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象學認為溫度和降水是影響氣候的兩大因子。氣候學家的研究表明,水分作為影響氣候的重要因子之一,對於全球能量的傳遞也是氣候研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研究報告指出,太陽能在全球的分布涉及若干複雜的反饋周期。其中有些部分彼此是相互對抗的。例如大氣中的水汽,學術界在探索其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中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實際上水汽是大氣中最重要的溫室氣體。雲和冰蓋將輻射反射回空間,是一種導致大氣降溫的變量。海水將熱量從熱帶傳遞到高緯地區,這一熱量的傳遞過程改變了沿途區域的溫度,同時亦促進了冰蓋的增長。NASA的科學家LeeR.Kump指出,人們特別關注CO2

  和其它溫室氣體的增長。但是它們對氣候變暖的實際影響相對來說是較小的。另一篇論文從水文學角度深入地論述了水在海洋與大氣循環過程中對氣候和陸地的大尺度影響。此外還就CO2與水系統、溫室氣體與水分的相互作用以及水汽與影響CO 2濃度的天氣學化學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論述。這幾篇論文還包括了反映地質學時間尺度的資料,如冰川的進退。本質上講,冰川進退是水的大量傳輸,而水體的這種傳輸貫穿於地球的全部歷史。其它論文還論及了過去12萬年時段內海洋環流與氣候、氣候系統中的氣溶膠和氣候及水文循環的變化。 (來源於2003年7月22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趙希友 譯)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產生的十大氣體排名:水汽居首
    全球氣候轉暖已成為地球環境十分惡劣的問題,促進氣候轉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溫室氣體效應,目前,科學家列舉出構成溫室氣體的10種最主要氣體成份,其中水汽位居榜首,人們所熟知的二氧化碳排列第二,來自天然氣中的甲烷居第三。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 (報告全文見文末),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記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7.7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與水汽互相作用放大溫室效應。
  • 植物不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圖片提供:Srimathy Sriskantharajah)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並不會排放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這一發現與2006年公布的另一項頗受爭議的結論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植物似乎僅僅是傳遞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溫室氣體。 甲烷的來源可謂多種多樣,包括氣體洩漏、森林火災,當然還少不了母牛打嗝。
  • 暖通空調工藝:溫室氣體的主要危害
    水蒸氣為最大的溫室氣體,其高出二氧化碳近兩個數量級,但其受高度、緯度的影響較大,受水域和季風的氣候影響也較大,相對的:絕對溼度大的海洋性氣候受人工排放的溼室氣體影響不明顯,海拔較高、高緯度、乾旱地區等絕對溼度較低的地區受人工溫室氣體的影響較大。例如中國的天山山脈處於內陸高海拔地區,雪線明顯上移。美國、歐州等地區溼度較大人工溫室氣體加速水汽對流反而造成極端的低溫和高溫天氣。
  • 溫室氣體正在對南極降溫!因為特殊環境會引發「負溫室效應」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由於這種反常的氣溫分布,會讓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水蒸氣持續地將熱量散發到太空之中,進而對這裡起到降溫作用。科學家們稱這種效應為「負溫室效應」,這項研究被發表於7月11日的《自然合作期刊·氣候與大氣科學(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佔明錦 孔萍 鄭宏翔  溫室氣體指的是大氣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並重新發射輻射的一些氣體,如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 (N2O)、甲烷(CH4)等是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
  • 三峽大學使用LGR溫室氣體分析儀測量水體甲烷通量排放
    2010年6月3日,三峽大學土木水電學院美國LGR公司DLT-100溫室氣體分析儀到貨,理加公司工程師到現場進行了安裝調試。    為了進行三峽庫區水體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三峽大學利用LGR雷射在線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現場測量甲烷、二氧化碳、水汽濃度。為了進一步測量水體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三峽大學自行研製了通量箱。
  • 海洋偵「碳」應對氣候減災——記中國海洋溫室氣體監測系統建設
    海平面上升,風暴潮加劇,極端天氣增多,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這些海洋災害的背後,都有一隻無形的手——溫室氣體排放。在吸收、調節溫室氣體(以CO2為主)的過程中,海洋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也遭受到最嚴重的影響。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當然,這背後更為嚴肅的問題是,研究人員發現企鵝活動變化以及帶有 「笑氣」的糞便釋放,可以顯著影響陸地土壤,從而可以將土壤變成溫室氣體排放點,可愛、帥氣的企鵝寶寶們竟然也成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罪魁禍首」之一。
  • 到底什麼是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
    你有沒有在冬天去參觀過植物園的溫室?溫室就是用來培育花草的玻璃房子,在裡面暖暖溼溼的,可以在寒冷的天氣裡讓植物更快樂地成長。那麼溫室氣體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大氣是由氮氣和氧氣,還有其他一些氣體的分子構成的。我們呼吸的空氣,就是許許多多的這樣的分子,它們充滿了我們的肺部。
  • 溫室氣體變濃人類之過 氣候真的是在變化嗎
    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 可怕的溫室氣體
    地球發燒的原因 溫室氣體「大家族」  一般提及溫室氣體,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二氧化碳,其實溫室氣體不僅僅是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以外,還有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以及全氟碳化物等。我們來看看溫室氣體這個大家族都有哪些成員吧。1.甲烷 甲烷是另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井、油田之中,火山噴發、溼地腐爛、農作物堆肥、反芻動物消化代謝以及人類的一些活動都會產生甲烷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就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
  • 地環所揭示黑碳氣溶膠及溫室氣體對亞洲季風的影響機制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及氣溶膠含量的增加是造成人類世氣候和環境顯著變化的重要強迫因子。黑碳氣溶膠作為大氣溶膠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產生於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燃燒過程。它可直接通過吸收可見光到紅外波段範圍內的太陽輻射加熱大氣,是除溫室氣體以外對引起全球變暖最大的貢獻者。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還有其他5種溫室氣體。學者表明:在大氣中任何能吸收和釋放紅外線輻射給地球保溫,並使地球變暖的氣體,統稱為溫室氣體。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這三種氣體會給溫室效應帶來多大影響呢?
  • 科學網—農田溫室氣體重要產生途徑被低估
    本報訊(記者彭麗 通訊員何奕忻)農田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其排放途徑越來越引起各國科學家的高度關注
  • 研究人員發現河源區域為全球溫室氣體重要排放源
    全球溫室氣體(GHGs)排放持續增長,引發全球變暖等一系列重要生態環境問題。為應對和解決全球變暖問題,首先需要釐清全球GHGs的主要源匯途徑。在傳統全球碳循環研究中,河流生態系統僅作為陸地碳庫通往海洋碳庫的一個傳輸通道,加之總面積相對較小,一般不納入碳源或碳匯估算過程。
  • 《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發布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人與自然·數據)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劉毅)根據中國氣象局9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13年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監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3種主要溫室氣體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幹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1886ppb
  • 嘉興市溫室氣體清單報告「出爐」
    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去年5月我市啟動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歷時一年左右時間,這項工作進展如何?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2010~2013年分年度五大領域溫室氣體清單報告以及總報告已經編制完成。  報告顯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
  • 水汽!!!
    是水汽,是空氣中含量很少的水汽。  圍繞地球的大氣圈,是一個大家族,活躍著許多成員。其中有人們早已熟知的氧、氮、氬、氖、氙和臭氧及二氧化碳等等。除此還有從地球表面蒸發出來的水汽。在大氣家族中95%以上是氮和氧,而水汽所佔席位卻少得可憐。在乾旱的沙漠地區,它還佔不到大氣總容積的萬分之一,即便是在熱帶的多雨地區,水汽的可佔席位也不超過百分之四。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並未下降,反而還在增加,自2000年來已經增加了約20%。如果各國不採取有效行動,排放量有可能在2020年達到580億噸。報告稱,即使所有國家都依照最為嚴格的規則,到2020年仍將有80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差距,這比去年的評估多出了2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