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去年5月我市啟動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歷時一年左右時間,這項工作進展如何?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2010~2013年分年度五大領域溫室氣體清單報告以及總報告已經編制完成。
報告顯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能源領域、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林業和土地利用變化、廢棄物處理5個領域中,能源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大頭。
據悉,以上6種溫室氣體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低碳發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既是國家戰略性任務,又對我市避免「高碳鎖定」、節能減排、及早應對可能面臨的「低碳壁壘」具有重要意義。進行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就是為了了解排放結構,在環境治理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同時挖掘減排潛力。
我市先行啟動2010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並同步開展2011~2013年分年度清單編制工作,目前這幾個年度的溫室氣體清單總報告及各領域分報告已經全部編制完成,下半年將啟動2014年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同時各縣(市、區)也將借鑑市裡清單編制經驗,開展2010~2014年分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從2016年起實現常態化清單報告編制工作。
市經濟建設規劃院是編制清單報告的5家支撐機構之一,據該院綜合處處長陳龍駿介紹,清單編制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結合對企業、行業協會的調研,通過一定的方法學,根據能源消耗和產品生產測算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例如,一噸煤在不同的燃燒設備中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不同的,對照不同的係數折算出不同領域、不同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據了解,能源領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於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燒,佔比90%左右,其中有70%左右是發電廠、供熱企業燃煤引起。農業活動、廢棄物處理領域中的碳排放很少,林業和土地利用變化領域不僅不排放碳,甚至還能起到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不過清單報告反映的僅是2013年及以前的情況,近兩年,我市加大減排力度,一方面大力推廣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另一方面進行環境整治,加快淘汰改造燃煤鍋(窯)爐實行集中供熱等。這些工作成效預計會在2014年的清單報告中反映出來。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能源年消耗的總量還會增加,關鍵是實現能源的綠色化和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