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層與地表形成相對封閉的對流環境,從而使地表和大氣層之間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像溫室一般,從而稱為溫室效應。由於工業發展和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聚集在大氣層,使地球的溫度逐年升高,將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地球溫度持續升高,會出現一些不可預見的後果,因此人類正在想辦法去解決這一問題。
1990年地球出現創記錄高溫,平均氣溫為15.5度,是一百多年來地球最熱的一年。美國空間氣象研究所認為,1880年以來, 地球出現的七個最熱的年頭均發生在1980年以後。20 世紀80年代平均氣溫比上個世紀同期高0.6度。
19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七國首腦會議上,七國首腦呼籲,採取共同努力措施,限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要放慢全球變暖的過程」。環境專家制定了苛刻的規定並提出增加巨額的新稅收,全球的經濟投入和社會幹預規模將是巨大的,這將有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氣候變化--- 需要全球合作」, 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制訂的1991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氣候變化目前已成為舉世關注的熱門話題。所謂溫室氣體,是指當陽光照暖地球時,大氣低層的水蒸氣、二氧化碳、沼氣和人造氯氟烴等具有溫室玻璃的作用,保留部分熱量使地表變得越來越暖。監測結果表明,一百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增高了25%。全世界90%的能源來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每年向空中排放55億噸二氧化碳。僅從1958 年以來,二氧化碳就增長了11%。沼氣在溫室氣體中含量僅次於二氧化城,是沼澤地、水稻田和反芻動物等排放的,總量每年遞增
1%.氯氟烴是從電冰箱、空調器、泡沫塑料、噴霧器中釋放出來的,數量雖少。但比二氧化碳的吸熱能 力強幾倍,且具有破壞高空臭氧層的作用,聯合國預測,如果人類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21世末,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2~5t.其增暖幅度將是一萬年來所從未有過的。同時,氣候變暖將會導致海平面升高30~100釐米,許多海拔低的島嶼和大陸沿海地區將會葬入海底。目前,地球平均氣溫上升不到I度.聽起來似乎設什麼了不起。然而,當年地球氣溫僅僅上升5t.就使地球擺脫冰河時代,自然景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防患於未然,人類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
最近,美國海洋學家提出了抑制溫室氣體、控制全球變暖的新設想.將約三十萬噸鐵投入全球18%的海洋中去,鐵作為一種「肥料」,可促使海洋中浮遊植物繁茂生長,通過光合作用每年吸收近十億噸的二氧化碳,增強海洋的固氮能力,這是對付溫室氣體使全球變暖的最簡單途徑。
但是,給海洋施鐵肥料的工程十分巨大,選擇適當的施肥地點有較大的困難,還要考慮到生態方面的問題,這種新設想目前還不能實現。何時實現,能否實現,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