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賜予的海洋漁場,滿足人類25%所需蛋白質的最後狩獵場

2020-09-03 維達說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人口的劇增,陸地的食物產出已不能完全滿足人類的需求,海洋成了我們最後的狩獵場,漁民們不斷從近海駛向遠洋,從大海深處為不斷膨脹的口腹帶回食物。據相關統計,如今人類所需蛋白質的25%直接來自海洋,而且隨著全球人口還在上升,這個比例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繼續攀升。這其中貢獻最多產出的,便是那些洋流賜予的超級漁場。

海洋成為人類最後的狩獵場,漁民們不斷從近海駛向遠洋,從大海深處為全世界帶回食物。

什麼是洋流?

地球表面的70%是海洋,全球四大洋的海水都是相通的,由於受行星風帶、地球偏轉力、海陸分布和海底起伏等因素的不同程度影響,海水存在一定方向有規律的水平流動,形似陸地上的河流,這便是洋流,也稱洋面流或海流。洋流根據流動海水溫度(洋流本身與周圍海水溫度)的高低,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通常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比流經海區的水溫高,寒流則恰恰相反。

全球海洋表層洋流分布圖

雖然全球的海水都是相通流動的,但海洋也像陸地一樣有貧瘠和豐饒之分,海洋裡也不是處處充滿生機。這是因為海洋生物的分布與海水的溫度、鹽度、透明度等理化性質有關,而洋流則通過影響海水的理化性質進而影響到海洋生物的分布。

只有那些浮遊生物大量繁衍的海域,才能養活足夠多的魚群,形成漁場。

海洋生態鏈條的基礎來自浮遊生物,只有那些浮遊生物大量繁衍的海域,才能養活足夠多的魚群,魚群天然密集的海域就是漁場。漁場沒有固定的邊界限制,漁場之所以能集中數量繁多的魚蝦群,在於適宜魚蝦生長繁殖的水深、水溫、光照、鹽度、地形,還有食物,各方麵條件一個都不能少。造就這些條件的因素很多,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水文現象—洋流。

洋流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水文現象,通過影響海水的理化性質進而影響到海洋生物的分布。

上升補償流攪動海水形成秘魯漁場

漁場是海洋中的「寶藏」,但並不是任何洋流流經之處都能成為漁場,只有冷暖流交匯的海域和存在上升補償流的海域才有機會成為漁場。其中由上升補償流形成的超級漁場,其代表便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

上升補償流攪動海水形成秘魯漁場

這處漁場位於秘魯沿岸,處在東南信風帶內,當東南信風從南美大陸吹向太平洋時,使秘魯沿岸的表層海水離岸而去,深層海水便上升補充而形成上升補償流;同時強勁的西風漂流受到南美大陸的阻擋,分支北上成為秘魯寒流,寒流水溫低密度高,容易形成下沉水流,與補償流的上升運動相反,進而海水紊亂運動,海底的營養鹽類被上翻帶至表層,浮遊生物大量繁殖,進而為魚蝦提供充足的餌料,便形成了秘魯超級漁場。

世界四大漁場與洋流分布圖

冷暖流交匯形成「供養了歐洲」的紐芬蘭漁場

當然世界四大漁場除了秘魯漁場,還有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和不列顛群島的北海漁場。不過後者均屬於冷暖流交匯的海域。如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便是從格陵蘭島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與北上的墨西哥灣暖流在加拿大紐芬蘭島西北的海域交匯形成。

從格陵蘭島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與北上的墨西哥灣暖流在加拿大紐芬蘭島西北的海域交匯形成超級漁場。

由於冷暖流的水溫、密度的差異,使海水產生了局部對流,使下層海水抬升,呈弓穹形或峰巒形流動,把沉積在底層的營養鹽類和有機質碎屑帶到上層,以此為食的浮遊生物迅速繁殖,成為魚類的餌料,誘使魚群到此覓食。另外,魚類都有自身適宜的水溫和鹽度,冷暖洋流間的水溫差和鹽度差,在交匯時形成了無形的「水障」,禁錮了魚群的活動範圍,使魚群集中,形成漁場。

加拿大東部的紐芬蘭漁場曾經盛產鱈魚,但因為過度捕撈最終漁場資源枯竭。

加拿大東部的紐芬蘭漁場曾是一座世界超級漁場,在1508年被英格蘭探險家約翰·卡波特意外發現,留下了「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傳說。歷史上其產量異常豐富,甚至「供養了歐洲」,被冠以「能踏著鱈魚群脊背走上岸」的地方。不過經過近百年來人類貪婪的捕撈和掠奪之下,這個曾繁榮了數個世紀的漁場遭遇了滅頂之災,陷入看不到頭的衰落和蕭條。

來自赤道的日本暖流與北太平洋南下的千島寒流交匯形成北海道超級漁場。

「世界四大漁場」之首的北海道漁場

除了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外,被冠以「世界四大漁場之首」的北海道漁場,同樣是由冷暖流交匯形成。不過,它交匯的是由來自赤道的日本暖流與北太平洋南下的千島寒流。當我們從高空鳥瞰西北太平洋,就發現一條帶狀深黑色的龐大海流,從菲律賓開始,彎彎繞繞穿過臺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方向的阿拉斯加流去。這就是僅次於北大西洋暖流的世界第二大洋流—日本暖流,又稱黑潮。

日本暖流藍得近乎發黑的顏色與周圍的海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日本暖流藍得近乎發黑的顏色與周圍的海水形成了鮮明對比,它寬達150公裡、長約6000多公裡,源源不斷的將來自赤道的暖水送往北太平洋。因其勢力浩蕩,使得西北太平洋海域不僅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北海道漁場,還有俄羅斯的鄂霍次克海漁場、日韓交界處的對馬漁場,以及曾經富饒的中國舟山漁場等。

北海道漁場捕獲秋刀魚

這裡既匯集了種類豐富的暖流魚類,如魷魚、鮐魚、巴特柔魚、秋刀魚、沙丁魚;又有寒流魚類,如鱈魚、明太魚、鯡魚、鱒魚、大馬哈魚等,還有數目可觀的洄遊性大型魚類:旗魚、烏魚、鰹魚以及以「海洋黑金」著稱的藍鰭金槍魚。儘管部分漁場已遭到過度捕撈,但目前為止,這裡仍是全球漁業資源最豐富的海域,年捕撈量超過2000萬噸,佔全球海洋捕撈量的四分之一。

海洋牧場是用另一種方式來思考耕海牧漁,或許是未來開發海洋的主要方向。

洋流賜予了人類超級漁場,但在全球不斷暴漲的人口基數面前,依然顯得「力不從心」。如今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沿海漁民已陷入無魚可捕的境地。對於未來,大海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糧倉,除了到更遠的公海去尋找資源外,從幾千年來的傳統漁獵和養殖形式向更高級的海洋牧場形式轉型,或許是未來開發海洋的主要方向。

備註: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請留言。

相關焦點

  • 漁場,洋流賜予人類的寶藏
    海洋是地球生命之源,也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雖然海洋裡到處是魚蝦,但是海洋裡的魚蝦分布並不均勻。只有那些魚蝦貝類大量聚集、並且方便捕撈的海域,我們才稱之為漁場。一個漁場有較多的魚蝦生存,那麼意味著有較多魚蝦吃的食物,即海洋浮遊生物,也就是那些微小浮遊動物和植物,浮遊植物處於海洋生物鏈的低端。在海洋中,哪裡有適合浮遊植物生長的環境,往往那裡就有較多的魚類。而浮遊植物的生長主要需要陽光和各類營養物質。這當中,洋流的作用功不可沒。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洋流的影響、四大漁場、六大板塊)
    相鄰兩個板塊之間,主要分為兩種邊界:①生長邊界:兩個板塊相互遠離,距離越來越遠,常常會形成海嶺、斷層、裂谷、新的海洋(下圖中紅色邊界);②消亡邊界:兩個板塊相互擠壓,距離越來越近,常常會形成山脈、海溝(下圖中的綠色邊界)。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四大漁場、洋流、南非、非洲的氣候)
    ,叫做洋流。按照洋流的性質(冷、暖),可以將洋流分為兩種類型:暖流、寒流。①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帶來了大量的海洋暖溼氣流,對沿岸氣候「增溫增溼」,帶來充足的水汽和降水。世界的洋流流動方向有一定的規律:①南半球,洋流逆時針流動;②北半球中低緯度,洋流順時針流動;③北半球中高緯度,洋流逆時針流動。
  • 海洋中也存在著河流嗎?帶你了解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你知道嗎,在廣闊的大洋中,奔騰著許多巨大的洋流,它們就像地上的河流一樣奔騰不止,不過它們的體型可比河流大得多了,它們就像大海的血管,把能量和養料送往海洋各地。可是你了解洋流嗎?下面就讓藍少和你一起走進洋流的世界吧。洋流是大海中海水運動形成的水流,在世界大洋中的許多地方,一年四季都活躍著它的身影,比如我們國家附近的黑潮暖流,位於北美洲東部的墨西哥灣流,位於南極洲附近的南極繞極流等等。
  • 在廣闊的海洋中,為什麼有些海域漁業資源特別豐富,形成漁場?
    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向自然界索取各種食物,人類不僅在陸地上種植作物和飼養動物,而且還向海洋索取食物,甚至在21世紀海洋將會成為人類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有科學家提出要建設「海洋牧場」。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生活著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大量的魚類是人類海洋捕撈的主要對象,不過海洋中漁業資源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而是在某些區域相對集中的分布,從而形成了許多著名的漁場。海洋漁業資源那麼,海洋中哪些地區魚類多,漁業資源豐富呢?
  • 【常識積累】洋流
    世界四大漁場:1)北海道漁場:位於日本北海道島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2)北海漁場:位於歐洲北海,北大西洋暖流與極地東風帶帶來的北冰洋南下冷水交匯。3)秘魯漁場:海岸盛行東南信風,為離岸風,導致上升補償流(亦稱湧流)。4)紐芬蘭漁場:加拿大紐芬蘭島附近,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 盤點世界四大漁場:紐芬蘭漁場現面臨無魚可捕
    從圖片上可以清楚看到「世界四大漁場」在全球的分布圖,學過基礎地理的都清楚,造成漁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對於我國而言,最有名的就是舟山漁場了,不過舟山漁場的規模跟這些漁場不能比。不過,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導致一些漁場的漁業資源大幅的縮減,比如紐芬蘭漁場。
  • 地理科普|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難點詳解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理解洋流概念時,要把握幾個關鍵詞,常年比較穩定、沿著一定方向、大規模。2、洋流的性質①按照洋流性質,洋流分哪幾種類型?其特點有何不同?按性質,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兩種類型。
  • 世界四大漁場北海道、紐芬蘭、北海和秘魯漁場,為什麼這麼多魚?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也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每年人類捕撈的海洋漁業資源總量超過1億噸以上,對於很過國家來說海洋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比如日本、挪威等國,海洋捕撈業所獲得的漁產品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
  • 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持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讓筆者簡單地說,洋流就是指海水的流動,更準確地說,洋流指的是海水的穩定流動方向。海水之所以會流動,風是其主要的助推器,但海水並不會往「助推器」相同的方向流動。因為海水一旦流動起來,它就不只是受到風的影響了,它會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也會受到更深層海水的摩擦力影響。
  • 高考地理試題:水循環和洋流模擬試題
    水循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巨大,人類目前只能以增加或減少地表蒸發、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調水等方式,去影響水循環的個別環節。   2、 水循環有什麼意義和作用?如果人類取用水量超過了水循環更新的數量或者水資源遭受汙染,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枯竭,因此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4、自己繪製一張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圖,閱讀教材小組合作完成P62頁活動內容。   5、閱讀教材P62頁的材料總結洋流的分布規律。
  • 【自然地理】第二十一講大規模的海水運動(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1.概念:
  • 洋流的影響,你都知道嗎?
    洋流作為海水大規模運動的形式之一,對全球地理環境有著極大的影響。我們將其簡要的分成四種方便記憶。一 氣候洋流影響著高低位之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熱量的分布。(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 洋流:最大規模海水運動,僅墨西哥灣暖流就為所有河流徑流的20倍
    ,是全球洋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來推算全球所有洋流的徑流量,那將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數字,人類如果能夠利用洋流中蘊含的能量,將解決人類能源短缺的局面。  雖然,洋流一般流向是固定的,但是也有特殊,那就是北印度洋海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北印度洋洋流呈現「夏順冬逆」的流動特徵。
  • 常識地理知識點:洋流分布及影響
    在自然地理中洋流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那麼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從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和洋流的性質及影響兩個方面來分析。一、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1.風海流:成因:風海流是洋流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主要由於信風和盛行風常年吹動海水形成。
  • 高中地理:洋流知識點總結
    海洋下墊面的性質是不均一的,其差異主要表現在冷、暖洋流上。洋流是歷年考試的重點,希望同學們多加練習、記憶!按成因洋流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三種。風海流:形成動力為大氣運動,規模很大。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海水在盛行風的吹拂下,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與地面風帶模式及其分布有著密切關係。
  • ...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洋流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的利弊...
    洋流,這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對於我們大多數的人類來說並不熟悉,或者一無所知。但是,洋流對於我們人類的生活及地球的地理環境有著巨大的影響,且利有弊。一、積極影響(一)對汙染的稀釋洋流的流動使得部分海域受到嚴重汙染後,其汙染物得到迅速地擴散,這樣也就加快了汙染物的稀釋和淨化的速度,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恢復具有重大意義。
  • 2020年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洋流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的利弊...
    洋流,這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對於我們大多數的人類來說並不熟悉,或者一無所知。但是,洋流對於我們人類的生活及地球的地理環境有著巨大的影響,且利有弊。一、積極影響(一)對汙染的稀釋洋流的流動使得部分海域受到嚴重汙染後,其汙染物得到迅速地擴散,這樣也就加快了汙染物的稀釋和淨化的速度,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恢復具有重大意義。
  • 高一地理複習方法:整理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時,洋流發生改變,對世界上很多地區的氣候都有影響,包括對我國.  2.影響海洋生物資源.有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為浮遊生物提供充足的養料,從而為魚類提供充足的餌料,有利於魚類大量繁.寒暖流交匯也能夠形成水障,使得魚群集中,往往形成較大的漁場(如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有上升補償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漁場(如秘魯漁場).
  • 高中地理|漁場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聯繫洋流分布推導漁場分布溫帶沿海海域是漁場分布的主要海域,這裡的漁場大多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熱帶和副熱帶的漁場主要分布於離岸風盛行、上升流勢力強大的海域,多位於副熱帶大陸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岸等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