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大幅提升 或增加靜穩天氣出現概率

2020-12-05 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5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大氣成分室副主任方雙喜指出,2016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導致全球變暖,從長期來看,將導致靜穩天氣出現的概率增加,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新聞發布會上,方雙喜正在講話。李響 攝

自1750年工業化時代以來,不斷增長的人口、密集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和毀林增加、工業化以及化石燃料源的相關能源使用都促使了大氣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其中,2016年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再次刷新了紀錄。

2017年10月30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2016年度全球大氣溫室氣體公報》中稱,全球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突破有儀器觀測以來的歷史紀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相對2015年出現大幅上升,增幅達3.3ppm,比過去10年平均增長率高50%,這主要與2015-2016年厄爾尼諾事件導致的熱帶地區乾旱及森林大火等排放有關。另外,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的溫室氣體指數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二氧化碳、甲烷等大氣溫室氣體增溫能力相比1990年上升了約40%,其中二氧化碳「貢獻」了超過80%。

方雙喜表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升高,會導致全球變暖,從長期來看,或將提升靜穩天氣出現的概率,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據了解,中國氣象局目前有7個溫室氣體觀測站,分別為青海瓦裡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湖北金沙、雲南香格裡拉和新疆阿克達拉。監測顯示,2016年瓦裡關站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另外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站3個區域溫室氣體濃度也出現大幅上升。

溫室氣體濃度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北京上甸子和浙江臨安分別處於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其中浙江臨安站因受到農業排放、工業排放等雙重影響,甲烷濃度最高。

相關焦點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 (報告全文見文末),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記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7.7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與水汽互相作用放大溫室效應。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人類恐將面臨更極端的天氣
    由於以上原因,導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加,從而增加了對於地面輻射的吸收,使得地球平均氣溫升高。,顯示2018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又升高了,而且增加幅度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值,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從2017年的405.5ppm上升到了2018年的407.8ppm(ppm為成分含量計量單位,相當於百萬分之一,1ppm意為每千克中含1毫克)。
  •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主因
    「這是持續長期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跡象,而持續長期氣候變化與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相關。」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英國氣象局同日發布的報告,以及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項目」、美國伯克利地球研究所此前發布的報告,都得出了類似結論。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基於英美兩國氣象機構採集的數據。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創新高 或有更多極端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大氣中溫室氣體水平再創歷史新高,且上升趨勢並未出現逆轉跡象。這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多極端天氣。報告說,作為大氣中主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5.5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高於2016年的403.3ppm。此外,甲烷和氧化亞氮這兩種長壽命溫室氣體的濃度也有所上升。所謂「長壽命」是指在大氣中滯留時間長。
  • 聯合國: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或變本加厲!
    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數據,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水平達到了另一個新的記錄。這一趨勢沒有逆轉的跡象,這推動了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更極端的天氣。根據WMO最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CO2)達到百萬分之405.5(405.5ppm),高於2016年的403.3 ppm和2015年的400.1ppm,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甲烷還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同時,一些臭氧消耗物質的濃度也有所上升,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些復甦的有害化學物質來源何方。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5日電(記者劉曲)世界氣象組織25日發布新一期《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水平持續增長已成長期趨勢,未來將導致愈發嚴重的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長效溫室氣體,可在大氣中滯留數百年。
  • 《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發布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人與自然·數據)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劉毅)根據中國氣象局9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13年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監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3種主要溫室氣體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幹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1886ppb
  • 2018年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中新網11月26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聯合國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8年,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又創歷史新高,增幅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增幅,且「沒有任何減緩的跡象」。世界氣象組織(WMO)警告稱,未來,人類將面臨更高的氣溫和更極端的天氣。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原標題: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新華網日內瓦9月9日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   此外,2013年地球大氣甲烷濃度為1824ppb(1ppb為十億分之 一),相當於1750年水平的2.53倍;氧化亞氮濃度為325ppb,相當於1750年水平的1.21倍。   公報稱,受長期存在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影響,1990至2013年間,地球大氣的輻射強迫增加了34%,其中二氧化碳的貢獻量約為八成。
  • 溫室氣體公報:中國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與全球趨勢一致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圖1月2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總第7期)》顯示,2017年青海瓦裡關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7.0±0.2ppm、1912±2ppb、330.3±0.1ppb,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
  • 2018年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多年來穩定持續增長
    2018年,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再次打破紀錄,毫無減緩趨勢。圖/視覺中國 文|實習記者 黃晏浩 2018年,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再次打破紀錄,毫無減緩趨勢。
  • 溫室氣體增加與人類的關係
    大氣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嗎?   是的,工業化時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溫室氣體濃度的升高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事實上,觀測到的大氣CO2濃度的升高並不代表人類活動的所有排放量,它只佔1959年以來人類活動排放的CO2的55%。
  • 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濃度增加
    瓦裡關大氣本底站的觀測數據分析顯示,2011年,作主要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為392.2ppm(Part Per Million的縮寫,意為一百萬分之一),是1990年開始觀測以來的最高值,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但都略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值(390.9ppm)。
  • 大霧疊加靜穩、逆溫 成都重汙染天氣預警升級
    人民網成都12月10日電(朱虹)今日,成都市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文件,根據12月10日天氣潛勢預報,12月11日起成都市 PM2.5濃度大於115微克每立方米將持續72小時及以上,且PM2.5濃度大於150微克每立方米將持續24小時及以上,按照《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17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我國初步具備主要溫室氣體含量全球監測能力
    2016年瓦裡關站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4.4±0.9ppm、1907±3ppb、329.7±0.1ppb,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2016年我國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站3個區域本底站溫室氣體濃度也出現大幅上升,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分別為413.7±1.0ppm、417.7±1.9ppm、410.3±4.0ppm,甲烷濃度分別為1968±3ppb、2041±8ppb、2006±13ppb。
  • 《2013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濃度再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據《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3年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3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1886ppb和326.4ppb,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值(396.0ppm、1824ppb和325.9ppb),但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創下了1990年建站以來的新高。
  • 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百萬年來最高水平
    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百萬年來最高水平 中國新聞網 | 2020-09-10 15:32:03 9日發布的一份由世界氣象組織(WMO)等聯合國機構共同完成的報告顯示,氣候變化並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