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海洋?

2020-12-05 一樹來看

你是否想過海洋對於我們的生活的重要性?

海洋佔據整個地球的三分之二,製造了接近一半人類呼吸所需要的氧氣,調節著我們的氣候,同時來自海洋的「美味食物」貢獻了人類20%的蛋白質需求量。

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海洋發生的一切我們似乎並不那麼關心。相較於渺小的人類,海洋浩瀚無垠,所以我們下意識的認為,自己的活動並不能影響海洋。

但是不然。

人類每年生產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有25%左右會被海洋吸收,這是海洋為人類提供的又一免費服務,幫助人類控制全球變暖。然而,隨著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海洋不斷的吸收,海洋的化學性也在悄然變化。

海洋正在酸化。

隨著海洋吸收越來而越多的二氧化碳,海洋的pH值正在下降,也就意味著海洋的酸性正在增加,整個過程稱為海洋酸化。

從上圖可以看出,自20世紀60年代起,人類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到90年代,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隨之上升,與之變化相反的是海洋的pH值酸鹼性,自20世紀90年代起,海洋的pH值從偏鹼性正慢慢接近酸性。自從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海洋的酸性已經提高了26%。

如果按照現在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在21世紀末,海洋的酸性會提高170%,並不遙遠,在我們下一代人的生命周期中就會發生。

那又如何?海洋酸化會有什麼影響?

雖然到21世紀末,到底有何影響科學家還無法預測,但是現在已經能觀察到的最直接影響是,隨著海洋酸化,海洋中的碳酸離子會被酸性的海水分解,而碳酸離子構成了很多海洋生物的外殼。碳酸離子被分解,也就意味著這些海洋生物的外殼被溶解,也就意味著它們的死亡,比如螃蟹,牡蠣。

還比如海洋中的腹足類軟體動物。

科學家們做過實驗,如果將腹足類軟體動物放入預計21世紀末的海洋酸化的水中,僅僅45天,它因外殼幾乎被完全溶解而死亡。腹足類軟體動物是很多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來源,從蝦、鮭魚,到甚至鯨魚。所以它深刻影響著海洋的生物鏈。

同樣還會受到影響的是珊瑚,同樣在科學家的實驗中,如果把健康的熱帶珊瑚礁放入預計21世紀末的海洋酸化的水中,這些珊瑚礁同樣也幾乎要被溶解了,而珊瑚礁支撐著25%的海洋生命的生活。

我們需要控制海洋酸化,保證海洋的生態性。怎麼做?又回到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和控制全球變暖的方法一樣,控制人類溫室氣體的排放。

相關焦點

  • 海洋能「清除」溫室效應氣體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李虹報導, 據雅虎新聞網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海洋在低大氣層消除溫室氣體的速度超出科學家們預料。英國研究人員對維德角群島的臭氧和甲烷含量進行了一年的分析,他們發現該地區海水霧氣和微生物在清除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在較低的大氣層,臭氧是一種汙染物。
  • 知新科普:溫室氣體之成因、來源及對環境的影響
    在應對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鬥爭背後,是我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溫室氣體是大氣中任何能夠吸收紅外線輻射的氣體化合物,從而捕獲並保持大氣中的熱量。通過增加大氣中的熱量,溫室氣體負責溫室效應,最終導致全球變暖。01 太陽輻射與「溫室效應」其實,全球變暖在科學上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 海洋偵「碳」應對氣候減災——記中國海洋溫室氣體監測系統建設
    海平面上升,風暴潮加劇,極端天氣增多,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這些海洋災害的背後,都有一隻無形的手——溫室氣體排放。在吸收、調節溫室氣體(以CO2為主)的過程中,海洋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也遭受到最嚴重的影響。
  • 什麼是溫室氣體?為什麼我們要擔心它們?
    到達行星的太陽能中,多達30%被反射回太空,而另外70%通過大氣進入地表,被大氣、陸地和海洋吸收,並加熱行星。熱量轉化為看不見的紅外線。其中一些進入太空,而大部分被溫室氣體吸收,導致更多的變暖。在過去80萬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大氣中的氣體濃度約為百萬分之200。
  • 可怕的溫室氣體
    因為即使在暖冬,不排除有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強降溫天氣。因此,我們要及時了解天氣的變化,提前做好降溫防潮工作。2015年地球健康狀態報告,研究人員發現2015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達到最高水平,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海平面上升創造最高紀錄。
  • 海洋底棲動物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近期,《科學進展》期刊發表題為《大型動物增加了沿海沉積物的甲烷通量》的文章指出,沿海沉積物中的多毛類和雙殼類動物生產了大量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是被忽視的海洋中的溫室氣體來源。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當然,這背後更為嚴肅的問題是,研究人員發現企鵝活動變化以及帶有 「笑氣」的糞便釋放,可以顯著影響陸地土壤,從而可以將土壤變成溫室氣體排放點,可愛、帥氣的企鵝寶寶們竟然也成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罪魁禍首」之一。
  • 聯合國氣象組織: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破壞性影響不可逆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22日在官網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報告指出2017年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再次創下新高。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表示,國家有法律義務防止和緩解氣候變化。
  • 溫室效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2020年被認為是現實版的末日電影,而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也許是我們所見自然災害的罪魁禍首。那麼,溫室效應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它的成因又有哪些,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減緩災難的發生?1.溫室效應對我們的生態環境會產生哪些影響?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溫室氣體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這種溫室氣體使地球變得更溫暖的影響稱為「溫室效應」。  為什麼要減排溫室氣體?  面對溫室氣體,我們無須逃之夭夭。其實溫室氣體是影響氣候的「雙刃劍」。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海洋施「鐵肥」可長期捕獲溫室氣體
    Pollard) 浮遊植物能將我們從全球變暖中解救出來嗎?大面積漂浮的藻類植物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儘管它們能否一勞永逸地捕獲這些溫室氣體尚未可知。如今,研究人員報告說,富含鐵的海洋浮遊植物能在很長的時間內「扣押」它們吸收的二氧化碳。
  • 水汽——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氣象學認為溫度和降水是影響氣候的兩大因子。氣候學家的研究表明,水分作為影響氣候的重要因子之一,對於全球能量的傳遞也是氣候研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研究報告指出,太陽能在全球的分布涉及若干複雜的反饋周期。其中有些部分彼此是相互對抗的。例如大氣中的水汽,學術界在探索其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中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實際上水汽是大氣中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 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影響評估項目啟動
    近日,一項由歐盟第七框架計劃(FP7)資助、中歐城市溫室氣體減排項目(URGENCHE)授權的新研究項目得到公布,該項目將對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這項耗資350萬歐元的三年計劃將由英國埃克斯特大學牽頭,來自八個國家17個機構的專家參與,重點研究環境政策對於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各方面的影響。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 (報告全文見文末),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記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7.7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與水汽互相作用放大溫室效應。
  •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功過是非
    乾冰在空氣中氣化成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呈現「白茫茫」的景象。(8)人體呼吸的有效刺激因素。它通過對人體外化學感受器的刺激,興奮呼吸中樞,在臨床上有重要運用。2、過在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1)、影響人的呼吸。
  • 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百萬年來最高水平
    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百萬年來最高水平 中國新聞網 | 2020-09-10 15:32:03 9日發布的一份由世界氣象組織(WMO)等聯合國機構共同完成的報告顯示,氣候變化並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
  • 新型光纖同位素傳感器,可檢測海洋溫室氣體及石油管道洩漏
    Rand Ismaeel博士進行水質檢測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檢測海洋甲烷和碳氫化合物水平是新一代低成本光纖同位素探測器的目標甲烷是一種溫室效應性能很強的氣體,以水合物的形式大量存在於海底的冰狀倉庫。光電子研究中心成員評論說:「海洋溫度升高會導致這些水合物分解並向大氣釋放出封存多年的甲烷,從而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
  • 蛤蠣需要為相當大比例的溫室氣體負責
    credit:123RF科學家最近已經證明,海洋裡的蛤蜊正在釋放大量有害的溫室氣體到大氣中。
  • 溫室效應如何作用於全球?
    在大氣層當中存在天然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自然散發出的二氧化碳,這些氣體使地球溫度提高了30攝氏度,也正因為這樣使人類在地球生存變為了可能。這樣一些自然的溫室效應,實際上對人類的生存是很有好處的。但目前我們面臨的問題,由于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造成了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就使全球氣候發生了變化,從而給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