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效應使地球生命得以存在,但現在它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2021-01-08 萬象經驗

地球處於一個遠離太陽的完美的「適居帶」(既不太冷也不太熱),這使得生命能夠在地球表面茁壯成長。但是,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溫和的溫度是不可能存在的(點擊閱讀:用物理計算告訴你沒有溫室效應的地球溫度有多低)。溫室效應把太陽能收集在地球表面,使地球保持溫暖。

溫室效應產生於地球的大氣層。來自太陽的可見光、不可見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可以穿透覆蓋我們世界的氣體層。據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稱,大約70%的太陽光被地球上的海洋、陸地和大氣吸收,剩下的30%會被反射回太空。

隨著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它會釋放一些紅外能量,但這些能量不會穿過地球的大氣釋放到太空中,而是被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吸收,因此提高了地球的溫度。這類似於人類建造的玻璃溫室的工作原理,在冬天吸收太陽的熱量來保持植物的溫暖。

如果沒有大氣層,我們的世界就會像沒有生命的月球一樣寒冷。由於溫室效應,地球的總體平均溫度保持在59華氏度(15攝氏度)左右。

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

溫室氣體包括幾種自然產生的分子,如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以及幾種人造分子,如氯氟烴。人類活動——如燃燒化石燃料、集約化農業、飼養牲畜和清理土地——極大地增加了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已經到了改變地球氣候的程度。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自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已成為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驅動力。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40%以上,從大約280ppm增加到今天的400ppm以上。

雖然有些人仍然懷疑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現實,但其證據是壓倒性的。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地表氣溫上升了約1.4華氏度(0.8攝氏度),海洋溫度目前處於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預計未來幾十年溫室氣體的增加將危害人類健康,增加乾旱,導致海平面上升,並降低全世界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福祉。

其他星球的溫室效應

因為溫室效應是一個自然過程,它也會影響太陽系的其他天體。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警告。金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離太陽也沒有那麼近。

數十億年前,當太陽更冷、更暗的時候,金星可能有一個溫和的氣候,可以在其表面形成液態水海洋。模擬顯示,在大約30億年的時間裡,金星的平均溫度從68華氏度(20攝氏度)到122華氏度(50攝氏度)不等,甚至有可能讓金星維持生命。

但是隨著太陽變老變亮,多餘的水蒸氣就進入了金星的大氣層。這種強大的溫室氣體吸收熱量,提高了金星表面的溫度,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在這種循環中,更高的溫度導致大氣中含有更多的水蒸氣,進一步加熱世界,這一過程被稱為失控的溫室效應。

當金星的海洋蒸發時,它的行星板塊構造將停止,因為沒有水可以幫助潤滑地質板塊的移動。越來越厚的大氣層可能拖累了金星的自轉周期,導致它奇怪的緩慢旋轉,一年只有兩天。濃密的雲層也導致了今天金星表面的地獄般的溫度,平均溫度為700華氏度(370攝氏度),熱到足以融化鉛。

在火星上,水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可能是在遠古的撞擊事件中釋放出來的。一些科學家推測,這樣的撞擊可能提高了火星的整體溫度,使火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表面有液態水。使火星表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有液態水。然而,由於火星比地球小,它的引力較弱。因此,這些氣體飄走了,最終,這顆紅色星球又回到了今天這個寒冷乾燥的世界。

土星遙遠的衛星土衛六也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土衛六有厚厚的氮氣大氣層,甲烷濃度大約是地球的1000倍。歐洲航天局的惠更斯號探測器於2005年在土衛六上著陸。研究人員利用該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對甲烷如何吸收短波長紅外輻射有了更好地了解,並利用這些信息建立地球的氣候變化模型。

溫室效應也會使其他星系的溫度升高。許多天文學家認為,恆星周圍存在著一個狹窄的宜居帶,而這個宜居帶不只是要考慮和恆星的距離,還要考慮行星的溫室效應。

相關焦點

  • 人類需警惕!溫室效應加劇,大量遠古生物被發現,或威脅人類生存
    人類的一系列行為並沒有解決掉溫室效應問題,目前的情況是人類甚至可能會觸發地球的二度升溫。二氧化碳並不是只存在空氣中,而且我們腳下的土地其實也包含了二氧化碳,而且土地所含有的二氧化碳其實比空氣中更多,幾乎是空氣中的三倍。如果地球的溫度繼續上升的話,那這些地表的二氧化碳很有可能會被釋放出來。
  • 人類還能在地球生存多久?人類或面臨這些威脅,值得重視
    作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一種文明生命,我們人類時常會思考、探索一些問題,比如說宇宙深處的秘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等問題。當然,可能有一些朋友也會思考,我們人類未來會永遠存在嗎?畢竟,在過去幾十億年時間裡,地球出現了多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大量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了,我們人類是否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如果不考慮外部因素,我們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生存多久,似乎取決於我們人類自身還有地球的壽命。
  • 如何改造金星,才能讓它適合人類生存?
    導語:地球為我們提供溫暖的氣候、豐富的降水、充沛的食物、宜居的環境,以及無數生物同伴。但是,地球的資源雖然豐富,總量卻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我們會迎來資源貧瘠的那一天。人類將目光從地球投向太空,除了好奇心驅使,還有著對太空資源的考量。地球雖然是我們的母星,但是脫離母星的限制,變成能夠在宇宙中自由來去的高級生命,這是亙古以來存在於人類潛意識中的渴望。
  • 地球面臨9大危機 人類生存環境遭遇威脅
    目前,海洋酸化尚未對人類構成威脅,不過它已經對海洋的一些化學結構造成嚴重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是它降低了溶解在表層海水中的碳酸鈣含量。如果海洋中的碳酸鈣含量過低,海洋中用碳酸鈣構建外殼的生物就遭殃了。比如,珊瑚。當海洋中碳酸鈣含量低於臨界值時,珊瑚的碳酸鈣外殼會溶解在海水中。目前,全球海洋的平均碳酸鈣飽和度已經從工業時代前期的3.44∶1下降到2.90∶1。
  • 為何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適宜生存,人類的存在真是巧合嗎
    不得不說太陽系中有著數不勝數的行星,然而在這些行星中唯獨只有地球最適宜人類生存,這一現象也令人們感到十分困惑,為何太陽系中只有地球適合人類生存?難道說人類的出現僅僅是一個巧合嗎?
  • 地球 我們美麗的家園 人類已知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因為地球處於宜居帶,並且有很厚的大氣層以及月球作為保護,所以長時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地表環境,這使得生命於地球上成為可能。地球上有包括人類在內的上百萬種生物,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智慧生命的天體。
  • 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宇宙中還存在更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至今為止,已經有了46億年的歷史了。地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數十億年的進化演化,經歷了生物大滅絕之後,迎來了擁有智慧生命的人類。地球孕育出了人類,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得人類一直延續下去。
  • 2020人類應該警惕,地球兩極正在融化,溫室效應帶來的不止這些!
    海平面加劇上升,地球兩極不再寒冷,再不警惕就晚了!地球存在了約有46億年的時間。而在這46億年的時間裡,地球在不斷的進行地殼運動。直到現在,分別形成了五大洋四大洲。南極被稱為世界第7大陸,但是這個大陸上卻沒有任何人類居住的痕跡。
  • 全球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有用嗎?
    全球變暖嚴重影響到全球的生態,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也在努力。有人會說:地球擁有強大的調節機制,就算現在全球變暖,之後它也能修復好自己
  • 人類還能夠在地球生存多久?答案可能讓我們感到沮喪
    越是對地球歷史以及生命史了解得越多,我們越會感到人類未來的生存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曾經人們都認為地球是人類的家園,我們可以永久生存在地球上。可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地球以及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已經很少人敢於自信地說,人類可以在地球生存到永遠。
  • 地球的這7個特徵使生命得以生存
    金星的大氣層又熱又重,而火星的大氣層又薄又冷,它們都無法維持生命。而地球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平衡。2000年,古生物學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學家唐納德·布朗利在他們的《稀土:為什麼複雜生命在宇宙中不常見》一書中寫道:在宇宙中找到具有生命的星球的可能性非常小。他們稱這個想法為稀土假說。
  • 地球的親兄弟金星,曾經非常適合生命生存,是誰摧毀了它?
    地球是目前人類的唯一家園,在宇宙空間內,再也沒有一顆行星像地球這般適合生命生存了。然而隨著人類的天空事業進一步發展,事情並非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在億萬年前,火星上就曾存在許多河流湖泊,擁有生命誕生的條件。然而現如今,火星只是一顆了無生機的紅色星球。
  • 7億年前「雪球地球」或仍有生命存在
    科學家們認為,即使是在「雪球地球」時期,這片狂躁的海洋仍然不平靜,裡面仍然有微生物生命形態存在於其中。斯圖爾特冰期是與「雪球地球」假設相關的兩大冰期之一。這些沉積物證明,在斯圖爾特冰期,海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小片的開放水體,其中或許就支撐著微生物生命形態的存在。  「雪球地球」假設認為,地球所有的陸地和海洋都幾乎完全被冰雪所覆蓋。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科學家丹-李-赫倫領導了這項研究。
  • 談「溫室效應」色變?我們都錯怪了溫室效應,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
    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於是不少人就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高很遠。
  • 太陽系周圍的哪些恆星爆炸會威脅到地球生命?
    從目前來看,人類以及其他地球生命不會受到太陽系周圍其他恆星爆炸的直接威脅。當恆星發生爆炸時,它們會在兩極釋放出超高能的伽馬射線暴,這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是十分致命的。但前提是恆星距離地球不超過50光年,並且伽馬射線暴剛好指向地球。但根據現有的觀測結果,太陽系周圍不存在這樣的恆星。
  • 月球上存在生命嗎,這種生命形式是否有別於地球生命方式的存在?
    生命的生存形式多種多樣,如果是以地球生命為藍本,以地球生物理論(水、氧、有機物質等)去辨別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嚴格來說是存在科學嚴謹的紕漏。但是就目前來說,由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局限性,我們只能局限於人類文明的框架下去理論宇宙的種種現象。外星生命的表現形式到底是什麼?
  • 威脅地球生命的宇宙災難,人類能躲過幾個?
    自從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之後,人類開始慢慢地認識宇宙。原本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隨著人類天文技術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面對浩瀚的宇宙,地球只是滄海一粟,更何況我們人類呢!對於自然的力量我們是無法抗拒的,比如說海嘯、地震、颶風。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身處在變幻莫測的茫茫宇宙當中,那它需要面的哪些困難呢?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
  • 人類真的是外星文明的「試驗品」?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為何?
    從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中得知,人類可能是外星文明的「試驗品」,因為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這是為何呢?人類對宇宙的未知是十分渴望的,在太空中最想找到的除了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之外,還有一個十分神秘的外星文明。在人類的認知中,既然地球有生命存在,那在太空中應該不止地球一個,應該還有外星人居住的星球,不過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這樣的外星文明。
  • 人類生命生存與發展的可持久戰略
    當今社會,無論在中國或者在國際社會,有一個名詞叫做人類生命共同體,意義非常深遠切合當今社會實踐,但是我覺得這句話還不夠,要把人類生命共同體和人類生命生存與發展的可持久戰略規劃結合在一起,從當今世界情況的變化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種種問題聯繫起來。
  • 《未解之謎》七億年前的雪球地球還有生命存在
    斯圖爾特冰期是與「雪球地球」假設相關的兩大冰期之一。這些沉積物證明,在斯圖爾特冰期,海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小片的開放水體,其中或許就支撐著微生物生命形態的存在。「雪球地球」假設認為,地球所有的陸地和海洋都幾乎完全被冰雪所覆蓋。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科學家丹-李-赫倫領導了這項研究。赫倫表示,「這是第一次,我們發現了非常清晰的證據,證明海面之上暴風雪當時也在影響著海床。