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變暖,海洋底棲生物「迷路」了

2020-12-04 中國網新聞中心

  據《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來自加拿大羅格斯大學的海蒂·福克斯,對海洋底棲生物產卵及其幼體在大西洋隨洋流沿岸漂流的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洋流變暖正導致底棲生物向不適於生存的地方分布。福克斯表示,「它們明顯去了錯誤的方向」。

  底棲生物,即棲息於海洋或內陸水域底部的生物,是水生生物中的一個重要生態類型。幾年前,福克斯注意到一種海螺的數量在幾十年裡大幅減少,另一種則在外大陸架消失。在同片海域的其他底棲生物中,她也發現了類似的奇怪現象:一些寒冷水域的物種正往南,從深水區向淺水區轉移,整體來看分布範圍正在縮小,且新棲息地較之前溫度更高、更危險。

  深入探究之後,她發現底棲生物通常在海水達到一定溫度時排卵,在大西洋中部,這個時間段通常為晚春到初夏。而近幾十年裡,海水溫度平均升高2℃,使得海洋更早達到溫度閾值,底棲生物排卵的時間也因此提前約一個月。沿大陸架洋流流速在早春時期加快,隨後又有所放緩,如果底棲生物排卵時間過早,其幼體則可能沿岸漂移過遠。

  隨後,科學家擴大研究的物種範圍,從公共資料庫中收集了50個物種的數據並繪製出它們排卵時間、地點的分布圖,補充添加了幾十年來不同地區溫度變化的信息,並最終根據排卵時間對幼體轉移的影響,得出物種分布的長期變化。(實習生高行健)

相關焦點

  • 海洋變暖生物「迷路」
    全球變暖讓許多生物不得不尋找新的棲息地,但對海蝸牛、海腸和貝類等底棲生物而言,找到新家並非易事。9月7日,《自然—氣候變化》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部的藍貽貝出現了提前產卵現象,洋流會帶著幼貝向南方移動,而這不利於它們繁衍生息。隨著氣候變暖,海洋生物的生存狀態也受到一系列影響。它們可能要遷徙到相對寒冷的地方,或改變產卵時間,對更高的水溫產生耐受力。
  • 氣候變暖讓海底生物迷路
    全球變暖讓許多生物不得不尋找新的棲息地,但對海蝸牛、海腸和貝類等底棲生物而言,找到新家並非易事。9月7日,《自然—氣候變化》上線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部的藍貽貝出現了提前產卵的情況,而洋流會帶著幼蟲向更南處移動——這有些反常,因為這會阻礙物種在海洋中的有效移動,不利於它們的繁衍生息。
  • 海洋底棲生物研究顯示:7000年前長江三角洲曾是一片汪洋
    海洋底棲生物研究顯示:7000年前長江三角洲曾是一片汪洋 新華社南京11月22日電,記者11月22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古生物學者最新通過對海洋底棲生物——有孔蟲的研究,揭示出我國海岸線變化情況
  • 海底垃圾引發海葵爆發改變海洋底棲生態系統
    垃圾不僅會堵塞海洋生物腸道,纏繞生物,導致生物無法攝食和逃避,此外,還可以作為載體,通過洋流的作用,將附著生物輸運到其他海域,甚至導致生物入侵。因此,垃圾汙染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具有重要影響。而大部分的漂浮垃圾最終都會沉積於海底,使得海底成為海洋垃圾的巨大存儲庫。受觀測手段、成本、研究方法等條件限制,對於海底垃圾的大規模調查往往難以進行,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過程更是難以觀測。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海洋中環繞大陸的巨大洋流可被視為地球的循環系統,每一支洋流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流量的總和。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報導海底垃圾可能引發海葵爆發進而導致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改變
    該研究基於漁業資源底拖網調查,通過現場觀測和統計模型等方法,首次報導了海底垃圾對於鬚毛高齡細指海葵(Metridium senile fimbriatum)分布的影響,進而探討了海葵爆發對於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海底垃圾的密度是影響海葵分布的重要影響因子,二者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首次從統計學角度證明了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為研究多重壓力下海洋生態系統的演變提供了新視角。
  • 全球變暖引發海洋「災難」—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溫度已上升1°C。近日,兩項研究分別探討了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響。
  • 大西洋洋流變弱將導致氣候加速變暖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中美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其速度放慢可能導致今後幾十年裡氣溫加速上升。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又稱墨西哥灣流,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度地區,並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
  • 洋流正在加速!NASA發布海洋消失的景象,沒水的地球或是這樣子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上大部分面積都被海洋佔據了,海洋的佔比達到71%,而陸地的面積僅佔了剩下的29%。由於海洋面積非常大,所以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生態系統,在海洋中生存了無數生物。海洋通過洋流的形式,將海底的各種養分「翻到」海水各個深度,為各種浮遊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不過現在的科學報告指出,地海洋的洋流正在加速,它們的的速度越來越快。
  •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加速了洋流活動
    海洋環繞著洋流,每一個洋流流動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的總和,可以認為是地球的循環系統。近25年來,這種潮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這是根據觀測結果與模型相結合的新論文的結論,作者聲稱,從1990年至2013年,每十年約增長15%。
  •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加速了洋流活動
    海洋環繞著洋流,每一個洋流流動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的總和,可以認為是地球的循環系統。近25年來,這種潮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這是根據觀測結果與模型相結合的新論文的結論,作者聲稱,從1990年至2013年,每十年約增長15%。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海洋變暖壓縮了海洋生物的三維棲息地
    近日,巴利阿里群島大學——西班牙科學研究理事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發表了題為「Ocean warming compresses the three-dimensional habitat of marine life」的文章,發現海洋變暖壓縮了海洋生物的三維棲息地
  • 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
    成裡京:熱含量是一個能量的概念,因為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溫室氣體造成地球系統能量增加,所以我們經常用熱含量這個能量概念來表徵海洋一個體積內的變暖。當然,我們也常用攝氏度來表示溫度,通常溫度的概念是指一個點的溫度,不涉及體積。
  • 海洋底棲動物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近期,《科學進展》期刊發表題為《大型動物增加了沿海沉積物的甲烷通量》的文章指出,沿海沉積物中的多毛類和雙殼類動物生產了大量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是被忽視的海洋中的溫室氣體來源。
  • 研究稱海洋變暖將貝類困在它們無法逃脫的溫暖地區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隨著世界持續變暖,自然棲息地發生變化,預計許多物種將流離失所,這在陸地和海上都是如此。科學家們研究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有關底棲貝類的數據,發現了一個破壞性反饋循環的證據,在這個循環中,這些海洋生物的世代正被困在威脅其生存的溫暖地區。
  • 中英學者合作研究預測未來生物如何適應氣候變暖
    田力 攝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北京時間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田力博士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Mike Benton教授合作完成的科研論文《利用經典生態地理法則預測未來氣候變暖下的生物響應》,其中提出利用從達爾文時代(19世紀中期)就開始建立的一些生態地理理論,能夠對未來生物如何適應繼續升高的溫度給出預測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編者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全球變暖的爭論愈演愈烈,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與生態話題。「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黃恩清、田軍: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研究緣起和簡要歷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爭論愈演愈烈,現今已是一個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但在40-50年以前,科學家群體談論的題目並非「全球變暖」,而是「全球變冷」,原因有三。
  • 訪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裡京: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海洋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那麼,這樣的結果是如何得出的?這對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記者專訪了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裡京副研究員。記者:公眾對氣候變化最直接的感受是溫度的升降,我們注意到這一成果用「熱含量」來表示,您能通俗講講熱含量和溫度之間的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