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底棲動物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近期,《科學進展》期刊發表題為《大型動物增加了沿海沉積物的甲烷通量》的文章指出,沿海沉積物中的多毛類和雙殼類動物生產了大量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是被忽視的海洋中的溫室氣體來源。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大幅提升 或增加靜穩天氣出現概率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5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大氣成分室副主任方雙喜指出,2016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導致全球變暖,從長期來看,將導致靜穩天氣出現的概率增加,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現狀為背景,我國於2016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增加「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條款,首次將控制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該條款定性模糊,內容概括,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
-
到底什麼是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也是一種氣體,它也是由分子構成的。最常見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水蒸氣、甲烷、一氧化氮和臭氧。一些溫室氣體天然地存在在大氣中,但是一些溫室氣體則是因為人類的活動而被排放到大氣中的。人類向大氣排放最多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比如,開車、燒飯都會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許許多多的工廠更是二氧化碳最大的來源。
-
《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發布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人與自然·數據)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劉毅)根據中國氣象局9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13年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監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3種主要溫室氣體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幹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1886ppb
-
人類對溫室氣體控制能力比預想更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在100年的時間跨度裡,這種溫室氣體的吸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8倍。在過去的3個世紀裡,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增加了大約150%,但是研究人員很難確定這些排放的源頭。
-
溫室氣體變濃人類之過 氣候真的是在變化嗎
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當然,這背後更為嚴肅的問題是,研究人員發現企鵝活動變化以及帶有 「笑氣」的糞便釋放,可以顯著影響陸地土壤,從而可以將土壤變成溫室氣體排放點,可愛、帥氣的企鵝寶寶們竟然也成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罪魁禍首」之一。
-
研究表明肥胖與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有關
根據肥胖學會旗艦期刊《肥胖》上的一項新研究,地球上人口平均體型增大及全球人口增加可能對減少人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挑戰。 地球上所有的氧依賴性生物都會因為維持生命必需的新陳代謝過程而產生二氧化碳。任何物種產生的全部二氧化碳都與平均代謝率、平均體型和物種個體全部數量相關。 肥胖人群比起正常體重人群產生更多二氧化碳。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還有其他5種溫室氣體。學者表明:在大氣中任何能吸收和釋放紅外線輻射給地球保溫,並使地球變暖的氣體,統稱為溫室氣體。大氣中因為存在有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地球才能給動植物們提供合適的生存溫度。而工業的不斷發展、化石燃料的消耗,又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溫室效應愈演愈烈。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主因
「這是持續長期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跡象,而持續長期氣候變化與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相關。」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英國氣象局同日發布的報告,以及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項目」、美國伯克利地球研究所此前發布的報告,都得出了類似結論。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基於英美兩國氣象機構採集的數據。
-
人類不背鍋!研究發現月球居然「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
一直以來,主流觀點認為目前的全球變暖是由於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臭氧、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等,能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2018年,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
暖通空調工藝:溫室氣體的主要危害
水蒸氣為最大的溫室氣體,其高出二氧化碳近兩個數量級,但其受高度、緯度的影響較大,受水域和季風的氣候影響也較大,相對的:絕對溼度大的海洋性氣候受人工排放的溼室氣體影響不明顯,海拔較高、高緯度、乾旱地區等絕對溼度較低的地區受人工溫室氣體的影響較大。例如中國的天山山脈處於內陸高海拔地區,雪線明顯上移。美國、歐州等地區溼度較大人工溫室氣體加速水汽對流反而造成極端的低溫和高溫天氣。
-
對人類發展高度負責—解讀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解讀中國出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劉錚、江國成、張辛欣)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在即,中國政府26日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
可怕的溫室氣體
地球發燒的原因 溫室氣體「大家族」 一般提及溫室氣體,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二氧化碳,其實溫室氣體不僅僅是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以外,還有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以及全氟碳化物等。我們來看看溫室氣體這個大家族都有哪些成員吧。1.甲烷 甲烷是另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井、油田之中,火山噴發、溼地腐爛、農作物堆肥、反芻動物消化代謝以及人類的一些活動都會產生甲烷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就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
-
什麼是溫室氣體?為什麼我們要擔心它們?
人為活動(主要來自工業活動,但也來自農業和交通運輸)導致溫室氣體急劇增加,而溫室氣體反過來又捕獲更多的熱量,導致溫度上升。這就是為什麼溫室氣體與人為的全球變暖有關。溫室效應是什麼?科學家於1896年發現了溫室效應。這是地球的自然變暖,當大氣中的氣體從太陽吸收熱量時發生,否則太陽就會離開地球進入太空。
-
溫室氣體排放量到底和豬肉有沒有關係?
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能源革命讓人類社會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隨之帶來的氣候問題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的話題每年都提,但是每年的成效似乎都微乎其微。這回全球變暖的鍋又甩給了中國。環保組織WildAid(野生救援)曾向中國人發出呼籲:少吃豬肉,保護地球。原因是,中國消耗的肉食比其他國家都多,其中豬肉消耗量佔據全球豬肉消耗總量的一半。
-
科技|當心,你手中的塑膠袋在釋放溫室氣體
研究發現,不論是在空氣中還是水中,只要塑料材料暴露於太陽光輻射下,都會排放溫室氣體,且排放速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但相比而言,在空氣中的排放速率更快。不僅如此,隨著塑料時代的發展,在太陽輻射的幫助下,更多的塑料也會降解並變成微塑料,塑料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後,表面積會增加,因此會產生更多的溫室氣體。除了陸地上的塑料外,研究人員還收集了來自太平洋的塑料——大部分是聚乙烯。他們發現,這種「老化」的塑料仍然會產生溫室氣體,這表明在一塊塑料碎片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排放可能會持續下去。
-
這種溫室氣體排放量正在增加,比二氧化碳強80倍,人類該注意了
隨著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自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度速越來越快。雖然目前總量上還達不到恐龍滅絕時代的二氧化碳水平,但是在排放速度上卻遠遠超過它,科學家估計再過幾十年後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要成為地球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