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知識百科:科學探索洋流的過程了解一下

2020-12-04 百家號

海洋知識百科:科學探索洋流的過程了解一下

大家好,我是十年九不見,喜歡我的科技文的小夥伴,記得點讚加關注哦~

在海邊散步,我們會發現許多漂流物品被衝上沙灘。令人遺憾的是近來的漂流物多是塑料瓶或泡沫塑料之類的東西,但是偶爾也能發現一些漂流的木頭或者椰子等物品。這些物品上有的吸附著藤壺等貝類,有的殘留著海龜的爪痕,顯然在海洋上漂流了很久。只要我們能夠調查出這些漂流物從哪裡漂來,也就可以推測出將它們帶來的洋流的運動了。椰子肯定是順著黑潮從南方的島嶼漂流來的,而由日本海岸漂流出的物品則在美國的西雅圖和阿拉斯加被發現。這一切說明在北太平洋上存在著一個被稱為亞熱帶循環的順時針洋流系。

根據這一點,從很早以前人們就用漂流瓶的方式來調查洋流。其中流傳較廣的有郡司大尉的故事。據說郡司大尉受海洋學家和田雄治博士的委託,在公元1893年的擇捉島向色丹島施放了400枚漂流瓶。雖然最後只收回了5枚漂流瓶,但是這可是日本最早的洋流調查實驗。現在我們仍然經常使用漂流瓶的方法來調查洋流。漂流試驗用的防水紙也被稱為「漂流明信片」。如果您發現了漂流瓶或者漂流明信片,請記錄當時的時間和地點並及時和有關單位聯繫。從船隻的漂流情況也可以測量洋流。

例如即使按照固定的方位航行,由于洋流的影響,船隻的航線仍然會或左或右地偏移,或者航行速度受到影響。據此可以測出洋流的方向和強度。順便提示一點,現代的船隻的航行系統都已經考慮到了洋流的影響,自動根據洋流的情況來調整航行的方向。現代依靠人造衛星來確定海上位置。就像許多人都知道的,現在隨著車輛的導航而普及了的「全球定位系統」在全球的任何角落都能利用,當然船隻也能使用。在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標上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的信號接收器,就可以以100米以內的精度來測量每秒的位置,這樣就可以測出洋流的速度。

當然,這種GPS浮標需要回收,或者利用其他電波信號來告知它的位置。在另一種被稱為「ARGOS系統」的系統中則利用軌道氣象衛星來確定現在的位置。電波自浮標發出,由氣象衛星接收,每日進行6~10次的定位。根據這個方法可以相當準確地測定海洋表面海水的運動。測量風速的風速計不僅僅在氣象觀測所才有,在學校等地方也經常能見到。同風速計一樣,測量水流的設備稱為「流速計」。風速計由測量風的強度的螺旋葉片部分和測量風向的箭頭部分構成。這兩種信號都被轉化為電信號並記錄在觀測室中。流速計也使用螺旋輪,一般多為垂直轉軸的葉輪式。

當流速計被安裝在觀測塔或者海底的平臺上時,它的結構和風速計幾乎一樣。但是如果將它固定在繩索上進行測量,就必須安裝特殊的系統。因為繩索會和流速計一起旋轉,所以必須內置定位計和記錄計。進入20世紀後,這種流速計又有了不少的發明。例如,有一種發明,每當螺旋輪旋轉一周,磁定位盤中便有一粒小金屬球落入。將這種流速計固定在繩索的一端垂在一定深度的測定層上保持一定時間,然後將它提起。根據金屬球的數量便可以計算出測定時間內的平均流速和流向的頻度。另外,還有一種辦法,每間隔一定時間便以列印的形式在軸紙上記錄葉片和磁定位計的方向。

在轉速器和方位指示器上則記錄著鉛字。到了20世紀60年代改用膠片,近代則多用磁帶等磁記錄設備。現代的記錄計利用電腦存儲記錄,直接輸入電腦進行數據分析。根據最新的調查研究結果,在水深1萬米的海溝底部最大也有10釐米/秒的流速。在這方面機械式的流速探測器立了大功。有的敏感度高的螺旋輪在1.5釐米/秒的流速下便可以開始旋轉。要測量更加微小的流速就要使用電磁式或聲波式設備了。所謂的電磁式,就是在線圈裡通電,使感應器周圍產生磁場,當海水流過磁場時會產生電壓,根據所產生的電壓就可以測得水流的數據。

所謂的聲波式,根據的是聲波在順流的情況下比逆流情況下早到達目的地的原理。音速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每秒1500米,10釐米的距離所需的傳播時間也可以測量。現在一般在海底間隔約10千米處安裝2臺聲波產生接收器,用來進行測量從海底到海面的平均流速的試驗。在海水中也存在著如浮遊生物一類的隨海水的運動而運動的可反射聲波的物體。南海上船隻的船底發射出的聲波在遇到上述的反射體時,會反射出頻率不同的聲波。這就是船同反射體的相對運動的都卜勒效應。根據接收到回音的時間差可以測出反射體的深度。這就是所謂的「聲波都卜勒流速計」。將這種流速計安裝在船底,可以在航行過程中測量水深1000米處的流速。

此篇文章為十年九不見原創文章,目前只在百度百家號平臺獨家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海洋中也存在著河流嗎?帶你了解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大家好我是藍少,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你知道嗎,在廣闊的大洋中,奔騰著許多巨大的洋流,它們就像地上的河流一樣奔騰不止,不過它們的體型可比河流大得多了,它們就像大海的血管,把能量和養料送往海洋各地。可是你了解洋流嗎?下面就讓藍少和你一起走進洋流的世界吧。
  • 海洋科學:探索海洋的奧秘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大氣圈、巖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為控制地球表面的環境和生命特徵的一個基本環節。 自古以來,人類就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海洋為人類提供了數不清的魚類,帶來了航行的便利,蘊含著無盡的寶藏;同時,無情的波濤也吞噬了許多水手的生命。人類一直在探索大海,但海洋科學卻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迄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 怎樣學好「洋流」知識還能牢固掌握?
    高一同學中有很多反映洋流部分的知識點比較難學一點。那是哪點比較難呢?又說不清楚,有的不容易在圖上判斷出寒暖流,有的不容易識別洋流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的,有的說看試卷上的所給一個圖,不知道這是位於東岸還是西岸,到底是寒流還是暖流,這個洋流是怎麼影響周圍氣候就更不明白了。針對同學們的問題,在整理一下關于洋流的相關學習問題,便於同學們很好的站我洋流知識。
  • 洋流正在加速!NASA發布海洋消失的景象,沒水的地球或是這樣子
    海洋通過洋流的形式,將海底的各種養分「翻到」海水各個深度,為各種浮遊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不過現在的科學報告指出,地海洋的洋流正在加速,它們的的速度越來越快。根據發布在《科學》的科學報告,研究人員分析了從1990年至2013年地球洋流情況,發現海流的能量每十年增加約15%。對於這些洋流在近幾十年內加速的原因,有研究人員認為,可能與當前的氣候變暖有一定的關係,畢竟當前氣候變暖確實是一個趨勢。
  • 這個風靡世界的免費百科知識網站,既能學科學,又能學英語
    Hello,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家免費的百科知識網站—DK Find Out!這個網站就像DK百科圖書一樣豐富,特別適合有一定英文基礎,想要閱讀學習英文科普知識的小朋友。另外圖文並茂的視覺化內容非常吸引幼齡的小朋友,適合爸爸媽媽每天陪伴寶寶一起閱讀觀看,進行科普知識的啟蒙。著名出版社出品,涵蓋多學科知識DK是英國著名的出版社,他們出版了很多系列化的科普、百科、生活類的圖書,是非常吸引3-8歲小朋友們的百科讀物。
  • 地理科普|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難點詳解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理解洋流概念時,要把握幾個關鍵詞,常年比較穩定、沿著一定方向、大規模。2、洋流的性質①按照洋流性質,洋流分哪幾種類型?其特點有何不同?按性質,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兩種類型。
  • 洋流變暖,海洋底棲生物「迷路」了
    據《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來自加拿大羅格斯大學的海蒂·福克斯,對海洋底棲生物產卵及其幼體在大西洋隨洋流沿岸漂流的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洋流變暖正導致底棲生物向不適於生存的地方分布。福克斯表示,「它們明顯去了錯誤的方向」。
  • 地理知識 —— 洋流
    洋流是地球上熱量轉運的一個重要動力。洋流調節了南北氣溫差別,在沿海地帶等溫線往往與海岸線平行就是這個緣故。海洋下墊面的性質是不均一的,其差異主要表現在冷、暖洋流上。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海水在盛行風的吹拂下,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與地面風帶模式及其分布有著密切關係。
  • 從高校百科看百度百科知識體系的成長
    近日,筆者在幫助一個孩子填報志願時,習慣性地上網搜了一下「浙江大學」,發現百度百科詞條和以前相比又有了新變化,詞條不僅有學校概況和2015最新的招生計劃、歷年分數線、招生簡章等,還能根據生源地和成績測試錄取到學校的概率,幫助考生進行錄取分數預測。筆者搜索了幾個高校後發現,只要是教育部認可學歷的本科或專科高校,在詞條頁的頂部都有一個高校百科引導入口。
  • 趣味地理:盤點那些千奇百怪的「洋流」,你了解多少
    洋流又被稱為海洋中的大河,是指海洋中按照一定規律運動的水體。它在各大洋輸送著水,氧氣和各種營養鹽,使得大洋充滿了活力。前期的文章中我有介紹洋流基本知識的,本文中我會著重介紹一些「有特點」的洋流。大洋西岸存在著熱鹽環流,上層部分由南半球流向北半球,由於北半球的西向強化流與已有的熱鹽環流流向一致,兩者重疊有加強作用,所以北半球大洋西岸的洋流普遍比南半球的強勁。
  • 趣味地理:盤點那些「千奇百怪」的洋流,你了解多少
    洋流又被稱為海洋中的大河,是指海洋中按照一定規律運動的水體。它在各大洋輸送著水,氧氣和各種營養鹽,使得大洋充滿了活力。前期的文章中我有介紹洋流基本知識的,本文中我會著重介紹一些「有特點」的洋流。大洋西岸存在著熱鹽環流,上層部分由南半球流向北半球,由於北半球的西向強化流與已有的熱鹽環流流向一致,兩者重疊有加強作用,所以北半球大洋西岸的洋流普遍比南半球的強勁。秘魯寒流
  • 百度百科科學百科以網際網路促科普升級
    其中,百度百科「科學百科」專題中的科學詞條,全部由中國科協下屬14個學會專家編輯審核,幾乎聚集了全國各學科領域最頂尖專家學者,近2萬個科學詞條的容量,打造出當前最權威的科學知識平臺,對中國全民科學素養提升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 這套知識百科全書用圖表講解那些科學小知識
    圈爸圈媽還是很樂意回答圈圈的,可惜自身對知識掌握得不夠,所以不能很好的回答圈圈的提問。今天圈圈安利的這套書,可以說是,既能豐富爸爸媽媽的知識,同時也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帶大家一起探索神奇的世界,解開各種謎題。這套書有5個主題(動物、科學、人體、太空、恐龍),下面圈圈為大家一一介紹。
  • 科學公益 | 蓋廣生:海洋垃圾島形成了「第八大陸」
    由此,我們需要對海洋有一些了解,才能知道它與人類生活有多麼的密不可分,也才能深入了解海洋垃圾的成因和來源。人類對海洋的認識有多少?作為海洋專家的中國太平洋學會副會長蓋廣生表示,「我們只了解了海洋的5%,95%的海洋是需要我們繼續探索的。」
  • 在世界海洋眾多的洋流中,你覺得哪一個洋流的規模最大?
    從具體角度來說,洋流可以分為風海流、補償流和密度流,全球洋流運動是一個整體,共同組成了全球大洋的洋流體系,洋流的運動主要受到行星風系、地轉偏向力、海陸分布和海底起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墨西哥灣暖流在世界眾多的洋流中,你覺得哪一個洋流的規模最大?
  • 你對洋流到底了解多少?
    洋流調節了南北氣溫差別,在沿海地帶等溫線往往與海岸線平行就是這個緣故。海洋下墊面的性質是不均一的,其差異主要表現在冷、暖洋流上。按地理位置洋流按地理位置分為赤道流、大洋流、極地流、沿岸流四種。赤道流:分布於赤道附近海區。
  • 百度百科《行走的文明》探索瑞典文化,用直播打造知識傳播新場景
    在此背景下,百度也開始積極布局直播領域,以百度App為入口,將信息與知識以直播的形式呈現,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2月29日,為滿足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接近世界文明的需求,沉澱了超300家海內外博物館數位化內容的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推出直播類科普節目《行走的文明》。目前,《行走的文明》已經開播十期,帶領網友們"雲遊"了西班牙、荷蘭、日本和澳洲等地的博物館。
  • 冰島不明洋流 「大洋傳送帶」改變大西洋氣候
    海洋洋流的循環對區域氣候乃至全球氣候都有著深層次的影響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的海洋物理學家小組,與其他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
  • ...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洋流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的利弊...
    2019國家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洋流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的利弊分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gsoffcn 比較多招考資訊及時享甘肅公安輔警司法群 648534106
  • 地球畫卷之:洋流圖
    這些圖片看上去更像是梵谷的畫作,而不是科學照片。但這不是星空,這些驚人的圖像是衛星拍攝的,而後將洋流按溫度和路徑映射到畫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