表明,目前約40%的鯨類動物和44%的海鳥類物種的體內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而歐洲一名海鮮食客一年中通過海產品攝入的微塑料可能會高達1.1萬粒。

  今年《自然》雜誌及其子刊發表的兩篇研究報告值得深思。一篇於2月份刊登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論》雜誌,研究人員從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和克馬德克海溝採集的甲殼類動物脂肪組織內,竟然都取樣檢測出高濃度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多氯聯苯和多溴聯苯醚等,表明海洋汙染已達最深處,任何海洋生物都可能通過食物鏈被汙染;另一篇刊登在《自然》雜誌,研究人員測試了8個國家生產的16種不同品牌海鹽,透過溶解、過濾、技術分析,從海鹽裡測出72個顆粒物,其中30個是塑料顆粒物,17個是塑料殘留的塗料顆粒物以及4粒灰塵,另21個顆粒物成分不明,表明海洋汙染已經影響到人們日常食用的海鹽。人造汙染物通過食物鏈富集作用最終回到人體,不禁讓人聯想到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日本水俁病事件。

  輪迴有道,莫讓海之汙成源之傷!

相關焦點

  • 海洋汙染需社會共同關注 保護渤海生態從我做起
    「面對渤海蒙汙,普通人能做什麼?」在這樣一則簡單的網絡調查中,眾多網友轉發關注,然而回答卻是無言——「除了憤怒還能做什麼呢?」就像一顆石子投進大海聽不見回聲。海洋汙染不容忽視老百姓在海洋保護意識上的淡漠,很大程度是源於不了解。
  • 「畜禽糞汙+秸稈」堆肥還田資源化利用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
    畜禽糞便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是農業面源汙染的治理的難點,畜禽糞汙與秸杆廢棄物的「汙」 與「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寶庫」,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的共識,秸稈和畜禽糞便其實是一種可利用的再生資源,好氧靜態堆肥處理技術是使畜禽糞便和秸杆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 10000 個科學難題之海洋微塑料汙染及生態效應
    然而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海洋,使海洋幾乎成了一個「塑料世界」。海洋微塑料(marine microplastics)問題逐漸成為全球性的研究熱點,是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及海洋酸化並列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
  • 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亟須調整
    《2017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我國海洋漂浮大塊及特大塊垃圾約為每平方公裡20個,中塊和小塊漂浮垃圾約為每平方公裡2845個,海灘垃圾為每平方公裡5.2123萬個。「我國海洋垃圾汙染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中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坦言。  不僅如此,部分沿海旅遊景點、部分河流入海口、靠海垃圾填埋場仍可見到垃圾成堆的景象。
  • 海洋汙染已經如此嚴重,但是你知道嗎?
    眾所皆知的,海洋是生命之源。海洋覆蓋了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積,它提供了我們呼吸所需一半的氧氣。
  • 《盜賊之海》地圖完整版一覽 完整海洋地圖標註
    盜賊之海遊戲中沒有地圖參考,很容易在浩瀚的海洋裡迷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體驗航海的樂趣,這裡給大家帶來了盜賊之海完整海洋地圖標註
  • 【記者調查】關注海洋環境汙染
    央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今天是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我國的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為「關注海洋健康、守護蔚藍星球」。今天,沿海的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家海洋局局屬各單位,也都舉辦了公眾開放日、廣場宣傳、海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攝影展、圖片展、知識講座等活動。
  • 【碧水攻堅】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湛江在行動
    【碧水攻堅】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陸海汙染同防同治,推進海洋生態化治理促進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湛江市出臺《2019年度推動落後產能退出工作方案》和《關於加強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通知》,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嚴把涉海項目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關,堅決執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嚴控海洋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 海洋汙染:地球難以承受之重
    原標題:海洋汙染:地球難以承受之重 ■今日視點   不久前發生在美國加州聖芭芭拉以西20英裡的輸油管道破裂,向加利福尼亞海岸風景區洩漏了數萬加侖原油,在閥門被關閉之前的幾個小時內,已有兩大片浮油在9英裡長的海岸線範圍內不斷擴大。
  • 藍色「母親」不堪重負——世界海洋日談海洋汙染
    突發溢油大傷藍色「母親」元氣    溢油是近年來海洋環境主要汙染源之一,除了船舶正常航行產生的油汙滴漏和陸源工業汙染物外,重大突發性溢油事故則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例如大型船舶碰撞沉沒、鑽井平臺和沿海煉油廠發生生產事故等。
  •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三大灣」成海水汙染重災區
    【"三大灣"成海水汙染重災區】國家海洋局今天發布2014《中國海洋發展報告》指出,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成為海水汙染重災區。我國海水水質分四類,第四類只適用於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而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的劣四類水質首次成為汙染水域中面積最大的水質類型。
  • 中國防治海洋汙染措施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環境汙染的防治工作,採取一切措施防止、減輕和控制陸上活動和海上活動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損害。制定和實施「碧海行動計劃」。努力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為改善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的生態環境,中國正在制定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
  • 【地理突破】為什麼說真正的地球之殤是海洋汙染?!
    (視頻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塑料垃圾危害大 塑料是經久耐用且用途廣泛的產品,但現在它汙染了飲用水和河流,成了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其中有的被衝到海岸上,有的則漂流入海,幾百年才能逐漸分解掉。
  • 《盜賊之海》蒼龍船帆如何獲取 海洋束縛的亡魂任務日記位置分享
    導 讀   盜賊之海蒼龍船帆是遊戲中的一個道具,玩家可以通過做海洋束縛的亡魂這個任務來獲得,那麼具體海蒼龍船帆如何獲取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 拿什麼守護海洋?
    來自陸海的雙重汙染和開發壓力,導致近海汙染嚴重   跨地域區劃、成因複雜、主體多元,海洋生態汙染髮現難、整治難   創新海域使用監督管理制度,建立海監綜合執法體制,改善海洋清汙「九龍治水」局面  石油洩漏、盜採海砂、海洋傾廢、違法捕撈屢屢出現,無序排汙、非法養殖、海島違建難以杜絕……受傳統海洋生態環境規劃陸海統籌意識不強
  • 俄海軍在波羅的海舉行「海洋之盾-2020」軍演
    新華社莫斯科8月3日電(記者李奧)俄羅斯國防部3日發表聲明說,俄海軍已開始在波羅的海舉行「海洋之盾-2020」軍演。  聲明說,此次軍演有30多艘各類型軍艦參加,海軍航空兵、岸防部隊、防空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也參加演習。在軍演第一階段,俄軍艦完成了出航和反水雷任務,隨後部署在波羅的海指定區域。
  • 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中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一、陸源汙染及其治理主體 「《聯合國海洋公約》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章節,第194條關於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汙染的措施的第三款(a):『從陸上來源、從大氣層或通過大氣層或由於傾倒而排放出的有毒、有害的物質,特別是持久不變的物質』。」通過傳播途徑、汙染來源等對陸源汙染物進行了界定,而陸源汙染就是該汙染物產生、擴散等過程。
  • 大氣汙染治理要強化治本之策 解決結構性問題
    強化治本之策 解決結構性問題——全省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大會精神解讀(三)□記者 馬彥銘「強化治本之策,集中力量抓好根治大氣汙染的重點工作他認為,目前,大家之所以感到大氣汙染治理的工作難做,下了很大力量,付出不少代價,而收效不夠理想,主要是因為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在充分調研、摸清底數的前提下,會議分析了我省大氣汙染存在的六方面結構性問題。從產業發展看,我省工業企業排放量佔全省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的六成以上,是造成大氣汙染的重要源頭。
  • 海洋已成人類垃圾場?藝術家以垃圾雕塑繪畫呼喚關注海洋汙染
    最近,有一批藝術家和攝影師就另闢蹊徑,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做成了雕塑、繪畫,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01美國藝術家Angela Haseltine Pozzi,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直和環保團隊清理世界各地的海灘。
  • 崩壞3迪拉克之海天氣環境說明 迪拉克之海天氣效果一覽
    崩壞3的新深淵迪拉克之海中的天氣也是影響我們通關的元素,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崩壞3迪拉克之海天氣環境說明,包括各天氣效果一覽,還不了解天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