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如何作用於全球?

2020-11-24 搜狐

    紅外線對溫室效應來說是一個特別關鍵的概念。地球接收到太陽光的照射變得非常溫暖,其中紅外射線反射到大氣層及外太空,同時也降低了地球的溫度。在大氣層當中存在這樣一些氣體,它們能夠把紅外線吸收並反射回地面,這樣就減慢了地球表面降溫,使地表溫度提高。

  在大氣層當中存在天然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自然散發出的二氧化碳,這些氣體使地球溫度提高了30攝氏度,也正因為這樣使人類在地球生存變為了可能。這樣一些自然的溫室效應,實際上對人類的生存是很有好處的。但目前我們面臨的問題,由于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造成了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就使全球氣候發生了變化,從而給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威脅。

  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溫室氣體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兩種,二氧化碳和甲烷。人類活動使得地球溫度變暖的「貢獻」,其中2/3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另外有1/4來自甲烷氣體,主要來自於農場養殖的家禽、家畜,還有就是煤炭的開採和水稻的種植等方面。國際條約中管制的溫室氣體有六種,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其次是甲烷,其他還有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氧化亞氮是工業和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氣層中溫室氣體佔的比例其實非常少,1%都不到,其中水汽佔的比重最大,但是水汽是自然界排放的,不是人類排放的。沒有溫室氣體不行,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可能是零下18攝氏度,全球都是冰天雪地了,必須有溫室氣體來保暖。

  在整個溫室氣體當中,二氧化碳所佔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自1750年到現在,二氧化碳的排放趨勢:1950年的時候有一個比較強的上升趨勢,在過去的50年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有非常大的增長。甲烷的排放也有同樣的趨勢,在過去50年當中增長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溫室效應及溫室氣體所致的氣候變化,主要依賴兩個方面,一方面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氣候變化的情況也有賴於氣候系統對溫室氣體作出什麼反應,這種反應的靈敏度如何,包括大氣、雲層、冰蓋、海洋對於另外附加多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所產生的溫室效應作出什麼樣的反應。

  建立數學模型對氣候變化作個預測,包括太陽輻射、紅外線、雲層、降雨、海洋、陸地等各方面的情況。科學家所採取的做法就是把地球表面的某一個區域劃成不同的區,比如說劃成不同的小格,把每個區域氣溫的變化分成很多層。海洋中,一直到海底的變化,也分成很多層。這整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模型,需要相當複雜的數學計算,也需要大型的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目前世界上只有幾個類似的數據處理中心,英國有一個,中國的國家氣象中心也有一個類似的模擬系統。

  (摘自中英氣候變化報導媒體研修班《如何報導氣候變化:知識、視角和方法》第一章)

相關焦點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
    許多人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效應。簡單來說,溫室效應就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大量二氧化碳阻止了大氣內的熱量流失到太空,從而形成溫室效應。科學家估計,如果人類仍以目前的速度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那麼到2050年,全球氣溫就要升高3~5攝氏度,南北兩極部分冰雪將融化,導致洋面升高30~50釐米,全球陸地面積將隨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淡水危機、疾病流行。
  • 一分鐘看懂:溫室效應原理與全球變暖現況
    地球是如何吸收和反射太陽輻射的?大氣層及其中的溫室氣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什麼會產生溫室效應?本文首先通過一張圖,簡潔明了地講述溫室效應與地球大氣熱力平衡。溫室效應大氣層就像一條毛毯一樣,蓋在地球表面。這種保溫作用對人類的生存環境至關重要:它使得地表平均溫度保持在適宜於人類活動的13.5攝氏度,而如果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地表溫度平均約為-18攝氏度。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甲烷、二氧化碳等)增多時,大氣逆輻射增強,使得射入地球表面的能量難以輻射回宇宙空間,從而使得地球地表溫度不斷上升。
  • 發現溫室效應掩蓋火山活動冷卻作用
    一項日前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的研究表明,在工業革命前約1800年間,全球海洋表層水溫曾持續變冷
  • 溫室效應的定義
    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地表增溫;同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又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地表熱量的外散,使氣溫升高。
  • 如何才能解決溫室效應?搜集並封存二氧化碳?
    相信大家現在都能感覺到我們全球的氣溫好像越來越高,也就是現在自然環境中所說的溫室效應好像越來越強烈,而隨著全球氣溫不斷的升高,將對我們的地球產生一系列不利的影響,像是地球的南北極冰川將出現大面積的融化,從而導致海平面的上升,沿海地區很大地方都會被淹沒,也就會帶來很多的自然災害。
  • 什麼是溫室效應
    全球的地面平均溫度約為15℃。可是,如果沒有大氣,根據地球獲得的太陽熱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間放出的熱量相等,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地面平均溫度應為-18℃。因此,這33℃大體就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大氣像被子一樣造成溫室效應之故。
  • 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溫室效應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糧食短缺,以及因爭奪土地、淡水和自然資源而引發戰爭,這些是氣候科學家對地球文明的未來所做的可怕預言。
  • 常見的地理效應④ | 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陽傘效應又稱微粒效應。存在於大氣中的顆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陽光,減少陽光的入射,從而降低地表溫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輻射到大氣中的熱量,起著保溫作用。兩者相比,前者大於後者,因此總的效應是使氣溫降低,這就是所謂的陽傘效應。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中塵埃等物質大量增加,使大氣中的氣溶膠物質增多,大氣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強,削弱了太陽輻射,從而使地球氣溫下降,就像是一把太陽傘一樣遮擋住了太陽,影響了地面氣溫變化,所以這種作用便稱為「陽傘效應」。
  • 溫室效應如何面對? 化學家陳懿作客科學會客廳開講
    陳懿教授說道,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環境問題都是集中在大氣,「大氣汙染裡面的溫室效應問題、臭氧層被破壞的問題、酸雨問題,這幾個問題對人類曾經或者是正在造成非常大的威脅。」  首當其衝的就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在反射回去的時候被一層氣體包住了,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氣體。「這個溫室氣體起的作用就像在地球上蓋了一層棉被,導致地球越來越熱。」
  • 陽傘效應與溫室效應
    陽傘效應又稱微粒效應。存在於大氣中的顆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陽光,減少陽光的入射,從而降低地表溫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輻射到大氣中的熱量,起著保溫作用。當大氣中塵埃等物質大量增加,使大氣中的氣溶膠物質增多,大氣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強,削弱了太陽輻射,從而使地球氣溫下降,就像是一把太陽傘一樣遮擋住了太陽,影響了地面氣溫變化。
  • 溫室效應「幫兇」——灰巖的利用
    溫室效應「幫兇」——灰巖的利用,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其中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濃度最高、影響最大。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導致地球目前長期處於變暖的趨勢中,背後重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
  • 創全球先例!臺灣中山大學發現綠藻能緩解溫室效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臺灣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張欣暘(右)研究團隊,與臺灣「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蕭傳鐙團隊合作,創全球先例,首度破解尾端膜蛋白是如何準確地被送到葉綠體外膜之謎
  • 溫室效應是造成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那溫室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知道近一兩百年來全球很多地方陸續出現了氣候異常的現象。氣候異常包括溫室效應和極端天氣等,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變暖,而極端天氣常常會導致一些氣象災害的出現。今天我們主要說說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一、溫室氣體提到溫室效應我們就不得不說人類活動了。自從進入了工業社會,生產力大發展之後,由於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大量燃燒(還有汽車尾氣的排放,森林面積的減小等),都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快速增加。
  • 【高頻考點】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看高考地理是如何考查溫室效應的?
    而這匹無比兇惡的惡狼,就是溫室效應!1.定義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
  • 溫室效應危害堪比世界大戰 可致全球經濟大衰退
    溫室效應危害堪比世界大戰  —— 英國政府即將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各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不採取行動遏制溫室效應,那麼全球將為此付出高達6.98萬億美元的經濟代價,這將超過一戰、二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衰退付出的代價,而且還會造就兩億「環境難民
  • 全球變暖、溫室效應,作為幫兇的它,有可能變成氣候拯救者?
    但是隨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地球越來越暖和,溫室效應也越來越強烈了。使用空調的副作用?其實,空調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確實對全球變暖有很大的影響。全球的氣溫變得越來越高,導致空調的需求量也在暴增。當然,全球變暖並不僅僅只是因為空調增多的影響,但是如此的惡性循環,氣候的惡化是在所難免的。
  • 溫室效應,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
    所謂的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層與地表形成相對封閉的對流環境,從而使地表和大氣層之間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像溫室一般,從而稱為溫室效應。19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七國首腦會議上,七國首腦呼籲,採取共同努力措施,限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要放慢全球變暖的過程」。環境專家制定了苛刻的規定並提出增加巨額的新稅收,全球的經濟投入和社會幹預規模將是巨大的,這將有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