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規則

2021-01-19 中國財經報網

  為更好地實施我國低碳發展戰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推進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進程,進行規範有效的管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完善溫室氣體統計核算制度要求。

  我國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報告工作進行了規範與完善,國家、試點地方層面先後推出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規則,有效解決了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缺失、核算方法不統一等問題,為相關企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提供方法參考。

  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具體核算規則如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先後3次,即於2013年10月15日、2014年12月3日、2015年7月6日印發首批10個、第二批4個、第三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供各行業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相關工作參考使用。

  2015年11月19日,國家標準委批准發布《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以及發電、鋼鐵、民航、化工、水泥等10個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要求。該辦法於今年6月實施。該標準的制定是充分吸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經驗和參考有關國際標準的產物。這也是國家標準委首次發布的關於溫室氣體管理國家標準。國家標準規定了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的基本原則、工作流程、核算邊界、核算步驟與方法、質量保證、報告內容,彌補了我國溫室氣體管理國家標準的空缺。

  2013年11月22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北京市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核算和報告指南(2013版)》; 2014年12月29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北京市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核算和報告指南(2014版)》。2015年12月25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北京市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核算和報告指南(2015版)》,其中對熱力生產和供應企業、活力發電企業、水泥製造企業、石化生產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其他服務業企業和其他行業企業提出具體規定。根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關於做好2016年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排放單位碳排放核算與報告應參照《北京市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核算和報告指南(2015版)》。

  2012年12月11日,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上海市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試行)》以及鋼鐵、電力、建材、有色、紡織造紙、航空、大型建築(賓館、商業和金融)和運輸站點等9個上海碳排放交易試點相關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旨在指導和規範相關企業、部門和專業機構統一、科學地開展相關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和管理工作,為上海市開展碳排放交易工作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指南和行業核算方法的制定,是在充分學習和借鑑國際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工作經驗和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有關做法的基礎上,由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組織專業機構、行業技術專家和部分試點企業,在國家碳排放核算領域專家的指導下研究完成。印發的指南和核算方法,是國內正式印發的首個系統性的企業層面碳排放核算方法,為科學確定企業碳排放量提供了統一的度量衡,具有廣泛的指導和借鑑意義。

  2013年4月,根據建設深圳低碳試點城市和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要求,為了建立符合深圳實際情況的組織溫室氣體量化、報告與核查制度,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編制了《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規範及指南》和《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核查規範及指南》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

  2014年3月18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發布《廣東省企業二氧化碳排放信息報告指南(試行)》,其中包括報告通則,以及火力發電企業、水泥企業、鋼鐵企業、石化企業的具體報告指南。

  2014年5月28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重慶市工業企業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試行)》,規定了碳排放核算和報告的原則、核算邊界、碳排放源、活動水平數據、核算方法、不確定性分析、數據質量管理和報告內容等要求。

  2013年12月24日,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鋼鐵、化工、煉油和乙烯,以及其他範圍的《天津市企業碳排放報告編制指南(試行)》,指南適用於天津市轄區範圍內企業碳排放報告的編制。企業坐落地在天津市轄區範圍以外,但因註冊地或統計口徑原因,須向天津市報告碳排放情況的企業,可參照指南執行。

  2014年7月18日,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發布《湖北省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量化和報告指南(試行)》,其中包括湖北省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化通用指南,以及電力企業、玻璃、電解鋁、電石、造紙、汽車製造、鋼鐵製造、鐵合金、合成氨相關化工產品生產、水泥、石油加工等行業的具體指南。

  整體來看,國家和各試點地區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工作均符合以下基本原則,即相關性、透明性、一致性等。其中除北京、廣東、天津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其餘均核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與三氟化氮)排放量。核算邊界的確定由各地區基於地區特徵、企業特徵、行業特徵、生產工藝等進行具體劃分。縱觀國家和試點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規則,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兩類:計算法和實測法,其中計算法包括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報告主體應根據行業和生產實際情況採用合適的核算方法。 (之茁)

  

相關焦點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以江西省為例,201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的通知。2014年江西省發改委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進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評價考核。考核指標不僅包括我國在國際上承諾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底降低目標,還包括「十二五」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積進度目標。  如何核算溫室氣體排放?
  • 水處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其時空特徵分析
    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公開徵求《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去除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核算技術指南(試行)》的意見,標誌著我國城鎮汙水處理廠的環境管理進入了減汙減碳協同作用的新時期。汙水處理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分為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兩類。
  • 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為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 環境部: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徵求意見稿)》。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構建國家、地方、企業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體系,建設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報送系統。整合多方資源培養壯大碳交易專業技術支撐隊伍,編制統一培訓教材,建立考核評估制度,構建專業諮詢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能力培訓中心。組織條件成熟的地區、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示範,推進相關國際合作。持續開展碳排放權交易重大問題跟蹤研究。
  • 守護人類共同的藍天——回顧我國第一張溫室氣體審定/核查機構認可...
    當您乘坐民航客機飛翔於萬米高空時,可曾想到舷窗外的藍天與萬物生命息息相關,又是否了解為了守護這片天空,我國認證認可事業正不斷努力探索,這一切要從我國第一張溫室氣體審定/核查機構認可證書說起。當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 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去除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核算技術指南(試行...
    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去除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核算技術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去除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核算技術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3.6排放因子法emissionfactormethod指依照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列表,針對每一種排放源收集活動水平數據與排放因子,以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的乘積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值。3.7溫室氣體greenhousegases指大氣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紅外輻射的自然的和人為的氣態成分。
  • 2018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中國已基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中國繼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碳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不斷提高。
  • 課題組:國家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現狀、問題及挑戰
    我國雖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並開展了5個年份的清單核算工作,但仍存在工作機制不完善、方法體系相對落後、能源消費及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統計基礎偏差大、碳排放核算結果缺乏年度連續性等現實問題,影響了國家發布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核算數據的權威性。
  •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
    大幅度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8%,控制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取得明顯成效。應對氣候變化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基本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場逐步建立。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真的可望而不可及?
    (12月7日《華夏時報》)  法新社近日以《中國減少用煤仍然存在困難》為題發表報導稱,幾年前,專家們還預測我國在幾十年內不會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是隨著迅猛的經濟增長,這個時間已經迅速提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預測,由於人口基數大,到2009年,我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 溫室氣體濃度變化證明 我國陸地碳匯被低估
    (森林、草地等)固碳能力被低估;  ■高精度二氧化碳觀測數據缺乏,使得東亞地區碳匯能力計算存在不確定性;  ■自上而下的碳同化反演算法,未來或成為溫室氣體核查的重要支撐和驗證方法。  該研究採用中國氣象局分布全國的7個地面溫室氣體觀測站的二氧化碳濃度觀測數據、日俄聯合高塔觀測網等資料進行同化反演計算。  同時,在另一組實驗中僅採用通用的NOAA數據集進行計算。經過對比和驗證,研究人員發現,2010年至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圈碳匯平均吸收了人為排放的44.8%,且西南地區(全年)以及東北地區(夏季)貢獻最大。
  • ...天水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水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
    六、夯實碳交易基礎,參與全國碳市場   1.加強溫室氣體統計核算   定期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掌握全市溫室氣體排放水平,為控制排放打好基礎。做好企業管理體系建設,強化企業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實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計量和監測,不斷完善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報告、核查管理,為參與全國碳交易做足準備。
  • 《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指南》的政策解讀
    但是經過基準年和履約期對該指南的實踐應用,總結髮現了原指南中存在對溫室氣體排放量化過程中未給予明確規定的情況。只有補充完善已有標準中未覆蓋的技術細節,才能確保後續碳排放量化報告工作能更加科學有效開展。為此,市市場監管局重新編制發布《指南》,進一步細化碳排放量化報告技術規範。  二、《指南》的適用對象有哪些?
  • ...相當於減排52.6億噸CO,中國已基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局面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中國繼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碳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不斷提高。
  • 11項溫室氣體管理國家標準發布
    原標題:11項溫室氣體管理國家標準發布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林莉君)19日,國家標準委發布了11項溫室氣體管理國家標準,對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算什麼,怎麼算」提出了統一要求,解決了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缺失、核算方法不統一等問題。新標準將於明年6月1日起實施。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賺錢(圖)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稱「碳交易」。由於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議定書》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發達國家或者企業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權。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溫室氣體排放量級遠高於大氣汙染物。從總量上看,2014年全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為1974、2078萬噸。而同年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不包括LULUCF)達12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超過100億噸,排放量級都遠遠大於大氣汙染物。從峰值上看,全國二氧化碳等傳統大氣汙染排放已出現峰值;而根據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實現達峰並爭取儘早達峰。
  •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作物與化肥組合對溫室氣體排放的...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武慧君教授團隊使用一個基於部分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足跡方法,評估了我國1998—2016年間七種化肥、九種作物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單位面積排放量和單位產量排放量。相關成果發表於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IF=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