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持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2020-12-05 昕子說自然

讓筆者簡單地說,洋流就是指海水的流動,更準確地說,洋流指的是海水的穩定流動方向。海水之所以會流動,風是其主要的助推器,但海水並不會往「助推器」相同的方向流動。因為海水一旦流動起來,它就不只是受到風的影響了,它會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也會受到更深層海水的摩擦力影響。讓我們一點一點地分析這件事。在這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什麼叫科裡奧利效應。科裡奧利效應告訴我們說,如果您站在北極的位置往赤道扔鉛球,那麼從北極上空俯視,鉛球在到達目標位置時有一個向右的弧度。

反過來如果您站在南極扔鉛球,從南極的上空俯視,鉛球在到達目標位置時是有一個向左的弧度。海水的流動方向也遵循這個原理,但是如果您是說海洋表面上的那一層海水,它的流動方向的確是和風力一致,因為海水表面一層的粒子是直接受到風的摩擦力而被推動。但也只有海面薄薄的一層水面會只受到風力影響,無法影響海裡更深也更沉重的海水,在海面以下更深一層、無法被風力直接推動的地帶,科裡奧利效應的作用就開始顯現,它會和風的吹動方向有一個四十五度的夾角。

這就是為什麼赤道附近的洋流是與赤道平行流動,因為赤道附近的貿易風本身是東北風或東南風。別忘了水分子和水分子間彼此也有拉力,在海水越深的地方,科裡奧利效應就越明顯,每下降一層的海水,都和上一層的海水之間形成科裡奧利效應,於是每一層海水的流動方向都會跟上一層海水的流動方向產生偏斜。在九十米深的海水處,海水的流動方向已經和風的流動方向完全相反了。從結果來看,在風力和各層海水的彼此拉扯下,最終海水流向了和風力的兩邊呈九十度角的方向。

即使這和風的流向並不完全相關,當風向與海岸平行時,深度為九十米的海水就會往遠離海岸的方向移動,而九十米以下的海水就會上升,取代被風吹走的部分。更深處的海水有更豐富的營養,讓那些原本在淺水區活動的遊魚生長得更加肥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區域就是南美洲秘魯海岸的漁場,這都是那附近的海域上升流極大的緣故。雖然建造一個漁場並不是一定要在上升流較大的地方建造,但上升流所帶來的營養無疑會使水質更加肥沃,養出更容易受到消費者喜愛的魚。

不過,只有在海水上升流穩定的海域才能明顯提升漁場中魚類的質量,像加利福尼亞地區那樣不穩定的上升流對於漁場來說則沒有那麼大的利用價值。眾所周知,南、北赤道的洋流向西移動,而在北半球,更深一層的海水則會向北移動,同時在南半球,同樣深度的海水則會向南移動,而更深層的海水會上升以替代流走的海水,形成逆流。在風力和科裡奧利效應的雙重作用下,海洋中的水在一定範圍內形成類似於巨大漩渦的循環,這在地理上被稱之為環流。

筆者發現,在跨越赤道的海域,在南、北赤道中都會分別有兩個相應的環流,這三個海域分別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它們分別在南半球有一個以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環流,在北半球有一個以順時針方向旋轉的環流。不過由於它們在南、北半球佔據的面積不同,所以環流的大小也有所不同。大西洋在南、北半球所分別形成的兩個環流大小比較相仿,而另外兩片海域在南半球的環流面積都更大,而印度洋在北半球所形成的環流面積非常小。

相關焦點

  •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三大因素,決定了全球氣候基本格局
    決定全球氣候基本格局的因素氣候是自然地理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極富變化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全球各地氣候類型複雜多樣,氣候特徵各不相同,就算在同一種氣候類型內部,也存在氣候特徵的差異。為了研究氣候,我們應該從形成氣候的因素角度來入手,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氣候的形成因素在上述因素中,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三大因素,決定了全球氣候類型分布的基本格局。
  • 洋流賜予的海洋漁場,滿足人類25%所需蛋白質的最後狩獵場
    海洋生態鏈條的基礎來自浮遊生物,只有那些浮遊生物大量繁衍的海域,才能養活足夠多的魚群,魚群天然密集的海域就是漁場。漁場沒有固定的邊界限制,漁場之所以能集中數量繁多的魚蝦群,在於適宜魚蝦生長繁殖的水深、水溫、光照、鹽度、地形,還有食物,各方麵條件一個都不能少。造就這些條件的因素很多,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水文現象—洋流。
  • 地理科普|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難點詳解
    (索馬利亞洋流除外)3、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1)洋流的成因在物理中我們就學習過,任何物體要運動,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麼使得海水定向大規模運動的外力是什麼呢?洋流是在盛行風、陸地形狀和地磚偏向力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盛行風是洋流產生的主要動力。在盛行風的影響下,洋流又有怎樣的分布規律呢?
  • 高中地理:洋流知識點總結
    例如,西風漂流、信風帶內的洋流。密度流:由密度差異引起,多出現在封閉海域與外洋之間。例如,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紅海與印度洋之間。補償流:分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兩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魯寒流。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多由低緯流向高緯或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多由高緯流向低緯或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島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 漁場,洋流賜予人類的寶藏
    這當中,洋流的作用功不可沒。洋流,就是沿著一定方向的有規律的大規模海水運動。洋流是海水的主要運動形式,它促使不同海區間進行著大量的水量交換、熱量交換、鹽分交換和溶解氣體交換等,從而利於生物的繁殖和生長。洋流按其性質可分為寒流和暖流兩種。在寒暖流交匯的地區,往往形成大型的漁場。
  • 全球洋流是如何運動的?
    表面洋流是由三個因素造成:全球風向分布特徵、地球的自轉和大洋盆地的形狀。表面洋流非常重要,是地球上熱量分布、影響全球氣候的主要因素。洋流並不取決於天氣,即使在大風暴中,洋流也不會改變,因為它們所依賴的因素並未變化。
  • 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加劇了全球氣候類型分布的複雜程度
    我們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由很多要素來組成,其中基本的要素包括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五大類。為了研究氣候,我們應該從形成氣候的因素角度來入手,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氣候形成因素在上述因素中,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三大因素,決定了全球氣候類型分布的基本格局,而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加劇了全球氣候類型分布的複雜程度。
  • 【專題突破】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氣候判別(高中地理),務必...
    對氣候(氣溫、降水)的影響  太陽輻射(緯度位置)  決定熱量帶  影響因素  對氣候(氣溫、降水)的影響  大氣環流  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
  • 地理知識 —— 洋流
    風海流:形成動力為大氣運動,規模很大。例如,西風漂流、信風帶內的洋流。密度流:由密度差異引起,多出現在封閉海域與外洋之間。例如,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紅海與印度洋之間。補償流:分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兩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魯寒流。
  • [高考地理知識點]影響地理事物(現象)的因素
    影響地理事物(現象)的各種因素   1、影響某地氣溫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氣、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類活動   (1)、位置: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①緯度對氣溫的影響:全球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 全球洋流的成因與分布(航海和租船的朋友看過來)
    南半球中緯海區的西風漂流  在南極大陸周圍形成的繞極環流  北印度洋形成的季風環流  1.反氣旋型大洋環流  信風帶作用下的信風漂流(南、北赤道暖流)向西流動,遇大陸後,一部分海水因信風切應力南北向速度分量不均和補償作用而折回,便形成了自西向東的赤道逆流和赤道潛流;另一部分信風漂流向高緯的南北分流,在北太平洋形成黑潮、在南太平洋形成東澳大利亞洋流
  • 高中地理核心知識點,洋流專項解析
    ,弄清各大洋主要洋流名稱3、依據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律,結合實際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規律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2.按性質劃分洋流的類型(1)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2)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3.影響洋流的因素(1)盛行風
  • 【常識積累】洋流
    4.世界洋流分布規律:①中低緯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相反。(北順南逆,東寒西暖)②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洋環流。(北逆南無,東暖西寒)③南極大陸外圍,在南緯40°~6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橫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風漂流,其性質為寒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夏順(時針)冬逆(時針)」的季風洋流,這主要與該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風,冬季刮東北季風有關。
  • 帶你了解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你知道嗎,在廣闊的大洋中,奔騰著許多巨大的洋流,它們就像地上的河流一樣奔騰不止,不過它們的體型可比河流大得多了,它們就像大海的血管,把能量和養料送往海洋各地。可是你了解洋流嗎?下面就讓藍少和你一起走進洋流的世界吧。洋流是大海中海水運動形成的水流,在世界大洋中的許多地方,一年四季都活躍著它的身影,比如我們國家附近的黑潮暖流,位於北美洲東部的墨西哥灣流,位於南極洲附近的南極繞極流等等。
  • 大氣|分析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
    2、 大氣環流。大氣的運動中既有熱量循環,也有物質循環。在大氣中水汽就是隨著大氣的運動而運動。在三圈環流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當大氣運動是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一般不容易降水;而當大氣運動從低緯向高緯運動易形成降水。當氣流上升運動時溫度降低易降水;而下沉運動不易降水。
  • 乾貨| 四大漁場形成的原因及條件總結
    四大漁場形成的原因及條件總結 綜合考慮,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裡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遊生物繁盛。它們是魚類的餌料,一般溫帶海區較多。
  • 高中地理|漁場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聯繫洋流分布推導漁場分布溫帶沿海海域是漁場分布的主要海域,這裡的漁場大多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熱帶和副熱帶的漁場主要分布於離岸風盛行、上升流勢力強大的海域,多位於副熱帶大陸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岸等海域。
  • 高考地理試題:水循環和洋流模擬試題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 、 和 間通過吸收 或放出 ,以 、 、 三態的轉化形成了總量平衡的循環運動。水循環又使地表 得以大規模地運動,並塑造了多種 。   1、對氣候的影響:洋流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的水熱輸送和全球的熱量平衡;對沿岸地區氣候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暖流有增溫增溼作用,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溫減溼的作用,如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氣候受寒流影響較大。   2、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的影響:寒暖流交匯為魚類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形成漁場,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
  • 趣味地理:盤點那些千奇百怪的「洋流」,你了解多少
    洋流又被稱為海洋中的大河,是指海洋中按照一定規律運動的水體。它在各大洋輸送著水,氧氣和各種營養鹽,使得大洋充滿了活力。前期的文章中我有介紹洋流基本知識的,本文中我會著重介紹一些「有特點」的洋流。它在離開美國東海岸轉向北大西洋的時候被稱為北大西洋暖流,像一條龐大的暖氣管道,把熱量源源不斷輸送到北歐,讓那裡由苔原變成了森林,英國近海甚至可以生長珊瑚,可見這條洋流對於沿岸氣候影響的顯著。
  • 趣味地理:盤點那些「千奇百怪」的洋流,你了解多少
    它在離開美國東海岸轉向北大西洋的時候被稱為北大西洋暖流,像一條龐大的暖氣管道,把熱量源源不斷輸送到北歐,讓那裡由苔原變成了森林,英國近海甚至可以生長珊瑚,可見這條洋流對於沿岸氣候影響的顯著。在太平洋,有與之相似的黑潮(日本暖流),最大流速可達2m/s,都屬於西向強化流的類型,對於沿岸地區氣候的影響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