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溫室效應」色變?我們都錯怪了溫室效應,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

2021-01-13 宇宙探索

每當冬天來臨,我們就會穿上厚厚的衣服,降低人體熱量散失的速率,以此來抵禦寒冷。那麼處在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的宇宙空間中,地球又是如何保持平均15攝氏度的地表溫度的呢?

溫室效應、地球變熱

答案很簡單,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的溫室效應起主要作用)。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

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

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於是不少人就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高很遠。


但實際上大氣層的範圍是非常廣的,位於地表之上的數千公裡內的空間範圍,都是大氣層存在的地方,而且大氣層的高度並沒有一個精準值,它與宇宙空間的界限是比較模糊的,道理很簡單,大氣中氣體的密度基本是隨著高度而逐步降低的,一般把1000公裡認為是大氣層的厚度(但並不代表往上就沒有大氣了,只是密度極其低下而已)。

那麼這樣一個厚度達到一千公裡的大氣層是怎麼樣成為地球保暖衣的呢?(也就是溫室效應是怎麼產生的)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地表的熱量來源,很顯然這個來源就是咱們的太陽,太陽作為太陽系中的老大,它的質量佔據著整個太陽系的99.86%,可以說是絕對地位,並且它作為一顆恆星,核心部分在時刻進行著核聚變,大量的光熱被輻射出來,時刻在為周圍的行星「送溫暖」。(有朋友會說地球核心的熱量呢?沒錯,地核確實很熱,內部的溫度甚至能與太陽表面溫度相媲美,但由於地球組成以及構造,內部的保溫效果非常強,因為地核溫度對地表的影響很小)


太陽表面的溫度在5500攝氏度左右,光輻射的能量經過平均1.5億公裡的日地距離抵達地球。並且咱們從太陽光譜可以看出,光輻射絕大部分為短波輻射(波長小於3微米),其中能量最主要的集中在可見光波段(波長400到760納米),因此太陽輻射可以較為通暢的穿過大氣層(通過的光輻射,其波段主要集中在295納米到2.5微米之間、1微米=1000納米,其餘的則被大氣層吸收或反射走),抵達地表。


而當太陽輻射到達地表後,就會對地表起到一個升溫的作用,但我們又知道:一個物體除非溫度達到絕對零度,否則時刻都會有熱輻射,地表也不例外,因此太陽輻射是不可能完全被地表吸收的,其中部分又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太空發射出去。

但遺憾的是,因為地表的溫度遠不及太陽表面高溫,因此它的熱輻射主要是長波輻射(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否則的話,我們在晚上就會看到地面能發出可見光了),而長波輻射主要是指波長在4到120微米之間的電磁波,但這些長波輻射卻正中大氣溫室氣體的下懷,因為溫室氣體對長波輻射吸收很強(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水汽等氣體)


而這些氣體在吸收輻射能量後,又會再次產生長波輻射向四周傳播出去,很顯然這其中的一部分又會再次抵達地表,這個過程被稱為大氣逆輻射,並且這也是地表熱量的主要來源。(即溫室效應)


說到這,可能大部分朋友就明白人類為何要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了,因為溫室氣體會加強大氣逆輻射,直接的後果就是地表溫度上漲,進而導致一些對人類有害的影響出現。

當然了,溫室氣體也不能沒有,否則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將大打折扣,地表溫度下降的後果甚至比上升來的更加可怕

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簡單的來說明一下,假如地球失去了溫室效應,那麼地表的溫度將會是多少呢?零下19攝氏度!


對,你沒聽錯,這樣的溫度將會對地球的生態產生極大的破壞,別的不說,首先地球上將幾乎不存在液態水了,這一點就足夠完成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了。(從宜居帶的角度來講,沒有液態水的地球將不適宜生命存在)


有的朋友就會疑問了,這是真的嗎?溫室效應能導致地表溫度產生三十幾攝氏度的差距嗎?為此,下面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溫度是怎麼來的。

先從熱平衡的角度考慮,當地表吸收的太陽熱輻射能量等於地表自身發射的熱輻射能量時,那麼此刻的溫度就可以稱為平均地表溫度了,只要抓住這一點,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最後得到了平均地表溫度的公式


Te是地表溫度、I為太陽常數(說是常數,但如果到其它行星就不一樣了,主要和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有關);a是反射率,地球在0.3左右;σ為斯特藩-玻爾茲曼常數。

如此算下來,地球在失去溫室效應的情況下,地表溫度將只有零下十九攝氏度而已,可見溫室效應對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但太過了也不好,你看隔壁金星,就因為溫室效應太嚴重,導致它的表面溫度為475攝氏度左右,這還是人待的地方嗎?

金星

當然了,上面我只是從極端角度來分析溫室效應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過度嚴重帶來的危害性,但也足以定性的說明這個問題了。

不過正常情況下,溫室效應是不可能消失的,但我們需要將其控制在人類可接受的範圍以內,否則溫度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使人類自食惡果。

《小牛頓愛因斯坦》科普類書籍,共50本1500頁僅售188元,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

相關焦點

  • 我們都誤解了溫室效應,沒有它,地球就沒有生命
    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
  • 人類行為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那金星溫室效應是生命行為造成的嗎
    金星是由於發生了嚴重的溫室效應才成為如今這個樣子的,其由於上面嚴酷的表面環境被稱為「地獄星球」,而如今我們的地球也正在發生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溫室效應,那麼這樣就可以推測兩個假設。第一個就是我們的地球會不會因為溫室效應而變得像金星那樣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甚至是不太適合所有的生命生存。第二個假設是金星的以前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曾經也像我們地球一樣是一顆生命星球,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才成為了現今這個樣子?
  • 到底什麼是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
    編譯 七君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M15-162b-EarthAtmosphere-CarbonDioxide-FutureRoleInGlobalWarming-Simulation-20151109.jpg大家天天都可以在新聞裡面聽到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這兩個名詞
  • 溫室效應給我們地球帶來的危害
    原來是溫室效應。說起溫室效應,大家應該都並不陌生,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那嗎?天氣炎熱的時候,很多人在家裡想著。空調帶來的涼爽,但可曾想過空調帶來的負面影響,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的空調的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多種化學氣體,大量的甲碗。氟利昂等。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會浪費掉許多。
  • 溫室效應也能讓海平面降低?
    自從19世紀50年代以來,地球的平均溫度已經升高了1攝氏度。根據《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兩項研究,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層融化速度比90年代快了6倍,在過去30年裡,它已經使海平面上升了2釐米了。這會導致生活在沿海的數億居民面臨失去家園或生命的風險。於是,就有人想知道,我們科技如此發達,難道真的沒有辦法讓海平面下降嗎?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在2006年公布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中顯示,如果我們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攝氏度多。
  • 這種效應使地球生命得以存在,但現在它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地球處於一個遠離太陽的完美的「適居帶」(既不太冷也不太熱),這使得生命能夠在地球表面茁壯成長。但是,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溫和的溫度是不可能存在的(點擊閱讀:用物理計算告訴你沒有溫室效應的地球溫度有多低)。溫室效應把太陽能收集在地球表面,使地球保持溫暖。
  •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是造成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那溫室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知道近一兩百年來全球很多地方陸續出現了氣候異常的現象。氣候異常包括溫室效應和極端天氣等,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變暖,而極端天氣常常會導致一些氣象災害的出現。今天我們主要說說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一、溫室氣體提到溫室效應我們就不得不說人類活動了。自從進入了工業社會,生產力大發展之後,由於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大量燃燒(還有汽車尾氣的排放,森林面積的減小等),都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快速增加。
  • 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溫室效應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糧食短缺,以及因爭奪土地、淡水和自然資源而引發戰爭,這些是氣候科學家對地球文明的未來所做的可怕預言。
  • 溫室效應可以摧毀地外行星孕育生命的能力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站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強大的溫室氣體效應可以摧毀一顆行星孕育生命的能力。  在此之前科學家認為水是地外行星孕育生命的必要條件,在搜尋太陽系外生命的過程中,科學家聚焦環繞其它恆星的「宜居行星」,類似地球的行星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從而可以保持液態水存在於地球表面。
  • 額外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增強
    溫室氣體大多無毒,對人體無顯著危害。但它能引起全球環境的重要變化,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在過去的65萬年中,溫室氣體濃度基本穩定,其產生的溫室效應使地球保持著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存的溫度。
  • 溫室效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2020年被認為是現實版的末日電影,而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也許是我們所見自然災害的罪魁禍首。那麼,溫室效應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它的成因又有哪些,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減緩災難的發生?1.溫室效應對我們的生態環境會產生哪些影響?
  • 什麼是溫室效應
    可是,如果沒有大氣,根據地球獲得的太陽熱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間放出的熱量相等,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地面平均溫度應為-18℃。因此,這33℃大體就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大氣像被子一樣造成溫室效應之故。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裡昂以及水汽等。
  • 連棟溫室-溫室效應篇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人類能夠挺過溫室效應這個大災難嗎
    人類社會越來越好,勞動的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手工工藝到大工業時代,人類對自然的索取也越來越瘋狂,現在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看到工廠的角落,我們地球的居住環境和生存資源並不是一直適合我們,能夠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需要我們自己調節環境和資源在適合我們長久繼續發展的度上,但是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人類根本就不注意這個問題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READING 陽傘效應·定義 陽傘效應又稱微粒效應。存在於大氣中的顆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陽光,減少陽光的入射,從而降低地表溫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輻射到大氣中的熱量,起著保溫作用。
  • 溫室效應及其危害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生活中我們可見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陽光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市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市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由環境汙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
  • 溫室效應「禍首」變能源
    原標題:溫室效應「禍首」變能源   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導致了溫室效應等問題,科學界一直在探索如何將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回收並轉化。上海高研院研製相關高科技裝置,讓甲烷與二氧化碳「攜手重生」,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