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發展報告:「三大灣」成海水汙染重災區

2020-11-26 搜狐網

  【"三大灣"成海水汙染重災區】國家海洋局今天發布2014《中國海洋發展報告》指出,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成為海水汙染重災區。我國海水水質分四類,第四類只適用於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而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的劣四類水質首次成為汙染水域中面積最大的水質類型。(央視記者李潔)

news.sohu.com true 央視網 http://news.sohu.com/20140429/n398994810.shtml report 556 【"三大灣"成海水汙染重災區】國家海洋局今天發布2014《中國海洋發展報告》指出,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成為海水汙染重災區。我國海水水質分四類,第四類只適用於海

相關焦點

  • 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部分海域成「重災區」
    中新網杭州四月十日消息(記者張文)日前,從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傳來消息說,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部分海域已成「重災區」。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日前公布了《二00一年寧波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該公報指出,去年寧波市近岸和近海海域海洋汙染情況比上年加重,海水中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無機磷、重金屬汞和總汞。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本次活動承辦方——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執行秘書長馬海鵬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受汙染後的環境可能會消耗更多的資源來修復,只有保護好生態,才能為海洋產業經濟保留長久的發展動力。我們希望通過海岸線徒步、海岸線記錄者等項目來監督深圳市海岸線的生態環境情況,幫助打造民間灣長制,真正監督深圳每一寸海岸線。」
  • 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 汙染令人擔憂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今日在此間發布《二00八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這是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渤海是中國唯一半封閉型內海,海域面積約七點七萬平方公裡,渤海海水交換能力差,海洋生態系統脆弱。
  • 中國防治海洋汙染措施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環境汙染的防治工作,採取一切措施防止、減輕和控制陸上活動和海上活動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損害。制定和實施「碧海行動計劃」。努力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為改善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的生態環境,中國正在制定長江口及毗鄰海域碧海行動計劃。
  • 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
    >    前 言    一、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    四、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和教育    五、實施海洋綜合管理    六、海洋事務的國際合作前 言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
  • 海水汙染檢測,中國海大創建抗幹擾傳感「新方案」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應國家海洋強國建設需求,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
  • 港媒:汙染世界海洋塑料垃圾 中國佔三分之一
    原標題:港媒:汙染世界海洋塑料垃圾 中國佔三分之一   香港《南華早報》2月14日文章,原題:報告稱,汙染世界海洋的塑料垃圾,中國佔三分之一 塑料瓶、塑料桶、塑膠袋、牙刷甚至注射器,高高地堆放在負責廢品回收的村民和農民工周圍。
  • 中國海洋仍存開發方式粗放、環境汙染突出等問題
    規劃全文如下: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是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對於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成舟山漁場的最大敵人
    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成舟山漁場的最大敵人2014-07-19 07:1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經濟觀察報隱敵:海洋汙染浙江海洋學院資源與環境系主任水柏年回憶說,前兩天,舟山一位80多歲老漁民連續第四次找上門來,就為了跟這位海洋漁業生態專家強調一點:「不能對魚群打『殲滅戰』,不能讓汙染危害漁業資源,搞得子孫後代沒魚吃!」
  • 美媒:貝類成微塑料汙染重災區
    英國赫爾大學赫爾·約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的50多項研究進行了分析,以評估全球魚類和貝類中的微塑料汙染水平。調查人員發現,軟體動物中——比如蛤蜊、貽貝、牡蠣和扇貝——微塑料的含量最高。在亞洲沿海收集的軟體動物受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這些地區受到塑料汙染的情況更嚴重。報告稱,科學家仍在試圖了解這些被微塑料汙染的魚和貝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近年來,中國海洋漁業生產總體穩定,海水養殖產量穩步增長,遠洋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是僅次於濱海旅遊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的大海洋產業。  **年,我國海洋漁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海水養殖生產形勢良好,海洋捕撈總體穩定,遠洋漁業綜合實力逐步增強,全年海洋漁業實現增加值4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發展「海水農業」 實現「耕海種洋」
    要回答「誰來養活中國」,「如何養活中國」的世紀難題,必須考慮「海水農業」這一古老而又嶄新的學科範疇和產業領域。  1.建設海洋強國,實現藍色跨越的迫切需求  黨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並明確了發展海洋經濟、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環境、維護海洋權益等四大任務。
  • 打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戰
    原標題:打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戰 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著力增強監督實效,構建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
  • 中國海洋大學研發海水汙染物檢測「抗幹擾」的新型傳感機制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為建設海洋強國,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
  • 中國海洋環境公報:近海環境汙染問題依舊突出
    中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常識。而容易忽視的是,中國同樣擁有299.7萬平方公裡的海洋,相當於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不僅關乎航運,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水產、礦產和能源,是名副其實的藍色家園。
  • 聯合國報告稱汙水排放對海洋汙染日益嚴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5日 08:27 來源: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消息 (記者 隋豔霞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4日發表報告稱,汙水排放對海洋的汙染日益嚴重。
  • 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未來環境質量監測將分四條主線:一是空氣品質監測將向更廣泛區域監測發展,汙染源監測將向燃煤鍋爐、超低排放監測發展,VOC監測已被納入「十三五」規劃,在政策推動下潛在需求將爆發;二是「水十條」將推動水質監測細分領域發展;三是在國家大力推動第三方運營維護服務的背景下,環境監測設備廠商正在由單純的設備提供者向環境監測系統及運營維護轉型
  • 廣東惠州部分區域海水受汙染海水質量變差
    然而,在今年(2010年)市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重點督辦的10個議案建議中,《關於加強巽寮灣海水汙染治理工作的建議》名列其中。建議中指出,國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及深圳市科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巽寮灣海水和海沙取樣檢測的結果顯示,巽寮灣部分區域海水的各項指標達不到一類標準,海水及海沙成分中石油類超標。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渤海地區的海洋環境汙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於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治理主體較為單一,權力運行缺乏多維性,同時作為治理主體的市場和公眾未發揮其治理作用。在運用多中心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政府、市場、公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發揮市場在渤海環境治理中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為公眾提供具體可行的參與制度,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