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指南》的政策解讀

2020-12-05 深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SZDB/Z 69-2018《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由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局)印發,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修訂《指南》的原因?

  SZDB/Z 69-2012《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規範及指南》(以下簡稱「原指南」),規定了組織溫室氣體量化和報告的原則和要求,自2012年發布以來,有效指導了管控單位和核查機構碳排放量化及報告工作,為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及溫室氣體減排行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但是經過基準年和履約期對該指南的實踐應用,總結髮現了原指南中存在對溫室氣體排放量化過程中未給予明確規定的情況。只有補充完善已有標準中未覆蓋的技術細節,才能確保後續碳排放量化報告工作能更加科學有效開展。為此,市市場監管局重新編制發布《指南》,進一步細化碳排放量化報告技術規範。

  二、《指南》的適用對象有哪些?

  《指南》適用對象為深圳市行政區域內碳排放權交易管控單位,也適用於其他自願量化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的組織。根據《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試行)》規定,管控單位是指:1.任意一年的碳排放量達到三千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企業;2.大型公共建築和建築面積達到一萬平方米以上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築的業主;3.自願加入並經主管部門批准納入碳排放控制管理的碳排放單位;4.市政府指定的其他碳排放單位。

  三、《指南》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指南》由前言、引言、正文十個章節及附錄、參考文獻共同構成。

  前言主要羅列了《指南》的主要技術性變化和起草單位及起草人信息。

  引言主要介紹了《指南》制定的背景、意義及相關配套標準修改情況。

  第一章範圍,主要闡明了該指南的核心內容和適用對象。

  第二章規範性引用文件,列出了該標準在制(修)定過程中引用的規範文件信息。

  第三章術語和定義,詳細列出了組織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過程中各事項所涉及的術語、含義及其引用情況。

  第四章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總體思路,明確了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報告的原則和工作流程。

  第五章建立溫室氣體信息管理體系,要求組織明確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過程中的職責和權限、進行人員培訓並建立溫室氣體信息管理程序。

  第六章確定基準年及邊界,規範了設定基準年的原則和組織邊界、運行邊界界定的方法。

  第七章識別排放源,明確範圍1和範圍2排放源類型。

  第八章計算排放量,列出了溫室氣體排放量化方法,規定了活動數據收集方法以及排放因子選擇的優先原則。

  第九章管理與改進數據質量,主要用於對收集的活動數據質量進行管理,通過數據質量管理方案實現提升數據準確度的目的。同時通過數據質量分析,挖掘數據質量改進空間。

  第十章編制溫室氣體清單和報告,規定了溫室氣體清單和報告編制內容、格式要求。

  附錄主要包括溫室氣體清單模板、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框架、常見排放源及其活動數據來源的示例、各排放源排放因子參考表。

  參考文獻主要列舉了《指南》制修訂過程中參考的文獻資料信息。

  四、《指南》的主要亮點有哪些?

  修訂後《指南》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了運行控制權法在判斷組織邊界時的重要地位。鑑於深圳市量化報告實踐過程中僅採用運行控制權法界定組織邊界,修訂後指南刪除了財務控制權法和股權比例法確定組織邊界的相關內容,修改為「應以獨立法人為原則,採用運行控制權法確定組織擁有或控制的生產系統邊界」。

  二是強調識別源自生物質或生物質燃料燃燒的排放。要求組織對運行邊界範圍2中源自生物質或生物質燃料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予以單獨量化和報告,強調區分生物質和生物質燃料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三是取消了對二氧化碳滅火器的量化及報告。由於二氧化碳滅火器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在以往的量化過程中多為估算而得,數據質量較低,因此僅要求識別排放源,以減少核查工作量,同時又保證排放源識別的完整性。

  四是修改了排放源排除門檻,將對組織的溫室氣體量化排除門檻設定為0.5%,所有的被排除的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由以往相關技術要點規定的「不得超過受核查方溫室氣體排放總量3%」修改為「不得超過受核查方溫室氣體排放總量0.5%」,降低了排除排放源的排放量佔總量的佔比。推動組織對所有排放源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提升組織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準確性。

  五是明確了數據質量管理相關材料的保存年限。明確要求組織對數據質量管理相關材料保存為10年,規範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管理。

  六是剔除了深圳市行政區域內不具備的特殊行業常見排放源示例。結合深圳市行業特點及僅要求量化二氧化碳的情況,刪除了深圳市行政區域範圍內不存在的,包括石油天然氣、鋁、鋼鐵、硝酸、氨、脂肪酸、尿素和石化產品、水泥和石灰、填埋場、廢物焚燒、自來水服務以及生產HFC-23和電子行業的常見排放源識別示例,最終呈現的排放源示例更聚焦於深圳實際情況。

  七是補充(修改)部分排放源排放因子。一是增加了香港中華電力公司電力排放因子,這是由於深圳市管控單位的購電來源包括南方電網和香港中華電力公司,但二者的電力排放因子不同,因此補充列出。二是出於完善相關排放過程考慮,增加了水煤漿、蒸汽及生物質燃料燃燒排放因子的相關數值及計算方法,指導上述排放過程排放量的計算。

  五、組織建立溫室氣體信息管理程序包括哪些?

  《指南》要求,組織應建立:1.溫室氣體信息管理程序文件,包括文件和記錄管理程序,保存和維護用於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和保持的文檔,以便核查。2.溫室氣體量化和報告程序,包括組織邊界、運行邊界、基準年的設定、排放源的識別和排放量計算等。3.數據質量管理程序,對數據準確性與完整性進行常規檢查,定期評價,尋求改進數據質量的機會。

  六、應如何界定組織邊界?

  《指南》規定:應以獨立法人為原則,採用運行控制權法確定組織擁有或控制的生產系統邊界。生產系統包括主要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以及直接為生產服務的附屬生產系統,其中輔助生產系統包括動力、供電、供水、化驗、機修、庫房、運輸等,附屬生產系統包括職工食堂、車間浴室、保健站等。

  根據《指南》要求,附屬生產系統原則上不包含職工宿舍在內。這是由於碳市場的節能減排初衷是推動企業通過改進生產技術從而降低排放,職工宿舍不屬於生產範疇,修訂後指南參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認為職工宿舍排放不應納入組織碳排放總量中。因此,組織邊界原則上不包含職工宿舍在內,若存在職工宿舍產生的碳排放量難以剔除的特殊情況,經受核查方與核查機構協商一致,可將該部分碳排放量計入受核查方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並對此情況作詳細描述。

  七、排放源包括哪些類別?

  溫室氣體排放源包括範圍1的固定燃燒排放、移動燃燒排放、過程排放和逸散排放四類和範圍2的外購電力、熱、冷和蒸汽等。

  八、排放量計算方法有幾種?

  《指南》規定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常見的量化方法包括2種:一是排放因子法,溫室氣體排放量=溫室氣體活動數據×排放因子×GWP;二是物料平衡法,主要針對一些化學反應等過程中涉及物質質量與能量的產生、消耗及轉化時使用。

  九、活動數據有哪些類型?如何選擇活動數據?

  活動數據包括三種,連續測量數據、間歇測量數據和推估數據,三種數據的質量依次遞減,組織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化時應優先選擇質量較高的活動數據。

  十、排放因子有哪些類型?如何選擇排放因子?

  排放因子包括六種,測量/物料平衡法獲得的排放因子、相同工藝/設備的經驗獲取的排放因子、設備製造商提供的排放因子、區域排放因子、國家排放因子、國際排放因子,六種排放因子的質量依次遞減。深圳市組織量化過程中參考《指南》中給出的各排放源排放因子進行計算。

  十一、對於排放量小、量化成本高、技術不可行的排放源需如何處理?

  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化在技術上不可行、量化成本高而收效不明顯,且量化結果低於排除門檻的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可排除。組織的溫室氣體量化的排除門檻設定為0.5%,即所有被排除的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不得超過排放總量的0.5%。

  對於在量化中所排除的溫室氣體源,應說明排除的理由。

  十二、編制溫室氣體清單和報告都需要包括哪些內容?

  《指南》附錄A提供了溫室氣體清單的各種表單,包括排放源識別表、活動數據收集表、排放因子選擇表、排放量計算表和溫室氣體排放匯總表。

  《指南》中提供了《溫室氣體報告框架》。溫室氣體報告包括責任人、報告所覆蓋的時間段、所選擇的基準年的溫室氣體清單、對基準年或其他溫室氣體數據的任何變更或重新計算做出解釋、對組織邊界和運行邊界進行描述、闡明量化方法、對溫室氣體排放源的排除做出解釋、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量化溫室氣體排放等。

相關焦點

  • 我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規則
    我國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報告工作進行了規範與完善,國家、試點地方層面先後推出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規則,有效解決了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缺失、核算方法不統一等問題,為相關企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提供方法參考。
  • 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為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 環境部: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 蘭州市完成2018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
    原標題:我市完成2018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  中國甘肅網10月23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10月22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
  • 汙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方案建議
    在衡量和評估協同效應之後,國際社會開始關注協同控制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進協同效應最大化。近幾年,國際社會開始拓展協同效應研究的範圍,認為協同效應不只是汙染物和溫室氣體的協同,更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四是協同控制政策開始應用到排放清單制定等領域。在相關基礎研究的基礎上,歐盟在排放清單制定等方面實現了協同。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合肥ISO14064溫室氣體體系認證新資訊
    2006 年 3 月 1 日,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ISO14064 標準。ISO 14064 分個標準,分別就溫室氣體在組織層面和項目層面的量化和報告,以及審查和核證做出詳細報告。2006《溫室氣體-第部分:在項目層面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和移除增量的量化、監測和報告指南性規範》;2006《溫室氣體-第部分:有關溫室氣體聲明審定和核證指南性規範》。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一方面它們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的保護,地球上的年平均氣溫將降低至-23℃,而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能在年平均氣溫14℃的地球上生活;另一方面,導致了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為特徵的氣候變化。由於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破壞了自然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平衡,且短時期內不能恢復。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青島市召開區市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培訓會
    10月18日,青島市發改委牽頭組織召開區市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培訓會,各區市、高新區發改、經信、統計、環保、城市管理、交通運輸、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及相關技術支撐機構參加了培訓。會議邀請了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過程所的專家進行了專題培訓,對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面臨形勢,碳達峰路徑研究,全市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及區市級清單編制數據需求等領域進行了解讀說明,並與各職能部門就第一輪數據提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氣候變化與清潔空氣聯盟發布的《環境與氣候協同行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良好實踐》報告,中國2005—2018年每減排1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硫2.5公斤、氮氧化物2.4公斤。當然,不同地區因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城市化水平、氣候條件等差異,時空上協同減排的效率是變化和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級遠高於大氣汙染物。
  • 對人類發展高度負責—解讀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解讀中國出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劉錚、江國成、張辛欣)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在即,中國政府26日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 糧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生物能源、食譜結構改變
    但在報告審議過程中,各國政府代表對糧食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生物能源、食譜結構改變等相關評估結論產生了較大爭議,是整個報告評審進程中耗時較長的熱點問題。糧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此次報告對糧食系統開展了綜合評估,包括糧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
  •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圍繞到201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8%的目標,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努力增加碳匯,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徵的工業、能源、建築、交通等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將其納入總體工作布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機制。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構建國家、地方、企業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體系,建設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報送系統。整合多方資源培養壯大碳交易專業技術支撐隊伍,編制統一培訓教材,建立考核評估制度,構建專業諮詢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能力培訓中心。組織條件成熟的地區、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示範,推進相關國際合作。持續開展碳排放權交易重大問題跟蹤研究。
  • 英媒:稻田溫室氣體排放被大大低估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9月10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為節約用水而選擇間歇灌溉的稻田所釋放的強效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是連續灌溉農田的45倍。相比之下,連續灌溉的稻田主要排放甲烷。這種氣體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要短得多。
  • 糧農組織:約五分之一溫室氣體來自農業
    摘要:聯合國糧農組織17日發布一份最新報告說,世界約有五分之一的溫室氣體來自農業,包括林業、漁業和畜牧生產,因此農業必須為抗擊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努力克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新華社羅馬10月17日電(記者羅娜)聯合國糧農組織17日發布一份最新報告說,世界約有五分之一的溫室氣體來自農業,包括林業、漁業和畜牧生產,因此農業必須為抗擊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努力克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 官方:重點排放單位虛報瞞報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最高罰三萬
    《辦法》提出,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要求,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生態環境部制定的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區域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分配規定年度的碳排放配額。
  • 聯合國:溫室氣體排放達創紀錄水平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9日召開記者會,發布了一份有關2020年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溫室氣體濃度已經超過了百萬分之410,是三百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