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汙染檢測,中國海大創建抗幹擾傳感「新方案」

2020-11-21 半島網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

應國家海洋強國建設需求,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然而,由於海水鹽度高、組分複雜,用於淡水的傳感器普遍因受海水幹擾大而無法用於海水檢測。我國高端海水檢測裝置90%以上依靠進口,海水幹擾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海水汙染檢測技術發展的「瓶頸」,開發抗海水幹擾的在線檢測技術迫在眉睫。

課題組採用商用金屬絲進行層層組裝形成界面勢壘層和吸附層,利用半導體界面勢壘作為交叉因子創建了物理-電化學融合的新型傳感機制,實現了抗海水幹擾。這種複合金屬絲電極可實現fM精度的重金屬檢測水平,並且穩定性好,耐海水衝刷,適合在線使用。該成果為解決海水汙染物檢測的「卡脖子」問題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對海洋汙染監測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據悉,中國海洋大學為論文第一作者單位,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海洋大學創新交叉團隊培育計劃、中國海洋大學協同創新計劃等項目資助。

相關焦點

  • 海大研發新型傳感機制,實現海水汙染物檢測「抗幹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
  • 海大研發新材料,可實現海水汙染物檢測傳感技術「抗幹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為建設海洋強國,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
  • 中國海洋大學研發海水汙染物檢測「抗幹擾」的新型傳感機制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為建設海洋強國,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
  • 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水汙染物檢測傳感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11月17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題為「Tuning interfacial energy barriers in heterojunctions for anti-interference sensing」(《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
  • 南方農村報:打造農牧業的「華為」,海大集團用科技成就未來
    「當下中國人整體抗生素耐藥性很高,這與部分動物飼料裡添加抗生素有關,希望能與海大集團就抗生素替代品領域加大研發合作,讓家禽、水產等動物既能健康成長,又儘量減少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近期向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大集團」)表達的合作期望。
  • 檢測新冠病毒有新招了!AMS光譜傳感技術大大加速新冠肺炎檢測
    來源:張國斌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半導體人重新思索半導體技術如何更好的服務健康產業,因為健康是關係人類生死存亡的大事。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3000萬,在後疫情時代,精準防控、科學防控、常態化防控成為重點,如何快速、低成本地進行抗體檢測發現病毒信息,及早隔離傳染群體是扭轉防疫局面的關鍵措施之一。
  • 檢測顯示小吃攤食物受微生物汙染嚴重
    檢測結果  小吃攤食物受微生物汙染嚴重  10月10日,本報報導《小吃圍堵海大門 香的臭的混一堆》,反映了海大南、北門小吃攤點的汙染、擾民、佔道經營等問題。今天,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發現,由於天氣晴好,小吃攤點不減反增。  海大南、北門共有飲食攤點50餘個。
  • 類魔術貼的食物傳感器可檢測變質和汙染
    類魔術貼的食物傳感器可檢測變質和汙染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設計了一種類似維可牢尼龍搭扣的食物傳感器,該傳感器由一系列的絲綢微針製成,可刺穿塑料包裝以取樣食物,以檢查是否有變質和細菌汙染的跡象。食品質量監控,特別是整個食品供應鏈中細菌病原體和腐敗變質的檢測,對於確保全球食品安全和最大程度地減少食品損失至關重要。
  • 歐盟創新型自然解決方案加速海水油漬汙染清除
    世界海岸廣泛分布的渡假聖地進入旅遊旺季,沿岸海水的汙染物清除,除利用傳統的物理化學隔絕方法外,特別是浮在海水表面的洩漏油漬薄層的清除,因為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必須找到行之有效的快速解決方案。從2013年1月開始,致力於加速沿岸海水洩漏油漬汙染自清潔過程的研發創新活動,項目截止日期2016年12月。     截止目前,研發團隊主要採用加速海洋微生物自然「消化」油漬進程的方法,已獲得多項科研成果。
  • 傳感器檢測中的八大抗幹擾技術解析
    在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各種傳感器及自動檢測裝置來監視生產的各個環節,有的還需要計算機來控制生產的全 過程,這樣的系統中,一般需要數百個不同的傳感器將各種不同的非電參量轉換成電量,供計算機處理。但由於生產現場往往存在大量的電和磁的幹擾源,它們可能會破壞傳感器、計算機乃至整個檢測系統的正常工作,因此抗幹擾技術是傳感器檢測系統的重要環節,對於從事自動檢測工作的人來說,了解抗幹擾技術是非常必要的。
  • 千種植物轉錄組計劃發布新成果—新聞—科學網
    其中,劉濤團隊負責41種重要大型海藻轉錄樣本製備和進化分析,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於軍領銜負責轉錄組數據處理和注釋,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轉錄組測序和組裝等工作。 「這項工作也是中國海洋大學深度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為我國經濟藻類分子育種技術開發與良種選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劉濤告訴《中國科學報》。
  • 海大提前三年布局替抗研究,力求將禁抗影響降至最低
    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2019年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為22885.4萬噸,同比下降3.7%,全國豬料企業更有238家關門大吉,不少企業在時代的裹挾中艱難前行。從各個環節入手,確保飼料產品生物安全;另外,在去年非瘟爆發後,海大集團在行業內率先推出非瘟檢測、豬場洗消、復養指導等一系列抗非服務,在全國各地都取得了很好效果,很多養戶通過海大的服務,復養成功,順利的趕上了這一波的好的養豬行情,挽回了去年非瘟帶來的損失。 農財寶典新牧網:在上述養殖業大環境之下,您覺得飼料行業當前面臨什麼樣的形勢?
  • 廣東惠州部分區域海水受汙染海水質量變差
    然而,在今年(2010年)市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重點督辦的10個議案建議中,《關於加強巽寮灣海水汙染治理工作的建議》名列其中。建議中指出,國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及深圳市科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巽寮灣海水和海沙取樣檢測的結果顯示,巽寮灣部分區域海水的各項指標達不到一類標準,海水及海沙成分中石油類超標。
  • 新型GaN納米線氣體傳感器將推動傳感晶片的發展
    「如果把IC比作人的大腦(處理信息),傳感器則相當於人的感知器官(獲取信息)」黃輝告訴《中國科學報》,「IC和傳感器相互依存。」 然而,傳感器、特別是微納傳感器的發展速度,遠遠滯後於IC的發展水平。黃輝認為,微納傳感器、傳感晶片將是繼IC產業之後的另一重大產業。 黃輝介紹,目前廣泛應用的最小的傳感器是MEMS傳感器。
  • 中國量子計算機有新進展,美國稱,要加力抗量子技術
    量子級聯雷射器的發明是半導體雷射器領域裡程碑式的發展,開創了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的新領域,在紅外對抗、毒品和爆炸物檢測、環境汙染監測、太赫茲成像等方向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這為量子探測、量子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科學家已經研製出5至8微米波段半導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從而使我國進入了掌握此類雷射器研製技術的國家行列。在量子應用上,人們最熟知的就是衛星量子通信。
  • 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儀式現場中國網訊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於志剛、青島日報社黨委書記蔡曉濱、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青島報業集團副總經理劉明輝等領導出席大會。李華軍副校長(左)、單俊偉董事長(右)在成立大會上致辭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工程開發有限公司
  •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三大灣」成海水汙染重災區
    【"三大灣"成海水汙染重災區】國家海洋局今天發布2014《中國海洋發展報告》指出,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成為海水汙染重災區。我國海水水質分四類,第四類只適用於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而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的劣四類水質首次成為汙染水域中面積最大的水質類型。
  • 在惡劣環境下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抗幹擾能力更穩定
    打開APP 在惡劣環境下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抗幹擾能力更穩定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05-17 15:26:07 近期,廣州奧松電子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新品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
  • 海大的實力藏不住了!
    2020年2月25日,2019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評選結果揭曉,中國海洋大學共有6項成果榮登榜單,其中3項中國海大專家為主持完成人,另外3項中國海大專家為主要完成人,這是學校連續6年有研究成果入選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也是自該活動設立以來學校取得的最好成績,充分彰顯了學校在中國海洋與湖沼相關研究領域的引領地位和學術影響力
  • 《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全文)
    》,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工作,現將《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針對當前海洋環境汙染問題的特點,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強業企業總氮和總磷等汙染物負荷削減。在超過水質目標要求、封閉性較強的海域,實行新(改、擴)建設項目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量置換。 (3)嚴控圍填海和佔用自然岸線的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