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史韻)「2012的傳說」未曾停止,電影《後天》中的災難場面也歷歷在目,環境的破壞將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浩劫,似乎是越來越多災難片所展現的內容。雖然這些僅僅是電影,但在現實生活中,環境破壞問題也已然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今天上午,一場名為《化學,讓生活更美好》的「科學會客廳」講座在浙江科技館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陳懿就環境、能源等多方面問題,將專業的化學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作了一場深入淺出的演講。
目前,大氣汙染成了現階段討論最為廣泛的環境汙染問題之一,而針對這一汙染,我們也正在積極倡導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活。那麼在這場低碳減排的全民運動中,化學和治理大氣汙染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
陳懿教授說道,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環境問題都是集中在大氣,「大氣汙染裡面的溫室效應問題、臭氧層被破壞的問題、酸雨問題,這幾個問題對人類曾經或者是正在造成非常大的威脅。」
首當其衝的就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在反射回去的時候被一層氣體包住了,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氣體。「這個溫室氣體起的作用就像在地球上蓋了一層棉被,導致地球越來越熱。」溫室氣體中有很多種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水等等,而這裡面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陳懿教授深入解說道,溫室氣體多了不行,沒有也同樣不行,「如果夏天給你一層棉被是難過了,但冬天是需要的,所以溫室氣體都沒有是不行的,有人做過統計,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球表面是零下16度,所以溫室氣體還是要有,但不能太多。」
有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沙漠擴大等一系列問題都與溫室氣體有關。聯合國也曾經發布一個報告稱氣候變化是21世紀人類發展面臨最大的挑戰。陳教授介紹道:「有人也寫過這麼一本書,叫做《二度可以改變世界》,就是全球變暖可能引發的災難,升一度怎麼樣,升一度半怎麼樣,升兩度怎麼樣。書中說到溫度上升兩度,海平面就上升了,所以包括我們的上海就沒了。」
陳教授指出,雖然海平面上升的問題現在還很難說,但是一些非洲國家和世界上的一些島國已經開始面臨這個問題——國土面積越來越小了,可見海平面升高將會給人類帶來一系列可怕的影響。「有人估計21世紀全球的氣溫可能升高1.1到2.9,或者2.4到6.4,這是很可怕的預計,這個預計就引起了一系列的擔憂,比如現在大家常看到的,北極的浮冰變少了,氣候反差使美國一億人受到影響等等。」美國一位科學家指出,如果有朝一日北極的浮冰消失,這裡就會變成沙漠,企鵝就只能在沙漠上洗澡。
那麼如何去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防止全球氣候變暖呢?陳教授提出,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解決礦物燃料的消耗,處理二氧化碳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國『十一五』規劃提出單位GDP降低能耗20%的指標,大幅度提高風能太陽能以及生物質能等比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改變來做到節能減排,比如不再使用白熾燈泡,改用節能燈管;少開私家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