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藍少,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你知道嗎,在廣闊的大洋中,奔騰著許多巨大的洋流,它們就像地上的河流一樣奔騰不止,不過它們的體型可比河流大得多了,它們就像大海的血管,把能量和養料送往海洋各地。可是你了解洋流嗎?下面就讓藍少和你一起走進洋流的世界吧。洋流是大海中海水運動形成的水流,在世界大洋中的許多地方,一年四季都活躍著它的身影,比如我們國家附近的黑潮暖流,位於北美洲東部的墨西哥灣流,位於南極洲附近的南極繞極流等等。
奔騰的洋流雖然和陸地上的河流很像,但其實比河流厲害得多,就拿我們國家附近的黑潮暖流來說,黑潮的流速最大可以達到兩米每秒,水流量則可以達到驚人的5000萬立方米每秒,這相當於一秒就要流走三個杭州西湖的水。另外有些洋流還十分善變,比如印度洋環流,在夏天順時針運動,冬天就變成了逆時針運動,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洋流的這些特點和它們的形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海洋的各處幾乎都有洋流,而每個洋流的誕生都有著各自的原因,但歸納起來,其實也只有兩大類情況。
一種原因是海水被調皮的風持續吹動,形成風海流,因為是由風而生,所以它只存在於海水的上層,大部分海洋表層的洋流都屬於風海流,比如剛剛提到的那位善變的印度洋環流。不過我們可能誤會它了,善變其實並不是印度洋裡的海水,而是印度洋上空的季風。洋流形成的另一種原因,則是海水中鹽分和溫度的變化,這些變化會使海水變重或變輕,這樣就會運動起來形成洋流,比如說南北極的海水,在結冰過程中會將海水中的鹽分擠出來,這些被驅逐出境的鹽分就會融入周圍的海水,使它們的密度變大,密度大的海水是更重的,這樣密度大的海水會下沉,形成密度流。
和活躍在海水上層的風海流不同,穩重的密度流更喜歡在安靜的大洋海水下層慢慢的流動。經過推算,有些密度流完成整個海洋旅程甚至要花1000多年的時間。洋流是一種範圍巨大的海洋現象,我們當然要想方設法加以利用,航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蒸汽機發明之前,在依靠風帆航海的時代,人們必須藉助季風和洋流的幫助才能快速地航行。我國古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他的一生七次下西洋,顯示了他高超的航海技術,而他順利遠航的關鍵就是對季風和洋流的利用,他每次下西洋,出發的日期都定在冬天,而返航的時間則儘量選在夏天,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鄭和需要利用季風和洋流,在冬天,我國沿海的風大多從西北向東南刮,沿岸的洋流也是由北向南流動,最適合艦隊向南航行。而當夏季返航時,從新加坡附近的馬六甲到我國沿海,已經颳起了從西南向東北吹的西南風,南海的洋流也在西南風的吹動下變成了西南季風漂流。鄭和的艦隊就可以借著風和洋流,輕鬆省力的從南向北回到祖國了。今天人們航海使用的是裝備了發動機和螺旋槳的輪船,已經不用藉助風力了,但仍然會依靠洋流來為輪船節省燃料。
洋流不僅在航海上,還在漁業上幫了我們大忙。你知道世界四大漁場嗎?他們是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日本的北海道漁場,英國的北海漁場和南美洲的秘魯漁場,這四大漁場的形成都與洋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和英國的北海漁場,都是寒冷洋流和溫暖洋流交匯的地方,在這裡,海水會因為冷水暖水的混合,而把存在海洋底部的營養物質翻到淺層,不僅吸引了無數的浮遊生物,還吸引了吃浮遊生物的小魚和吃小魚的大魚,一個熱鬧的漁場就形成了。
而位於南美洲的秘魯漁場,則是因為當地從大陸向西吹向海洋的風,帶動了表層海水形成風海流,並連帶著讓底層含有更多營養物質的海水翻湧上來,形成了一個富饒的海洋樂園。多虧了各種洋流的幫忙,這些漁場每年都為我們的餐桌提供著豐富的可口海鮮。聽到這裡你知道洋流的形成原因了嗎?那麼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關注小編,如果你有什麼看法,也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