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學進展》期刊發表題為《大型動物增加了沿海沉積物的甲烷通量》的文章指出,沿海沉積物中的多毛類和雙殼類動物生產了大量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是被忽視的海洋中的溫室氣體來源。
甲烷和氧化亞氮是導致氣候變化的強效溫室氣體。沿海沉積物是重要的溫室氣體生產者,但目前尚不清楚生活在其中的大型動物(大於1毫米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的貢獻。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結合微量氣體、同位素和分子分析,研究了兩個大型動物群(多毛類和雙殼類)對沿海沉積物中甲烷和氧化亞氮通量的直接和間接貢獻。
結果發現,大型動物使底棲甲烷排放量增加了8倍,可能佔波羅的海甲烷排放總量的9.5%。多毛類動物通過生物擾動間接增加了甲烷的排放,而雙殼類動物對甲烷排放有直接影響。通過對甲烷同位素的分析表明,雙殼類動物體內寄宿的古細菌可優先進行氫營養型甲烷生成。低溫(8 ℃)也會刺激氧化亞氮的產生。
研究表明,大型動物對溫室氣體的產生有貢獻。因此,在沿海沉積物生態系統中,大型動物在調節溫室氣體產生和交換方面發揮著重要但卻被忽視的作用。
(來源:《科學進展》 編譯:吳婷 責任編輯:王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