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近海漁業資源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過度捕撈禁而不止 代表籲協同管控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江耘)在過度捕撈和近海汙染的雙重衝擊下,中國「海洋荒漠化」的趨勢已經呈現。李科平是舟山的漁民,祖輩四代均以捕魚為生。談起舟山漁場,他體會最為深刻:上世紀70年代,在家門口可以捕到魚;80年代,要開船五個小時才能捕到;90年代,則要開船十幾個小時;到了現在,只有走出國門,才能捕到魚。
-
近海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圖)
禁售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法案被否決的事件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過度捕撈」的關注。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黃魚見證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很容易理解,反而很難做明確的定義。
-
過度捕撈,全球近九成漁場資源告急!
全球人口增長推動魚類需求,使漁業資源面臨過度捕撈、走向枯竭的困境。聯合國表示,全球有近九成漁場處於捕撈頂限、或過度捕撈。
-
中國的四大漁場如今卻只剩下三個,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在地理課上都會講到世界四大漁場,然而在中國也有咱們自己的四大漁場,它們分別是:黃渤海漁場(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海域)、舟山漁場(東海海域)、南海漁場(廣東、海南沿海)、北部灣漁場(北部灣海域),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盤點世界四大漁場:紐芬蘭漁場現面臨無魚可捕
從圖片上可以清楚看到「世界四大漁場」在全球的分布圖,學過基礎地理的都清楚,造成漁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對於我國而言,最有名的就是舟山漁場了,不過舟山漁場的規模跟這些漁場不能比。不過,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導致一些漁場的漁業資源大幅的縮減,比如紐芬蘭漁場。
-
揭秘全球四大漁場及其成因,為何北美最大漁場瀕臨消亡?
前面講到中國的四大漁場,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漁場以及北部灣漁場,因為海水汙染和過度開發而使得南海漁場名存實亡。同樣是漁場,今天小地來為大家講講世界上著名的幾大漁場以及各漁場的成因,這些漁場分別是: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秘魯漁場、紐芬蘭漁場。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2014-06-26 14:28:53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近3/4的區域,蘊含13億立方千米水量。據統計,全世界12%的人口依靠漁業維生,人類從魚類和水產品中攝取的蛋白質佔動物蛋白攝取總量的17%,海洋捕撈和水產養殖為數以十億計的地球人群提供食物和生計。 然而,海洋在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的同時,卻面臨著過度捕撈、重要棲息地破壞以及環境汙染等諸多嚴重問題,海洋系統瀕臨崩潰的邊緣。
-
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近海無魚 捕魚或被逼向深海
據了解,近年來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的「近海無魚」現狀,讓早已出正月的羊口漁民無奈地選擇將船隻停港「撂荒」。「近海的魚越來越少了。」在採訪中,漁民、批發零售者和當地居民無不向記者說著同樣的話。如今捕魚成本和技術都提高了,近海魚的產量卻越來越少了。這種漁情下,漁民連本都保不住了。」 探因—— 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近海無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小清河入海口處的魚都活蹦亂跳的,而如今,水面上除了波紋,就剩下零星的廢油一片片順流而下了。
-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
實際上不僅僅是中華白海豚,隨著棲息地被破壞、陸地排汙和濫捕,中國近海許多魚類都在退化。 無家可歸的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珠江口,是我國存有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所在處,目前探測到的中華白海豚約有1800餘頭。
-
過度捕撈成海洋之痛 生態系統面臨崩潰壓力
禁售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法案被否決的事件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過度捕撈」的關注。雖然我們每個人距離海洋漁場有千百裡的距離,但過度捕撈的後果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
-
過度捕撈讓東海漁場枯竭 漁民感慨讓子孫虧了口福
素有海上糧倉美譽的東海漁場,如今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我們又做出了怎樣的應對呢? 昨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而6月1日至7月1日,我省海域除海釣以外的所有作業休漁,本報記者特意和招募的志願者一起來到三門健跳漁港,參加了省海洋與漁業局主辦的浙江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活動。 我們跟著漁船一起出海,親眼看一看休漁後的海上糧倉是如何「補倉」的?
-
中國也有四大漁場,你知道都是哪些嗎?
漁場的形成一般無非以下幾個原因:寒暖流交匯,上升流,沿岸流,水團運動。這些因素的出現會使得海水擾動,把底層的營養鹽攪起來,孕育很多浮遊生物,吸引大批魚群前來覓食。中國海域跨溫帶、熱帶海域,面積廣闊。近岸海域有眾多河流匯入,有較為複雜的洋流和水團系統,大部分位於大陸架海區,是形成漁場的優良條件。四大漁場分別是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北部灣漁場和南部沿海漁場。
-
海洋汙染+過度捕撈,未來的我們會不會無魚可吃
丨needpix 我是一名研究海洋環境汙染的科研人員,寫這篇文章我不打算傳播焦慮。雖然那會讓我們的工作顯得更加重要一點,但我選擇和你站在一起看問題。 海鮮比以前少了嗎? 我們常聽到海洋環境汙染,漁業資源枯竭,「近海無魚可捕」這類說法。可是你是否發現?
-
洋流賜予的海洋漁場,滿足人類25%所需蛋白質的最後狩獵場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人口的劇增,陸地的食物產出已不能完全滿足人類的需求,海洋成了我們最後的狩獵場,漁民們不斷從近海駛向遠洋,從大海深處為不斷膨脹的口腹帶回食物。據相關統計,如今人類所需蛋白質的25%直接來自海洋,而且隨著全球人口還在上升,這個比例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繼續攀升。這其中貢獻最多產出的,便是那些洋流賜予的超級漁場。
-
過度捕撈和汙染導致全球劇減三成多漁業資源
過度捕撈和汙染導致全球劇減三成多漁業資源2012-02-07 09: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聯合早報網1505 次 我要評論        聯合國一份報告說,多年來的過度捕撈和沿海地區管理不當
-
過度捕撈已導致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孫聞)22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稱,長期過度捕撈已經導致了中國海洋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 這份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編制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總體欠佳,以過度捕撈為代表的對海洋物種的過度利用而直接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物種滅絕問題十分嚴峻。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
-
高中地理|漁場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關於「漁場」漁場是指魚類或其他水生經濟動物密集經過或滯遊的具有捕撈價值的水域,或隨產卵繁殖、索餌育肥或越冬適溫等對環境條件要求的變化,在一定季節聚集成群遊經或滯留於一定水域範圍而形成在漁業生產上具有捕撈價值的相對集中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